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机构包括什么
金融机构是专门抄从事金袭融活动的组织,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各类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实际上构成一个体系。金融机构的基本作用是提供创造金融交易工具,在金融活动参与者之间推进资金流转。
⑵ 银行企业金融机构的定义是什么
我国的金融机来构,按源地位和功能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在线。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
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以上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1、中国人民银行 2、政策性银行
3、商业银行 4、保险公司
5、信托投资公司 6、证券机构
7、财务公司 8、信用合作组织
9、其他金融机构
⑶ 中国人大信用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对于赊销进行科学管理的专业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规避因赊销产生的风险,增加赊销的成功率。
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收集客户资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军事斗争中的成功经验同样适应于现代商业社会。买方市场形成后,由于客户资源有限,企业销售已经转变为一种竞争性的销售,赊销方式普遍流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了解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尤为重要。信息收集已经成为信用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2.评估和授信
评估客户的信用,决定给予客户怎么样的信用额度和结算方式,是企业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信用评估事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很难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科学的信用评估应该建立在经验和对信用要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他首先要求对信用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综合本企业的经验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验,巾帼比较权重、量化指标,最终达到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
3.保障债权
债权保障的工作主要有:信用管理人员和法律专业审核合同条款,排除可能造成损失的漏洞;严格审查单证票据,防止各种结算方式的欺诈;提出债权保障建议、包括保理、信用保险、福费廷、银行担保、商业担保、个人担保等手段转嫁信用风险,减少信用损失。
4.账款追收
只要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就有可能出现逾期应收账款。企业必须认真分析每笔应收账款逾期的原因,找到最佳处理对策,并马上实施追收。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最忌讳的就是拖延,很多本来能够收回的帐款,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为坏账。
⑷ 授信管理的定义
其他诸如统一授信、额度授信、集团授信、一次性授信等等称谓与做法,都可视为综合授信的一个变形或属种。综合授信管理具有颇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与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主流框架相协调。
“综合授信管理”从理念上划分大致包括如下功能性子概念:总体债务上限、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授信额度和授信余额。
总体债务上限,指一法人客户能够承担(偿还)的最高债务限额。它是以客户风险分析为主,测量客户所能承担的由外部各单位授予的各种形式的信用量总和。它的测定,主要依据于客户所属行业的平均合理的负债率水平,同时将所处宏观经济周期中的阶段、地区因素以及客户的特质(如客户成长阶段、信用程度)、景况(如客户资产的具体构成、当前及未来预期的盈利水平)等作为调整因子,而将调整因子对应情形折算成一定的修正系数,对基准负债率水平进行修正而得到。
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也称授信额度上限,指针对一法人客户而言,一家金融机构依据自身实力和风险偏好在一定期限内能够和愿意承担的信用风险总量。它是以提供授信的金融机构风险分析为主,依据金融机构风险资本配置及资产组合情况,测算本次授信的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联系定价策略、风险数据集)并与目标收益率比较,结合考虑本机构与客户的关系以及其他机构对该客户的授信情况,测算出本机构可对该客户提供的表内外最大信用风险敞口。它是在总体债务上限范围内的授信额度理论最高值。
授信额度,指一家金融机构经内部程序审定后,公开承诺或在内部约定,给予客户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信用额度。它是金融机构应客户提出的融信需求量申请,考虑本机构近期资金供求状况及客户未来现金流量,在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下审定的在一段时期内可用于客户信用交易的风险限额。根据不同业务品种风险系数的差异,综合授信额度又可在业务品种层次做进一步的细分,限定各授信业务品种的信用风险敞口。授信额度的使用常附带一些授信条件,如要求客户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或遵循一些限制性契约条款,以寻求第二还款来源、减少借款人道德风险等措施来缓释或降低第一还款来源存在的风险。
