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公司 > 社区基金会书籍

社区基金会书籍

发布时间:2021-02-06 04:41:17

1. 谁能给我介绍一些龙永图先生推荐或发表的言论和书籍 谢谢!

《谈判是什么》龙永图强力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的每一章都有自测题,经过生动地分析讲解后,以四种动物枭、狐、羊、驴做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不同谈判者的性格及心态,决定着不同的谈判结果。帮助读者判断自己的谈判能力,有效提高自己的谈判策略和谈判技巧。
世界著名谈判大师及谈判技能培训专家盖温·肯尼迪通过对谈判行为的深入剖析,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极富创意的谈判策略与技巧的世界。在这里,你不用担心成篇累牍的概念和程式化的教条。作者为我们讲述了谈判无处不在,告诉我们谈判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动有趣,观点鲜明,案例丰富。
作者简介
盖温·肯尼迪是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现为爱丁堡谈判咨询公司首席谈判专家。他是世界著名的谈判和谈判技能培训专家,曾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家公司进行商务谈判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并进行过上千次的关于谈判策略的演讲。
编辑推荐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推荐。
欧美最经典谈判宝典,众多百万富翁的枕边书,世界著名谈判专家盖温·肯尼迪经典畅销书最新版。
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而取决于管理者的谈判技巧。
寸步不让,除非交换。不接受对方的第一次出价。
对谈判者最有利的两个字是“如果”。

龙永图又发表新言论----中国养老问题不能全指望政府2007-09-14 13:59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北京CBD国际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北京CBD国际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中国养老问题不能全指望政府”。“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仅靠政府买社会保险,远远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西方的经验证明,政府大包大揽是不可持续的”。“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
很遗憾,在记者笔下,只用了包括标点符号在内的109个字,就把秘书长对“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养老问题”如此重要的社会政策发表的观点介绍完了,难怪网上顿时嘘声一片。
当然,“中国养老问题不能全指望政府”,这样表述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妙就妙在那个“全”字上了——非不能“指望”,而是不能“全指望”。但是,老百姓还是不放心,因为这句语笃不详的话后面总好像有个陷阱似的。再联系其他的说法,“西方的经验证明,政府大包大揽是不可持续的”,“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如果把这个说法理解为西方国家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不可持续的”,都会“濒于破产”,这显然对中国老百姓是个灾难。因为中国政府目前正在试图学习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经验,从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中国已经深陷其中而且不可能自拔的老龄化进程。
有位欧洲的社会政策学家曾经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右翼经济学家的言论在中国好像比在西方更有市场?说实话,以上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现在即使在西方社会中好像也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因为西方国家突然遭遇“石油危机”,经济上陷入“滞涨”和不景气,于是就将“社会福利”当作“替罪羊”,从而造成了“拿穷人开刀”的黑暗十年。进入90年代,西方国家对此进行了反省。当然,“福利国家”理论并非十全十美,于是,寻求更为积极的“第三条道路”成为一时时髦。现在,过了将近30年,回过头去看,“福利国家”理论的核心内容——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没有丝毫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大框架实际上也仍然基本没变。
社会保障理论把老年人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看成是他自己工资的延迟使用。所以,在养老保险的问题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指望政府”、“靠政府买社会保险”的问题。人们在劳动年龄阶段,把工资的一部分交给政府,退休时再从政府那里把钱领回来养老——无论是“现收现支”模式,还是“储备积累”模式——本质都一样。可能有人要说,那还有企业缴纳的那一部分呢?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也是劳动者自己的钱。企业给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本来就是工资的一部分。缴纳保险费了,工资自然就会少,这常常是以较长时间不加薪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现在从农民工那里看得最明显。
所以,无论是旧体制,还是新体制,其实都一样。计划时期讲“必要扣除”,国家把应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早就在“暗中”扣掉了,没有存下钱来,是怨不得老百姓的。所以,归根结底,养老保障是公民的权利,也是政府的责任,这个基本原则是要说的一清二白的。
当然,秘书长的话也可以理解成不要“全”指望政府,即希望国人退休前能够多渠道地去筹划和准备自己养老费用。这话当然不错,但犯不上拉上西方国家,因为人家“三支柱”、“四支柱”地早就这样做了。

