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江西赣企互助金融服务

江西赣企互助金融服务

发布时间:2021-02-28 23:41:45

1.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根据地建设的

你好。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政权建设。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开始是建立乡、区、县临时性的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在条件具备后再召开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各级苏维埃政府。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的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召开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吸收工农群众参加政权,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这种制度,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工农兵代表大会包括乡(市)、区、县、省和全国五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共和国公民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根据这一规定,符合条件的选民按一定比例直接选举产生乡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组成乡工农兵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乡苏维埃政府组成人员。区、县、省工农兵代表大会,均由下一级代表大会按一定比例选举的代表组成,并产生区、县、省苏维埃政府组成人员。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由各省工农兵代表大会所选举的代表组成,并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组成人员。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其选举的各级执行委员会代行权力,对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负责。这种在民主选举基础上产生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既能保证工农劳苦大众选举能够代表自己意志和利益的代表参加政权,又能保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根据地进行了三次民主选举。为了保证根据地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做好选举工作,苏维埃政府颁布了选举法细则。这个细则对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产生的办法、选举单位、代表的任期和定期向选举人作工作报告,以及选民撤销代表资格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在选举中,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有的地方达到90%以上。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政府代表中一般占20%以上。例如福建上杭县才溪乡1932年10月选举时,上才溪53名代表中,女性有16人,占30%。
临时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政权建设给予了很大关注。1931年和1933年,先后颁布《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1931年11月以后,仅在中央根据地范围内,即先后建立了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等省苏维埃政府,到1935年1月,先后建立过的县级苏维埃政府有250多个。在其他地区,先后建立过湘赣、湘鄂赣、闽浙赣(原赣东北)、鄂豫皖、湘鄂西、川陕、闽东(特区)、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陕甘边(特区)和陕北、大金等省级(或相当于省级)苏维埃政府。
各级苏维埃政府是比较精干的政府。临时中央政府各个部包括部长在内,一般只有3至5人,个别大的部也只有八九人。人民委员会每次召开常会,少则半天,多则一天。所议事情,议而有决,决则必行,贯彻落实迅速而有效。对于地方苏维埃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有关条例明确规定:乡苏维埃政府只配备不脱产的工作人员3人,城市(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苏维埃政府19人,区苏维埃政府15人,县苏维埃政府25人,省苏维埃政府90人。据统计,1933年秋,中央根据地所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共60个县,两级政府共有干部约1800人,乡级苏维埃政府仅有干部1万人左右。为了提高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临时中央政府开办多期训练班,培训县、区、乡干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和苏维埃大学,也为各级苏维埃政府培养了一大批干部。
临时中央政府重视司法建设,先后颁布120多部法律、法令。这些法律、法令中,有苏维埃国家的根本法、行政法规、刑法、民法、婚姻法、经济法等,初步建立起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时代特征的法律体系。苏维埃政府还建立一整套司法机构,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在中央,设立司法人民委员部、国家政治保卫局、工农检察部和最高法院;地方设有裁判部、国家政治保卫分局、工农检察部;军队设有军事裁判所。另外,设立劳动感化院,对犯人实施感化改造;设立劳动法庭,以处理劳资纠纷,保障劳动法的实施,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司法建设,根据地培养、造就了一支司法干部队伍。仅在中央根据地,从事司法工作的干部就有2000余人。苏维埃司法工作的创立和开展,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级苏维埃政府非常注意廉政建设,对根据地政权机关工作人员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即将反腐肃贪作为一项重要的斗争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包括司法监督、党政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在内的监督机制。临时中央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先后查处多起贪污浪费案件,严惩了腐败分子。苏维埃政府坚决地开展反腐肃贪斗争,得到根据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在苏维埃政权下,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真正做了主人;他们的经济生活由于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和国民党各级政权统治下的种种盘剥,也得到明显的改善。苏维埃政权做了大量有益于人民的工作,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的真诚拥护。群众踊跃参军参战,积极发展生产,支援革命战争。他们把保卫苏维埃政权看作自己的责任。中国革命战争所以能够长期坚持,红军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人民群众的热诚拥护和全力支援是一个根本条件。
由于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走的是先有基层政权,后有中央政权,由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全国的发展道路。从长远的意义上看,各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进行创造性实践的伟大阵地。党领导的根据地政权建设,是开辟人民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学会治国安民的本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践,还造就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在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央政府各部门以及各省、县、区、乡的许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根据地的建设辛勤工作,树立了扎扎实实、任劳任怨、清正廉洁、精简高效的榜样。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密切联系群众、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大批德才兼备、奋发有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的涌现,不仅成为日后进行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领导骨干,而且成为新中国党和国家的领导中坚。
经济建设
根据地军民在粉碎军事“围剿”的同时,还为打破经济封锁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是国民党当局用来对付根据地军民的两个主要手段。军事“围剿”是“杀死政策”,经济封锁是“饿死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积极进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才能打破敌人的封锁,稳定并改善人民的生活,为进行反“围剿”斗争准备比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随着红军反“围剿”的胜利,根据地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财政和金融等经济工作,也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从1931年开始,临时中央的一些“左”倾政策逐步推行到根据地中来,同时国民党军队也加紧了对根据地的封锁。这样,到1933年春夏,中央根据地和其他一些根据地出现了经济生活恶化的局面:工商业凋零,日用消费品(主要是食盐、布匹、药品)奇缺,价格昂贵,部分地方如汀州、上杭、雩都、瑞金等县发生缺粮饥荒。面对这种局面,临时中央不得不考虑对某些经济政策作若干调整,并且要求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1933年2月26日,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中央、省、县三级设立国民经济部。人民委员会还先后在中央根据地召开两次经济建设大会。一次是8月12日至15日在瑞金举行的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一次是8月20日至23日在博生县(即宁都县)举行的北部十一县经济建设大会。毛泽东在南部十七县大会上作题为《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的报告[1],论述了在战争环境中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经过两次大会的号召和各级政府的具体指导,根据地出现前所未有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热潮,各项建设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根据地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是经济建设中头等重要的任务。在根据地的生产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农村青壮年参加红军、耕牛又十分缺乏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以便有组织、有计划地调剂劳动力的使用。例如,1933年,兴国县长冈乡每村一个劳动互助社,全乡社员达300多人。1934年5月,瑞金县互助社社员达8987人,兴国县达5.17万多人,长汀县达6717人。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将没收地主的和集资购买的耕牛定为全体社员公有,按农户分得的田亩多少调剂使用。苏维埃政府还增加农业投入,组织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1933年,江西、福建、粤赣、闽赣四省开垦了21万石荒田,闽浙赣省开垦了11万石荒田。粮食产量,在赣南闽西区域,1933年比1932年增加了15%,在闽浙赣区则增加了20%。川陕根据地也获得好收成。
根据地的工业生产,主要是手工业生产。苏维埃政府在鼓励发展个体手工业生产的同时,也加强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据统计,到1934年2月,中央根据地的兴国、胜利(位于雩都北部)、赣县等17县的手工业合作社发展到176个,社员3.27万余人,股金5.05万余元。与此同时,公营的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也开始建立起来。直属中革军委领导的官田兵工厂由最初的六七十人,到1933年发展为400多人。中央被服厂设在瑞金七堡,全厂约700多人,缝纫机100多架。中央钨砂公司下属铁山垅、盘古山、小垅等矿场,年产量约计1800吨,约有5000工人。还有中央印刷厂、中华商业公司造纸厂、瑞金纺织厂等。其他根据地的手工业生产也有较快的发展。如川陕根据地在通江、南江、巴中等地开办了兵工厂、被服厂、织布厂等。
发展对外贸易,也是根据地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根据地的对外贸易,是指同国民党统治区域间进行的贸易。1933年2月,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国民经济部下设立对外贸易局。此后,邻近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县也设立了对外贸易分局、采办处、代办处或采购站等。为了奖励私人商业输出输入各种必要的商品,还实行某些日用品和军需品暂时减税的办法。
此外,根据地的财政、金融、邮电、交通等事业也都有一定的建设和发展。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在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党领导的一项开创性工作。经过努力,各根据地逐步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雏形。在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和结论[2],总结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经验,阐述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若干原则进行了论述。
第一,苏维埃政府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
第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而目前发展农业生产是经济建设第一位的工作。
第三,根据地的经济成分,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
第四,根据地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财政的支出,应该贯彻节省的方针。
第五,根据地对外贸易的方针,首先是为着自给,其次才是出口,并要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的商品流通,例如食盐和布匹的输入,粮食和钨砂的输出,以及粮食在内部的调剂等。
第六,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实际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穿衣、吃饭、住房、柴米油盐等问题);必须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在这之前,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是为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谋利益的,但其中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特别是农村实际的“左”的内容。1933年初,张闻天、陈云进入中央根据地后,对此有所察觉,提出了修改意见。3月28日,人民委员会举行会议,经过讨论,决定修改劳动法。陈云在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上发表《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一文,指出:这种“左”的错误,不但不能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苏区经济的发展。张闻天也在《斗争》上发表《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一文,指出:这个“为了大都市大生产所订立的《劳动法》,在经济上比较落后的苏维埃区域内,是不能完全机械执行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形加以修改和补充。同年10月1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重新颁布劳动法的决议,对原劳动法中这类不切实际的条文作了修改。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根据地军民在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在极为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克服困难,进行了文化教育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
根据地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干部的教育。中央根据地于1933年3月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主要培养党、政、工会的干部。1932年以后,还先后创办瑞金列宁师范学校、中央列宁师范学校、江西第一短期师范学校、列宁团校、职工运动高级训练班、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培养各方面的干部和技术人才。
为了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多种办法。如建立夜校、半日学校、补习学校、识字班,设立识字牌、墙报,创办报刊,创作演出戏剧等。据统计,到1934年3月,中央根据地有列宁小学3199所,学生约10万人;补习学校4562个,学生约8.8万人;识字组2.3万多个,参加者仅在江西就有约12万人;俱乐部1900多个,固定会员就有9.3万多人。妇女在夜校学员中占很大比重,如在兴国县长冈乡,夜校女生占70%。
各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创办了许多报纸杂志。到1934年1月,中央根据地有大小报刊34种,其中《红色中华》的发行最多时达4万余份,《青年实话》报发行2.8万余份,《斗争》杂志发行最多时达2.7万余份,《红星》报发行最多时达1.73万份。1931年11月7日,根据地第一个新闻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宣告成立。根据地的革命文艺生活也很活跃,工农剧社、蓝衫团[3]、俱乐部等经常开展文娱活动,受到群众的普遍喜爱。
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是在地瘠民贫、文盲众多、战争频繁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批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干部和知识分子,为这项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党的建设
在各根据地内,党大力加强了自身的建设。
根据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根据地建立了党的各级领导机构。1931年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小布正式成立,由周恩来任书记。因周恩来在上海,由项英代理。同年4月中央代表团到来后,中央局的各工作部门逐步健全。12月底,周恩来到中央根据地任苏区中央局书记。苏区中央局所辖的江西省委、福建(闽粤赣)省委、闽赣省委、粤赣省委、赣南省委相继成立并得到健全,地方特委、中心县委和县、区、乡的党组织也都建立或健全起来。各级党的领导机构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根据地党的建设工作。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建立和健全,根据地各项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大批干部。为此,根据地的党组织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大胆地选拔有坚定信仰、在实际斗争中积极勇敢并有工作能力的党员,到党的领导机关工作。对于各级干部尤其是新提拔的干部,党组织注重让他们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党组织还通过举办各种短期训练班,加强干部的速成教育。短期训练班的主要课程有政治常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实习等。除经常性的短期训练班以外,党组织还创办各种干部学校,对党员干部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和各种专业知识教育。如,苏区中央局于1932年春开办党校,重点培训县、区级干部。通过上述措施,培养了大批干部和各方面的专门人才。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各根据地党的领导机关,注意建立健全基层党的组织,发挥它们的作用。1931年冬以后,中央根据地基本上是以乡为单位建立党的支部,村建立党的小组。对党员人数比较多的,在乡支部之下以村为单位或几个村联合建立分支部。在各级苏维埃政权机关和群众团体中工作的共产党员,单独或联合建立支部。在根据地的国营企业中,也单独建立了党的支部。党通过这些基层组织,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党员、政府机关、群众团体和人民群众中去。通过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地的扩大红军、支前参战、购买公债、发展工农业生产、节约粮食和经费等项工作,都能克服困难,比较顺利地完成。
伴随着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发展党员工作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1931年,经过中央根据地三次反“围剿”和发生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后,党员人数有所减少。从1932年夏到1933年秋,苏区中央局在中央根据地范围内发动了几次突击发展党员运动。1932年3月底,江西全省共有党员2.3万余名,到1933年4月猛增至67904名,到同年秋又增至97451名。福建全省1932年3月党员人数约6800人,到1933年6月猛增至2万人。其他根据地的党员数量,也都有了较快的增加。据1933年6月20日中共中央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大纲统计,湘赣根据地有党员3万人,湘鄂赣根据地有党员5万人,赣东北根据地有党员3万人,湘鄂西根据地有党员28740人,鄂豫皖根据地有党员2万人。
由于处在农村的环境中,各根据地发展的党员大都是农民出身。据1930年赣西南根据地统计,党员中农民出身的占80%,知识分子、小商人出身的占10%,工人出身的占10%。在1933年5月发展党员突击运动月中,尽管一再强调要注意发展产业工人和雇农入党,但新党员中,工人、雇农和苦力只占28%,而贫农、中农、知识分子、小商人和自由职业者则占到72%。据湘赣根据地1932年9月统计,工人、手工业工人、苦力、店员、雇农出身的占20.62%,贫农、中农出身的占74.43%,知识分子、小商人、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富农、其他出身的占1.95%。根据这种状况,各地党组织注意加强思想建设。苏区中央局组织部、宣传部及红军总政治部等机关,印发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的读物。如红军总政治部1932年1月编印的《新党员训练大纲》,对党的主张、组织、纪律、任务等都作了说明。中央根据地的党组织通过组织各种研究组、政治讨论会、短期训练班和进行比赛等形式,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这些措施,许多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很低的党员,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提高了政治觉悟。
根据地的党组织非常重视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毛泽东更是率先垂范,进行了大量的农村调查,写下多篇调查研究报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他的影响下,1929年至1932年春,中央根据地的各级党政军机关掀起调查研究的热潮,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各级党员干部扎根群众,依靠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培育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洁奉公教育,并采取措施有效地惩治腐败,培育了崇尚廉洁、反对腐败的良好风气。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当年流传在中央根据地的民歌,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干部身上反映出来的党的优良作风的赞誉。
根据地的党组织还加强了对苏维埃政权和群众团体的领导。在各级苏维埃政权和群众团体中,普遍建立了党团。通过党团,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在根据地内,还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凡苏维埃政权和群众团体的领导人选,均由党组织提出名单,在群众中进行宣传,使群众接受这种意见,再经民主选举产生。政权机关和群众团体中各种职务的人选,经当地党委同意后,再由党团提出,由苏维埃政府任命。实行党团制度和党管干部的原则,为处理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作了有益的探索。