授信余额,指客户实际使用授信额度后形成的各项未偿还信用余额的总和。
如何做好集团客户授信管理
从商业银行角度看,集团客户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级形式,集团企业通过资本投入、管理控制或家族关联等多种关联方式形成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单位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有机联系(即家谱)的企业法人群组。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对集团企业的关联关系管理、统一授信额度管理、额度监控管理、联动预警管理和联合检查管理等。集团客户授信管理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公司授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在集团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竞相营销和积极拓展各类集团客户,开展战略合作,对集团客户的信贷投放不断增加。在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同样的信贷营销和信贷投放行为时,集团信用风险也不断暴露,国内商业银行在过去众多集团风险案件中遭受了重大资金损失。
因此,理性去审视集团客户是否具有承贷能力和有多大承贷能力,对银行的价值型集团客户进行深入的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额度的批复管理、合同签约管理、提款用款管理和额度监测管理,有利于兼顾实现对价值型集团客户的营销效率和风险集中度控制的双重目标。
⑸ 什么叫金融机构
金融资产是实物资产的对称,是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企业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型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持有到期投资。个人的金融资产包括:个人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证券集合理财、银行理财产品、第三方存款保证金、保险、黄金、信托等。
⑹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
我讲的信用体系,需要植根于法律的基础。从服务的对象来讲,分为金融信用体系和非金融信用体系两个子系统。金融信用体系,通常是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体系,为金融机构在授信的过程中规避信用风险服务;在有些国家这个系统也是对外服务的,即同时为非金融的机构——商业企业服务。在金融信用体系中重点是信贷的信息服务,从全球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全世界有三种类型金融信贷数据库,其中一个是基本的数据库,主要记录企业的负面信息,例如,受到罚款或是企业付款有延误或者拖欠,记录这些信息的数据库是最基本的。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说,早期的数据库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式,澳大利亚目前的信用数据库采用的就是这个模式。第二种数据库,我们称之为“全面的数据库”。香港两年前个人消费的数据库还是负面的数据库,目前已经从基本的数据库升级为全面的数据库了;实际上负面的信息加正面的信息就是这个企业完整的信用记录。在金融信用体系的数据库中,即有企业的也有个人的贷款的记录,有负面的记录也有良好的记录。建成“全面的数据库”就给我们提供一个基础——升级到世界级的数据库。我们对世界级数据库的要求是数据来源更丰富一些,有政府机关的,有其他机关的,同时要求有能力开发出不同的信用管理工具,来增加对信用数据的应用。我们真正将信用数据库做成防范欺诈行为、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防御体系。
信用体系的好处是提高经济环境中的透明度,降低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加快信用决策。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风险等级来定贸易模式、定价格、定谈判条件,也可以通过良好的信用管理来规避因风险而招致的潜在损失,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我们目前与亚洲国家合作的信用局是公私合作的伙伴模式,政府的机关或政府部门拥有很多的信息资源,当然它负责制订有关信息披露的法律,同时有监督的功能,最后还要提供公共的信用管理教育;而私人机构的职能则不同,他们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必须面对市场竞争而冒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开发出客户满意的解决方案,客户选择决定方案的标准是能否为他们带来好处。
香港信用局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我们看到政府部门承担了很多技术工作,如建立法规、提供培训等;私营企业进行投资,共同建立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信贷数据库的服务。
为什么要强调数据库的更新呢?因为企业的变化是极为迅速的。以美国为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1分钟有一个新的公司在美国成立,3分钟有一家公司倒闭,8分钟有一个公司申请破产。市场在不断的变化,企业在不断的变化,风险也在不断的变化,风险管理和企业风险的演变一样同样是连续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
接下来我谈一下商业信用体系的趋势。我们知道全世界很多企业对于能否在中国发展业务非常感兴趣。中国有几百万家企业,我们在全球为20多万家企业提供商业资讯。那么我们是如何帮助海外企业应对挑战,获得企业资讯而进行市场开拓和风险管理的呢?又是如何针对资讯的不对称性做工作来提供高质量资讯的呢?主要是收集大量的、多来源的信息,我们收集资料后,会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甄别,以量化风险的方式提供商业企业信用管理工具。
