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金融机构风险文献综述

金融机构风险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1-02-18 18:30:13

㈠ 请问开具非金融机构信用证的原因及风险点。需要大量的参考文献。

一、原因
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这无疑给国际上不怀好意的人提供欺骗我国中小企业的有利的机会。用正常的信用证对他们没有什么保障,因为世界上大多数的银行还是正派的,一旦单据相符,即使他们不想付款,但是这些开证行就必须支付。因此,他们就挖空心思,进行“金融创新”,非银行信用证就应是他们创新的成果。

二、风险
传统理论认为,开证人作为独立于进出口商之外的第三方,承担着对出口商付款的保证责任,银行信用证的独立性是付款保证的关键。出口商凭借信用证,一方面可以取得付款保证,另一方面可以用于融资(如信用证打包放款和押汇)。

如果信用证的开立者为公司而非银行,则上述付款保证可能不是由独立第三方作出,而且信用风险是由开立信用证的公司(非银行)承担。相应地,议付行在议付信用证项下单据时,就要考虑公司风险而非银行风险,这可能导致议付行拒绝议付。

三、文献
1、非银行开立的信用证问题
作 者: 王善论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刊 名: 对外经贸实务 PKU
英文刊名: 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年,卷(期): 2003(1)
2、非银行信用证的风险及防范
作 者: 屈建龙 Qu Jianlong
作者单位:江苏电大常熟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刊 名: 黑龙江对外经贸
英文刊名: HEILONGJIANG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
年,卷(期):2008 (10)
3、我国银行和企业应将非银行信用证拒于国门之外
作 者:李道金
来源: 国际商报
年卷期:2008
4、UCP600解读与例证
作 者:阎之大
来源: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年卷期:2007
5、UCP600:第二通知行规定的探讨
作 者:屈建龙
作者单位:江苏电大常熟学院
刊 名:对外经贸实务 PKU
英文刊名: 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年,卷(期):2008(10)

㈡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啊

农村金融体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关于农村金融、金融体系的研究贯穿于整个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
展过程,到这些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以后,其农村金融体系也相对健全,
并与城市金融融为一体。
1.农业的特点
马克思曾对农业的特点作过精辟的论述:“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独立存
在的自然基础或前提”,“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发
展或进步)的基础”曰,但是农业作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社会性
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价值在一起[8]……
在所有生产中都有再生产:但是,这种同生产联系的再生产只有农业刁‘是与自然
的再生产是一致的’,[9]。农业再生产过程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农业再生产过程中
对自然条件形成强度依赖,这也成为传统农业弱质的根源。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有可能用工业的方法来生产并提供人类生存
所需要的食物,但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之途具有不可替代性,农业是一切社
会分工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农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农业剩余劳动
或剩余产品就越多,就越能支撑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是现代经济社
会的产业之母。
2.农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美国学者刘易斯理论开创了二元经济研究的基本范式。二元经济是当代世界
许多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中现代部门和传
统部门并存的状况,即:现代城市工业经济部门与传统农业经济部门的并存。在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两大部门工资率的巨大差异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的拉力,最终实现全部转移。之后的乔根森认为,只有农业发展了,农业部
门才有可能向工业部门提供追加劳动力;工业发展不取决于资本规模的大小,而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探讨
取决于有没有农业剩余。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业发展
能推动“二元经济”从一个发展阶段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农业落后必然使“二元经
济”的发展出现倒退110]。
3.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论证了金融结
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性,提出“金融相关比率”(FIR)概念,得
出“金融相关比率越高,金融发展水平就越高,从而经济增长率就越高”[l’]的基本
结论。金融发展不仅包括金融增长,表现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规模数量的扩张,
而且还包括金融的分化,即金融功能的细化和金融结构的优化。这样,金融才能
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否则,金融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抑制经济
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RI.麦金农(Ronard.LMkcinon)和另一
位经济学家.ES.肖(Edwad.S.Shwa)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金融抑制”,它反
映为政府过分地干预金融,实行信用配给,人为地压低利率、汇率,使两者不能
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结果造成金
融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金融制度的落后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停滞或落后又
制约着金融制度的发展。要解除“金融压制”,就必须“金融深化”,即减少政府对
金融的过分干预,利用市场调动人们储蓄与投资的积极性汇’21。其途径是放松对
利率和汇率的管制。放松对利率的管制,使实际利率成为正数或者说有利于强化
实际利率,有利于增加国内储蓄。在人们储蓄增加的基础上,麦金农认为在发达
国家,可通过市场让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发生“替代效应”,但发展中国家金融市
场不发达,要让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发生“替代效应”,必须发展金融市场,具体
地说就是要发展金融机构和增加融资工具。但.ES.肖认为,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
不存在“替代效应”,因为货币不是财富而是债务,货币对经济的作用是降低交易
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3l]。尽管如此,他们都共同
主张强化金融中介的作用,特别是提高利率。他们认为,更高的、正常的实际利
率对储蓄和投资都有刺激作用。金融中介作用的加强,会降低对外债和外援的依赖。此外,由于放松管制,民间金融机构也能适应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而发展。
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之间将会出现良性循环局面。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忽视
了农村金融部门的作用,对农村金融采取了金融压抑的政策,即通过把名义利率

