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次从事加工贸易要向海关交保证金吗
据旭洲物流了解,保证金是要交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内物监管办法容》第十四条的规定,首次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在办理手册设立手续时提供相当于应缴纳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函。
2. 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积极引导我国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贸易壁垒日渐频繁,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我国出口加工区加工
易的国际分工层次低、企业大多受控于外方、来自周边国家竞争压力加大等弊端也逐渐暴露。为保持我国出
加工区加工贸易良好的发展势头,应着重考虑采取明确产业定位、完善出口退税与深加工结转制度、调整产
内销政策、整合叠加特殊区域功能等对策,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实现我国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2000年4月,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健康发展,规范管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大连、天津、上海松江和江苏昆山等15个出口加工区。经过8年多的艰苦创业,我国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出口加工区发展到了60个,分布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为辅,兼顾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格局;区内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量虽然不大,但增长速度快质量较高,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即便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企业发展势头依然较好,如昆山出口加工区在2009年1月份出口仍达17.6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5.2%。[1]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入,世界经济发展严重受阻,贸易壁垒日渐频繁,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我国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的国际分工层次低、企业大多受控于外方、来自周边国家竞争压力加大等弊端也逐渐暴露。为保持我国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良好的发展势头,扩大区内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全面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我国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客观上应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必须随着资金、技术优势的逐步积累和关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由零部件的生产和出口,渐次向中间产品、整件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阶段提升。
3. 东莞的加工贸易型企业是如何赚钱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步,是通过和国外客人洽谈,接客人的定单,然后谈好价格,交版货期等
第二步,是在国内权找生产货物的工厂,或者自己厂,安排生产。因为生产的成本底,所以就赚钱了。比如说,和客人谈好的价格是3美金一个,你在国内生产的成本是10元RMB,那么你是赚多少了???~~~~~~~
机遇和挑战什么时候都有,别遇到什么就怕什么!!!我认为:做得好就是机遇做得不好就是危机~~~~~~~~~~~~~~~~~~~~~~~~
欢迎来料加工丝印移印烫金喷油....东莞市长安镇厦岗新都酒店入5号
4. 加工贸易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何影响
闲来无事,刚好看到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曾经作为我所在部门的研究课题研究过,我现在简单回忆一下当时的研究成果。首先应该承认的是加工贸易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引进资金、技术和拓展海外市场起到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加工贸易在商品结构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劳动密集型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巨大,这导致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这么多年一直在低附加值的产业链最底端徘徊,那么一方面造就啦数量巨大的产业工人,同时也使得整个出口商品的结构上呈现出重轻工,重数量,重低技术含量的特点,国家在2008年曾经提出过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不过那时候是基于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收到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拿不到订单而破产倒闭的影响下的被迫应对措施,并不是主动的去升级。实际情况来开也不是很理想。目前仍然没有改变我国产品出口的结构特点就是重轻工,重数量,低附加值。虽然2012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的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和我国庞大的出口产业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后期国家又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目前来看实际的操作情况不是转型,是转移,讲东部的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到了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工成本太高,还有超国民待遇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都到期,)东部尤其是沿海,目前的感觉正在逐步的开始开拓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产品设计以及其他增值性服务等)估计还有个三五年就可以看到东部转型后的雏形,不过将来在东部的人生活压力会很大,主要体现在生活必需品会大幅的涨价因为附加在其中的服务费用会大幅
5. 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 请以数据说明 谢谢!很急啊!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2009-01-20 09:19:22 来源:新华网 作者:武长海 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
