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遇到了哪些新问题其根源是什么
2008年10月,冰岛发生一个重大的银行和财政危机,并导致冰岛货币冰岛克朗对欧元的汇率贬值30%。当天晚上冰岛国会通过了紧急法案,授与政府有较大的权限来接管和整顿银行。冰岛国家银行(Landsbanki)和格里特利尔银行(Glitnir)两家银行被政府接管。
同时政府也对冰岛最大的银行Kaupthing提供纾困方案。10月6日,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决定暂时停止管制市场下由格里特利尔银行、Kaupthing银行、冰岛国家银行、Straumur投信、Spron投信、Exista投信等银行所发行的所有金融工具的交易。
在10月6日工作日开始前,法国银行BNPParibas继荷兰政府将富通金融集团(Fortis)于荷兰的业务国有化后,接收其所余下的资产。在10月6日星期一,丹麦、奥地利、可能还有德国,以及爱尔兰和希腊,替国内的银行存款做担保。
其后,代表英国重要上市公司的金融时报100指数录得历来最大的跌幅。10月7号周二消费者贷款救援计划排入英国国会议程。在10月6日德国总理安格拉·多罗特亚·梅克尔宣布政府会对德国私有银行的所有存款进行保障。政府又宣布一个挽救德国借贷公司TheHypoRealEstate(HRE)的计划。
在同一日美国纽约的道琼斯工业指数重挫,在收盘时指数跌破了10,000点,即从2007年10月9日时的指数创下超过14,000点的高点时,所累积的跌幅为30%。在巴西和俄罗斯的股票交易市场于当周一宣布休市,以防止之后可能发生的股价重挫情形。
10月7日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布接管冰岛国家银行。同一天冰岛中央银行宣布俄罗斯答应将提供40亿欧元借贷。这个消息很快的遭到俄罗斯官方的否认,并要求冰岛财政部长必须更正稍早之前所做出,俄罗斯接受借贷给冰岛的讨论声明,这一项否认是出于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DmitryPankin。
然而稍后俄罗斯财政部长AlexeiKudrin便承认有收到这样的请求,而俄罗斯正面回应,仅表示周内稍后冰岛有派员到莫斯科开会,为金融议题展开讨论。标准普尔更将冰岛的外汇信用评级由A-/A-2下调至BBB/A-3,又将当地货币信用评级由A+/A-1降至BBB+/A-2。
标准普尔又将冰岛银行业风险组别由第五组改为第八组,并表示“于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中,累积的违约和重整贷款恐占冰岛银行业总输出贷款35%到50%,等同于一半的放款有被倒账风险。”就在同一日,俄罗斯总统宣示了一项对于俄罗斯国内银行360亿美元的纾困案。
一些国家和地区宣布了增加或更新的存款保证金额度:台湾政府提出将存款保障金额度提高两倍至新台币300万元(92,000美元);而欧盟协议增加存款保障金额度为每一位欧盟存户至少5万欧元,部分欧盟国家宣布提高存款保障金的上限:荷兰、西班牙和比利时政府宣布他们给予每一位存户存款保障金上限至10万欧元。
而英国政府在10月8日星期三早上宣布,将提供250亿英镑购买"第一层机构"(等于政府入股买下优先股,简称"PIBS")的纾困案给下列金融机构,包括:艾比银行、巴克莱银行、HBOS、汇丰、LloydsTSB、全国房产协会、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和渣打银行。
而其他金融机构会有另外的250亿英镑的纾困,包括在英国设立分行的外国银行。“总体来讲政府在英国银行系统和经济中扮演公共团体的角色”。计划也包含增加政府举债上限,提供公平互助,履约国际承诺。计划被认为是将企业半国有化。
10月8日星期三,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加拿大央行、瑞典银行和瑞士银行于国际标准时间11:00时共同宣布调降基准利率0.5%,而中国人民银行也随后跟进调降基准利率。
在10月8日当天全球股市均呈现重挫,其中日本跌幅更达到9%,俄罗斯股市盘中暂停交易,而印尼股市在早盘大跌之后也停止交易。在美国,受到联准会调降利率影响,股市停止下跌。同一天美国联准会再提供378亿美元借贷给AIG集团,援助AIG集团的总金额达到850亿美元。
10月9日星期四,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接管冰岛国内最大的银行KaupthingBank。由于冰岛限制当地银行所有存户提款(当中包括海外客户存款),造成冰岛和英国的关系紧张。
原因
最初的流动性危机在事后被观察认为是由于更早以前的次级房屋信贷危机中按揭贷款违约和法拍屋急剧增加所引发的。英国的第五大贷款机构北岩银行是首批遭遇危机冲击的对象之一。
该行已经无法借到足够的额外资金来偿还那些2007年9月中旬到期的债务。由于没有持续的现金流注入,其所经营的高杠杆性质的业务无法支撑,最终导致其被政府接管,并显示出了这起很快便降临到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危机的早期迹象。
在过于宽松的授信标准下的过度借贷为美国房贷泡沫的特征之一。信用泛滥并导致大量的次级按揭(次级贷款),投资者认为这些高风险的贷款会被资产证券化而缓和。
(1)近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
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
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②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编辑本段新亚经济危机差异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海三国,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③ 金融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谈谈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出路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利弊兼而有之,风险与机遇始终相伴。 1.金融全球化的积极影响。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从整体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利益,它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 (1)促进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资金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本跨国界流动的增加,使有限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起到了及时调剂资金余缺的作用。金融全球化促进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带动了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历史已经证明,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要素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国际投资和贸易的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消除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障碍,并且极大地压缩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时空限制,使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瞬间完成,资金的迅速、方便调拨,资金交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投融资和贸易提供了便利,极大地促进了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近20年来世界贸易以高出世界产出两倍的速度增长。