㈢ 求从金融危机看当代财务会计里论文的参考文献内容摘要

金融危机看当代财务会计

仅半年前,“次贷危机”不过是大洋彼岸几家华尔街投行的流动性困境。而今,它已经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于地位特殊,会计人总能最先感知各个经济领域的现状和未来。汇总全国会计同仁的切身感受就能编制起一张透析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全景图。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就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人本身和其所在单位的影响以及对于何时走出危机等问题展开调查,共有438位网友参与投票,并有百余位网友就危机的具体表现发表了看法。调查发现,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受访者普遍预期经济将在三年后迎来新一轮增长。
一、危机感,男女有别
从金融危机对个人、单位以及国家层面的影响来看,男性对于危机的感受都更为强烈。相比之下,女性选择“非常强烈”和“强烈”的比例都要低2%-7%。而对于世界经济何时走出困境的预期则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男性受访者认为需要3.27年,女性是3.37年。
另一方面,大家普遍认为危机对国家的影响大于单位,对个人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危机之下,服务业和制造业休戚与共
在受访者从业较为集中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和制造业中,后者的危机感更为严重。下表列示的是这两个行业受访者就危机在不同层面的影响选择“非常强烈”和“强烈”的比例:这三个层面的影响中,对于单位的认识或许更为客观:从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获知的信息较之个人生活更易计量,较之国家经济发展也更为可靠。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与会计等中介结构相比,制造业界受到强烈影响的比例要高出整整一倍。无可否认的是,危机还在延续,还在顺着各个产业链向两端扩散。

三、外企从业人员的压力最大,民企次之,国企最小
金融危机之下,不同性质的企业面对的形势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不过具体到个人,差异就显示出来了,下表列示的是这三种性质单位的受访者就危机在不同层面的影响选择“非常强烈”和“强烈”的比例:
同样的形势下,国企员工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这和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四、大型企业更易受冲击
大型企业一般管理规范、资金雄厚,小企业则是船小好掉头,可谓各有利弊。下表列示的是大中小企业受访者就危机的影响选择“非常强烈”和“强烈”的比例:上述调查发现大企业的危机更为严重,而且在对于世界经济的恢复期的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大中小企业分别为3.59年、3.23年和3.17年。

五、经济寒冬,高处不胜寒
调查还发现,相比普通员工,管理层的危机感更为强烈。六、三年之后再创一片蓝天下表是受访者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如果按照权重计算,则是3.46年。

六、三年之后再创一片蓝天
下表是受访者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如果按照权重计算,则是3.46年.
观现今金融危机,有树欲静而风不止之势,不禁感叹:天时地利人和,固然可成就荣耀,但也可催生苦果。

