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能提供一些中国的上市公司应用金融衍生工具的案例,是中国的!!!!
中国尝试过国债的衍生品,但是效果不好,失败了
B. 只有上市公司才能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吗
不是啊,很多的办法的,有个纪录片你可以看看
C. 中信泰富为什么会巨亏155亿,从中信泰富案例中如何看待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这个事情我大概是知道的,中信泰富当时在澳洲买了两座矿就存在有远期支付问题,而在远期支付过程中存在一定汇兑风险,公司为了规避风险买入了累计杠杆期权KODA,但是这个期权本身是有投机性质的,而公司在操作上也非我们常规做对冲时用的套期保值操作,量价不对,标的也错了。这样以来澳洲央行的降息导致澳元在08年到10年大幅贬值,导致了巨亏!正常的操作是,比如两年后支付30亿澳元,为了对冲澳元升值的风险,应该锁定30亿澳元的卖出权证。
作用:
金融衍生交易又是一把双刃剑,运作不当也会带来更大的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市场风险,即价格走势背离预期而导致的损失。衍生交易本质上是“零和游戏”,是交易双方对市场价格未来走向的一种对赌,总存在“赌”错而遭受损失的一方,在中信泰富外汇远期合约下,澳元汇率的变化与中信泰富的预期不一致,未能持续未来上涨而是急剧下跌,由此产生的上百亿港元损失就属于市场风险。然而,该损失数额如此之大,这就与企业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终端用户的地位不相符合了。中信泰富并非金融机构,管理层不能拿股东的钱去胡乱冒险。当金融衍生交易出现重大损失时可能存在一个追究责任的问题,分水岭就在于公司参与衍生交易的目的是套期保值还是投机。
D. 请问不用挨家查年报,怎样才能知道哪些公司运用了金融衍生品,有哪些数据库可以作参考
很难,数据库大多需要支付费用,高校财经网可能数据全一点
E. 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看法
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金融市场引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全球经济全面放缓。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高风险无疑是诱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本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进行适度的防范和有效的监管。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特点;风险成因分析;风险防范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为什么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能在全球金融市场引起这么大的连锁反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不断多样化的背景下,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应用存在着巨大的风险。2008年1月16日,F·威廉·恩道儿在全球研究(Global
Research)上撰文,把导致次贷危机的责任人直接锁定在美联储身上,他说在格林斯潘主政美联储期间,极大地放松了对华尔街的金融监管,以至于出现了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而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也强调了金融衍生产品对危机的催化作用,“它使委托代理关系链条太长,或者扭曲了委托代理关系,以至于无人在乎交易的损失,时间久了问题就要酿成危机。”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的分析,并探讨对此类风险进行适时的防范和有效的监管。
一、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征
金融衍生工具译自英文规范名词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汉语可译为金融衍生工具、金融派生品、衍生金融产品等。金融衍生工具由现货市场的标的资产(underlying cash
assets)衍生出来,标的资产的交易方式如同股票或其他金融工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19号中的定义为“一项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据的资产或指数的业务或合约”;在我国一般解释为由股票、债券、利率、汇率等基本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合约种类。金融衍生工具诞生的原动力就是风险管理。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案以及住友商社在有色金属期货交易中亏损高达28亿美元等巨大金融风险大案等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的爆发都证明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巨大的风险。近年来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却越来越从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向高投机、高风险转化,具有下述突出特征:
(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客户所要求的时间、金额、杠杆比率、价格、风险级别等参数进行设计,让其达到充分保值避险等目的。但是,由此也造成这些金融衍生产品难以在市场上转让,流动性风险极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的法律及各国法律的协调赶不上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步伐,因此,某些合约及其参与者的法律地位往往不明确,其合法性难以得到保证,而要承受很大的法律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和风险是其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任何收益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衍生产品只是将风险和收益在不同偏好客户之间重新分配,并不能消除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在为单个经济主体提供市场风险保护的同时,将风险转移到另一个经济主体身上。这样就使得金融风险更加集中、更加隐蔽、更加碎不及防,增强了金融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破坏力。
(二)风险发生的突然性和复杂性。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表外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内体现;另一方面它具有极强的杠杆作用,这使其表面的资金流动与潜在的盈亏相差很远。同时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具有高度技术性、复杂性的特点,会计核算方法和监管一般不能对金融衍生工具潜在风险进行充分的反映和有效的管理,因此,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爆发具有突然性。金融衍生产品把基础商品、利率、汇率、期限、合约规格等予以各种组合、分解、复合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日趋艰涩、精致,不但使业外人士如堕云里雾中,就是专业人士也经常看不懂。近年来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灾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缺乏深层了解,无法对交易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运作风险在所难免。