目前中国信用管理的现状况如何呢?根据我们每年调研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应收账款的回收天数来看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天数已从几年前的84天降到今年的62天;但每个行业的状况不同,有些行业好转了,有些行业变化不大。我们知道只有15%的公司已经实施了信用管理,这15%的公司需要更多的经验。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还是刚起步,我们希望比较大的企业都要逐步将信用管理功能建立起来,我们看到中国正走向完善。我们看到中国陆续将政府的信息向社会开放,其中一个是公司注册的信息,最急需完善的当然是共享信息的平台,在上海已经有一个消费者信用局。所以在信息技术上中国这十年进步是非常大的,我们在中国也见证并参与了发展,我们希望在今后能加快步伐,中国的信用文化、信用管理可以跟世界其他水平看齐。
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是企业本身针对它的客户进行的风险管理。在我们很多企业谈到信用风险问题的时候,他们对此不是很重视,他们觉得主要是做业务、做生意,所以有时信用风险的管理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后来他们发现做了生意收不到钱,信用风险管理的学费也就付出了。当然建立信用文化,推进管理的进步,需要靠制度来支撑。我们主要希望以后我们的信用管理是可以用信用信息作为基础,可以用自动化的手段来作为工具。我讲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著名的电脑商,1995年的时候没有考虑信息和第三方信息,他的信用记录还比较落后,流程也比较守旧,资金利用的效率性和有效性不是很高。后来他就使用了第三方信息,建立了标准的信用管理流程,审批的标准都定义好,最后我们看到这个公司应收账款回收天数降低到了15天,坏账率降低到了1‰,这是利用信用管理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的成功案例。另外一个例子是一家著名电信设备的生产厂,我们发现它在1995到1997年的信用管理是催收,就是说从催收开始进行风险管理,这是典型的,通常企业是从销售为主导的。后来这个公司建立了信用部门,预先评估客户的风险,从而定出整个公司的销售与信用管理计划,陆续建立他们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后来他们像那家电脑公司一样有了比较良性的应收账款回收天数。
最后我做一个简单的结论:一个良好的信用管理体系是在全世界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后才建立起来的。
在中国,我们的改革开放只有25年,我们的硬件生产力量在全球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但是在信用管理知识文化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我们看到这个快速的发展已经开始了,因为政府以及我们的信用中介机构都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提供了平台,各方面的信息也在陆续地公开。通过这些方面,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的信用社会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既有政府的支持,也政府信息的渠道也在逐步地开放,中国的社会管理很快可以追上世界先进水平。
⑺ 信用管理的定义及其分为哪几个方面
所谓信用管理,就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信用管版理的主要功权能包括五个方面:征信管理(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帐户控制管理、商帐追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或推销信用支付工具。
⑻ 金融机构管理规定 是否仍有实施
首先来看什么是金融牌照,我国的金融牌照又有哪些类别?参照微博签名为“一个很扯淡的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的知名逗比李三水老师的回答:
金融牌照的正式名称是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是批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其定义可参考1994年由央行颁发的《金融机构管理规定》。
金融机构包括:
1. 银行
2. 保险公司
3. 证券公司、交易所、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公司
4. 信托、财务公司、金融租赁
5. 期货公司
6. 担保公司
7. 典当行
8. 信用卡公司
9. 其他融资公司
10. 其他金融业务机构
2003年后,该《金融许可证》从央行颁发改为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别向该行业公司颁发。
证监会:包括证券相关公司和期货相关公司。
保监会: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机构。
银监会:银行、信托、金融租赁、融资担保、货币经纪、贷款公司、其他融资公司等。
典当公司被从金融行业中分离出来,需向当地商委申请,在商务部备案后领取《典当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金融圈注:目前的牌照都是稀缺资源,很多公司都没法顺利拿到牌照。现在金融机构里除了前五个还能发放金融许可证,其他几个据说已经不发了。担保公司现在都拿不出有效期内的经营许可证...
P2P或众筹平台需要金融牌照吗?
先说众筹。产品预售众筹(也称奖励制众筹)无关乎金融牌照,股权众筹需要拿金融牌照才能做吗?
股权众筹完全不需要牌照支撑;
何解?股权众筹平台其实也只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把一些企业的详细经营信息放到网上,供投资人自行判断风险,风险基本都是有投资人承担的。
股权众筹平台帮助交易,但并不介入资金,并非资金中介。所以,没必要像银行、保险那样发放牌照。但监管还是必须的。
⑼ 金融机构信用业务的定义是什么信用业务包含哪些内容
先吃饭都是个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