二、2009年:我国出口面临的困境和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受金融危机影响,美、日、欧三大贸易伙伴需求急剧减少,国际市场萎缩。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美、日、欧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美、日、欧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滑坡,需求必然减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回落1.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2009年将下降0.7%,欧元区2009年经济将下降0.5%,日本将下降0.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1%,比2008年回落1.5个百分点。此外,据IMF初步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将增长2.1%,比上年的4.6%回落2.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回落,进口将比2008年下降0.1%,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达到1.2%,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将增长5.2%,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出口将增长5.3%,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将受到极大影响。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将加剧。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但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将加剧。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遇了大量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加剧。以贸易救济调查为例,2008年,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5.1亿美元。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床用内置弹簧组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8亿美元。另外,美国还对中国的定尺碳素钢板发起1起反规避调查。2008年,欧盟先后对华冷轧不锈钢板、蜡烛、钢绞线、盘条、无缝钢管、铝箔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此外,欧盟还对华钢铁管配件、皮面鞋靴、糠醇、活页环发起4起反倾销日落复审。另外我国还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因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损失至少几百亿美元,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俄罗斯,主要贸易伙伴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影响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要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加工厂和仓库注册要求以及食品标签要求等五个方面。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橡塑皮革、农食产品、纺织鞋帽和化矿金属。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省份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河南省。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受贸易摩擦将更加严重,增加出口的困难。
最后,我国的出口还将受到生产成本升高、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上述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大部分都是外部的。同时出口企业遭遇的困境也与企业或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关,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三、出口企业的出路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企业面临着上述困境,它使出口企业销售困难,盈利水平降低,甚至亏损,开工率下降,停产或倒闭,工人失业。同时,出口企业也面临着货款回收风险。由于进口国经济衰退,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到货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根本无法收回货款。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出口困境,政府、企业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采取多项措施,增加国内需求。目前,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只有增加国内需求,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才会被消化,从而也消除了制造巨额外贸顺差的根源。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推进金融、教育、交通、环境等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即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扩大内需。
第二,继续加大出口促进政策力度。推进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发展,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协调金融部门改善出口的金融环境,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
第三,开拓新市场。我国出口企业一方面应该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开发多元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如企业应当努力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
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开发高技术、环保产品,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
第五,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在航空、运输、金融、旅游等优势行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
第六,为了防范出口货款回收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采集和评估,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第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防范汇率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中,各国所受影响不尽相同,汇率变动不可避免。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所收外汇贬值,会造成出口商的实际损失。通过金融人才的引进,企业才能避免因汇率变动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二、2009年:我国出口面临的困境和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受金融危机影响,美、日、欧三大贸易伙伴需求急剧减少,国际市场萎缩。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美、日、欧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美、日、欧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滑坡,需求必然减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回落1.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2009年将下降0.7%,欧元区2009年经济将下降0.5%,日本将下降0.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1%,比2008年回落1.5个百分点。此外,据IMF初步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将增长2.1%,比上年的4.6%回落2.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回落,进口将比2008年下降0.1%,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达到1.2%,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将增长5.2%,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出口将增长5.3%,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将受到极大影响。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将加剧。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但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将加剧。