(三)风险迅速蔓延的网络效应。由于投资者只需投入一定的保证金,便有可能获得数倍于保证金的相关资产的管理权,强大的杠杆效应诱使各种投机者参与投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既能在一夜之间使投资者获巨额收益,也能使投资者弹指间血本无归、倾家荡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会通过自身的特殊机制及现代通讯传播体系传播扩展,导致大范围甚至是全球性的反应,轻则引起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重则酿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网络传播效应加大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二、金融衍生工具产生风险的原因
(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交易者、经纪机构与衍生交易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衍生市场是一个创新思想不断涌现的市场,新的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这些新的产品很多是为了规避现有的金融制度和管制安排,因此衍生市场的监管难度就更大。另外,交易者对自身的行为和信用状况的信息肯定多于监管者所拥有的信息。监管者要想使交易者吐露自己的私人信息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经纪机构对自身的交易设施、员工素质、资信水平及服务规程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得更为全面,而交易者则无法低成本地得知上述各个方面的信息。交易者不能确切知道经纪机构真实的服务质量,只能凭借经验推知所有经纪机构的平均服务质量,并按这个平均服务质量支付佣金。最后经纪行业里只能剩下服务质量最差的经纪公司,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适当的控制系统,规定交易种类、交易量和本金限额。慎重选择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类型。
(二)监管机构的监管缺失导致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拉大了金融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投资银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将买来的不同信用级别、不同收益率的各种证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然后再经过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最后保险公司为其提供担保,然后再在金融市场上出售买给对冲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以CDS(信用违约掉期)为例,CDS是一种贷款违约保险,它的出现源自于银行转移信贷风险的需求。CDS合约并不是在公开市场公开交易,也没有特定的结算机构为其结算,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辅助进行交易的。在交易的过程中是不受任何机构监控,只是双方私下缔结的合同。CDS市场规模如此之大而没有监管机构进行管制,对其交易产品也不能进行风险评估,华尔街的银行家利用杠杆操作和金融衍生工具的放大功能进行大量套利交易。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市场经济缺乏监管才造成了历史规模如此之大的金融危机,由此也就不难看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放大功能。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防范
衍生金融工具是为了规避金融市场价格风险而产生的,然而运用不当,其中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在投资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如果不利用合理的金融工具对冲和规避外汇及利率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在实际业务中面对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风险,相关各方面应该积极地做好对风险的防范和监管工作。
(一)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和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机制。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风险管理。这是各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实践的共同经验。多数国家建立政府监管机制、行业自律监管和交易所自我监管三级监管机制。政府监管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对金融期货与期权市场进行监管。交易所、证券商协会等通过制定运作规则,交易所制定规章和业务惯例,对衍生交易活动进行监管。、这种三级监管结构可以实现对交易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应当包括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识别机制、风险评估机制、风险分析机制和风险报告机制。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要计算风险敞口头寸,即市场价值。同时应建立分层次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使其能够科学、合理、系统地反映整个体制的风险状况。
(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提高经营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透明度。公平竞争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重要特征,其公平竞争性主要表现在:所有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遵守共同的交易规则,确保市场不被少数交易人员操作垄断,这是防范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风险的重要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一种尚未履行的合约。在合约签订之时,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已确定。而交易却要在未来某个时候履行或完成,这就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具有不确定性。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要求实体的管理当局应将衍生金融工具按照IASC所披露信息的性质进行适当的分类,说明其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披露每一类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范围和性质以及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因此企业要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改革传统会计记账方法和原则。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和程序,以便管理层和用户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风险暴露情况,制定相应对策。