2. 初一历史题的答案

祖国境内的三种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市。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懂得用天然火 ,还会保存火种。

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除了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的是山顶洞人。

最早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远古人类是山顶洞人。

原始农耕生活中的两个主要遗址半坡和河姆渡。处于长江流域的是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并且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他们住的房屋是杆栏式房屋;处于黄河流域的是半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的地方,居民们会制作彩陶,他们住的是半地穴式。

“人文初祖”是指黄帝。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方法,叫做禅让制。

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洪水有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禹。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在时期禹,随后建立的第一个王朝是夏。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文王。

夏、商的亡国暴君分别是桀和纣。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

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商朝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五谷”包括稻、栗、麦、豆、黍。

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是齐桓公;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在战国初期,晋分为韩、赵、魏。战国七雄分别是齐 、楚 、燕、韩、赵、魏、秦国。

赵军大败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的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

使得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并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封建地主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铁氏三兄弟分别是生铁、熟铁、钢。

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甲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后来被整理后,字体被称为大篆。战国时期,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的字体,叫做秦隶。

天文成就方面,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和月食的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为了安排农业生产,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名医扁鹊的“四诊法”包括望、闻、问、切。

屈原是楚国人,其著作是《离骚》。

“钟鼓之乐”中的钟是指青铜编钟。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政治的核心学说是仁礼学说,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其言论收在《论语 》。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他的学说收在《道德经 》。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_兼爱、非攻。
法家的创始人是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兵家的鼻祖是孙武,著作是《孙子兵法 》。
孟子主张对待自然要用可持续发展观。

3. 江西,瑞金怎么样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与福建省长汀交界,南与会昌县毗邻, 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地理坐标:东径115°42′~116°22′,北纬25°30′~26°20′。 总人口60万,国土面积2448平方公里。以市区为中心,323、319、206国道为主干的公路网可直达赣州、 南昌及闽粤,交通极为便利。已开通的赣龙铁路与京九线连接,将成为瑞金另一条通往外界的快捷通道。 市内邮政、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齐全。

瑞金地处华中气候区与华南气候区的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平均无霜期286天,年平均气温18.9℃.最热以7月平均气温28.5℃,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7.6℃。 年平均降雨量1710毫米,年均降雨天数163.7天。不寒不热,不湿不燥,宜人宜物。

