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关村是个什么地方
中关村位于北京城西北角,北四环路之西端。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依成三角,互为毗邻。古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遗址)就在附近,距香山约十二公里。
交通线路
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到中关村,可乘坐出租车 (车费约100元左右);或乘坐民航公交车(票价12元左右),到当代商城下车,或(往南)步行到友谊宾馆, 或(往北)在商城同侧换乘 320 路公共汽车,到中关村东站下车。
从北京西客站到中关村,可乘坐320始发车,到终点站中关村东站下车。
从北京站到中关村,可先乘坐由北京站开往萍果园方向的地铁,到军事博物馆下车,在军事博物馆南面(路南)乘坐 320 路公共汽车到中关村东站下车。
若开车到中关村, 建议经北三环路向北到中关村。
中关村科技园区简介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请示中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中央领导曾先后多次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视察、指导工作。
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科院校39所,在校大学生约40万人,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的科研机构213家,其中国家工程中心41个,重点实验室4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现已形成一区七园的发展格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园和健翔园,其中海淀园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辐射、孵化和商贸中心,其他六园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海淀园位于海淀区,规划占地面积217平方公里;丰台园位于南郊的丰台区,昌平园位于北郊的昌平区,作为高科技产业基地,两园面积各占地5平方公里;亦庄科技园位于北京东南郊京津唐高速公路起点,面积7平方公里;电子城科技园位于首都东北郊酒仙桥,面积10.5平方公里;德胜科技园座落在北京市西城区,规划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健翔园座落在北京市朝阳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七个科技园共同构成了沿京城四环路布局的颇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高科技产业带。
目前七园内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万余家,其中有联想、方正等国内知名的公司,还有诺基亚、惠普、IBM、微软为代表的1600余家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达到112家,其中包括研发机构41家。
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近年来致力于园区的基础建设,在硬件建设环境方面,加大规划和投资力度,在中心区通过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加速建设了中关村科技商务中心区,中科院科学城、北大科技园和清华科技园。在发展区重点规划建设了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多个专业化产业基地。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产业化空间。
园区内还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历史名胜和自然风景区非常适宜人的工作、生活、居住。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30%的增长速度。2004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60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金133亿元,同比增长11%;生产总值760亿元,同比增长25%,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0家,新诞生高新技术企业4268家,一批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形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几年来,园区吸引了一大批以留学人员为主体的国际化人才和创业团队,一批高端科技项目和成果出自留学人员企业。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累计达到2500多家,从业留学人员近6000人。
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各类孵化器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摇篮。目前,园区内拥有中关村国际孵化器、丰台科技创业中心(设有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IBI)、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清华科技园等各类孵化器39家。
中关村科技园区十分重视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充分利用国际各类资本发展高科技产业。到2004年底,园区拥有三资企业1600多家,约占企业总量的11.4%。
21世纪是知识资本发挥巨大作用的时代,中关村科技园区将以其丰富的科技智力资源以及规范的市场运作和有效的政府调节,在经济技术全球化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关村科技园区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创业、投资与合作,共同创造美好明天。中关村拥抱未来!
⑵ 中关村指的是哪里
原本中关村就是指海龙,鼎好这一块地方 但是后来慢慢扩大 很多地方都被收进中关村科技园区 上地那边也属于中关村科技园区 甚至包括更北边 永丰 苏家坨 等等 但是现在提到去中关村 还是海龙鼎好科贸这一带
中关村”名称由来的谜底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IT。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明朝时,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
也有一说认为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也因当时人称太监为“中官”,故称此地为“中官村”。今天北大物理楼楼北的院落中,就有太监祭祀的刚秉庙,还有一个叫“刚秉”的太监像。
随着历史的变迁,还出现了一些与“中官”谐音的叫法,如钟关、中关及中官儿、中官屯等。 中关村是怎么从“中官”演化为“中关”的也有不少传说。一说是1913年在《二万五千分之一京西图》上已经见到“中关”地名的使用。对于这一称谓,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清朝末年有关人员编制地图时,因为“中官”寓意太监不太好听,故将其“雅”化为“中关”。又有人说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曾在此地搭建一座城关,用于祝寿,因此得名。