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遇了大量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加剧。以贸易救济调查为例,2008年,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5.1亿美元。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床用内置弹簧组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8亿美元。另外,美国还对中国的定尺碳素钢板发起1起反规避调查。2008年,欧盟先后对华冷轧不锈钢板、蜡烛、钢绞线、盘条、无缝钢管、铝箔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此外,欧盟还对华钢铁管配件、皮面鞋靴、糠醇、活页环发起4起反倾销日落复审。另外我国还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因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损失至少几百亿美元,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俄罗斯,主要贸易伙伴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影响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要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加工厂和仓库注册要求以及食品标签要求等五个方面。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橡塑皮革、农食产品、纺织鞋帽和化矿金属。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省份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河南省。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受贸易摩擦将更加严重,增加出口的困难。
最后,我国的出口还将受到生产成本升高、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上述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大部分都是外部的。同时出口企业遭遇的困境也与企业或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关,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三、出口企业的出路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企业面临着上述困境,它使出口企业销售困难,盈利水平降低,甚至亏损,开工率下降,停产或倒闭,工人失业。同时,出口企业也面临着货款回收风险。由于进口国经济衰退,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到货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根本无法收回货款。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出口困境,政府、企业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采取多项措施,增加国内需求。目前,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只有增加国内需求,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才会被消化,从而也消除了制造巨额外贸顺差的根源。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推进金融、教育、交通、环境等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即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扩大内需。
第二,继续加大出口促进政策力度。推进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发展,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协调金融部门改善出口的金融环境,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
第三,开拓新市场。我国出口企业一方面应该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开发多元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如企业应当努力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
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开发高技术、环保产品,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
第五,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在航空、运输、金融、旅游等优势行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
第六,为了防范出口货款回收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采集和评估,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第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防范汇率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中,各国所受影响不尽相同,汇率变动不可避免。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所收外汇贬值,会造成出口商的实际损失。通过金融人才的引进,企业才能避免因汇率变动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6. 金融政策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内容
在金融危机下保持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
2009-3-30 17:20:11 区外经贸局 字休:大 中 小
背景链接:
对外贸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近年来,受人民币汇率、退税率和银行利率的调整以及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简称“三率两价一危机”),我区开放型经济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如何把“三率两价一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在国家渐进式市场改革中凸显椒江的优势,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转型升级,是摆在椒江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过程回放:
我区工业缝纫机、原料药、工艺品等产品已经在国内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并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要降低“三率两价一危机”,就必须要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思维重拾发展外贸出口的信心,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大力推进品牌兴贸。积极引导并扶持企业申报商务部“中国名牌出口商品”和省外经贸厅“浙江出口名牌产品”及“台州出口名牌”,争取更多企业的出口品牌列入国家、省(市)扶持培育范围。扶持企业从贴牌生产逐步转向创立自主品牌。2007年,飞跃、宝石、星星三家企业被商务部授予“中国出口名牌”,我们又积极组织发动外贸自营出口950万美元以上的规模企业积极参加申报台州市出口名牌备选并推荐浙江出口名牌。经省、市出口名牌专家组评审通过,我区的飞跃、星星、宝石、新杰克、海正、九洲、椒光、摩尔舒等八家企业被评为“台州出口名牌”,飞跃、星星、宝石、新杰克、海正并评为“浙江省出口名牌”。同时,着力调整产品结构,继续扩大机电、医化产品的出口规模,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积极鼓励出口企业采取合资合作、购买技术许可证、购并国外公司等各种形式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全区重点产业出口产品层次,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比重。