1986—1990年间国际直接投资仅为1690亿美元,1991~1995年间增加到2299亿美元,1996~1999年间增加到6418亿美元。近10年来,国际直接投资以高出世界产出近三倍的速度增长。 (3)促进全球金融体制与金融结构的整合。金融全球化促进全球金融体制的整合,有利于金融机构加速改革和重组,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体制的整合,使一些国家的专业银行制度逐渐向全能银行制度转变。全能银行是指不受金融业务分工限制,经营所有的金融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全能银行既可以经营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及结算业务、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又可以经营信托业务,并且持有非金融公司的股份。由于全能银行业务范围广泛,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全能银行的业务分散化和收入来源多元化,有利于风险分散化和降低替代风险;全能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密切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全能银行在应对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带来的金融市场深刻变化的挑战中,表现出较高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以及较强的竞争力。在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之下,原先实行专业银行制度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在向德国式的全能银行制度转变,导致了金融体制的整合趋势。 其次,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结构的整合,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德国、日本等国的金融体系过去都是以间接金融为主,资金供求双方密切依赖银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以间接金融为主导的国家的金融结构向以直接金融为主导的金融结构转变,在金融结构上出现了与美国、英国等国趋同的趋势。金融全球化促进各国金融结构的整合还突出表现为金融证券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金融证券化浪潮。金融证券化又称为金融非中介化或融资脱媒,是指直接金融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间接金融的发展速度,在整个金融市场上直接金融所占的比重接近或.超过间;接金融的现象。金融证券化实际上就是筹资手段的证券化,即传统的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筹资的方式逐渐转变为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与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交织在一起,使各国的金融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金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金融全球化大大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全球福利的增进。另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1)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的流动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运行,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往往造成各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而一国的金融动荡又极易“传染”给其他国家,引起全球金融危机。(2)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虚拟金融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加剧其投机性,而虚拟金融资本和交易的膨胀易于诱发金融泡沫,导致经济和金融的动荡。(3)金融全球化导致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的加深。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关系容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金融机构具有内在脆弱性,金融全球化使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趋同,使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下降。(4)金融全球化增加了汇率波动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使金融市场风险增大。(5)金融全球化使金融政策关联化,使一些经济体部分地丧失宏观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和宏观经济的控制能力。由于各国经济决策的独立性降低,减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削弱了国别宏观经济政策效应。(6)金融全球化加大了各国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混业经营向分业监管模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金融监管难以适应金融业务的发展,而且跨国界金融监管更加难以实施。(7)金融全球化对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尚待完善的发展中国家会构成较大的冲击,是地区性金融危机发生频率加快的重要原因之一。