(三)加强国际监管和国际合作。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单一国家和地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管理鞭长莫及,不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因此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和国际合作,已成为国际金融界和各国金融当局的共识。在监管立法中,我国可以参考国际组织指导性文件,将其纳入国内法律体系中,使风险监管与国际社会接轨,例如《巴塞尔协议》、《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指南》、《场外交易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机制》、《金融衍生工具监管信息框架》等文件,都对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和监管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F. 金融衍生工具有哪些
你好,我国金抄融衍生工具市场分为袭交易所交易市场、银行间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三个部分。
(1)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所市场。目前在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股票指数期货、少量资产支持证券等。
(2)银行间衍生工具市场。中国银行间衍生品市场主要集中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主要交易的衍生品包括债券远期、银行间远期外汇、人民币利率掉期、外汇掉期、利率互换、人民币外汇期权等。
(3)银行柜台衍生工具市场。取得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与机构客户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目前主要涉及远期结售汇、外汇远期与掉期、利率衍生品交易等等。同时,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和业务的经营活动中,也较多涉及了嵌入式金融衍生品交易。
G. 衍生金融工具会给企业带来哪些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为原生金融产品(如股票指数)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为金融衍生品交易商带来损失的一种风险。在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风险中,市场风险是金融衍生工具最为普遍、最为经常的风险,存在于每一种金融衍生工具之中。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类,市场流动性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前者是指由于缺乏合约对手而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后者是指交易方因为流动资金的不足,造成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被迫申请破产,或者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从而被迫平仓,造成巨额亏损的风险。整体而言,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合约标准化程度、市场交易规模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合约的对方出现违约所引起的风险。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信用风险的大小与合约的期限长短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合约的期限越长,此风险就越大,同时,对同一期限的合约来说,其信用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发生不断的变化。由于不同的产品可以在不同的交易所交易,相对而言,没有制度保障的场外交易中交易双方存在更大的信用风险。
(4)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由于公司或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人为错误等原因而带来的损失。其风险来源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一种是由于经营管理上的漏洞,使交易员在交易决策出现故意的错误或者非故意的失误,从而给整个机构带来损失的风险。
(5)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因为法规不明确或交易不受法律保障,从而使合约无法履行而给交易商带来损失的风险。
此风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过快发展造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合约确认文件不充分,交易对手不具法律授权或超越权限,或合约不符合某些法律规定,法院依据有关规定宣布金融衍生品合约无效,
二是交易对方因破产等原因不具清偿能力,对破产方的未清偿合约不能依法进行平仓,导致损失。
企业本身对金融市场的交易状况也并不是完全了解情况,没有掌握到充足的信息。因而企业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上就存在着极大地、复杂的流动性风险。为了避免损失,降低风险,企业应该完善其风险管理制度,量入为出,不过度扩张与投资;使用多种筹资手段,适当运用商业信用;债务筹资保持在适当比例;对财务指标设立预警机制。积极防范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在出现危机时,也有合理的正确的处理措施。
企业只有积极地防范和正确的预警,以及面临风险时冷静地应对处理,才能合理地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为其带来丰富的收益,同时又不至于在面临风险时损失重大。
H. 上市公司里面衍生工具运用较多的有哪些可以列举一下吗
由于我国金抄融衍生工具袭本身品种少,受管制严格,而上市公司受到的监管较一般企业更加严厉,所以上市公司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并不多。
1、上市公司使用得最多的是可转换债券,很多上市公司再融资采用这种形式。你可以去中国证监会网站上查找各年可转换债券发行规模的数据(话说把可转债算作金融衍生品有点勉强);
2、上市公司也发行资产抵押证券化产品,这个案例不多,网上一搜即可;
3、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有采用股票期权的方式,可网上搜索案例;