“天时”为花开果结提供了温度与水分:2001~2004年中的低利率和高房价所催化出的次贷市场的兴旺是使美国金融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水之源,但这脆弱的水源却随时可能塌陷;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所激扬的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浪潮,使商业银行得以在证券市场扮演多重角色的化妆师和总导演,但剧情中惊涛不仅吞噬投行亦卷入商行。“地利”提供土壤:从MBS到CDO,再到CDS,华尔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产证券化在原创风险接力游戏的同时,也架高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从公开的Black-Scholes模型到保密的X模型,复杂模型在描摹公允价值的同时也打造了衍生证券的价值黑洞。“人和”提供了园丁:当缺乏约束时,追逐利益的本能异化为制造利益的贪婪,利益链条各环节一同将市场泡沫越做越大。在全球化的夜幕下,次贷借款人违约释放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梦魇。

会计在此次危机中扮演什么角色?应有何作为?2008年9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主席戴维·泰迪爵士说:“会计并非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但会计在使市场参与者信任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方面很重要,IASB已对如何处理由信用危机所暴露出的问题作出迅速反应。”

诚然,会计既非罪魁亦非祸首,甚至帮凶也算不上。在检讨喧嚣中,微观层面的会计尚未进入大多数人的视线。但在由泡沫演变成危机的过程中,会计准则至少在金融工具的确认、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以及公允价值的计量等三个方面难辞不充分之咎,甚至有推波助澜之嫌。

(一)美国的FAS140对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采用“金融合成分析法”,该法以是否放弃控制权,而非风险与报酬转移的程度作为金融资产转让的终止确认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鼓励银行从事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信用增级业务,因为无需考虑这些信用增级业务所导致的已转让金融资产风险回归或保留的程度对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影响。如果仅仅是CDO,雷曼兄弟或不致破产,要命的是雷曼是市场上10家最大的CDS对家之一。

(二)美国商业银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纷纷向金融控股集团转型,投资业务机构的表外化成为美国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显著特征,银行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把集团内部投资部门改头换面为表外特殊目的实体。于是,一边是传统的商行业务出让信贷风险,另一边是集团的投行业务又重新承担信贷风险,甚至吸纳证券市场的部分风险,从而使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陷入风险循环回归的漩涡,可怕的是在账面上还看不到这些潜在的巨大阴影。

(三)当某种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时,模型也许是计价惟一的选择,但正如金融界著名的WL罗斯公司董事长威尔伯·罗斯所言:“模型的特性就是假设未来与过去的情况相似,因此一旦多项标准发生变化,它们就会失灵。”结果就如巴菲特指出的:“许多次贷机构持有的CDO按模型而非市场定价,二者之间的差别可能对股东价值造成重创。”如何令报表使用者理解并信任财务报表中的公允价值是会计准则不容推卸的责任。

对FAS140所带来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问题,IAS39的“后续涉入法”是一种解决方式,即将风险报酬的转移与控制权的转移结合起来考虑。另外,IASB在其2008年3月发布的一份名为《降低金融工具报告复杂性》的讨论稿中,提出一个返朴归真式的终止确认标准——当报告主体不再有权要求合约承诺被履行时,合约所产生的金融资产应终止确认。在特殊目的实体问题上,IASB自今年4月后加快了合并项目的推进速度,该项目主要关注特殊目的实体,尤其是投资性特殊目的实体纳入合并范围的标准问题,计划年末发布征求意见稿并于明年下半年出台正式准则。

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IASB计划于明年中发布征求意见稿,并应财务安全论坛的要求,于今年5月成立专家咨询组考虑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专家组于9月发布一份《关于在不再活跃市场中计量和披露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报告,试图为金融危机后的市场投资者找到可信赖的计量与披露方法。该报告中有几点结论值得关注:第一,市场参与者对风险的看法在计量公允价值时必须考虑在内,即使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消极市场敏感可能使风险被放大;第二,活跃市场与不活跃市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不活跃市场中的主体需在计量方面投入更多力量,以确保交易价格代表公允价值或决定对交易价格所需进行的调整;第三,遵循会计准则的不同报告主体使用模型对同一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因为不同主体所用假设及其判断可能不同,这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在不确定性,但同一主体在运用判断方面应保持一致性。