优越的地理条件,使瑞金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全市水能理论储量达10万千瓦, 可开发量4万千瓦,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5.69万亩,山地面积280万亩,宜养殖水面2.6万亩,草坡地8万亩, 森林覆盖面积724平方公里,系赣南林区和长江防护林区之一。市内动植物种类较多,属于珍稀者有: 金环蛇、银环蛇、獭、龟、油杉、黄绵木、红豆杉、楠木、银杏、观音竹、四方竹等等。地下矿藏丰富,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3类26种,主要有白云岩、石灰石、萤石、金矿、钽铌、稀土、钨、银、铁、锰、粘土、 无烟煤、磷、铀。特别是优质石灰石储量达9亿吨以上,氧化钙含量55.08%,且大部分裸露于地面,易于开采; 白云岩储量达1亿吨以上,C+D级为1900万吨,其金属镁含量为20.9%;萤石储量达134万吨,品位65%以上。
一、文化状况
瑞金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歌舞之乡”称号。
(一) 历史文化渊源
瑞金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故都,于公元953年设县,1994撤县设市.历史上,因瑞金地处赣南东部山区,交通闭塞,属“八闽百越蛮荒之地“,文化的孕育形成起步晚,相对中原地区较为滞后.后来,汉、晋、唐、宋时期,中原人(指后来的客家人)大举南迁,瑞金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客家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激扬,相互揉合,相互同化,孕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瑞金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曾一度改名为“瑞京”,是全国苏区政治、文化中心.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大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长期生活战斗在瑞金,他们创造传播灼先进文化与瑞金本土文化又一次相互激荡,互相濡养,推动了苏区文化的繁荣,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区文化.这一文化现象的沿续和发展, 形成了辉煌灿烂的红土地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是瑞金文化的主要构架,渗透在瑞金人民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崇文重教、敬祖睦邻、爱国爱家:奉献创新是瑞金市文化内蕴的主要特质,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瑞金人讲客家方言,在文字语汇上较接近普通话,但语音又与邻近县市区的客家语言有差异。
(二)历史文化名人与文化遗址
1、历史文化名人
杨以任:字澹余,瑞金县象湖镇下坊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授应天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以“奇文令天下”,为“江西五大家“之一,著有《读史四集》、《非非室文集》、《名臣言行集》、《皇明奏疏》等。
萝有高(1743--1799)字台山瑞金九堡密溪人。清乾隆举子,理学家。著有四卷本《尊闻居士集》
陈炽(1855--1990):清末爱国主义思想家、经济学家.原名家瑶,字克昌,瑞金瑞林禾扩人。光绪举子,历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军机处章京。与康有为、梁启超同倡戊戌变法。著有《续富国策》农书、矿书、工书、商书四卷,另有《四子诗集》传世。
2、主要文化遗址:历史文化遗址主要有汉代古墓葬、古窑址及明清古建筑。苏区时期,瑞金留下了一大批革命旧居、旧址,如:红井、一苏大礼堂、二苏大礼查、红色币华毓在氰磕鉴玩有国家氢言支物补单仙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近年来,瑞金依托丰富的文化遗址资源,致力于创建全国最大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墓地,促进了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主要艺术特色
(1)、戏曲(剧):瑞金历史上没有形成过自己的地方剧种,但很早就有地方民间戏曲班演出,但主要是庙会演出,演出过的剧种主要有昆曲、东河戏、祁剧、京剧和采茶戏等。苏区时期,开创了红红火火的苏区戏剧运动。苏区戏剧取革命题材,用瑞金民音乐,苏区时期戏剧对以后我国戏剧的发展起到探索、实践和指导作用,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现瑞金主要戏曲为赣南采茶戏.
2、灯彩:瑞金灯彩品种繁多,有茶灯、龙灯、马灯、船灯近30种,多演出于乡村宗祠,也经赏组织集中调演。
3、歌舞:以前瑞金曾流唱山歌,但内容多不健康;现不多见。现民间歌舞主要有马刀舞、链枪舞等‘近年来,我市着力挖掘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资源,先后创排了《红土魂》、《红都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剧节目,在全国各地巡演,观众反响热烈。
4、建筑:瑞金民问建筑艺术,属典型客家风格,客家围屋随处可见。
(四)主要文化活动
红都之春艺术节:瑞金从1983年起举办“红都之春艺术节”;一年一届,现已举办了二十二届,每年艺术节演出5-7个专场,上演节目150多个,千余名演员参加演出。艺术节期间还举办商品展销,美术、书法、摄影、花卉展览户客家灯彩踩街调演,.邻~近县市妙即(队)卸一红都乏春,一艺术节已成为具有浓郁瑞金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
(五)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瑞金市文化局设局长1名,总支书记1名、厂副局长4名、纪检组长1名、系统工会主席1名,局机关设办公室。
瑞金市文化局下辖文化馆,主要职能为组织指导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
图荞馆,主要职能为图一书、情报信息的收藏借阅;
采茶歌舞剧团,主要职能为专业艺术的创作、演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要职能从事农村电影的发行放映;
红都影剧院,主要职能为举办影片放映、演出;文物所,主要职能为依法管理文物;
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主要职能为依法繁荣和管理文化市场。
(六)农村文化情况
近年来,我市十分注重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文化"3122"及"6+1"工程建设。建立了600余处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宣传文化科技夜校。这些文化阵地经常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七)文化产业情况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0余万元,占全市GDP 的1.2%言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户210多家,从业人员800余人;主要从事文物博览、网络文化、音像制品、歌舞娱乐、文艺培训等经营活动.
二、文化管理政策
1、瑞金对文化的管理全面推行依法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管理环境,管理方面主要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水一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江西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以及新闻出版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对从事各类文化经营活动的企业,瑞金市文化行政部门对其实行许可证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执行。
2、开办文化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瑞金市文化行政部门对开办文化产业项育的单位或个人、免收一切规费,其他税收政策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瑞金市优惠政策执行。瑞金之名始于公元904年,古时这里盛产砂金,并设置淘金场,黄金为瑞气盈门之意, 故名“瑞金”。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并把瑞 金定为首都,瑞金随之更名为“瑞京”,成为全国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广大军民,在以瑞金 为中心的红土地上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治国安民的伟大实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瑞金因此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瑞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瑞金资源丰富,是江西省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县(市),境内白云岩保有储量4.5亿吨,居全国第一;石灰石储量8.546亿吨,萤石储量193万吨;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江西万青年水泥有限公司与赣州华瑞集团合股,在瑞金投资6.1亿元,建成了赣南最大的水泥企业——年产200万吨水泥的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赣州的氟化工基地也落户在瑞金。瑞金区位优越,是赣闽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是赣州市规划中的赣南东部次中心城市,境内有319、323、206三条国道通过;接轨京九铁路的赣龙(赣州至龙岩)铁路横贯瑞金东西,在瑞金建有赣龙线上最大的客货站——铁路三级客货站;赣龙高速公路瑞金至赣州段目前正在紧张筹备开工,将于2008年建成通车;济广高速公路(济南至广州)鹰潭至瑞金段也将于明年开工,2009年前后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以来,瑞金先后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单位”、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群众歌舞之乡”等殊荣。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1.78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5.3:29.5:45.2;财政总收入2.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46亿元;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17.8亿元,其中外资4163万美元;出口创汇5412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9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9元。瑞金未来五年发展总的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建设新瑞金”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开放兴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全面塑造红色故都城市形象,加快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把瑞金打造成“江西的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0亿元,年均递增12.5%;三产结构调整为16:42:42;财政总收入5亿元,年均递增19.8%;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年均递增19.2%;外贸出口2亿美元,年均递增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年均递增9.4%;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年均递增6.5%;城镇登记失业率4%。
主要战略目标是: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建设“一个中心”,即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瑞金区位、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做强工业、做旺旅游、做大产业,全面提升发展综合实力;着重培育城市人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发展环境等软实力,切实增强瑞金作为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引力和张力,使城市不仅能够满足本市人民就业、就学、就医的需求,而且具有吸纳周边地区的人过来购房居住、投资创业,以及就业、就学、就医的承载力和吸附力,不仅能够把有才干、有本事、有经济实力的人留下来,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为这里的经济建设服务,具备对整个区域的市场要素、人才资源的吸附力,以及对这一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成为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的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教育卫生中心、人才金融资本的中心、旅游休闲的中心。
推进“四个打造”,即努力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打造赣南东部赣龙线上的瑞金工业板块、打造“江西的温州”、打造和谐平安诚信瑞金。
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认真实施瑞金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规划,加快叶坪、沙洲坝旧址群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重点推进集苏区历史纪念、军事陈列、青年纪念林、游园休闲、城市天然氧吧五大主题于一体的中华苏维埃历史纪念园、城市苏区历史文化景观等一批项目,积极争取中影集团投资建设红色中华影视城。按照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对瑞金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具有浓郁红色历史文化氛围的新瑞金的要求,在着力塑造红色景观的同时,加强历史人文景观修复和山水田园风光的保护,把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提炼旅游城市的主题形象和城市精神,丰富瑞金红色旅游内涵。按照特色化、体系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以“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为主题,借助国家级媒体和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等平台,扩大瑞金红色旅游知名度,打响红色故都旅游品牌,逐步把瑞金红色旅游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品牌。
打造赣南东部赣龙线上的瑞金工业板块。充分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势头强劲的机遇,加快与长珠闽特别是闽东南地区体制机制对接、产业优势互补、基础设施互通、人才交流互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努力使瑞金成为承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和经济协作区。积极调整工业园布局,拓展工业园发展空间,努力达到总体规划万亩、容纳就业6—8万人的规模。按照资本向优势企业集聚、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要求,围绕食品药品、轻纺织造、非水泥建筑材料、机械电子等产业,着力培育关联度高、配套力强的园内产业集群。集中支持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完成400万吨生产线建设,努力发展成为江西省建材产业基地;加快氟盐化工基地建设,努力实现100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把瑞金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氟化工基地;积极扶持红都水产、金瑞发制品等出口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增强应对国际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的能力,提高出口创汇水平。到2010年,瑞金工业园初步形成四个以上产业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集群,全市工业增加值达2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30%以上;工业创税3亿元以上,占财政总收入60%以上,瑞金工业在赣南东部工业发展中处于领先位置。
打造“江西的温州”。大胆学习借鉴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大力培育瑞金人“崇尚创业、自强奋进,敢于吃苦、善于经营,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时代新精神,走瑞金发展新路,把开放型经济与内生型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放胆放量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十大体系”建设,为经济自主快速增长提供制度保障和硬件支持;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改善和提升发展环境,着力打造诚实守信、开明开放的人文环境,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勤政廉洁、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让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放胆发展、安心创业;放宽政策,放开市场,引导人们大胆闯市场、投资创业;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返哺家乡,鼓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服务创业、参与创业,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打造和谐平安诚信瑞金。着力营造让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社会、人文环境。大力弘扬“红都精神”,深入开展以打造“诚信瑞金”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文明诚信、和谐互助的社会风尚。集中整治、打击“黄赌毒”、“两抢一盗”和境外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塑瑞金诚实守信的对外开放形象。健全“和谐110”联动服务体系,形成多层面、广覆盖的全民维稳格局。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严防控管,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开展“情系百姓、关注民生”社会救助活动,实施扶贫助学助残工程,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文化和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 改革开放30年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30个年头,改革开放春潮滚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风生水起、气象万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思路的探索、形成和实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福建的实践,伴随着福建改革开放30年的宏伟历程。