(8)金融全球化加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统一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由于发达国家掌握了金融全球化的主导权,按发达国家水平制定的标准必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使其难以获得所需的发展资金,从而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综上可见,金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加大金融风险和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全球化给世界一些国家带来经济失衡和金融不稳定的更大风险,金融全球化蕴藏着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与其相伴的蔓延效应使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产生巨大的波及效应和放大效应,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一种常态。 二是加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即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④ 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经常使用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市场化的利率,所以一般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去影响内市场利率,实现容货币政策目标。我们的利率是非市场化的,那些企业、银行对利率也没有国外那么敏感,光用利率手段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比较重视量化控制,通过直接控制信贷规模和调整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的方法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外汇占款引起的货币增发占较大比例,像最近一月的新增外汇占款就很大,除了顺差和外资流入,还有很大比例是国内企业看好人民币升值,把海外资产转移到国内来了,这种情况下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比其他方法有效。
希望采纳
⑤ 西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那些值得我国借鉴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出现流动性偏大。这一问题已波及经济各个层面,并由此造成贸易摩擦增多、通胀压力加大等问题。
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央行频繁动用货币政策这一直接、灵活的宏观调控手段,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央行票据轮番上阵。
今年央行已先后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加息。特别是5月18日,央行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同时调整了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显示了政府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决心。
此外,央行于今年1月底重启三年期央行票据,适时延长央行票据期限。央行票据发行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截至6月21日,今年累计发行的央行票据已超过2.5万亿元。
财政政策逐渐发力
在货币政策频繁推出的同时,提高印花税、调整出口退税、国债发行等财政政策也正渐渐走向中国宏观经济的前台。
5月30日,财政部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
6月18日,我国正式发布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这次政策调整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减少顺差。”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日前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专家认为,出口退税的调整将对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流动性过剩起到积极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9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授权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停征或减征利息税。
“这是一个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的、很好的对经济进行调控的办法。”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蔡志洲研究员说。他指出,对利息税的调整,直接指向流动性过剩问题,直接的效果和目的,就是回收流动性。
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由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议案。
“这有利于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人民银行对冲压力。”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殷建峰认为,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可以从货币市场回笼货币,有助于减少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从而对当前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格局产生影响。
根治流动性过剩还需两大政策“组合拳”
根治流动性过剩不能单靠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央行票据等各种货币政策手段虽然对流动性过剩起到一定的收缩作用,但在准备金率和利率屡次上调之后,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逐步缩小,这就需要财政政策及时跟上并对货币政策加以配合。
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综合运用金融、财税等手段,引导和调控资金流动。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开会研究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时也指出,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外贸、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
专家认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后是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在国内消费不足的情况下,过剩的生产能力必然要寻求外部需求平衡,从而导致巨额的贸易顺差。因此,必须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才可以减少顺差。