中关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后。解放后选择这里建中国科学院,觉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的提议下改名为“中关村”。另有一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下属的《中华地理志》编辑部于1953年迁至中科院新址后,在印制新址第一批信封和信笺时,经办此事的行政干事袁保诚在口头的语言传递中误把“中官屯”听作了“中关村”,时值“三反五反”时期,未免于“浪费”罪名,信封只好将错就错地使用,结果中关村名称沿用下来。
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很多人都简称它为“村子”。
从地理上讲,它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海淀区一带,在西北三环路西北四环路中间。
由于比邻中国最著名的两座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很多的西方分析家对中关村的前景很乐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斯坦福大学在最初硅谷的发展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
很多电脑用户在这里购买他们的高科技用品。
海龙大厦是最显眼的建筑之一,由于它是“shops with a shop”而为人们所熟知,在这里价格很容易商定。它主要是经营 Windows 兼容的硬件。苹果电脑的用户有一个AppleCentre 和一个体验中心。
“中关村”这个词在中国高科技领域很著名,甚至在中国的其它领域。
[编辑本段]中关村科技园区简介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请示中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中央领导曾先后多次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视察、指导工作。
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科院校39所,在校大学生约40万人,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的科研机构213家,其中国家工程中心41个,重点实验室4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现已形成一区八园的发展格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石景山园、德胜园和健翔园,其中海淀园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辐射、孵化和商贸中心,其他六园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海淀园位于海淀区,规划占地面积217平方公里;丰台园位于南郊的丰台区,昌平园位于北郊的昌平区,作为高科技产业基地,两园面积各占地5平方公里;亦庄科技园位于北京东南郊京津唐高速公路起点,面积7平方公里;电子城科技园位于首都东北郊酒仙桥,面积10.5平方公里;德胜科技园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规划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健翔园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石景山园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中部,是最新建造的科技园。八个科技园共同构成了沿京城五环路布局的颇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高科技产业带。
目前七园内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万余家,其中有联想、方正等国内知名的公司,还有诺基亚、惠普、IBM、微软为代表的1600余家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达到112家,其中包括研发机构41家。
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近年来致力于园区的基础建设,在硬件建设环境方面,加大规划和投资力度,在中心区通过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加速建设了中关村科技商务中心区,中科院科学城、北大科技园和清华科技园。在发展区重点规划建设了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多个专业化产业基地。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产业化空间。
园区内还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历史名胜和自然风景区非常适宜人的工作、生活、居住。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30%的增长速度。2004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60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金133亿元,同比增长11%;生产总值760亿元,同比增长25%,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0家,新诞生高新技术企业4268家。
近几年来,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累计达到2500多家,从业留学人员近6000人。
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各类孵化器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摇篮。目前,园区内拥有中关村国际孵化器、丰台科技创业中心(设有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IBI)、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清华科技园等各类孵化器39家。
中关村科技园区重视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利用国际各类资本发展高科技产业。至2004年底,园区拥有三资企业1600多家,约占企业总量的11.4%。
[编辑本段]中关村早期变迁
“中关村”的真正得名与定名,与中科院的“入住”和随之而起的“科学城”有关。成立于1949年的中科院,是以前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原有机构为主要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主要分布在上海和南京,北平研究院的多数研究机构集中在北京的东皇城根和三贝子花园(今动物园),院本部机关则自1950年6月起设在北海西沿附近的文津街3号(静生生物调查所旧址)。1950年5月,中国科学院确定研究所组建方案之后,有些南方的研究所须迁进北京,在京各研究所也都要扩充实验室和办公室,摆在当时院领导们面前最紧迫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在北京选择一个能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科研基地,时称“永久院址”。
在建国之初,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邀请专家讨论未来北京的建设规划时,已大致形成了将高等学校比较集中地安排在西北郊的共识。