精心组织展会活动。我们在巩固和发展华交会、消博会等传统展会的同时,积极引导全区各类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拓宽贸易渠道,抢占国际市场。力争扩大广交会参展规模,共争取37家企业67个摊位参加104届广交会。同时,先后组织企业参加2008年春季和秋季香港国际礼品及家居用品展和迪拜家庭用品采购交易会。加强对新兴行业的培育,组织20家卫浴企业参加了广交会博艺展览会。通过组展活动,带动小企业开拓视野,走向国际。在合理选择海外展会目标的时候,充分结合椒江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市场多元化战略,为企业做好参谋和服务。引导企业用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抢占东盟市场。鼓励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主动应对贸易壁垒。重点做好“两反一保”的预警工作,加强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的建立。主动利用商务部、进出口商会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信息,认真收集和研究国际、国内市场信息,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法律援助。先后成立了缝纫机械进出口企业、医药化工进出口企业协会,筹建了缝纫机械和医药化工两个进出口产品预警示范点并两次通过了省外经贸厅的检查验收,努力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开展出口产品行业标准符合性核查,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阻断假冒和劣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我区产品在国际的正面形象,为骨干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落实国家、省里扶持政策的同时,根据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出台了《关于外经贸发展奖励政策》等有关规定措施,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争创出口名牌给予有力的资金和业务支持;并在区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中,加强了对外经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开展加工贸易进口的,按照海关加工贸易手册所核销的进口设备、原材料等业务,以上年度进口额为基数,超基数部分每1美元奖励人民币0.01元。引导外贸出口企业进行资质升级,对当年新获得海关A类管理资格的企业,每家补助0.5万元人民币。对企业参加由区政府认可、区外经贸局组织的境外参展活动每次予以一定的摊位费补贴,最高限额2万元人民币。对参加“广交会”非正式展馆参展企业,每家给予标准摊位费补贴。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在应对“两反一保”应诉中,对企业应诉发生的直接支出给予50%的补助。同时,积极做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申报工作。两年来,共为企业争取各项中央财政和省、市扶持补助资金900多万。
积极实施援助救济。开展各类培训,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汇率金融产品培训班、汽摩配出口培训、阿里巴巴网上商务培训、新获权企业培训以及与REACH法规培训。深入做好贸易预警工作,进一步广泛搜集有关贸易预警的信息,利用外经贸信息网,及时给企业提供预警信息,共编写预警信息11期计300多条。2008年,我区有3家企业遭遇了贸易壁垒和摩擦,及时指导企业开展应诉和应对,促成台州市明天礼品公司在应诉中获得胜诉。
加大了对“椒江制造”的宣传力度,建立了椒江外经贸信息网,推销椒江产品,编印了《椒江区进口产品目录》,在浙江卫视《浙江告诉你》专题节目中对我区的外贸有关情况作了重点介绍,并在美国13个城市电视台以及澳州、英国等国家电视台转播,使更多的国外采购商了解椒江,从而与椒江建立广泛的贸易往来。
实践启示:
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2008年,即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区外贸自营出口仍保持了同比14.8%的增幅,新增62家外贸自营出口企业。全区共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144851万美元,其中出口109870万美元,增长13%;进口34981万美元,增长20.8%,与18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有效地保证了开放型经济快速、平稳、协调发展。2008年广交会的参展规模为历史最高点,开创了县(市、区)组团出国参展先河。多种措施的尝试,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外经贸改革,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实现开放型经济由规模数量型向规模质量型转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等提供了有效的探索。
7.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第一章 蓬勃发展的加工贸易
第三节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脚步加快。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我国承接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发展了“两头在外”的轻纺和机电等产业的加工贸易,扩大了出口,增强了我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加快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进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现在,加工贸易涉及到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推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已占据半壁江山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额只有206.01亿美元,1988年达到1,027.84亿美元,1998年达到3,239.49亿美元,1999年达到3,606.49亿美元,2000年1-6月底,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166亿美元,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20%左右。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亦不断优化,初级产品的比重从1979年的53.6%、下降到1999年的13%,而同期内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从46.4%上升至87%。
同时,吸收外资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到2000年6月底,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1,914家,合同外资金额超过6,382.31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250.18亿美元。2000年1-6月底,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101家,合同外资金额超过241.70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71.67亿美元,高度重视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表1-1:
1980-1999年中国外贸进出口统计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80 381.4 181.2 200.2
1981 440.2 220.1 220.1
1982 416.2 223.2 192.8
1983 436.1 222.2 213.9
1984 535.5 261.4 274.1
1985 696 273.5 422.5
1986 738.4 309.4 429
1987 826.5 394.4 432.1
1988 1028 475.2 552.8
1989 1116.8 525.4 591.4
1990 1154.4 620.9 533.5
1991 1356.3 718.4 637.9
1992 1655.3 849.4 805.9
1993 1957.1 917.6 1039.5
1994 2367.3 1210.4 1156.9
1995 2808.5 1487.7 1320.8
1996 2899 1510.7 1388.3
1997 3251.6 1827.9 1423.7
1998 3239.3 1837.6 1401.7