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建议,中国要实行“分红、收租、减税”的财税改革,分红是指国企分红,收租指要征收资源税,减税就是要降低个人所得税,或是提高社保投入,以此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消费,降低储蓄率。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两大政策工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所长。今后在宏观调控方面,我国将会更多地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组合拳”,使宏观调控更加有效。
⑥ 西方金融机构主要有哪些
西方金融机构体系与职能: http://202.201.48.18/jgxy/jxcgj/yinhang/jy5.php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金融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直接相联系的,发达的经济必然有发达的金融系统。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的发展,房地产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善、功能齐全、内部构成复杂而又精巧的系统。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住房严重短缺的矛盾已经克服,其注意力日益集中于住房质量和改良旧房,房地产金融机构的地位也就发生着有利的变化。1.美国在美国,为了鼓励私人购建房屋,政府一般采取支持贷款机构逐年降低贷款利率和其他一些刺激方式,这种得美国的房地产融资机制不断健全及完善,从实旆情况来看,其融资方式灵活有效,购建房屋者可普遍利用较为方便和优惠的政策进行房地产融资活动。美国的房地产金融机构主要有三类,即政策的专业信贷机构、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的储蓄信贷机构。(1)政府专业信贷机构这是指美国政府为干预和参与房地产融资活动而设立的永久性的信贷机构,并兼有一些管理职能,主要有两大机构。①住宅及城市开发部。它是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的一个“二级抵押机构”,以便在更大范围内为私营部门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它主要通过受该部监督的三个机构向房地产购建者提供资金。这三个机构是“联邦住宅管理署”、“联邦全国抵押协会”和“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这些机构不直接放款,而是通过双层抵押机制为住房储蓄贷款协会等机构提供和代理融资服务。当住房储蓄贷款协会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借款人抵押的住房(也称一级抵押)作担保,向二级机构申请贷款。二级机构可再用一级抵押品作担保(也称二级抵押),向社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这样,美国政府成功地开辟了新的住房融资渠道。双层抵押,一方面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把一部分其他形式的长期资金,如养老金、保险金等转化为住房投资基金;另一方面通过债券的自由买卖过程,把一部分居民的短期储蓄转化为长期资金。近年来,美国的二级抵押机构的经营规模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为住房储蓄贷款协会等房地产金融机构筹措资金50%左右,成为当今美国住房金融业主要资金供给者。②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系统。它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该系统在美国12个区设立了住宅银行,成为政府干预与协调房地产业的金融系统。这些银行的活动是由总统任命的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理事会控制的。所有联邦注册及许多州注册的储蓄贷款协会都是该系统的成员。目前,约有20%的互助储蓄银行和部分人寿保险公司也加入到该系统中。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理事会代表该系统的12家区域性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及票据筹资为所属的成员机构提供初级市场,使信用紧缩时不发生资金周转上的困难,同时,允许系统内的储蓄贷款协会向该系统贴现,当存款余额下降时,可向该系统借贷,存款余额上升时,即偿还该系统的贷款。该系统设立在12个区的住宅银行主要是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发放抵押贷款。贷款的形式很多,时间也长短不一,一般为30年。在贷款期间,房主把房地产抵押给银行,作为今后按合同定期还本付息的保证,如果房主因某种原因无力按时还本付息,银行可按法律取消房主对房地产抵押赎回权,房主便失去了对房地产的所有权。政府往往根据国力情况,用抬高或降低利率的措施来控制建筑业的发展,以达到对整个经济干预和调节的目的。美国政府的住宅储蓄贷款银行开展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则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一项重大业务,占用资金相当于美国整个金融市场总资金的1/4。1/5,占全国房地产建筑业的4/5,从而对稳定美国的建筑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商业银行美国的商业银行原被法律禁止从事长期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因为它期限较长(一般为15年至25年,最长的可达35年),流动性较差。后来人们注意到房地产抵押贷款几乎全部是按分期付款方式偿还的,它们的实际偿还期要比名义偿还期短得多,当这些住宅在转售时即可收回贷款。此外,在整个住房融资体系中存在着一个可供银行出售其住宅抵押的二级市场,使银行在需要资金时能改善资产的流动性,再加上银行存款的结构中定期存款比例逐渐增大,所以,美国的银行法对商业银行从事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限制逐渐放宽。为此,商业银行也就开始经营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目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几乎占全部金融系统银行贷款的1/3,商业银行对住宅抵押市场的进军早已使其与储蓄信贷机构的区分界限在实际中变得模糊不清了。因此,商业银行也就成为美国住房融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渠道。(3)非商业银行的储蓄信贷机构非商业银行的储蓄信贷机构主要吸收长期性储蓄存款,其资金大部分投放在较长期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上,是美国房地产融资体系的基础。由于它们的特殊地位,其放款活动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整个住宅建筑的速度。非商业银行的储蓄信贷机构有如下形式:①储蓄贷款协会。该机构是互助合作性质或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开办各种高利率储蓄账户以鼓励储蓄,为住房的建设、购买和维修提供较优惠的贷款。