也许,沧海横流,方显本色。

㈣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境文献综述怎么写

中小型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增长的助推器,但由于企业内部及外部种种因素的制约,融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学者关于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归纳整理,对“融资难”的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中小企业业主的融资有所帮助。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大致包括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多种类型。往往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技术水平低、经营方式灵活、竞争力差等特点。当前,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及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减慢,其中融资的问题是制约企业规模发展壮大的"瓶颈" 。本文通过分析和整理国内学者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不同学者对造成问题原因的探索,希望能对中小融资问题提供帮助。
一、中小型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融资环境差、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与的融资关系欠佳。吴杰(2006)指出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观念落后, 方式单一;时效欠缺, 风险意识淡薄;信用度不高, 抵押担保不足;企业效益较差, 负债率较高;企业不规范, 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袁霁(2008)等人着重指出了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两大障碍。第一,缺乏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方面。内部融资主要通过创业者个人储蓄、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 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这类资金一般数量少,只能维持企业的基本生产;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银行贷款,由于企业融资存在着“规模歧视”,因此, 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容易通过商业信用获得资金,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十分有限。第二,缺乏权威中立的信用评级、管理和评价机制。我国缺乏权威中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信用进行评定,因此企业债券的定价机制也明显缺失,这使得企业融资难,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也不敢贸然投资。
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学者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原因的分析从宏观上看,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从微观角度考虑就有很多不同的视角,为了更好地探求融资困难的影响因素,作者从微观角度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整理。
(一)企业自身条件限制。
尹立莉(2009)指出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自有资本偏少,自身薄弱的资本积累不能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倒闭率很高,银行不敢贸然向它们放款。朱燕萍、陈德昌(2004) 认为,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规范是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的主要原因。不规范具体表现在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自有资金不足,资本弱化严重。此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的不健全也成为阻碍企业获得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融资环境方面的原因。
融资环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资本市场不够完善,结构单一,缺乏多形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缺乏完善的资本交易平台。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往往找不到为其发展提供服务的正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致使其出现融资困境;另一方面,以纵向信用体系为主的国有垄断融也排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较严格的金融管制也限制了内生性民营融资机制的产生,阻碍了企业融资。(王西亚,2007)此外,信用和担保体系不完善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因素。
(三)融资需求方面的原因。
陈孔军(2008)通过对东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证分析指出,导致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要求的不对称,二者之间的矛盾很难协调。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扩大与融资渠道狭窄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规范运作程度与银行的信贷条件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相对于主流贷款业务而言,中小企业贷款普遍金额不大,这和银行本身的发展思路是有冲突的,部分银行对这种小额、高风险的贷款不感兴趣。
(四)银行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王兴焕、耿喜华、杨荣本(2008)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往往存在经营思路偏差、信用评级方法不适用、信贷操作流程长、环节多等问题,从而使得中小企业由于害怕手续繁琐而不敢贸然贷款。钟菁,陈建军(2007)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了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指出目前国内部分银行都是以服务国有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宗旨,往往只将资金贷给那些大企业、大项目,缺乏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此外,也有学者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探索。刘晓敏(2009)指出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借贷双方的交易较高,而造成借贷成本较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诉诸成本过高、担保制度不健全、最终导致金融机构惜贷,中小企业难以取得贷款的困境。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中小企业要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就需要建立信贷双方信息传导机制、健全社会信用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探索
通过前文对学者研究的,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难题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企业自身、政府及金融机构,因此也就有学者从这三个角度来提出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措施。
徐立民(2009)指出中小型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融资,首先是要健全自己的管理结构,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就应充分考虑各种问题,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资金运作上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融资方式上要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张红雨(2006)从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银行应进行相应的信贷管理创新,树立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正确处理执行信贷政策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加信贷投入与化解不良资产的关系、自身发展与支持中小企业搞活的关系,切实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尽快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申珂(2007)指出要想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政府应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鼓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给予担保公司优惠;建立和健全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适时获得商业性融资;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更多的运用市场手段来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
此外,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对比美国及日本中小型企业融资模式,提出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解决之道。彭媛媛(2008)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在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到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同时由中小企业管理局提供贷款担保,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资公司,对于那些融资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政府也会提供资助;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主要是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民间的中小金融机构能能够成为解决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更好的融资,政府应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㈤ 关于次贷危机的文献综述