这是一片蓬勃发展的热土。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的梅州、潮州、汕头、揭阳,20座城市矗立于海峡西岸,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对外开放、服务全局。于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板块,崛起于祖国的东南沿海。

大机遇、大变革,千载难逢;大挑战、大跨越,千山万水。同处海西的闽浙赣粤4省20市8000多万人民,豪情满怀、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正致力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转变观念、打通关卡,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四省融通中逐步形成

20座城市,一片热土。30年来,这片热土上发生的变化,演绎着的传奇,都离不开这相连的山水,相近的文化,相亲的骨肉之情。

在漳州平和县和潮州饶平县交界处的深山窝里,有一个小村庄,叫矮子坑村,分属闽粤两省管辖。村民们讲客家话,祖祖辈辈户插户、屋挨屋居住着,相互帮忙,相互照顾。前年6月山洪暴发,一户福建村民的房屋倒塌。广东村民不约而同地请他来自家居住。去年,广东村民王火源要盖一幢新房子,福建村民也纷纷伸出援手帮忙。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海西20城,就在这种互助互通中发展着、融合着。

30年来,闽浙赣粤4省尤其是边界地区的交流合作,更如涓涓细流,点点滴滴,长年累月,终于汇成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澎湃大潮。

大潮所至,地理如何阻隔!

道路通,百业兴。改革开放,特别是海西战略提出以来,福建与周边三省区域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形成。比蜀道更难的闽道,渐成通衢。

长期以来,福建只有一条鹰厦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

1986年以后,福建对鹰厦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

海西战略提出以后,福建铁路建设骤然提速,近4年每年至少开建一条高等级铁路。目前,连接温州、福州的温福铁路,连接福州、厦门的福厦铁路,龙厦铁路,都在紧张建设中。西起江西向塘东至福建莆田的向莆铁路,将厦门、汕头、深圳三经济特区“串起”的厦深铁路,已于2007年底开工建设。未来4年,福建境内将新建成铁路1200公里;至2020年,将新建、改建铁路约3000公里。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也缩短着海峡西岸城市间的距离。

2004年,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漳龙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使福建提前一年实现各设区市4小时内通达省会城市的目标。福厦漳高速公路,连接福州、泉州、厦门和漳州,正由现在的双向四车道扩大为八车道。目前,从闽浙交界处到闽粤交界区,行车时间已缩短至原来的1/3。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高速公路计划建设里程2061公里,让绝大部分县市30分钟内上高速。届时,福建将有4条高速公路大通道与江西相连,各有2条高速公路与浙江、广东相接。

交通设施的完善,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海西20城交流合作的地理限制,极大地推动了海西20城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往来。

自从诏安县太平镇通往广东饶平县渔村镇的水泥乡道修通后,两省的村民往来更加频繁了。平时太平镇放电影或演戏,渔村镇坎下村村民张颜顺,就常带着家人“跨省”去看。前年台风,村里通往饶平县的大桥被洪水冲毁。村民正为救灾物资运不进村发愁时,饶平县民政局人员却带着救灾物资来了。原来,广东省的救灾物资从高速公路借道诏安县的乡道运到了坎下村,诏安县还派出大型推土车为他们清除途中的塌方。

道路这一有形关卡的畅通,促进了区域内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与激荡,带来了政策层面上各种无形关卡的畅通,开辟了省际交往更为广阔的空间。

江西上饶市位于赣闽浙皖四省交界,根深蒂固的“农业立市”思维,让上饶的区位优势无法转换成经济优势,错失了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和90年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面对新世纪新机遇,上饶提出“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思路。

上饶“通江达海”的强烈诉求,得到福建省的热烈回应。去年,福建热情邀请上饶在海峡西岸网洽会上免费设立展馆。

借助海西网洽会的知名度,上饶宣传自己的投资环境,短时间就取得成果:有意在内地投资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台湾海峡协会,登录上饶馆后,及时与万年县联系,并前往考察,目前项目正在洽谈中;德国法兰克福一家设备器材公司多次咨询万年县一家公司的自动设备……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共同诉求,也推动了区域内部大通关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福建拥有海峡西岸最多的港口。海西港口立足于成为大陆通往海峡东岸(台湾)的一个主要门户港,成为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今年3月19日,厦门和赣州《关于加强两地口岸合作、推进赣州无水港建设的协议》签约仪式在赣州举行。

“从2005年6月28日第一单集装箱从赣州东站发往厦门起,公司通过海铁联运的集装箱每年翻番,2005年204个标箱,2006年508个,2007年1068个,赣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陆‘无水港’。”提起闽赣口岸“铁海联运”方式,厦门港务物流赣州分公司业务代表汤熙用数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铁海联运”是福建省发挥港口优势,为省内山区和内陆省份服务的一项具体举措。它将铁路和港口连为一体,内陆货物从铁路运输到港口后无需再办理其他运输手续,可直接装船运输。

近年来,福州、厦门海关全面加强与周边海关的区域协作,开通了厦门港与三明、江西南昌、广东梅州等地的多条“海铁联运”绿色物流通道,实现内陆省区铁路运输与海运的顺畅衔接,享受“港口就在家门口”的无水港的便利。

2007年9月,福建又出台一系列关于鼓励中西部省份从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规定。

快捷的交通网络,迅捷的通关速度,大大增强了海西20城之间的经贸互动,也进一步凝聚了海西20城齐心协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共识。

区域协作、经济整合,海西20城总体实力在“海西板块”中共同提升

当今世界,以地缘经济为纽带的区域整合势头发展迅猛。加强区域内部经济的合作与协调已经成为振兴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

海西20城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省际区域协作不断深化,区域经济不断整合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国内各地区之间更要互相开放。要打破封锁,打开门户……大力促进横向经济联系。”

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精神,提出和实施了“大念山海经”的发展战略,促进省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

上世纪90年代,我省加强省际区域协作,广泛开展了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元的联合与协作。福建与周边地区成立了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协作区、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闽粤赣三边经济技术协作区和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四个跨省区域协作组织,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探索中不断推进。

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进程、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发展新形势,福建省委、省政府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于2004年提出并开始实施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海西建设是区域共同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区域内各个城市的共同愿望,不仅为福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对此,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姜增尧深有体会:“温州有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长三角不可能完全介入,珠三角地缘比较远,因此,我们要乘上海西这艘船。”

随着海西影响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温州客商越过闽浙边界的福鼎分水关,到海西各地投资创业。在宁德,除了福鼎处处有温州商人的足迹外,在闽东其他各县(市、区),能闯敢试的温州人都十分活跃。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从浙南温州、台州等地前来闽东创业的客商不下5万人,创办各类大小企业10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

粤东地区人多地少。同处海西这一区位特点,让他们想到利用福建丰富的农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与漳州、龙岩和三明市开展农业合作。汕头每年从福建调入大量的蔬菜、花卉等农业物资。特别在台风季节,漳州、龙岩、三明等地大力支援,年年帮助汕头度过台风过后的蔬菜短缺难关。

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腹地的闽浙赣地区在生态环境、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近年来,闽北、赣东、赣南、浙西南等区域都提出建设绿色产业区。江西提出要建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的基地、劳动力输出的基地和旅游观光的‘后花园’”;浙江丽水将自身发展定位为“秀山丽水,浙江绿谷”,衢州提出“抓住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两大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定位;福建南平则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腹地”,形成以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为核心,绿色农业、生物医药产业、绿色旅游业等绿色产业优势互补的绿色经济聚集区。

今年5月12日,来自闽浙赣粤4省20个城市的代表聚集武夷山,共同签署了《海峡西岸20城市环境保护协作武夷山宣言》,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协作,携手保护生态环境,共同推动科学发展。

共同打造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中国绿谷”,成为闽浙赣地区将丰富的资源、区位、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优势, 推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海西20城经贸往来如日中天,四省间的旅游合作也如火如荼。