最早的一家储蓄贷款协会机构1831年出现在费城,以后这种机构逐渐遍布全美国,目前约有4 600多家,数量与规模均仅次于美国的商业银行。根据储蓄贷款协会的特性,可划分为互助的、股份的、参加保险的、未参加保险的以及在联邦注册的和在州政府注册的等不同类型。目前,约有2 000多家储蓄贷款协会向联邦政府注册,另外2 600家向州政府注册。为了维持流动性,储蓄贷款协会必须在联邦住房贷款区域银行存款,在联邦储备地方银行也应拥有存款。为了保障安全性,联邦注册的储蓄贷款协会必须参加联邦储备贷款保险公司的保险。在州注册的储蓄贷款协会有投保选择权,它们大部分选在联邦储备贷款保险公司投保,其余由各州经营的基金会承保。原储蓄贷款协会的放款业务绝大部分是房地产抵押贷款,故经营状况对抵押市场的依赖性很大,风险也很大。自1982年以来,储蓄贷款协会已采用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将风险转给借款人,同时也开办了其他商业和消费性贷款,并注意改善资产结构。今后该协会仍将是美国房地产融资体系最主要的部分。⑦互助储蓄银行。它在美国房地产融资体系中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19世纪初期,互助储蓄和银行开始出现在波士顿、费城和纽约等城市,主要吸收小额储蓄和定期储蓄,其管理一直都很稳健。到了20世纪80年代,互助储蓄银行均参加了存款保险,其中70%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其余的在各州保险基金会投保。近年来,美国除了由政府负担10%。l5%低收入者的住房外,其余85%。90%的住房由许多私人发展公司建造和经营,而这些由私人经营的住宅所需的资金是通过房地产融资形式获得的。在取得资金时,需要抵押房地产,所以,目前美国已有5 500万幢住宅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储蓄机构所拥有的,其中主要是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这部分住宅约占美国住宅总数的2/3。③人寿保险公司。近些年来,美国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很快,该公司把大量的投资集中于大型办公楼、购物中心和公寓建筑的商业抵押贷款上,而把零星的住宅抵押贷款业务转让给当地储蓄机构和银行。目前,该公司用于不动产和公司债券上的投资占公司总资产的3/4。 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以下的趋势: 1.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 业务上由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同时各国对金融体制进行了改组和整编也使得金融体制中金融机构由专业化向综合化转化。 2.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跨国银行的发展是金融机构创新的一个主要表现。这是伴随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而出现并扩展的。 3.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业已经开始按照《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国际银行业的行为规范,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 4.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实现优势互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兼并形成一股新的浪潮。 5.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正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和金融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原来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步被打破,混业经营,提供全面全能的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要内容。
⑦ 请问西方金融机构主要有哪些
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的发展,房地产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善、功能齐全、内部构成复杂而又精巧的系统。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住房严重短缺的矛盾已经克服,其注意力日益集中于住房质量和改良旧房,房地产金融机构的地位也就发生着有利的变化。 1.美国 在美国,为了鼓励私人购建房屋,政府一般采取支持贷款机构逐年降低贷款利率和其他一些刺激方式,这种得美国的房地产融资机制不断健全及完善,从实旆情况来看,其融资方式灵活有效,购建房屋者可普遍利用较为方便和优惠的政策进行房地产融资活动。美国的房地产金融机构主要有三类,即政策的专业信贷机构、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的储蓄信贷机构。 (1)政府专业信贷机构这是指美国政府为干预和参与房地产融资活动而设立的永久性的信贷机构,并兼有一些管理职能,主要有两大机构。 ①住宅及城市开发部。它是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的一个“二级抵押机构”,以便在更大范围内为私营部门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它主要通过受该部监督的三个机构向房地产购建者提供资金。这三个机构是“联邦住宅管理署”、“联邦全国抵押协会”和“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这些机构不直接放款,而是通过双层抵押机制为住房储蓄贷款协会等机构提供和代理融资服务。当住房储蓄贷款协会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借款人抵押的住房(也称一级抵押)作担保,向二级机构申请贷款。二级机构可再用一级抵押品作担保(也称二级抵押),向社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这样,美国政府成功地开辟了新的住房融资渠道。双层抵押,一方面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把一部分其他形式的长期资金,如养老金、保险金等转化为住房投资基金;另一方面通过债券的自由买卖过程,把一部分居民的短期储蓄转化为长期资金。近年来,美国的二级抵押机构的经营规模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为住房储蓄贷款协会等房地产金融机构筹措资金50%左右,成为当今美国住房金融业主要资金供给者。 ②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系统。它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该系统在美国12个区设立了住宅银行,成为政府干预与协调房地产业的金融系统。这些银行的活动是由总统任命的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理事会控制的。所有联邦注册及许多州注册的储蓄贷款协会都是该系统的成员。