科学院曾于1950年向政务院报告申请圈用农科所(今中国农科院)以北至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以南为院址,但未得批准。1951年1月20日下午,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会议,竺可桢代表科学院汇报1951年度工作计划时,明确提出优先考虑在北京修建近代物理所(后来发展为原子能研究所)和地球物理所(后来分化发展出卫星设计院)两座科研大楼,急需落实建楼地址。
院领导于2月1日开会,认为“若科学院不去要地,势将落空”,遂决定致函政务院,再次提出申请用地计划。
两个月后,竺可桢在4月7日记参加院长会议:“据丁瓒(院党组副书记、院办公厅副主任)报告谓文委会与首都计划委员会均已同意科学院在西郊农业科学研究所左近圈地事,且即可进行。新建筑即可设立其上。”具体情况是,批准将大泥湾以北、成府以南的4500亩划为科学院用地。
北京大学,原在城内沙滩一带,教学和生活用地也极为紧张。在科学院得到拨地的同时,北京大学得到批准的新校址是在科学院用地的南面,即大泥湾以南至农科所(今农科院)以北的地段上。到1951年末,政府高层已经内定了院系调整计划,北大将迁至燕园。1951年12月初,由教育部副部长兼高教司司长曾昭抡(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出面,要求将北大的用地与科学院用地对调(本年竺日记12月6日)。但此议提出为时已晚,因为科学院的建设规划已经确定,作为优先安排的重点工程———近代物理所大楼,已破土动工一个多月了。
在视察现场之后,由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出面协调。科学院为此召开院长会议,经讨论,决定从原来拨给科学院的4500亩中划出北面1000亩左右给北京大学(本年竺日记12月8日)。
1952年2月,中关村科学城的大规模建设即全面展开。同年,北大、燕大、清华成立三校建筑委员会,确定用科学院的“割地”修建教职员工宿舍。先是第一公寓,后是连片平房,再后是第二、三公寓。这一片地,后来称作“中关园”。
科学城中第一个现代科学实验大楼,毕竟还是近代物理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50年5月,后于1958年7月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因此那座楼后来被称为“原子能楼”。
尽管“永久院址”确定于1951年,但在竺可桢日记中记述新建筑所在地时,先是以清华、蓝旗营、保福寺为参照地,后来则以“西郊”代指。
“中关村”名称的由来,与“中官”居民点有关。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有过中宫、钟关、中关、中关村、中官儿、中官村、中官屯等多种多样的说法。这可能与这一带及其周边地区在历史上有过的太监庙、太监坟有关。中官,虽含义多歧,但在明清时期是用以称谓太监的。
康熙年间有《日下旧闻》一书,书中录有北京各地的记载和资料,但没有关于中关村的记述。在此书问世后的年代里,北京西北郊开始大兴土木,建造皇家园林,为北京增添了许多新景。乾隆指令一批文人学士对《日下旧闻》进行大篇幅地增补和考订,撰成《日下旧闻考》。与《日下旧闻》相较,该书在新增的“国朝园囿”部分,把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等,尽纳其中,对圆明园部分记述犹详。另在“郊坰”部分,则大量增加了有关圆明园周边地区景物的记述。其中的海淀、皇庄(今黄庄)、蓝旗营、保福寺、陈府村(今成府)等,都在圆明园的南侧,说明书作者们曾经到过今称中关村周边地区做了认真地实地考察。
书中所列的黄庄,原来可能是明代为宫廷产粮的皇庄,至清则废。保福寺,是明代兴建的寺庙,曾有名僧主持,寺中有塔、钟、碑,可能有过香火颇盛的时期。真正伴随圆明园而新起的,是蓝旗营和陈府村。蓝旗营,即保卫圆明园安全的“正蓝旗护军营房”。蓝旗,乃“八旗”之一支,是满族人在历史上形成的兵民一体的军事组织。陈府村,在明代已有道教建筑。清代成为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寓园所在地,地名亦因此改称“成府村”,在圆明园遭毁之前,曾盛极一时。海淀镇,在金朝时是京城通向西北方的交通要道,至元代建大都皇城后,因北上要道东移而一度转衰,到清代则又因皇家诸园林的建设而兴起,发展成为一个聚有相当数量非农业人口的商业集镇。
在周边地区人口激增的情况下,介于这些“发达地区”之荒郊野外的空隙地带,最有可能充当为死亡人口找出路的坟茔地。我们今天所关注的“中关村发源地”,就是坟茔地。最早与太监有关,但更大量地应是来自周边地区的居住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坟茔可能改变为耕地,看坟人可能兼为农民或完全转变为农民。土改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口语流传称这里为“中官儿”。在民国时代,这个居民点的边界情况是,南至今四环路南侧,东至蓝旗营西门(今科学仪器中心),北至成府路南缘,西至今中关村北路东侧。旧保甲制时期,“中官”的北部(今中关园一带)为保福寺乡五甲,南部为六甲。在今中关村北一街的通道上,当年东缘的一家小卖部和西缘的一所住宅的山墙上,都有过“中官屯”三字标记,或许那是由“中官坟”的谐音而来。
1953年10月,《中华地理志》要尽快印制一批信封和信笺。结果,在印好的一大批信封上,错用成“中关村”了。“中关村”一名,也就如此这般地开始起跑。
中关村的巨变,是共和国科学发展史的缩影。作为副院长的竺可桢经常跑中关村,他的日记也就见证了中关村社区的早期发展史。
在中关村后来的变迁中,以“中官”为基点,除了北面划出中关园而与中关村告别之外,后来在东、南两面不断展开。在国家划给科学院的用地上,分几个不同历史阶段发展了北区、南区、保福寺区、黄庄区和东南区。
⑶ 中关村的发展状况怎么样
近日,来自中关村管委会方面的消息称,中关村已提前一年完成了“三年大变样”预定的产业发展目标。
去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14亿元,超过预定目标364亿元;实现增加值456亿元,超过预定目标66亿元;上缴税费89亿元,超过预定目标24亿元;出口创汇30亿美元,超过预定目标12亿美元。三年来,中关村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60%左右。
今天的中关村已成为中国最好的创业基地之一。
中关村的比较优势在于其区域内蕴涵的科技智力资源。中关村以“研发带动产业,产业促进研发”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项目。
目前,中关村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移动通信设备、个人电脑、扫描仪、稀土永磁材料、大功率数字广播电视发送设备、大直径单晶硅片、太阳能集热设备等产品领域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均为全国第一,大型程控交换机、大屏幕彩色显像管、激光打印设备、部分西药等产品领域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占国内排名前四位,部分生物制品、合成药品、环保产品也在国内同行业中占重要地位。
据了解,目前,国内13家最受关注的企业已进入中关村,另有20余家国内的创业投资机构关注中关村。已有大批新型的掌握高端技术的成长型公司云集于此,有500余家级别在千万美元级或百万美元级的企业入驻,产业化大企业同初创型小企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局面已形成。近期,美国的柯达公司、SUN公司、辉瑞制药和西图集团,韩国三星公司和SK公司,日本NEC、三菱和三洋株式会社,法国阿尔斯通等大型跨国公司均有意在中关村园区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目前,政府方面对中关村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据中关村管委会的预计,以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今年中关村各总量指标将会继续保持20%的增长速度
⑷ 中关村普惠金融论坛今年还举行吗
举行,暂定12月21号,2018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论坛暨第五届普惠金融论坛!