广州——福建三日游已成为广东旅游的经典线路,闽南游已成为潮汕地区游客周末度假的主要线路,而赴闽西的自驾车游也是潮州市旅游局每个黄金周的保留项目。

在衢州市旅游局市场部,记者读到一份《浙赣闽皖边际游线路手册》的宣传资料,其中“衢州——武夷山三日游”被作为该市重点推介线路。衢州市旅游局副局长郑兵认为,跨省旅游合作对于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旅游产业都有直接推动作用,衢州市将在主动对接中加大合作力度,提升区域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凭着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政策,依靠国家各部委和各大央属企业的大力助推,在海西20城的共同努力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开始显现磁吸和辐射效应,产业集聚不断升温,区域内要素流动速度加快,中国经济版图中的“海西板块”强势崛起。

百姓受益、社会和谐,海西20城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推动了发展,海峡西岸20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使海西20城8000多万人民得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海西人民共同享有。

闽北赣东交界处有一个葫芦形田畈,“葫芦”的顶部是鹰潭贵溪市樟坪乡西排村,底部是南平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

几十年前,山头村建了一座小水电站,虽然装机容量很小,但还是用木头电杆,把照明电送到西排。1998年,山头村实施农网改造用上高压电,西排村也实现了同步改造,而且水泥电杆往山头村民农田中间过,也没谁说要一分钱补偿。

去年,经多方努力,光泽电信公司又为西排村安装了程控电话。目前,山头村正在搞电视光纤联网工程,过不了多久,电视光纤也会拉到西排村……一桩桩一件件,西排村巧用山头村这个“支点”,只花很少的钱,就为村民办成几件大事。

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海西人民共同分担。

赣州是我国最大、世界著名的脐橙生产、加工基地。春节前后持续雨雪冰冻灾害,让脐橙主产区的赣南果农们个个眉头紧锁——冰冻不仅冻坏了他们的果树,也冰封了脐橙的销路。

同在海西天空下,福建各界危难时刻伸援手。从政府部门、大型企业、批发商到零售商,都积极行动起来,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赣南脐橙滞销问题。

2月10日,春节假期尚未结束,福建省经贸委即向我省赣南脐橙的主要销区贸发部门下发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当地果汁生产企业、水果经销商、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以及批发市场水果经营大户与江西方面接洽采购事宜。

作为福州水果最主要集散中心的福州果品批发市场,一方面为江西来的水果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对赣南脐橙的销售减免手续费,免费为驾驶员和江西来的经销商安排住宿;另一方面优先安排批发摊位,保证水果快速销售;同时,还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帮助经销商了解市场状况。

经过多方的努力,赣南果农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

利民为民的举措,海西人民相互借鉴。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6亩,而人均林地面积4亩,南平、三明、龙岩等林区,农民人均林地面积高达14.51亩。

长期以来,由于集体林产权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林业发展缓慢,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

1998年9月,永安市洪田村诞生了一个“分山到户”的决议,洪田村成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小岗村”,为全国林业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探索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敏锐地意识到,推进林改,是山区林区走出困境、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很快,我省做出了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及时推广洪田村的经验。

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永安林农在全国第一个喊出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心声。

福建的林改经验迅速在江西、浙江等周边省份得到推广。如今,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铺开。

社会平安,海西人民共同维护。

闽粤赣边界龙岩、梅州、赣州三市自1996年建立治安联防协作关系,10多年来,协作区各成员单位刑侦民警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作战,有力打击了各类跨区域、流窜刑事犯罪活动。

2007年10月16日,龙岩市公安局接到江西瑞金警方的协助请求——瑞金市某食品公司出纳曾某携带公司农民工工资款24万余元,乘车向龙岩方向潜逃,请求协助拦截抓捕。当晚8时许,犯罪嫌疑人曾某在龙岩永定县落网,24万元工资款被悉数追回。

统计资料显示,仅2007年,各协作单位为兄弟县局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94宗,其中重大案件218宗,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259名,追捕网上逃犯133名,追缴赃款赃物价值309.6余万元。

生态文明,海西人民共同建设。

闽西、粤东同饮一江水。发源于长汀的客家母亲河汀江,自北向南穿过龙岩市的4个县一路奔流而下,进入广东省境内被称为韩江,流经梅州、潮州、汕头、揭阳等地,也是潮汕人的母亲河。

为了保护这条闽粤两省的共同母亲河,2003年8月,闽粤赣十三市党政领导第八次联席会议修订通过的协作章程中有一条规定:“加强区域内江河流域等水系的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8月初,根据广东蕉岭县群众反映,武平县立即处理本县象洞乡养殖业污水排入蕉岭多宝水库的问题,迁走养殖场,圆满解决了这起跨省界水污染事件。

2006年龙岩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汀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汀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流域各县(区)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确保了河水的甘甜。

目前韩江水质达到国家优良标准,是广东水质最好的饮用水之一。

优势独特、先行先试,海西的对台前沿平台优势充分发挥

闽台两地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使福建成为两岸区域经济整合的桥梁和纽带。

自1981年第一家台资企业来闽落户,到上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国务院陆续批准在福建设立四个台商投资区,再到2004年海西战略提出后,我省积极拓展“六求”作为,闽台交流合作由单向到双向、由点到面在多层次、多领域全面展开,一直走在大陆各省前列。

福建的最大优势在于对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并且得到各方面的强烈呼应,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海西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

近年来,随着台海局势的不断缓和、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不断在对台合作中占得发展先机。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成为中央惠台政策的实验区和先行地,成为开展两岸文化、教育、科技以及人员交往交流的前沿平台,成为两岸产业对接和经贸合作的连接点。

“5·18”、“6·18”、“9·8”等一系列展会,成为海西对接台湾的平台。

5月18日,第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州举办。为让海西人民共享两岸经贸交流成果,今年海交会首次设立海峡西岸经济协作区板块展,展示协作区投资环境和协作发展的成果,成为“立足海西、联结两岸、面向世界”的一流经贸盛会。

今年的“6·18”,正式更名为“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成为海峡两岸重要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推动两岸产业界、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促进闽台产业对接和海西产业优化升级。

此外,漳州“花博会”,以花为媒开两岸花卉交流先河,为两岸农业企业创造了更多商机;莆田“艺博会”,推动两岸的文化和经贸交流;晋江“鞋博会”,通过举办海峡两岸鞋业沙龙、继续设立中国台湾馆以及携手台湾东森电视台展开媒体合作等经贸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打好海西牌……

借助各种平台,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已经成为海西20城的共识。各城市对两岸交流合作都有更多期待,也做好了充分的联动准备。

借助海西的平台,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是浙南温州、丽水、衢州三市的共同愿望。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潘平平说,温台农业互补性强,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农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温州希望能借鉴漳州和福州的经验,向国家申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

潮汕、梅州等地都与台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海西战略提出后,粤东各地积极融入海西,充分发挥对台交往的优势,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去年10月,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在汕头市举行。交流会同期举办的“两岸产业合作与企业创新”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认为,地缘相近是汕头、台湾两地合作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汕头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主动、积极地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密切跟台湾的合作。

揭阳与台湾交往也源远流长。6月初,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在与来访的厦门党政代表团座谈时提出,要成立揭阳台商协会,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大力引进台资,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中体现揭阳的作用,凸显揭阳的特色。

大力吸引台资,也是江西实施大开放战略的重要方面。江西连续10届参加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连续4届举办赣台经贸洽谈会。得益于海西的平台效应,通过办“赣台农业恳谈会”、“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赣台交流合作成果迭出,在赣台资逐年增加,台湾百大企业已有十余家落户江西。

发挥对台优势,着力先行先试,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区域内各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途径。

广泛认同、士气高昂,20城共同把海西建设推向新阶段

2007年10月,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说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已经成为党中央的决策和全党的意志,获得了方方面面的广泛认同。

海西20城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把握海西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就在这一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海西主体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向上的良好势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增长15.1%;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284亿元,增长26.8%。在对台交流合作方面,2007年全省新批合同台资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三成,对台小额贸易进出口达638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五成多;全年“金马澎旅游”成行1271个团组3.08万人次,是前三年累计数的一倍多,接待台胞超过80万人次,进一步凸显了福建对台先行先试的作用。

2007年,温州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57亿元,迈入GDP超2000亿元城市俱乐部。

梅州市GDP1978年才8.2亿元,到2007年突破了400亿元,经济增速创13年来新高。

2007年,抚州全市引进外资134个亿,其中有四成来自福建;有6万多福建客商在抚州兴业,在抚州的闽企超过1500家,有10多位闽商成为抚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

就在这一年,福建提出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福建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深化项目带动,实施品牌带动,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构建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的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平台。

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西先行,我们要推动运作机制对接,把抚州建成承接闽商、台商产业转移的基地、海西农产品供应基地,还要把抚州建设成为闽台生态旅游示范区。”

衢州江山市市委书记傅根友认为,江山作为“浙闽咽喉”,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一些产业协作在已有基础上,应继续先行。

……

从这一年开始,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间的合作进入一个新时期。

2007年召开的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扩大对内开放,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同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007年底出台的《汕头市“十年大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把汕头建成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经济协作区重要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板块、沟通珠港澳与泛珠三角区域重要通道。

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这是继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又一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未来的海西城市群应凭借自身良好的生态本底、活跃的经济氛围、两岸同源的文化优势,在国家的支持下,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努力建设成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连接‘两洲’、辐射中西的沿海增长极,两岸文化交融、社会和谐的示范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区”。