4、上市公司被并购,并购方多给予公众投资者以现金选择权,但这个算作金融衍生品也有点勉强;
5、上市公司若主业涉及大额的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交易,会经常采用套期保值的方式锁定风险,或者有大额的外汇收付,也会采用外汇金融产品来避险,请查看石油、石油化工、航空、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和有大量进出口业务的上市公司年报,对于衍生金融品交易均应有详细披露。
总体来说,数据很分散,采集起来要费不少功夫。
I. 衍生金融工具在国内企业的应用程度
浅谈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2009-10-23 20:00:49)转载标签:教育
摘要: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商业银行需要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竞争能力。本文就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创新;商业银行
1、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及功能
金融衍生工具是由金融基础工具衍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各种组合形式。所谓金融基础工具主要包括通货、利率工具以及股票三类。在金融基础工具的基础上,借助各种衍生技术,可以设计出品种繁多、特性各异的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依其性质可大致分为远期、选择权、互换和再衍生四类。再衍生工具是在前三者之间组合形成的,如期货与期权相结合,构造出期货型期权、期货期权;期货与互换相结合,构造出期货互换;期权与互换相结合,构造出期权互换。
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可大致概括为:一是规避风险功能。例如,金融期货是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在期货市场做一笔买卖方向相反、期限相同的交易来套期保值;互换则可使有浮动利率负债的交易者把支付浮动利率换为支付固定利率,从而避免利率上升的风险。二是投机功能。金融衍生工具除了用于规避风险外,客观上也能成为投机者投机获利的工具。投机者一般没有现货交易基础,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多是保证金交易,市场参与者只须动用少量资金就可进行巨额交易,运用于投机可能带来高额收益,也可能导致巨额亏损。
2、金融衍生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意义
2.1 金融衍生工具可以使商业银行较好的规避经营风险。首先,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需要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降低存款利息支出,获取浮动利率贷款的收益,从而减低利率变动的风险其次,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开展国际业务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大,我国银行经营与国际接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其国际业务从规模到种类都会有大的飞跃。银行提供国际业务服务一方面可以维持和强化与那些进行国际贸易业务的国内公司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业务基础的多样化;同时国外贷款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内贷款需求波动的影响,有助于稳定银行总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利用套期保值规避汇率风险,或利用期货、期权避免政治、经济风险。再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占到银行资产业务的很大比重,银行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所以银行需要结合实际、大力创新运用信用衍生工具来防范信用风险。
2.2 金融衍生工具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率、增强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国际性大银行其利润的一半都来自中间业务,某外资银行北京分行甚至2004年全年都未发生一笔传统的商业贷款。以国内经营较好的招商银行为例,到2005年6月末招商银行总资产达6714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1.35亿元;而香港恒生银行同期总资产为5697亿港元,略小于招行规模,但其上半年净利润高达60.45亿港元,几乎是招商银行的三倍。提升中间业务中比重的主要手段就是要加大金融创新,而开发和运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同样我国商业银行也只有充分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才能与国际化大银行进行平等竞争。
2.3 金融衍生工具能够丰富商业银行对客户的金融服务。我国加入WTO以后,与国际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内企业纷纷进入国际市场进行交易的同时许多外国公司也进入中国市场经营,大量增加的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规避国际间汇率和利率风险的需求。尤其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国际金融避险经验,急需商业银行为其咨询指导制定方案、提供相应的避险工具。而且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国内个人投资会更多涉足外汇市场、证券市场,这也将产生包括规避风险在内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要这些非传统金融服务大多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不能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那么原本就具有丰富经验的外资银行就会迅速占领该市场,吸引大部分的高端客户使国内商业银行生存状况更加艰难。
3、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思考
3.1 充分认识金融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应该看到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巨大的市场前景,只要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就能够规避风险、套取利润、降低筹资成本工商企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来保持经营活力、拓展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要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高风险性有深刻认识,从思想上和制度上加强风险防范,只有建立完善而有效的交易和监管机制才能使金融衍生工具充分发挥其正面的积极作用。