龙永图“不要被刁民挟持”言论惹争议

事件回顾
6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以及众多国内著名专家对增城市的公园化战略进行研讨,提出增城市要在五年内建设上千个公园。
在论坛上,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公园化战略在增城具有可行性。龙永图更寄语增城:“你们要大胆去干,像汪洋书记说的那样杀出一条血路来。任何伟大的改革经验都不是根据上面的指令做出来的,都是从基层先搞起来的。”
谈到当下时有出现的“最牛钉子户”,龙永图认为,要平等协商但不能要价过高。他认为,有些钉子户要价过高,不光要房价还要地价,而地是国家所有的,因此政府要以人为本、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不能做群众的尾巴。对待刁民政府要硬气,不要被刁民挟持。
龙永图“刁民论”不得人心
【关于“钉子户”:对待刁民政府要硬气,不要被刁民挟持】
谈到当下时有出现的“最牛钉子户”,龙永图认为,要平等协商但不能要价过高。他认为,有些钉子户要价过高,不光要房价还要地价,而地是国家所有的,因此政府要以人为本、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不能做群众的尾巴。

2. 旧书如何处理

第一可以卖了,第二可以捐给贫困地区的人,第三可以送给需要的人,第四可以留着作为一个纪念,第五可以烧了当柴火,第六可以扔在原定,离开的时候不带走。

3. 当小学班主任要看什么书,增进自身的修养和管理班级的能力

销量高、口碑佳的10本(套)书。
这些书既可以帮助您解决日常班级管理问题、教学技巧方面的问题,而且对于结构化面试也很有效,而且这些书无论从销量,还是从口碑而言,都是“杠杠的”,正因如此,更要将其推介给每一位老师!
10
如果说中国教师对课堂纪律问题解决方法多是“太极”,那么《快速改善课堂纪律的75个方法》这本书里的方法就是“拳击”,每个方法像“拳头”一样直击最常见的5种课堂纪律问题:随便发言、爱讲小话、粗鲁无理、总是走神、轻易放弃。
本书主题明确,快速改善课堂纪律的75种方法,每个方法都设有“教你一招”、“如何实施”“运用诀窍”三个模块,包含案例与解决方法,内容很实用,对于改善课堂纪律问题相当有帮助。
09
好老师激励后进生的21个课堂技巧
09
作为美国最著名的“问题学生”方面的教育专家,针对“问题学生”,里奇·考伯在《好老师激励后进生的21个课堂技巧》这本书中提出了21个高效课堂的管理策略,他将理论和案例相结合,通俗易懂,很适合大多数教师来阅读。
通过本书,将会帮助各位老师:激发后进生学习热情,逆转厌学情绪;有效控制课堂,降低问题学生不当行为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和后进生建立双赢的关系;减少后进生违纪行为;疏导后进生心理障碍等等。
10
08
语文四界
本书是作者继2014年的《语文四界》之后的又一全新力作,字里行间凝聚着一位语文教师对专业的执着追求,系用心之作、真诚之作。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20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
本书从教学研究、教学实例、评价探索、体验写作四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内容相当全面,对于每个语文老师的启发很大。
07
简单教数学: 一个特级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智慧
如何让你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如何让学生快速爱上数学课,如何达到老师轻松教数学,学生快乐学数学?
《简单教数学: 一个特级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智慧》这本书或许可以帮助你。
书中,戴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可以把课上得简单一些。简单课堂真实,朴实,扎实,实实在在,没有过多的华丽色彩,没有过多的热热闹闹,没有过多的刻意追求。简单课堂看似简单,却有内涵;看似简单,却有韵味;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简单”的课堂显得更加厚重、更有思想、更有学科味,学生更为喜欢、学得更为轻松。
06
15秒课堂管理法
本书的作者罗博·普莱文是课堂管理方面的权威专家,拥有25年一线教学与研究经验。他独创的“15秒管理教学法”,能做到15秒就让全班学生安静下来,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上传的管理方法视频在YOUTUBE上点击量超过1500万。