2007年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了,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一)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也就高了,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二)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三)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一)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上19:00开始升值,到目前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它的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5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1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8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碳等资源性的行业都提出要求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三)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一)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二)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并很脆弱,便到泰国的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赌博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三)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四)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辨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1998-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2009年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㈥ 求助“金融危机下应对浙江中小企业进出口的策略”这篇论文的文献综述

听过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关于金融自由演化与风险管理之类的讲座,对你的问题进行较为通俗的解答:

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目前流行四种说法

1,资产流动性过盛

2000年左右美国的房地产行业相当热门,涌入大量炒房者(这些炒房者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炒房者钱不够便向贷款公司借贷,并以住房为抵押。

而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于是贷款公司为分担风险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进行融资。

投资银行为分担风险发放CDO债券(利率极高)给避险基金,让债券的持有人——避险基金的投资者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避险基金为分担风险,找到AIG为代表的保险公司购买CDS保险,并且创立CDS基金,由于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CDS基金相当赚钱,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 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

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 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 然后贷款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 Subprime Crisis 爆发接近成为 Prime Crisis。Credit Crunch 开启的地狱大门,还不知道如何关上……

2,美国人的贪婪——为赚取暴利而滥用金融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CDS基金以50亿为保证金,因为这个基金卖疯了,它发行了5000亿!若赚10%,那将是500亿的暴力;若陪10%,垫付50亿保证金还要陪450亿!

投资银行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 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促使金融机构利用大幅杠杆牟取暴利,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但是有巨额利润啊,贪婪的美国人决定大干一票!

3,信贷过于宽松

20世纪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宽松的信贷制度,为什么?

因为科学技术创新决定现代国家的实力,美国宽松的信贷促使大量企业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大量新产品,新发明得以问世,这迅速提升了美国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正由于这个制度的惯性,导致近些年美国大量的借贷发生,房地产行业规模急剧膨胀,产生极大的经济泡沫,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

4,美联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格林斯潘为金融危机始作俑者

作为中央银行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局”。从1913年起至今,美联储局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旨在为美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适应能力更强的货币金融体系”。美国金融危机当然与美联储的失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脱不开关系。

全球金融界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就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实在太敏感,这就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各种风暴的中心。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时期,连续降息使得借款的成本极低,自然导致大批还款能力有限的人,纷纷贷款,格林斯潘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可能产生重大过失。

以上四种说法各有一定道理,值得肯定,但个人认为最中肯的答案在下面:

真正的根源(著名经济学家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源配置问题。通俗的说,由于财富分配比例极不平衡,大部分财富被极少数富人占有,而另外的绝大多数人也要追求体面的生活,所以一旦有这种机会, 绝大多数人会蜂拥而上进行不理性的金融投资,使金融市场产生剧烈波动,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例如美国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使经济泡沫被捅破,导致经济衰退,引发金融危机。

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影响,以及出现的问题:

认识不足

许多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落后,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信息市场的重要性。或者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理解比较片面,如认为电子商务就是上网,或简单地建一个网站,而相关的管理基础却没有跟上,企业的电子商务仅停留在表面的网站建设上。因此中小企业不但在观念上要重视电子商务,而且要了解电子商务的实质,不宜盲目跟风。

此外,电子商务不单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中小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欠缺,如何和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合作,借助其平台或第三方共享交易平台开展业务也是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话题。

设施落后

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和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参差不齐。据统计,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为22.3%,在众多的行业用户中,汽车行业、电子行业和贸易行业等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但在这些领先的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也极不平衡,很多网站都不成熟,如网站建设目的不明确,不知道目标用户是谁,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网站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等。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网站,但过于关注于传统业务,网站利用率极低,甚至成为一个空壳。