1999 3606.5 1949.3 1658.2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图1-1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示意图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图1-2: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二)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后半期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或半封闭发展模式,对外贸易做为游离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之外的国家特殊垄断行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仅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舞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已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产长,实现赶超型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条件。特别是在当代世界经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大大超出“互通有无”的局限,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要素。
90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因面临国内有效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许多产品大量库存积压,同时又由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相对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首先是出口贸易,成为各级政府、工业部门和生产企业的优先选择。外经贸体制改革释放出巨大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跳跃发展,使其增长速度超前于近20年来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
表1-2:
我国历年GDP与对外贸易出口额比较
GDP(亿元) 外贸出口(亿美元)
1980 4517.8 181.2
1981 4862.4 220.1
1982 5294.7 223.2
1983 5934.5 222.2
1984 7171 261.4
1985 8964.4 273.5
1986 10202.2 309.4
1987 11962.5 394.4
1988 14928.3 475.2
1989 16909.2 525.4
1990 18547.9 620.9
1991 21617.8 718.4
1992 26638.1 849.4
1993 34634.4 917.6
1994 46759.4 1210.4
1995 58478.1 1487.7
1996 67884.6 1510.7
1997 74462.6 1827.9
1998 79395.7 1837.6
1999 82054 1949.3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
(三)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政策后,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首次过半。199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1.1%。
据统计,1986年,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占我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比重仅为18.2%与15.6%,而1996年则已占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并一直保持较高比例。自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超过50%后,1997年占52.2%,1998年占53.4%,1999年占51.1%。1999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1,108.7亿美元和735.9亿美元,是1986年年56.2亿美元和67.0亿美元的20倍和11倍。
表1-3:
加工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比照表
年份 对外贸易
进出口总额 加工贸易
进出口额 比重 来料加工 进料加工
1980 381.4 16.66 4.4 13.3 3.36
1981 440.2 24.84 5.6 19.48 5.36
1982 416.2 35.22 8.3 23.69 11.53
1983 436.1 42.15 9.5 29.16 12.99
1984 535.5 58.41 10.8 43.82 14.59
1985 696 75.42 10.7 52.81 22.61
1986 738.4 123.22 16.6 79.86 43.36
1987 826.5 191.85 23.2 116.71 75.14
1988 1028 288.51 28 161.58 126.93
1989 1116.8 361.61 32.3 169.12 192.49
1990 1154.4 441.91 38.2 191.78 250.13
1991 1356.3 574.87 42.2 238.59 336.28
1992 1655.3 711.56 42.9 279.43 432.13
1993 1957.1 806.17 41.2 289.29 516.88
1994 2367.3 1045.46 44.2 332.74 712.72
1995 2808.5 1320.8 47 368.95 951.85
1996 2899 1465 50.6 420 1045
1997 3251.6 1698.1 52.2 502 1195
1998 3239.3 1730.4 53.4 506 1224.4
1999 3606.5 1844.6 51.1 593.3 1251.3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
图1-3: 我国加工贸易额所占对外贸易额的比率演变曲线
单位:%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海关统计
表1-4:
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与增值率
单位:亿美元
对外贸易
出口总额 加工贸易
出口额 对外贸易
进口总额 加工贸易
进口额 进出口
差额 增值率
1980 181.2 6.56 200.2 10.1 -3.54 -
1985 273.5 34.15 422.5 41.27 -7.12 -
1990 620.9 254.2 533.5 187.57 66.63 10.96
1995 1487.8 737 1320.8 583.7 153.3 13.42
1996 1510.5 843.4 1388.3 622.7 220.7 35.4
1997 1827 996 1423.7 702.1 293.9 41.9
1998 1839.3 1044.7 1402.4 685.7 359 52.4
1999 1949.3 1108.7 1657.1 735.9 372.8 50.7
注1:进出口差额=出口—进口;
2:增值率=(出口/进口)—1。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海关统计
图1-5:
加工贸易进出口比较示意图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海关统计
1986年-1997年间,我国外贸出口增加了1,517.6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增加额为939.8亿美元,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61.9%。1997年,我国进入世界第十大贸易体,加工贸易功不可没。
1998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加工贸易出口也受到一定影响。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一般贸易出口比加工贸易出口下降幅度要大。 2000年1-6月底,我国一般贸易出口491亿美元,出口净增168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625亿美元,出口净增140亿美元。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口431亿美元,一般贸易进口444亿美元。
二、有效利用国际市场需求,带动国内经济配套发展