本书基于英国8000间教室、美国2000间教室的实际案例研究,最大的亮点是:
方法科学高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素质,只要15秒就能让课堂迅速安静下来,或者在课上任意一个间隙使用一个“15秒”方法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维持纪律的时间。
05
爱上课:麻辣教师调教“天下第一班”的教育奇迹
本书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被称为中国版的《窗边的小豆豆》,诠释了爱的教育;也被认为是教育界的《麦田的守望者》,演绎感动守护。
知名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和清华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都极力向全国教师推荐这本书。
有人把《爱上课》一书的主要内容总结了下面几句话,感觉还挺有趣,分享给大家:
知识超有趣,上课真好玩
激励学生,不让学生“放弃”
学习的态度比念书的多少重要
求知的精神比分数的高低重要
了解错误比考试的次数重要
赢得学生的心,连家长都大受感动
这几句话总结的很是到位,把本书的精髓都讲了个通透,如果每个人老师都能够理解这些,何愁赢不了学生的心。
04
班级管理4套装 (包邮)
有不少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这套书籍,绝对可以帮助各位老师弥补自己在班级管理上的短板,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这套书籍包括:帮助您如何开展主题班会的“打造魅力班会课”;能够给你更多良好建议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既适合带班中的班主任阅读,也适合科任老师提升班级管理技能所用的“班级管理实战指南”;还有可以帮助学校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
是不是相当全面,那快快下单吧,而且包邮哦!
03
教学技巧4件套 (包邮)
这份套装可谓是万众期待了,很多老师在选择教学技巧类书籍时都不知如何下手,再遇到邮费叠加的时候,真的是逼死强迫症(对不起大家了)。
这次这几本精选好书组成优惠套装,算是给大家送福利啦!话不多说,我们来看书。
这些书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转教学11法》、《快速破解60个教学难题》、《开始和结束一堂课的50个好创意》、《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37个技巧》、《好老师激励后进生的21个课堂技巧》。
如果你在教学技巧方面遇到问题,这几本书绝对可以帮助你,相当实用哦!
02
窗边的小豆豆
“要了解孩子,每一位父亲、母亲必须熟读!要懂得孩子,每一位老师、校长必须熟读!要珍惜自己,每一个孩子必须熟读!”
这句话是对《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一个高度评价。
本书从1981年出版以来,便广受好评,一版再版。曾经连续8年雄踞全国畅销书排行榜,是10万名中小学生“票选受欢迎图书”的第1名。作者黑柳彻子还因创作此书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老师应该熟读本书,向小林校长学习,了解他的教学之道,看他如何与学生相处,施行“爱的教育”,把像小豆豆这样的问题学生变得优秀。
01
让学生爱上学习的165个小游戏
排名第一的就是许多老师钟爱的这本《让学生爱上学习的165个小游戏》。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全。165个课堂游戏,总有那么十几个适合你。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让学生凝聚起来的游戏。从开始的自我介绍到如何分组合作、如何建立课堂秩序到怎样进行团队建设一共是58个游戏。
第二部分:让科目引人入胜的游戏。数学、英语、语文、美术、音乐、科学、化学、历史、地理,每一科目都有五到十几个适合的游戏。
第三部分:让课程圆满结束的游戏。教你如何做一节课程的结尾和如何做期末的总结。有了这些游戏,课堂的总结会变得更加生动,也更能帮助学生记住课程重点

4. 书籍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职称评定中如何认定国家级还是省部级与国家自科社科相比分量如何