3.2 科学地选择并推进衍生金融工具。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够完善,因此在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中应当贯彻区别对待、量力而行的原则。第一,以推进规避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为主,逐步推进复杂型的衍生金融工具。这是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金融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第二,根据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四种基本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以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考虑,应首先并主要发展期货交易,其余三种可以在我国金融市场较活跃和完善的范围逐步展开。第三,在对期货交易的类型选择中,应首选股指期货。因为我国的股票市场相比之下还属于较为活跃的市场,且我国在加入WTO之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日益加剧,股票风险也会加剧,需要引入股指期货来解决股市风险问题。其次可推出国债期货。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国债规模的扩大,汲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可尽快推出国债期货。
3.3 着力改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软、硬件环境。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滞后和国际衍生产品发展极为迅速的双重原因,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认识较为模糊,缺少能够进行研究、创新的人才。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熟悉我国金融发展情况的优秀人才,加大开发金融产品、服务的力度。当今由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场外交易市场占到全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90%以上,电子通讯和信息是开展金融创新的必备条件。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对经济情报的集中、处理、分析和贮存变得简单、低廉,可以使市场参与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计算风险并及时选择合适的方法减少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对电子设备的投入,加强同业间的合作充分发挥我国商业银行的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
3.4 不断加强和完善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监管体系。要汲取我国国债期货“先发展、再管理”的经验教训,坚持“制度先行,规范在后”,加快金融监管体系建设。首先,在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之初,结合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尽快推出《期货法》、《期权法》及其实施细则等,使衍生金融工具在一开始就在法制的保障下茁壮成长。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披露制度,杜绝过度投机,使所有的交易商能按同一竞争法则规避风险,赚取利润。其次,通过对国外金融监管的分析可知,国外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其主要力量是自律性组织和审计、信用评估等中介机构,当然政府部门的监管也是不可忽视的。第三,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为全球性交易,一国金融管理机构的监管力量显然不够。因此,应重视和国际性监管的合作。通过合作,了解国际金融监管的最新动态,有利于构建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尹龙,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J],金融研究,2005.3
[2]章安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监管建议[J],特区经济,2005.5
[3]赵大春,李明松,论金融衍生产品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金融与经济,2005.
J. 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 雷曼兄弟这家超过150年的金融“巨鳄”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季节,终于支撑不住,落得个“破产申请”惨淡下场,让国人对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重新评估。受该事件影响,昨日中国银行股大面积跌停,招商银行也在跌停之列。今日,招行发布了持有雷曼兄弟债券的公告,所持债券即使全部损失,也仅仅影响每股收益0.0324元/股,实质性影响很小。但心理脆弱的投资者是否会理性对待,还得拭目以待。 “雷曼兄弟面临破产!”——这一消息对全球股市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然而其带来的影响或许才刚刚开始显现! 继昨日华安基金公司公告旗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受到雷曼兄弟事件影响之后,今日招商银行(600036,收盘价16.07元)也发布了受累于雷曼兄弟的消息,公告称,公司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共计7000万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昨日银行股的齐齐跌停,这一不利消息的发布,又可能被市场所放大。 实质性影响有限 今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截至公告日,公司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公告同时称,公司将对上述债券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审慎原则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 70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相当于4.77亿元,这一数字对招商银行的影响会有多大呢? 如果招商银行对持有雷曼兄弟发行的债券计提10%的减值,那么损失将会为4770万元。按照招商银行总股本147.07亿股计算,那么影响每股收益将仅仅为0.0032元/股; 如果招商银行对7000万美元计提50%的坏账准备,那么对每股收益造成的影响也只有0.0162元/股; 即使作最坏打算,对这7000万美元进行全额坏账计提,那受到的影响也不过仅为0.0324元/股,这一数字与招行今年中期每股收益0.9元相比,显然所占比重是相当之小的。 因此,民族证券分析师认为,招商银行虽然对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债券没有计提相应减值准备,但这一事件即使作最坏打算,给招行带来的实质性影响也相当有限。 市场可能反应过度 “实质性影响有限!”这是业内人士对招商银行受累雷曼兄弟事件的评价,但市场会理性对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