6月16日,福建9市和毗邻的浙江温州、江西上饶、抚州、广东汕头、梅州等市在福州签署协议,成立海峡西岸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联盟。

联盟将加强区域人才网络合作,构建区域间网上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共同组织区域间、城市间的网上招聘会;在地缘相近的城市之间、台商相对集中的区域之间、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之间定期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项目成果交流洽谈会等;在人才智力引进、人才培训、人才派遣、劳务合作等人力资源服务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

6月18日,首届海峡西岸20城市工商联协作恳谈会在福州召开。海峡西岸20城市工商联负责人围绕“交流、协作、发展、共赢”这个主题,共同探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推动海西区域内工商联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闽浙赣粤20城市工商联的资源优势,促进城市间的经贸往来,共享海西科学发展的成果。会上还签署了《海峡西岸20城市工商联协作框架协议》。

……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区域,包括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在内的区内20城,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写下壮丽篇章。

如今,党的十七大向海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历史赋予海西人民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蓬勃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满载着海西20城市繁荣发展的共同愿景,扬帆远行。 (记者 刘 辉 赖文忠 吴美章 潘绣文 郑武平)

5. 江西瑞金市历史资料

基本概况
面积:2448平方公里
人口:60万
瑞金之名始于公元904年,古时这里盛产砂金,并设置淘金场,黄金为瑞气盈门, 故名“瑞金”。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成立,并把瑞金定为首都,瑞金随之更名为“瑞京”,成为全国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日趋 合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供电、供水、交通、通信的“瓶颈”制约得到根本缓解,已经成为赣南、闽西、 粤北的商业贸易重要城市。
自然地理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与福建省长汀交界,南与会昌县毗邻, 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
瑞金地处华中气候区与华南气候区的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平均无霜期286天,年平均气温18.9℃.最热以7月平均气温28.5℃,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7.6℃。 年平均降雨量1710毫米,年均降雨天数163.7天。不寒不热,不湿不燥,宜人宜物。
文化人文
瑞金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歌舞之乡”称号。
(一)历史文化渊源
瑞金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故都,于公元953年设县,1994撤县设市.历史上,因瑞金地处赣南东部山区,交通闭塞,属“八闽百越蛮荒之地“,文化的孕育形成起步晚,相对中原地区较为滞后.后来,汉、晋、唐、宋时期,中原人(指后来的客家人)大举南迁,瑞金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客家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激扬,相互揉合,相互同化,孕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瑞金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曾一度改名为“瑞京”,是全国苏区政治、文化中心.当时,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朱德等长期生活战斗在瑞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区文化。
瑞金人讲客家方言,在文字语汇上较接近普通话,但语音又与邻近县市区的客家语言有差异。
(二)历史文化名人与文化遗址
1.历史文化名人
杨以任:字澹余,瑞金县象湖镇下坊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授应天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以“奇文令天下”,为“江西五大家“之一,著有《读史四集》、《非非室文集》、《名臣言行集》、《皇明奏疏》等。
萝有高(1743--1799)字台山瑞金九堡密溪人。清乾隆举子,理学家。著有四卷本《尊闻居士集》
陈炽(1855--1990):清末爱国主义思想家、经济学家.原名家瑶,字克昌,瑞金瑞林禾扩人。光绪举子,历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军机处章京。与康有为、梁启超同倡戊戌变法。著有《续富国策》农书、矿书、工书、商书四卷,另有《四子诗集》传世。
2、主要文化遗址:历史文化遗址主要有汉代古墓葬、古窑址及明清古建筑。苏区时期,瑞金留下了一大批革命旧居、旧址,如:红井、一苏大礼堂、二苏大礼查、红色币华毓在氰磕鉴玩有国家氢言支物补单仙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近年来,瑞金依托丰富的文化遗址资源,致力于创建全国最大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墓地,促进了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主要艺术特色
1、戏曲(剧):瑞金历史上没有形成过自己的地方剧种,但很早就有地方民间戏曲班演出犷主要是庙会演出,演出过的剧种主要有昆曲、东河戏、祁剧、京剧和采茶戏等。苏区时期丫一‘李怕制毛赵减三筹戏侧家来到瑞金,开创了红红火火的苏区戏剧运动。苏区戏剧取革命题材,用瑞金民问音乐,俗称州日瓶装新酒气苏区戏剧今后我国戏剧的发展起到探索、实践和指导作用,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现瑞金主要戏曲为赣南采茶戏.
2、灯彩:瑞金灯彩品种繁多,有茶灯、龙灯、马灯、船灯近30种,多演出于乡村宗祠,也经赏组织集中调演。瑞金灯彩
3.歌舞:以前瑞金曾流唱山歌,现不多见。现民间歌舞主要有马刀舞、链枪舞等‘近年来,该市着力挖掘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资源,先后创排了《红土魂》、《红都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剧节目,在全国各地巡演,观众反响热烈。
4,建筑:瑞金民问建筑艺术,属典型客家风格,客家围屋随处可见。
(四)主要文化活动
红都之春艺术节:瑞金从1983年起举办“红都之春艺术节”;一年一届,现已举办了二十二届,每年艺术节演出5-7个专场,上演节目150多个,千余名演员参加演出。艺术节期间还举办商品展销,美术、书法、摄影、花卉展览户客家灯彩踩街调演,.邻~近县市妙即(队)卸一红都乏春,一艺术节已成为具有浓郁瑞金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
(五)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瑞金市文化局设局长1名,总支书记1名、副局长4名、纪检组长1名、系统工会主席1名,局机关设办公室。
瑞金市文化局下辖文化馆,主要职能为组织指导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图荞馆,主要职能为图一书、情报信息的收藏借阅;采茶歌舞剧团,主要职能为专业艺术的创作、演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要职能从事农村电影的发行放映;红都影剧院,主要职能为举办影片放映、演出;文物所,主要职能为依法管理文物;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主要职能为依法繁荣和管理文化市场。
(六)农村文化情况
近年来,该市十分注重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文化“3122”及“6+1”工程建设。建立了600余处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宣传文化科技夜校。这些文化阵地经常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七)文化产业情况
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0余万元,占全市GDP的1.2%言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户210多家,从业人员800余人;主要从事文物博览、网络文化、音像制品、歌舞娱乐、文艺培训等经营活动.
二、文化管理政策
1、瑞金对文化的管理全面推行依法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管理环境,管理方面主要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水一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江西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以及新闻出版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对从事各类文化经营活动的企业,瑞金市文化行政部门对其实行许可证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执行。
2、开办文化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瑞金市文化行政部门对开办文化产业项育的单位或个人、免收一切规费,其他税收政策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瑞金市优惠政策执行。
历史沿革
唐天佑元年(904年),以象湖镇淘金场置瑞金监,瑞金之名起源于始,因“握地得金,金为瑞”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瑞金场,淘金之地也。”又据《瑞金县志》:“置(瑞金)监时,有航浮水面,色如黄金,人目为瑞”,故名。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
苏区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置瑞金为中央直属县,改名“瑞京”。
1994年5月18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83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瑞金县,设立瑞金市(县级)。1999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瑞金为省辖市,由赣州市代管。
1987年4月5日,瑞金县瑞林乡分为瑞林乡、丁陂乡(赣府厅字[1987]165号批复)。1988年12月10日,撤销壬田乡、谢坊乡,设立壬田镇、谢坊镇(赣民函[1988]138号批复)。
1993年11月17日,撤销九堡乡、瑞林乡、沙洲坝乡,设立九堡镇、瑞林镇、沙洲坝镇(赣民字[1993]167号批复)。至此,全县辖6个镇、13个乡:象湖镇、瑞林镇、壬田镇、九堡镇、沙洲坝镇、谢坊镇、丁陂乡、下坝乡、大柏地乡、冈面乡、日东乡、合龙乡、叶坪乡、黄柏乡、万田乡、云石山乡、泽覃乡、武阳乡、拔英乡。
1998年8月5日,瑞金市撤销武阳乡,设立武阳镇(赣民字[1998]126号批复)。至此,全市辖7个镇、12个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535499人;其中: 象湖镇 92432 壬田镇 48901 谢坊镇 32950 沙洲坝镇 24020 瑞林镇 23791 九堡镇 52761 武阳镇 27351 叶坪乡 43187 台龙乡 15502 日东乡 17254 黄柏乡 34138 大柏地乡 12612 丁陂乡 10148 下坝乡 6974 冈面乡 16963 万田乡 12145 云石山乡 35738 泽覃乡 18519 拔英乡 10113(人)
2001年10月22日,撤销合龙乡,划归叶坪乡;撤销下坝乡,划归瑞林镇(赣民字[2001] 484号批复)。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60.1万人。
2004年底,全市辖7镇10乡。
2007年7月23日,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将瑞金市拔英乡白竹村划归武阳镇管辖的批复》(赣民字[2007]152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瑞金市拔英乡白竹村划归武阳镇管辖,并入武阳镇粟田村。
发展概况
瑞金之名始于公元904年,古时这里盛产砂金,并设置淘金场,黄金为瑞气盈门之意, 故名“瑞金”。
国民经济
“十五”时期,是瑞金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五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为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36.3:22.1:41.6调整为25.3:20.5:45.2,二产比重上升7.4个百分点,首次实现二产超一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全市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0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1%,五年间提高了4.6个百分点。食品、建材、现代轻纺、生物制药、矿产化工等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达10.2亿元,比2000年增长36.2%。