由于资源有限,许多中小企业需要把主要精力集中放在业务上,难以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但中小企业普遍对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和人事等方面的应用有一定需求,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ASP就成为中小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选择。就目前ASP的发展情况而言,由于观念、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影响,ASP在国内的发展并不让人满意。

执行不力

由于中小型企业管理者还未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营销手段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因此对人才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中小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既要技术又要人才,但这方面的人才在大企业也不是很充裕。专业人员的不足,电子商务模式缺乏创新,导致中小型企业缺乏网络经营的经验,电子商务的优越性表现不出来,许多中小型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心有余力不足。

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和IT服务等方面投入相对滞后,对软件的选型不恰当,咨询合作伙伴协调不力,最终会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低,难以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环境不利

由于国内电子商务还处于电子商务初级发展阶段,中小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还缺乏一个成熟的商业环境。由于目前中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信用、支付和物流等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共同构建的一个完善、诚信和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导致进行网上交易的企业有一定的风险,难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使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缺乏一定的信心。

缺乏规划

中小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往往缺乏长远规划,比较注意短期效益。电子商务涉及业务转型,不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从利用互联网浏览、收集、发布信息,到建立企业网站,建立信息平台,实施网上采购,再到建立行业联合采购平台,完善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要逐步到位,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短,中小企业对实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方面还缺乏深刻的认识,但是,“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在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势不可挡的电子商务发展大潮面前,中小企业除了尽早实施电子商务以外,别无选择。否则,迟早要被电子商务潮流所淘汰。

Intel公司总裁贝瑞特曾说:“没有电子商务,企业只能等待死亡。”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只有把握住电子商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才能在信息时代求得生存,并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㈦ 求文献综述:关于金融业混业经营的

金融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准则。金融分业经营由此确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下,商业银行主要从事存贷业务和其他服务性中间业务,银行提供的金融商品少,盈利渠道单一,不允许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直接投资,金融资本的规模扩张被制约,也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
当然,我国分业经营模式在特定条件下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证券市场执法的加强和股市价值回归,我国的资金绝大部分被圈到了银行,不仅储蓄资金,就连保险资金,也大部分存在银行,工商企业的融资也主要由四大国有银行完成,形成目前金融业中银行业一枝独大的局面(见1).这引出下面两个问题:资金存入银行是否就安全了?银行融资为主导的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答案其实不见得!
因为银行必须把大部分存入的资金贷出去,在我国企业资本金普遍缺乏、银行内部贷款的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银行对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风险的认识还很不到位的情况下,贷出去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将变成不良贷款而引发诸多金融问题,而银行不良贷款最终还是由政府消化,由政府买单。因此,资金存在银行,对政府来说并不安全。其二,我国社会储蓄的配置,一直主要由银行进行,目前大约有80%以上的储蓄资源,通过银行配置到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如前所述,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中长期看难以保持在一个低的水平上,也就是说,银行配置资源的效率不高,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个拖累。事实上,日本、德国等以银行融资为主导的经济近年来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困境,而英美等以证券市场融资为主导的经济则较好的表现。这表明从我国金融业现状能够得出变革金融经营管理体制和均衡发展金融各行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结论。
我国将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在华外资银行获得国民待遇,这将导致中资银行原有的市场准入方面的优势不复存在,意味着中外资银行间进入全面竞争时代。面对挑战,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都在积极讨论金融产业应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显然,大型金融机构在推动混业经营上积极性最高,它们推崇金融超级市场、金融百货公司,认为这种超级复合体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增强金融竞争实力,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也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关于中国金融业路径选择,金融界的学者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湖南大学彭建刚教授认为如果盲目跟进美国等西方国家做法将对国内现有的金融格局与稳定的金融形势造成巨大冲击国。著名经济学家王国刚先生认为由于在我国金融业中存在一个行政分管导致的“行政性分业体制”会阻碍实现跨行业的合并和组建混业经营机
构。,原因是现有这些金融机构都分别受不同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如果要进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并,将会牵涉到大量国有资产评估,人事管理、行政级别等问题,加大了通过机构合并实现混业经营的难度,所以实现混业经营并非易事。厦门大学张亦春教授则认为外资银行基本上是在混业经营的框架下运作的,如果我国继续坚持分业经营的政策,则置国内外金融机构于不平等竞争的境地,因而应加快金融混业经营化进程,推动银证、银保合作发展囝。总的来看,专家观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引入混业经营的时机选择,而对金融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则普遍认同。事实上,金融混业经营苗头初现。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保险已经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中银国际经证监会批准成立了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也已经成为事实。虽然我国在法律上还没有对混业经营解禁,在相应制度安排不到位的情况下,事实上的混业已悄然萌动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金融混业经营取向似乎得到普遍的认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共同的理念呢?其背后的动因是什么?我国的微观基础又怎样?我国该如何开展金融混业经营实现金融制度的变革?实行混业经营该如何监管?这些问题是本文将要面临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将构成本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在我国目前金融运行形势面临重大变化之前,对金融改革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无论对丰富学术研究理论,还是对促进金融改革实践,特别是对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㈧ 有篇论文要完成,是关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希望推荐一些参考书目!

