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联网金融四条红线是谁最早提出的
主要包括四条红线:
一是要明确平台的中介性;
二是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
三是不得搞资金池;
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⑵ 谢平什么时候提出的"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谢平在抄2012年4月7日"金融四十人年袭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在短短几年中,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界和IT界热门的词汇,相关创业活动也非常活跃。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六种主要类型--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
谢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互联网金融"概念提出者。
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副主席。
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非银行金融机构司司长、湖南分行行长、研究局局长、金融稳定局局长,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
曾经三次获得过“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研究领域涉及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等。
著有《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货币政策》、《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中国金融腐败:从定性到定量》、《中国金融改革思路:2013-2020》等多部学术著作。
⑶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那么现在大家探讨的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呢?事实上,目前业内存在的各种互联网金融的探讨,其实也一直处于概念模糊之中,各种模式,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统一的定义来进行界定。所以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否则大量的讨论都建立在基础定义不同的基础之上,很难有实质性的意义。
总体而言,目前市场上,习惯把所有涉及到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经营模式,都定义成“互联网金融”,当然业内还有一种倾向,其实是更直接、简单的理解,就是只有互联网企业,介入了金融领域,才是互联网金融。
而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不是互联网金融,而习惯性界定为“金融互联网”。这种划分,单纯的其实就主体划分,习惯性将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对立起来,这种对立的后果是引发了业内大量的口水,实质的意义却非常有限,因为人为排斥了两者融合的可能性。
暂且撇开定义,我们就现象来看,目前最普遍定义为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大概区分其实是四个模式。
第一个模式是线上P2P模式,(当然P2P背后也开始了很大的分化,拍拍贷模式,人人贷等模式,陆金所、有利网模式等,至于宜信模式,我个人认为是属于P2P模式,但是更多是线下运作的概念,跟互联网关系不大,所以暂不为定义互联网金融。)还有一系列众筹网站(这个模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发展有一定的成绩,国内暂时没看到太多的实质性业务网站,点名时间是个代表,但是带有一定的公益特征,还有待观望)。
第二个模式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介入金融领域,所形成的各自互联网金融模式,阿里最具代表性,衍生的金融模式也较多。
第三个模式其实是涉及到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上存在了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200多家支付企业。
第四个模式则是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介入的金融服务领域,他们更多还是以服务金融机构为主要运营模式,本身不介入金融领域,例如东方财富网等基金代销网站,还有如融360、好贷网的金融信息服务模式的网站。
如果还有一块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话,那就是比特币的出现,很多人把比特币跟Q币等同,我认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Q币背后是等值人民币作为信用基础的,所以Q币的诞生过程是不创造信用的,社会总体货币体系是均衡的。无论你怎么玩Q币,都不会给社会货币总量产生冲击。
而比特币不是,比特币其实理论上是创造了一种货币体系,他存在的信用基础是人们基础于对恒定货币总量的预期,这种货币体系,创造了信用,理论上可以理解为发行了新的货币,规模如果足够大,对社会会产生各种冲击。
我自己对金融的理解,金融背后第一属性绝对是政治属性,也就意味着社会不可能产生脱离政治属性的金融体系,比特币的悖论就出现了,如果自娱自乐,那跟金融本质是无关的,一旦影响社会货币体系,必须纳入监管。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也就只是政治体系里发行多元化货币的一种,所谓的颠覆也就无从谈起。
目前市场上,最热门讨论最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P2P模式和阿里模式,P2P的发展从07年开始,到09年之后发展非常迅速,引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监管空白,使得这个模式从一开始就处于了充分竞争的格局,为了保持各自的竞争优势,P2P开始了出现各种分化,分化的背后使得大量的P2P模式。
总体而言,已经脱离了其最早诞生时候的初衷,现在的P2P的本质其实已经是批了互联网外衣的金融机构了,只是这样的金融机构没有牌照准入,也没有监管涉及,通过这一次金融改革的方向后,未来肯定不仅会发展得很好,而且也会有相应政策来维护这个新新的市场的!
⑷ 互联网金融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999年开始,国内就有服务于交易的支付网关模式,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金融开始兴起。严格的说,这个模式在1999年就开始有的,只是那个时候不叫这个名字!
⑸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
互联网工具,实回现资金融通、支付答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
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
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1]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⑹ 互联网+谁提出的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八提“互联网”,首提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点燃了神州大地、华夏儿女“互联网+”创新创业激情,即将在贵阳召开的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就是展示“互联网+”魔法的一个奇妙舞台。“互联网+”不仅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生活,更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全新变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互联网+提出的背景与思路,有点类似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理念。” 北京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超图软件先进技术实验室主任黄骞补充道,“互联网+”是希望用国内相对优质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力量去加速国内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能力的升级,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也会与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相结合,推展整体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⑺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互联网金融谁的
您好,非常高兴为您解答: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互联网金融谁的:
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堪称靓丽,并纷纷拥抱互联网金融,加快了金融网络化步伐,甚至推出或计划推出电商平台。但是银行股的市场表现则不尽如人意,银行股价接近净值,个别还跌破净值。
从股价表现来看,投资者更加青睐金融“搅局者”。作为“搅局者”,互联网金融提出要服务“80%长尾市场”。从小贷公司的实践来看,这个主要由小微企业构成的长尾市场实际上是利润丰厚的“蓝海”。过去几年浙江省各金融机构利润居于全国前列实际上也是得益于当地的小微企业。在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销售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随时随地随心”的特点发挥渠道优势和成本优势,蚕食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互联网金融在渠道、小微企业、零售业务、成本、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也可能体现在概念股股价上。
正因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现实往往是骨感的,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和风险不容忽视。
互联网金融是个“烧钱”的行业。互联网金融能节约成本,但是互联网金融高科技属性决定需要高端设备、技术和人才,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成本。互联网金融企业一轮一轮地融资主要是追加投资的成本所迫。据公开的信息,阿里和腾讯一半以上股权在引资后为外资所有,马云及其团队只保留了10%左右的股权,在上市前为如何保持控制权殚精竭虑。如果当时不是缺钱,这怎么解释?互联网金融从小到大需要一个积累过程,不能期待一投入就产出,时间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投资者要冷静测算投资成本和盈亏平衡点,做好现金流安排。
互联网金融也是“高风险”的行业。金融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也不能例外。小微企业贷款在全世界都是高风险业务。互联网金融涉足资产类业务,将要重点管理信用风险;涉足支付类业务,则要重点管理操作风险。对于产生于英美的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如何在中国实现落地,中国没有现成经验,毕竟法制和信用体系差距很大。这些直接融资模式需要更高的法制和信用水平,金融消费者和公众对它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任务也会越来越重。IT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课题。
发展互联网金融可能取得制度和技术双重红利,还寄托了发展包容性金融的厚望,将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是投资者须自担风险,不能指望政府兜底,也不能期待降低监管标准。
如果投资者充分考虑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和风险,互联网金融概念股走势会变化吗?
⑻ “互联网金融生态”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⑼ 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个啥谁能说清楚,悬赏!
互联网金融是传抄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1]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