五年来,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年均增长34.1%,是“九五”时期的3.3倍。交通、能源、水利、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电网改造完成85%以上,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新建重点“七小”水利工程622座(处),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1万亩。城市建成区面积14.5平方公里,
比2000年增加5.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21%提高到29%。四纵六横的城市道路网架基本形成。
五年来,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大为增强。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商贸流通企业产权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自2002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至2005年免征农业税,全市农民减负总额达8762.1万元,户均减负794.4元,人均减负179元。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迈出较快步伐,社会保障、土地经营、政府采购等改革取得较大进展。深入推进大开放主战略,开放型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大为改善。科技事业发展水平面明显提高,累计实施科技项目144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办学条件稳步改善, 改造学校危房3.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8.4万平方米。文化事业建设步伐加快,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基本完成城区医疗机构扩容提质改造。“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得到巩固,农村特困户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比五年前减少6.2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达到2769元,比2000年增长29.8%,五年间农民人均增收635元。
面向未来,瑞金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新征程。今后五年,瑞金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建设新瑞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开放兴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全面塑造红色故都城市形象,加快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努力把瑞金打造成为“江西的温州”,构建和谐平安诚信瑞金,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设“一个中心”。即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瑞金区位、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做强工业、做旺旅游、做大财政,全面提升发展综合实力;着重培育城市人才、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发展环境等软实力,切实增强瑞金作为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引力和张力,努力成为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的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教育卫生中心、人才金融资本的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
推进“四个打造”。即努力打造赣南东部赣龙线上的瑞金工业板块、打造国内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打造“江西的温州”、打造和谐平安诚信瑞金。
打造赣南东部赣龙线上的瑞金工业板块。加快与长珠闽特别是闽东南地区体制机制、产业优势互补、基础设施互通、人才交流互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努力使瑞金成为承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和经济协作区。重点扶持壮大食品、建材、现代轻纺、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产业,着力培育关联度高、配套能力强的国内产业集群。集中支持江西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完成400万吨生产线建设,把瑞金建成江西省建材产业基地;加快氟盐化工基地建设,努力实现100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把瑞金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氟化工产业基地。提高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努力达到总体规划万亩、容纳就业6-8万人的规模。建成厦蓉高速瑞金段和济广高速瑞金段,形成的“十字”型的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电网,以220千伏为电源中心的供电布局,增创工业发展优势。到2010年,全市工业形成75亿元以上的设计生产能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亿元,增加值10亿元,利税3亿元。
打造国内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抓住国家把瑞金列为全国重点十二个红色旅游区之一的机遇,加快叶坪、沙洲坝旧址专利号旅游项目的开发,重点中华苏维埃纪念园、城市苏区历史文化景观等一批项目;着力塑造红色景观,加强历史人文景观修复,保护山水田园风光,把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丰富瑞金红色旅游内涵,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具有浓郁的红色历史文化氛围的新瑞金。全面推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市场体系建设,提炼旅游城市的主题形象和城市精神,加强旅游宣传和促销,打响红色故都旅游品牌,实现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逐步把瑞金红色旅游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品牌。
打造“江西的温州”。大胆学习借鉴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大力培育瑞金人崇尚创业、自强奋进、敢于吃苦、善于经营、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时代新精神,统筹发展开放型和内生型经济,放胆放量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基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使政府成为营造环境的主体,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体,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百姓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努力在全市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到2010年,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80%以上,力争实际引进外资和内资分别达到1亿美元和2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2%和15.5%,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9.8%。
打造和谐平安诚信瑞金。深入开展以打造“诚信瑞金”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文明诚信、和谐互助的社会风尚;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创优安全发展环境;切实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和谐公平;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发展全过程,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同步,城市和乡村一体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苏区精神
星火燎原,信念坚定
反对本本,开拓进取
执政为民,争创第一
艰苦奋斗,廉洁奉公
无私奉献,不怕牺牲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概括为:星火燎原,信念坚定;反对本本,开拓进取;执政为民,争创第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同中国革命精神系列中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推进革命、建设、发展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的得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新阶段,我们重提和弘扬苏区精神,其意义不仅仅在传扬,更重要是要用苏区精神来激励全国人民顽强拼搏、攻艰克难、开拓创新、奋勇前进,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以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红色历史
瑞金建政 翻天覆地
瑞金是响誉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红都”这个光荣的称谓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瑞金进行伟大革命实践和红色政权建设探索的光荣历史。1931年11月7日至20日,酝酿了近两年时间,并经过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同志精心筹备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的叶坪隆重召开,大会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大会还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决议案,自此,我们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正式以国家形态出现。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召开,由于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从上海迁到了瑞金,因此,“二苏大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临时”两个字就去掉了,正式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二苏大会”还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大纲等决议案和关于国旗、国徽、军旗以及关于确定8月1日为建军节等决定。因此,瑞金作为赤色首都,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源地和初步的形成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八一”建军节的诞生地。有关瑞金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有一位专家作了很精辟的概括,这句话是:“封建专制,昏天黑地;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都,改天换地;改革开放,欢天喜地。”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和军事将领,大部分在这个时候得到了锤炼、成长,新中国的第一、二代领导人,共和国十位开国元帅中的九位,十位大将中的七位,以及1966年以前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的35位上将、114位中将和440位少将,当年都在瑞金战斗、工作、生活过。同时,在苏区人民以巨大的热情拥军支前、参加革命,为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建设奉献了一切。以瑞金为例,当年仅24万人口的瑞金,一共有11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为支持苏区建设和支援红军北上抗日战略转移,从1932年至1934年,瑞金人民认购了68万元的公债,借出25万担谷子,其中41.5万元公债和捐集的所有粮食无私奉献给了苏维埃政府,长征时存在苏维埃国家银行2600万银元的存款一并用于支持革命。
光荣的苏区历史为瑞金留下了众多独特的革命旧居旧址和精神遗产。目前,瑞金境内共和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拥有红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军广场、“一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井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这些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同时,自1995年新华社在瑞金修建革命旧址、续写“红色家谱”以来,到目前已有40多个部委来瑞金寻根问祖,按照修旧如旧、修旧复旧的原则,修建革命旧址,在叶坪、沙洲坝已经成规模较大的国家部委旧群,成为瑞金红色旅游的一大景观。