我也非常郁闷这件事,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做国家出版基金的项目,结果什么都不算,简直堪称悲剧,希望能早日纳入国家科研评价体系里面

5. 吉尊玛慈善基金会的一本书心愿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吗

目前是针对学生的,一般偏远地区的学生才会有这种心愿。

6. 社会治理书籍推荐

2015年,中国社会学会发起"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以下简称"好书推荐")活动,引起了学术界与媒体界的广泛关注。

2017年,第三届"好书推荐"活动热度升温,越来越多的社会学专业研究者、老师、同学与大众读者加入我们,共同致力于提名好书、推荐好书、传播好书,进而推动社会学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社会学学科影响力的提升。

本次推荐活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活动秘书处根据作者自荐和他人(含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出版社、青年评审团与大众读者)推荐上报的推举报名材料,筛选出了以下50本好书。评选活动的网络投票阶段现已启幕,欢迎各位读者和社会学同仁踊跃参与!

最终获得推荐的图书将于每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上发布,并由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提供奖金。

1.“心上”的日子:关于西和乞巧的情感人类学
2. 北冥有鱼: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
3. 补课集:中国社会学新探
4. 超越城乡:资源、机会一体化配置
5. 从“派系结构”到“关系共同体”:基于某国有中小改制企业组织领导“关系”变迁的案例研究
6. 从大清到民国: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历史变迁(1644~1949)
7. 从青年到成年:社会转型、阶层分化与城市成年轨迹
8. 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分析
9. 当代中国生活质量
10. 分利秩序:鸽镇的项目运作与乡村治理(2007~2013)
11. 国企改制与东北振兴:构建工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互动机制
12.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13. 化边之困:20世纪上半期川边康区的政治、社会与族群
14. 换花草:占里人口文化的环境人类学解读
15. 基层权力运作的逻辑:上海社区实地研究
16. 教育与城市空间生产--基于对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拓展
17. 进化社会科学导论
18. 流变的乡土性
19. 门槛之外:城市劳务市场中的底边人群
20. 面向全球科创中心的服务业态
21. 民间金融合约的信息机制:来自改革后温台地区民间金融市场的证据
22.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与重构
23. 社会变迁中的乡村精英与乡村社会
24. 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

25. 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
26.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一个知识共同体的学科贡献
27. 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世纪之交的乡村中国观察
28.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求职研究
29. 社区社会组织与城市基层合作治理
30. 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实务与绿耕经验
31. 事业单位的制度变迁与基层治理:京院的工作环境与权力关系(1979~2009)
32. 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
33. 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
34. 田子坊是如何可能的:行动者的空间实践视角
35. 透视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路径
36. 西藏的唐卡艺人:职业行为变迁与多元平衡策略
37. 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研究
38. 西方中产阶级:理论与实践
39.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40. 乡村工业污染的演绎与阐释
41. 乡村治理的术与道——北镇的田野叙事与阐释
42. 选择性放任:车间政治与国有企业劳动治理逻辑的形成
43. 抑郁症在中国产生的社会学分析
44. 银发中国:从全面二孩到成功老龄化
45. 找回家庭:农村代际合作与老年精神健康
46. 挣扎:转型社会的行动逻辑
47. 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基于性别、家庭和国家的视角
48. 中国人的日常呈现:面子与人情的社会学
49. 中国新疆的社会结构:族群分层与流动机制
50. 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面子与人情的社会学研究

7. 爱心公益活动有哪些

公益活动的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等等。例如:

1、体育赞助

赞助体育活动,往往是社会组织公益活动的重要选择。常见的有赞助某一项体育运动、赞助某一次体育比赛和赞助体育设施的购置等多种方式;

2、文化赞助

组织进行文化生活方面的赞大型文艺公益活动助,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公众的生活内容,而且可以培养与公众的良好感情,大大提高组织的知名度。这类赞助方式有:

一是对文化活动的赞助,如对大型联欢晚会、文艺演出、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电影的拍摄等赞助;

二是对文化事业的赞助,如对科学与艺术研究、图书的出版和文化艺术团体等赞助。

(7)社区基金会书籍扩展阅读:

一、公益目的

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目的,有两方面:

1、显示爱心,为本组织树立起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形象;

2、一次比商业广告更具说服力的宣传机会,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公益作用

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体现了组织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和关心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能够给公众留下可以信任的美好印象,从而赢得公众的赞美和良好的声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公益活动

8. 谁能推荐几本NGO方面的书公民社会与治理方面的书也可以。谢谢!