(一)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海外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7年加工贸易净出口为293.9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2.98亿美元,占1997年我国净出口增量 281亿美元的约 1/4.拉动 GDP增长约 0.84个百分点。2000年1-6月,加工贸易净出口194亿美元,占同期GDP增加值的4.1%,占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的66%。今后,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仍将会对即期的经济增长继续发挥与目前水平相近的拉动作用。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加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环节不断拓展,仅用静态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当期出口/当期进口-1)做为参考,增值系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1988-1990年间的16.1%提高到1997年的41.9%,2000年1-6月份则达45%,表明加工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大提高。
(二)推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
加工贸易带动了国内经济的配套发展。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原材料的限制,加工贸易最初涉及的国内加工装配业务,技术比较简单。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追加投资开办产品配套厂或车间,实现产品配件和工艺的配套成龙,提高了产品本地化的程度和自产比例。以家电、办公设备加工贸易项目为例,其所用零部件有70-80%属于境内加工贸易配套产品。理光公司复印机本地化程度较高,国内为其配套的工厂达80家,配套厂配件产品占其复印机的68%。
另外,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出口中,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其对国内配套需求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出口一直大于进口,且出口与进口的差值逐年大幅度增加。进料加工进出口差额的逐年增加直接反映了进料加工出口带动的内需量(包括国内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及除生产所需原材料、零中件外的其它生产消费)的迅速扩大。199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进出口差额总计为6.27亿美元,到1995年为47.68亿美元,1997年跃升为147.68亿美元,1998年187.46亿美元,1999年达188.78亿美元,1999年是1990年的30倍。据初步测算,减去材料加工企业的利润(约为其内需量的5%)和企业除原材料、零部件以外的其它生产消费(指工资、水电气、约为其内需量的10%),则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实际使用的国内配套原材料、零部件价值:1990年约为5.3亿美元,1995年约为40亿美元,1997年125.5亿美元,1999年为160.46亿美元,1999年是1990年的30倍。
表1-5:
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贸易统计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
总值 进料
出口 进料
进口 进出口
差额 内需率 国内
配套值
1990 121.09 63.68 57.41 6.27 10.92 5.3
1991 190.22 98.79 91.43 7.36 8.05 6.26
1992 277.25 144.46 132.79 11.67 8.79 9.92
1995 735.86 391.77 344.09 47.68 13.86 40.53
1996 863.52 485.95 377.57 108.38 28.7 92.12
1997 1005.61 576.63 428.98 147.65 34.42 125.5
1998 1051.3 619.6 432.1 187.5 43.4 159.4
1999 1094.44 641.61 452.83 188.78 41.7 160.5
注1:内需率=(进料出口值—进料进口值)/进料进口值
2:国内配套值=(进料出口值—进料进口值)—利润—非原材料成本
利润=(进料出口值—进料进口值)*5%
非原材料成本=(进料出口值—进料进口值)*10%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统计。
图1-6: 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产值曲线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统计
三、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
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破,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正在将大量成熟的中间性技术乃至某些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大大加快了我国总体产业升级以至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发展加工贸易最初是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开始的,这适应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的状况。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但与十几年前相比,产品的规格和品质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工贸易出口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大提高,这反映了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已从以纺织、轻工制成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1993年,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62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36.6%;1999年,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28.5亿美元,是1993年的3.6倍;2000年1-6月,我国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达351.6亿美元,相当于1993年全年的2.2倍,占同期加工贸易出口值625亿美元的56.3%。
通过开展加工贸易,提高了我国工业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振兴了民族工业。如今,在全球3700架正在飞行的波音飞机上都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表明我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能力成为一流的供应商。
四、加工贸易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和投资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应当看到,在我国加工贸易已不仅仅是一种贸易行为,更重要的是它与利用外资相联系,是我国参与国际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定加工贸易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分析,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力军。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为745.39亿美元和526.73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总额的67.2%和71.6%。1999年,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已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的72.9%,比1998年增长8.32%。另外,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国有企业或个体企业等内资企业的来料加工主要是由外资经营管理的。因此从总体上看,外资经营的加工贸易分别约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的90% 左右。
表1-6:
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统计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值 出口总值 进口总值 进出口差额 增值率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1990 127.02 28.75 66.81 26.28 60.21 32.1 6.6 9.9 10.96