⑸ 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历史
1988年5月10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1992年5月被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正式确定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改革试点区。1989年11月世界科技园区协会第五届会上,试验区被接纳为该国际组织的成员。
1993年7月14日,试验区首次认定接纳私营企业——用友公司为新技术企业。
1995年12月,中关村海关正式开关,海关设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内,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在国家级新技术开发区设立的第一个海关。
1996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已成为中国的“硅谷”,成为亚洲最成功的四个高科技园区之一。
1997年,该试验区被列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了园区名;同时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试验区是中国第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在投资环境方面,中关村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智力密集区。这里有50所高等院校、138所科研院所、10万多名科技人员,建成了许多第一流的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的科研仪器和设备。
到1996年底,试验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506家,形成了114家企业集团,其中有10多家成为较有影响的跨国公司。
1999年6月,国务院批准创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2平方公里的永丰工业中试基地,以及正在开发的约0.5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用地功能分为三个部分:中心区、发展区、辐射区。中心区大体范围是南起西外大街,北至规划公路一环,西起京密引水渠,东至八达岭高速公路。中心区包括一个核心区和两条主要轴线。核心区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关村西区。白颐路是中心区的主要轴线,连接北大、清华、中科院、中关村西区和农科院、人民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馆、紫竹院公园等文体设施。学院路为中心的另一条轴线。发展区大体范围是规划公路一环以北,海淀区山后地区、清河地区以及昌平县的西三旗地区、回龙观地区。辐射区主要是“一环两线。一环”是指环市区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包括电子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台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区等;“两线”即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向沙河、昌平、南口方向辐射和沿京密路向顺义、怀柔、密云方向辐射。
中关村科技园区推进以软件产业、信息服务和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大力促进电子信息、光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中介服务业、文化体育产业、教育培训产业以及商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到1999年,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关村已发展有高新技术企业4000多家,全国最大的电脑生产企业联想集团、控制华文排版市场的方正集团以及四通集团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从这里走向世界。截止到1998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销售总收入达到451亿元,其中软件软产业销售额占全国的4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4%。
1999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64.1亿多元,比上年增长39.6%,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排名首位。全区工业产值完成了527亿元,增长了44.5%,增量占北京市工业总产值的70%。全区4000多家企业共缴纳税费5.4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增长26%。
2000年1月20日,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与中关村科技园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它标志着北京高科技产业实现了与金融业的密切结合。
2000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表示,中国金融界将大力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有责任、有能力和其它部门一道,争取到2010年把中关村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
2000年6月20日,中关村科技园西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区等两大重点建设工程破土动工。
2000年7月,中国科技园区第一个驻外机构,中关村驻美国硅谷联络处正式挂牌成立。、
⑹ 华硕x370-a市面上还有全新的吗 我在中关村看参数说是17年6月的板子
华硕X370-A主板的确是2017年上市的,目前这个型号已经停产了,就算有全新的也是库存版主板,权2018年后就已经被X470所代替了,不过17年买的华硕X370-A主板现在还有保修的,如果坏了就打电话华硕售后进行保修,如果需要买新的就只能选X470主板
⑺ 哪些城市布局了区块链产业园
《区块链年鉴》:16年下半年至今,我国已经成立或即将成立的区块链产业园区已达10余家,除了一直在金融和科技领域保持强劲势头的上海、杭州、广州外,其他省市诸如武汉、重庆、青岛、苏州等,也早已布局区块链产业园。《区块链年鉴》不仅汇总了最新全球各区块链产业园详细信息,还收录了各地政府对区块链的扶持政策。
据《区块链年鉴》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近千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目前多地政府也在积极从产业高度定位区块链技术,政策体系和监管框架逐步发展完善。
一.区块链产业园
1、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最早却最低调。
2016年11月,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与上海智力产业园达成合作,共同创建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同时,上海智力产业天空区块链孵化基地和上海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正式成立,意味着中国首个应用区块链孵化基地正式落户上海宝山。