6. 2010年瑞金市社保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与福建省长汀交界,南与会昌县毗邻,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地理坐标:东径115°42′~116°22′,北纬25°30′~26°20′。总人口60万,国土面积2448平方公里。以市区为中心,323、319、206国道为主干的公路网可直达赣州、南昌及闽粤,交通极为便利。已开通的赣龙铁路与京九线连接,将成为瑞金另一条通往外界的快捷通道。市内邮政、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齐全。
瑞金地处华中气候区与华南气候区的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无霜期286天,年平均气温18.9℃.最热以7月平均气温28.5℃,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7.6℃。年平均降雨量1710毫米,年均降雨天数163.7天。不寒不热,不湿不燥,宜人宜物。
优越的地理条件,使瑞金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全市水能理论储量达10万千瓦,可开发量4万千瓦,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5.69万亩,山地面积280万亩,宜养殖水面2.6万亩,草坡地8万亩,森林覆盖面积724平方公里,系赣南林区和长江防护林区之一。市内动植物种类较多,属于珍稀者有:金环蛇、银环蛇、獭、龟、油杉、黄绵木、红豆杉、楠木、银杏、观音竹、四方竹等等。地下矿藏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3类26种,主要有白云岩、石灰石、萤石、金矿、钽铌、稀土、钨、银、铁、锰、粘土、无烟煤、磷、铀。特别是优质石灰石储量达9亿吨以上,氧化钙含量55.08%,且大部分裸露于地面,易于开采;白云岩储量达1亿吨以上,C+D级为1900万吨,其金属镁含量为20.9%;萤石储量达134万吨,品位65%以上。
一、文化状况
瑞金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歌舞之乡”称号。
(一)历史文化渊源
瑞金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故都,于公元953年设县,1994撤县设市.历史上,因瑞金地处赣南东部山区,交通闭塞,属“八闽百越蛮荒之地“,文化的孕育形成起步晚,相对中原地区较为滞后.后来,汉、晋、唐、宋时期,中原人(指后来的客家人)大举南迁,瑞金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客家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激扬,相互揉合,相互同化,孕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瑞金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曾一度改名为“瑞京”,是全国苏区政治、文化中心.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大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长期生活战斗在瑞金,他们创造传播灼先进文化与瑞金本土文化又一次相互激荡,互相濡养,推动了苏区文化的繁荣,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区文化.这一文化现象的沿续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灿烂的红土地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是瑞金文化的主要构架,渗透在瑞金人民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崇文重教、敬祖睦邻、爱国爱家:奉献创新是瑞金市文化内蕴的主要特质,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瑞金人讲客家方言,在文字语汇上较接近普通话,但语音又与邻近县市区的客家语言有差异。
(二)历史文化名人与文化遗址
1、历史文化名人
杨以任:字澹余,瑞金县象湖镇下坊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授应天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以“奇文令天下”,为“江西五大家“之一,著有《读史四集》、《非非室文集》、《名臣言行集》、《皇明奏疏》等。
萝有高(1743--1799)字台山瑞金九堡密溪人。清乾隆举子,理学家。著有四卷本《尊闻居士集》
陈炽(1855--1990):清末爱国主义思想家、经济学家.原名家瑶,字克昌,瑞金瑞林禾扩人。光绪举子,历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军机处章京。与康有为、梁启超同倡戊戌变法。著有《续富国策》农书、矿书、工书、商书四卷,另有《四子诗集》传世。
2、主要文化遗址:历史文化遗址主要有汉代古墓葬、古窑址及明清古建筑。苏区时期,瑞金留下了一大批革命旧居、旧址,如:红井、一苏大礼堂、二苏大礼查、红色币华毓在氰磕鉴玩有国家氢言支物补单仙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近年来,瑞金依托丰富的文化遗址资源,致力于创建全国最大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墓地,促进了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主要艺术特色
(1)、戏曲(剧):瑞金历史上没有形成过自己的地方剧种,但很早就有地方民间戏曲班演出,但主要是庙会演出,演出过的剧种主要有昆曲、东河戏、祁剧、京剧和采茶戏等。苏区时期,开创了红红火火的苏区戏剧运动。苏区戏剧取革命题材,用瑞金民音乐,苏区时期戏剧对以后我国戏剧的发展起到探索、实践和指导作用,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现瑞金主要戏曲为赣南采茶戏.
2、灯彩:瑞金灯彩品种繁多,有茶灯、龙灯、马灯、船灯近30种,多演出于乡村宗祠,也经赏组织集中调演。
3、歌舞:以前瑞金曾流唱山歌,但内容多不健康;现不多见。现民间歌舞主要有马刀舞、链枪舞等‘近年来,我市着力挖掘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资源,先后创排了《红土魂》、《红都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剧节目,在全国各地巡演,观众反响热烈。
4、建筑:瑞金民问建筑艺术,属典型客家风格,客家围屋随处可见。
(四)主要文化活动
红都之春艺术节:瑞金从1983年起举办“红都之春艺术节”;一年一届,现已举办了二十二届,每年艺术节演出5-7个专场,上演节目150多个,千余名演员参加演出。艺术节期间还举办商品展销,美术、书法、摄影、花卉展览户客家灯彩踩街调演,.邻~近县市妙即(队)卸一红都乏春,一艺术节已成为具有浓郁瑞金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
(五)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瑞金市文化局设局长1名,总支书记1名、厂副局长4名、纪检组长1名、系统工会主席1名,局机关设办公室。
瑞金市文化局下辖文化馆,主要职能为组织指导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
图荞馆,主要职能为图一书、情报信息的收藏借阅;
采茶歌舞剧团,主要职能为专业艺术的创作、演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要职能从事农村电影的发行放映;
红都影剧院,主要职能为举办影片放映、演出;文物所,主要职能为依法管理文物;
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主要职能为依法繁荣和管理文化市场。
(六)农村文化情况
近年来,我市十分注重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文化"3122"及"6+1"工程建设。建立了600余处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宣传文化科技夜校。这些文化阵地经常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七)文化产业情况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0余万元,占全市GDP的1.2%言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户210多家,从业人员800余人;主要从事文物博览、网络文化、音像制品、歌舞娱乐、文艺培训等经营活动.
二、文化管理政策
1、瑞金对文化的管理全面推行依法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管理环境,管理方面主要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水一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江西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以及新闻出版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对从事各类文化经营活动的企业,瑞金市文化行政部门对其实行许可证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执行。
2、开办文化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瑞金市文化行政部门对开办文化产业项育的单位或个人、免收一切规费,其他税收政策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瑞金市优惠政策执行。瑞金之名始于公元904年,古时这里盛产砂金,并设置淘金场,黄金为瑞气盈门之意,故名“瑞金”。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并把瑞金定为首都,瑞金随之更名为“瑞京”,成为全国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广大军民,在以瑞金为中心的红土地上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治国安民的伟大实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瑞金因此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瑞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瑞金资源丰富,是江西省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县(市),境内白云岩保有储量4.5亿吨,居全国第一;石灰石储量8.546亿吨,萤石储量193万吨;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江西万青年水泥有限公司与赣州华瑞集团合股,在瑞金投资6.1亿元,建成了赣南最大的水泥企业——年产200万吨水泥的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赣州的氟化工基地也落户在瑞金。瑞金区位优越,是赣闽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是赣州市规划中的赣南东部次中心城市,境内有319、323、206三条国道通过;接轨京九铁路的赣龙(赣州至龙岩)铁路横贯瑞金东西,在瑞金建有赣龙线上最大的客货站——铁路三级客货站;赣龙高速公路瑞金至赣州段目前正在紧张筹备开工,将于2008年建成通车;济广高速公路(济南至广州)鹰潭至瑞金段也将于明年开工,2009年前后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以来,瑞金先后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单位”、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群众歌舞之乡”等殊荣。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1.78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5.3:29.5:45.2;财政总收入2.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46亿元;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17.8亿元,其中外资4163万美元;出口创汇5412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9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9元。瑞金未来五年发展总的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建设新瑞金”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开放兴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全面塑造红色故都城市形象,加快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把瑞金打造成“江西的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0亿元,年均递增12.5%;三产结构调整为16:42:42;财政总收入5亿元,年均递增19.8%;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年均递增19.2%;外贸出口2亿美元,年均递增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年均递增9.4%;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年均递增6.5%;城镇登记失业率4%。
主要战略目标是: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建设“一个中心”,即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瑞金区位、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做强工业、做旺旅游、做大产业,全面提升发展综合实力;着重培育城市人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发展环境等软实力,切实增强瑞金作为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引力和张力,使城市不仅能够满足本市人民就业、就学、就医的需求,而且具有吸纳周边地区的人过来购房居住、投资创业,以及就业、就学、就医的承载力和吸附力,不仅能够把有才干、有本事、有经济实力的人留下来,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为这里的经济建设服务,具备对整个区域的市场要素、人才资源的吸附力,以及对这一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成为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的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教育卫生中心、人才金融资本的中心、旅游休闲的中心。
推进“四个打造”,即努力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打造赣南东部赣龙线上的瑞金工业板块、打造“江西的温州”、打造和谐平安诚信瑞金。
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认真实施瑞金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规划,加快叶坪、沙洲坝旧址群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重点推进集苏区历史纪念、军事陈列、青年纪念林、游园休闲、城市天然氧吧五大主题于一体的中华苏维埃历史纪念园、城市苏区历史文化景观等一批项目,积极争取中影集团投资建设红色中华影视城。按照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对瑞金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具有浓郁红色历史文化氛围的新瑞金的要求,在着力塑造红色景观的同时,加强历史人文景观修复和山水田园风光的保护,把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提炼旅游城市的主题形象和城市精神,丰富瑞金红色旅游内涵。按照特色化、体系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以“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为主题,借助国家级媒体和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等平台,扩大瑞金红色旅游知名度,打响红色故都旅游品牌,逐步把瑞金红色旅游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品牌。
打造赣南东部赣龙线上的瑞金工业板块。充分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势头强劲的机遇,加快与长珠闽特别是闽东南地区体制机制对接、产业优势互补、基础设施互通、人才交流互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努力使瑞金成为承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和经济协作区。积极调整工业园布局,拓展工业园发展空间,努力达到总体规划万亩、容纳就业6—8万人的规模。按照资本向优势企业集聚、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要求,围绕食品药品、轻纺织造、非水泥建筑材料、机械电子等产业,着力培育关联度高、配套力强的园内产业集群。集中支持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完成400万吨生产线建设,努力发展成为江西省建材产业基地;加快氟盐化工基地建设,努力实现100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把瑞金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氟化工基地;积极扶持红都水产、金瑞发制品等出口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增强应对国际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的能力,提高出口创汇水平。到2010年,瑞金工业园初步形成四个以上产业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集群,全市工业增加值达2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30%以上;工业创税3亿元以上,占财政总收入60%以上,瑞金工业在赣南东部工业发展中处于领先位置。
打造“江西的温州”。大胆学习借鉴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大力培育瑞金人“崇尚创业、自强奋进,敢于吃苦、善于经营,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时代新精神,走瑞金发展新路,把开放型经济与内生型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放胆放量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十大体系”建设,为经济自主快速增长提供制度保障和硬件支持;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改善和提升发展环境,着力打造诚实守信、开明开放的人文环境,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勤政廉洁、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让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放胆发展、安心创业;放宽政策,放开市场,引导人们大胆闯市场、投资创业;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返哺家乡,鼓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服务创业、参与创业,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打造和谐平安诚信瑞金。着力营造让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社会、人文环境。大力弘扬“红都精神”,深入开展以打造“诚信瑞金”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文明诚信、和谐互助的社会风尚。集中整治、打击“黄赌毒”、“两抢一盗”和境外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塑瑞金诚实守信的对外开放形象。健全“和谐110”联动服务体系,形成多层面、广覆盖的全民维稳格局。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严防控管,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开展“情系百姓、关注民生”社会救助活动,实施扶贫助学助残工程,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文化和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阅读全文

与江西赣企互助金融服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