推荐三本书都和经济危机有关,第一本我正在看,其它两本没看过但是看介绍也是不错的。

LZ,我推荐的几本还是可以的都是学者的著作,索罗斯更是学知和一的人物。货币战争我不想说什么,完全是哗众取宠的书。

《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四版)》
978年本书出了第一版,主要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金融危机。主要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金融危机。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再加上对较早前危机的更多研究,至少对我来说,表明有必要对第一版进行更新。1990年1月日本经济的崩溃促使本书第三版的诞生。第三版至今又有一些日子了。
第四版对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没有必要,它的问世可能只是出于作者的职业需要。推动力部分是来源于1994~1995年间的墨西哥危机,但更多的是由于1997~1998年的东亚危机,殷鉴不远。此外,与过去一样,其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已填补了历史中的一些空白,本书也加以吸收,以充实前后发展的讨论。

作者简介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10——2003):麻省理工大学经济系资深教授,国际货币问题专家,擅长从历史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第二次世办大战后马歇计划的主要构建者之一。

《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书名: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原名: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 The Credit Crash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
著者:乔治·索罗斯
出版时间:2008-11
ISBN:978-7-111-25438-6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29.00元

新书内容介绍:

本书是索罗斯的最新著作,也是他自从写作以来第一本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他从美国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入手,继续阐述自己的金融理论——反射论。一开篇,索罗斯就来了一个下马威:“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书中,索罗斯对近来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过于依赖自由市场的陈旧模式累积出了大量的泡沫,如今将世界经济拖入困境。但是,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等的强劲增长,将使全球市场避免崩溃,政府必须在市场中有所作为。他的看法先后引起了美国白宫、全球金融界的重视。

《终结次贷危机 》
次贷危机已经对数百万人的生活造成了破坏,现在,它又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威胁。毫无疑问,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正在逐渐显现。这场危机是从哪里起源的?它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怎样才能度过这场危机?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蜚声国际的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在他的新著中详细解释了过去一年来美国次级按揭风暴的来龙去脉,告诉读者数以万计美元的次按债券如何变成废纸。希勒认为,次贷危机源于非理性繁荣,正是这种羊群效应的心理导致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泡沫和2000-2007年的房地产泡沫。书中以对美国金融制度历史背景的深入观察,描述了这些泡沫如何导致信贷的危险扩张,并最终演变成全球信贷危机的过程。
对美国来说,有解决这次危机的最佳方案吗?希勒结合自己的分析,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措施,从政府救市的短期方案到重建美国金融制度的深入探讨,相信这些富有建设性的方案对于解决次贷危机,甚至目前的金融危机都会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㈨ 金融学论文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金融学论文范文下载

金融学方面的论文

轻风论文网有很多的哦

我当时也是找他们帮忙的,很快就给我写好了,非常专业的说

建议你看下~!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风险文献综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