目前,约有20%的互助储蓄银行和部分人寿保险公司也加入到该系统中。 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理事会代表该系统的12家区域性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及票据筹资为所属的成员机构提供初级市场,使信用紧缩时不发生资金周转上的困难,同时,允许系统内的储蓄贷款协会向该系统贴现,当存款余额下降时,可向该系统借贷,存款余额上升时,即偿还该系统的贷款。该系统设立在12个区的住宅银行主要是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发放抵押贷款。贷款的形式很多,时间也长短不一,一般为30年。在贷款期间,房主把房地产抵押给银行,作为今后按合同定期还本付息的保证,如果房主因某种原因无力按时还本付息,银行可按法律取消房主对房地产抵押赎回权,房主便失去了对房地产的所有权。政府往往根据国力情况,用抬高或降低利率的措施来控制建筑业的发展,以达到对整个经济干预和调节的目的。美国政府的住宅储蓄贷款银行开展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则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一项重大业务,占用资金相当于美国整个金融市场总资金的1/4。1/5,占全国房地产建筑业的4/5,从而对稳定美国的建筑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商业银行美国的商业银行原被法律禁止从事长期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因为它期限较长(一般为15年至25年,最长的可达35年),流动性较差。后来人们注意到房地产抵押贷款几乎全部是按分期付款方式偿还的,它们的实际偿还期要比名义偿还期短得多,当这些住宅在转售时即可收回贷款。此外,在整个住房融资体系中存在着一个可供银行出售其住宅抵押的二级市场,使银行在需要资金时能改善资产的流动性,再加上银行存款的结构中定期存款比例逐渐增大,所以,美国的银行法对商业银行从事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限制逐渐放宽。为此,商业银行也就开始经营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目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几乎占全部金融系统银行贷款的1/3,商业银行对住宅抵押市场的进军早已使其与储蓄信贷机构的区分界限在实际中变得模糊不清了。因此,商业银行也就成为美国住房融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渠道。 (3)非商业银行的储蓄信贷机构非商业银行的储蓄信贷机构主要吸收长期性储蓄存款,其资金大部分投放在较长期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上,是美国房地产融资体系的基础。由于它们的特殊地位,其放款活动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整个住宅建筑的速度。非商业银行的储蓄信贷机构有如下形式: ①储蓄贷款协会。该机构是互助合作性质或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开办各种高利率储蓄账户以鼓励储蓄,为住房的建设、购买和维修提供较优惠的贷款。 最早的一家储蓄贷款协会机构1831年出现在费城,以后这种机构逐渐遍布全美国,目前约有4 600多家,数量与规模均仅次于美国的商业银行。根据储蓄贷款协会的特性,可划分为互助的、股份的、参加保险的、未参加保险的以及在联邦注册的和在州政府注册的等不同类型。目前,约有2 000多家储蓄贷款协会向联邦政府注册,另外2 600家向州政府注册。为了维持流动性,储蓄贷款协会必须在联邦住房贷款区域银行存款,在联邦储备地方银行也应拥有存款。为了保障安全性,联邦注册的储蓄贷款协会必须参加联邦储备贷款保险公司的保险。在州注册的储蓄贷款协会有投保选择权,它们大部分选在联邦储备贷款保险公司投保,其余由各州经营的基金会承保。原储蓄贷款协会的放款业务绝大部分是房地产抵押贷款,故经营状况对抵押市场的依赖性很大,风险也很大。 自1982年以来,储蓄贷款协会已采用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将风险转给借款人,同时也开办了其他商业和消费性贷款,并注意改善资产结构。今后该协会仍将是美国房地产融资体系最主要的部分。 ⑦互助储蓄银行。它在美国房地产融资体系中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19世纪初期,互助储蓄和银行开始出现在波士顿、费城和纽约等城市,主要吸收小额储蓄和定期储蓄,其管理一直都很稳健。到了20世纪80年代,互助储蓄银行均参加了存款保险,其中70%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其余的在各州保险基金会投保。近年来,美国除了由政府负担10%。l5%低收入者的住房外,其余85%。90%的住房由许多私人发展公司建造和经营,而这些由私人经营的住宅所需的资金是通过房地产融资形式获得的。在取得资金时,需要抵押房地产,所以,目前美国已有5 500万幢住宅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储蓄机构所拥有的,其中主要是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这部分住宅约占美国住宅总数的2/3。 ③人寿保险公司。近些年来,美国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很快,该公司把大量的投资集中于大型办公楼、购物中心和公寓建筑的商业抵押贷款上,而把零星的住宅抵押贷款业务转让给当地储蓄机构和银行。目前,该公司用于不动产和公司债券上的投资占公司总资产的3/4。 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以下的趋势: 1.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 业务上由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同时各国对金融体制进行了改组和整编也使得金融体制中金融机构由专业化向综合化转化。 2.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跨国银行的发展是金融机构创新的一个主要表现。这是伴随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而出现并扩展的。 3.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业已经开始按照《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国际银行业的行为规范,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 4.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实现优势互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兼并形成一股新的浪潮。 5.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正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
⑧ 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有哪些
汇丰,花旗,渣打,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