园区规定,凡注册在园区的各类企业,所缴纳全部税收的地方部分,园区根据企业的贡献大小,均给予一定比例的扶持政策。
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当天,就有上海瑞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快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喵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入驻。成立至今将近两年,低调的园区并未有太多消息曝光。
2、杭州有三大区块链创业园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杭州政府明确将区块链产业列入杭州加快培育的七大未来产业之一。目前,杭州市已经形成了以西溪谷区块链产业园、中国(萧山)区块链创业创新基地、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为代表的三大区块链产业园区。
西溪谷区块链产业园2017年4月成立,位于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钱江西溪和景,由杭州城投资产管理集团投资运作。
中国(萧山)区块链创业创新基地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成立,2017年5月在萧山落户。
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位于余杭区,2018年4月成立,币圈大佬李笑来也出席了成立仪式。在启动仪式上,杭州暾澜投资董事长姚勇杰宣布成立雄岸全球区块链创新基金,该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
3、武汉区块链产业园,鼓励大学生区块链创业。
北京市
2018年11月9日,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
该规划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北京“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范畴,积极推动影响金融科技功能应用的底层技术发展,完善各类技术市场设施,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分布式技术(云计算、区块链)、安全技术(量子计算、生物识别、加密技术)等。
2017年9月29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提到,发展基于区块链的绿色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提高绿色金融项目安全保障水平。
2017年4月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提到,支持金融科技企业为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化投资、智能金融等前沿技术示范应用,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按照金融科技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或金融机构签署的技术应用合同或采购协议金额的30%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2016年12月30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将区块链归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项技术,并鼓励发展该技术。
2016年8月10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发布《北京市金融工作局2016年度绩效任务》,其中第八条提到,推动出台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综合试点方案,推动中关村区块链联盟设立。
上海市
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区块链技术应用自律规则》,要求区块链技术服务实体经济,注重创新与规范、安全的平衡,明确金融稳定与信息安全的底线,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用区块链技术应当向当地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进行报备,主动接受行业监管与自律管理,报备信息至少应包括项目名称、责任人、业务模式、业务风险、风控措施等。
2017年3月7日,上海市宝山区发改委印发《宝山区2017年金融服务工作要点》提到,跟踪服务庙行区块链孵化基地建设和淞南上海互联网金融评价中心建设,依托专业团队和市场力量,推动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成为宝山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创业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群集聚活跃、科技金融支撑有力、企业投入动力得到充分激发的发展模式。
广东省
2017年12月8日,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办法》,针对工商注册地、税务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及其受托管理和下辖园区范围内,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承诺10年内不迁离注册及办公地址、不改变在该区的纳税义务、不减少注册资本的区块链企业或机构,实行培育奖励、成长奖励、平台奖励、应用奖励、技术奖励、金融支持、活动补贴等激励措施。这是目前国内扶持力度最大的政策措施。
2017年9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到,金融科技专项奖,重点奖励在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大数据运用等领域的优秀项目,年度奖励额度控制在600万元以内。
2017年8月17日,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市经贸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专项2018年扶持计划的通知》提到,支持区块链技术。
2016年11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发布《深圳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探索。
重庆市
2018年3月7日,重庆市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指导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提到,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
2017年11月7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培育及创新应用的意见》提到,到2020年,力争在重庆全市打造2-5个区块链产业基地,引进和培育区块链国内细分领域龙头企业10家以上、有核心技术或成长型的区块链企业50家以上,引进和培育区块链中高级人才500名以上,将重庆市建成国内重要的区块链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基地。
⑻ 中关村在线2018年推荐产品有哪些
智能手机,影音产品,电脑产品,办公产品,新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