1991 202.35 35.2 105 32.35 97.35 38.9 7.65 10.3 7.86
1992 294.88 41.44 153.4 38.72 141.48 44.9 11.92 14.8 8.43
1995 791.18 59.91 420.47 57.05 370.71 63.5 49.76 32.5 13.42
1996 945.74 64.51 638.07 62.94 414.93 66.6 115.88 52.5 27.93
1997 1114.89 65.66 315.9 64.06 476.82 67.9 161.25 54.9 33.82
1998 1174.38 67.87 691.81 66.22 482.57 70.4 209.24 58.3 43.36
1999 1272.12 68.95 745.39 67.23 526.73 71.5 218.66 58.7 41.52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海关统计
注1:比重系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
2:增值率=(加工贸易出口总值—加工贸易进口总值)/加工贸易进口总值
图1-7:
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比率演变曲线
单位:%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海关统计
历史数据的分析证实,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额呈同步增长的线性关系。加工贸易的发展既是我国吸收外资取得重大成就的体现,也是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和内容。
五、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我国的加工贸易项目多数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商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也正是看中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比较便宜。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不仅使当地的大量劳动力得到安排,而且还从内地接收了许多劳动力,为稳定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全国约有14万家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从业人员达3,000多万人。
开展加工贸易20年来,加工贸易企业为我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外向型人才和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加工贸易,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丰富了企业管理经验。尤其是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把原来的很多青年农民,培养成了具备生产经营能力的工人,他们回乡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稳定香港经济
加工贸易净出口是近年我国进出口顺差的重要来源,1996年进出口顺差全部来自加工贸易,1997年加工贸易净出口294亿美元,占进出口顺差总额的72.9%;1998年加工贸易净出口达359亿美元,占进出口顺差总额的82.2%;1999年加工贸易净出口372.8亿美元,是进出口顺差总额291.2亿美元的128%。
在未来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就业矛盾也更加突出,客观上需要通过加工贸易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由于目前对港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24.8%,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以加工贸易为主导,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也关系到香港的稳定与繁荣。
综观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以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为背景的加工贸易在我国仍将继续发展。
参考http://www.cbg.org.cn/cbg/cbgyj/jgmy/jgmy-di0103.html
8. 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特点及它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进口所需的原来料和燃料,再自用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加工成商品,通过海上贸易销往各地。对日本经济的有利影响是能利用先进的技术制成商品,扩大收入。不利的是外界的原料和燃料对日本经济影响很大,商品大都靠出口获利。希望能帮到你
9. 中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改善
在加工贸易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如在国际产业链中仍处于低端地位、高耗能、版高污染产业比重权大、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区域发展不平衡、容易引起国际间贸易摩擦等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外贸依存度过高,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居于主体地位;而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需求萎缩,外商投资减少
②加工企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附加值小;加工技术水平仍比较低
③加工贸易内外部区域结构失衡
④加工贸易对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影响严重
⑤环境恶化
中国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及升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①利用转变外资的方式,提高内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地位
②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
③完善加工贸易的政策
④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10. 加工贸易经济、出口导向经济、外向型经济等区别是什么
:外向型经济抄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技术、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狭义外向型经济主要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和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等各异,因而外向型经济也各有不同特点。国际上的外向型经济,按其商品、资本、技术与资源的运用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出口导向型。即出口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据重要的比重。包括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和深加工产品出口导向型两种。如韩国、我国的台湾。2.资本贸易型。除了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外,更重要的是资本国际化。如美国、日本。3.完全外向型。贸易、外汇、金融完全国际化,基本上没有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货币兑换自由,资金进出自由。如我国的香港。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属狭义范围的经济活动,其基本形式是以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并以出口替代为主;其产业结构是以工业为主;资金利用是以外援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企业运作方式多以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为主,也常被称为“出口加工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