你可以到我的博客上看看,我的博客收藏了最新的公益著作,每本书有详细介绍,还定期更新:雕弓如月http://blog.sina.com.cn/eesg,分类Reading。
这里摘录一小部分:

(1)王名主编:《社会组织概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入门读物。主要内容:社会组织的界定、理论研究、在境外的发展、在我国的发展、法律制度、财税制度、内部管理、主要社会组织概述(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趋势。

(2)高丙中、袁瑞军主编:《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这虽然是一本论文集,但是同时兼顾了全面性与专题性,读起来不失生动和趣味。本书集合了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其中包括《政府转型对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国式的社团革命》《中国公民社会指数》《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发展、问题及其走向》《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等重要学术成果。

(3)2010年12月刚出中文版:《独自打保龄——美国社会资本的衰落与复兴》,北大政管燕继荣老师等人翻译,我听过燕老师的课,学术很扎实。

这是一本当代经典论著,作者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敏锐地抓住美国当代社会中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即社会资本显著下降、社会认同明显降低来加以剖析,发人深省,具有学理上和政策上的重大意义。对于我国的学术和公共政策制定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认为,民主质量的好坏或民主制度的绩效,可以从公民社会的状况得到解释;如果某一个社会的民主运转出了问题,从根本上说,那一定是公民社会(公民意识、公民组织、公民行为等,总之是公民生活)发生了变化--例如,社区生活走向了衰落。帕特南加入到美国公民参与热情度降低、投票率下降的研究当中,他敏锐地感到,当初托克维尔所描述的美国社区生活正在逐渐衰落,那种喜好结社、喜欢过有组织的公民生活、关注公共话题、热心公益事业的美国人不见了;今天的美国人,似乎不再愿意把闲暇时间用在与邻居一起咖啡聊天,一起走进俱乐部去从事集体行动,而是宁愿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或者独自去打保龄球。于是,帕特南想到用"Bowling Alone"这个词来形容和概括美国社会的这一变化,并力求对这种变化的性质和原因做出理论解释。在他看来,"独自打保龄"的现象意味着美国社会资本的流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复杂而不易确定的,但后果却是明确的,那就是公民参与的衰落。

其他:
关于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专门介绍有三篇文章、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有三本书、社会企业有三本书、公民社会理论有五六本书。详细请上博客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7380f0100oav6.html

9. 请问从那里可以得到《美国基金会研究》这本书

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王 名 贾西津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讨论“非营利组织”问题,首先面对的是对这一词汇的定义及相关的分类问题。这两个方面又都容易引起歧义,故这里首先分别作较详细的阐释。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汇还有“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 sector)等。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2]。这些词汇的含义大同小异,这里不作深入探讨,本文所称“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和上述词汇是相通的,可互换使用。

那么,如何理解非营利组织呢?国际社会对这种社会组织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关注中国的类似组织。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 · 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3]。他强调亚洲的多数国家属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上和社会上救助弱势群体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特殊背景,因而应将利他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以区别那些以相互扶助为目的的社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来看,具有利他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其开展活动的主要资金不能来自受益者,而应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受益者之外的其他主体,换言之,是否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资金是否来自向受益者收费之外的其他来源,即慈善性。重富真一的标准比流行的非营利组织定义严格,突出了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扶助救济的重要属性。

在我国,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非营利组织几乎不存在。但又确实存在一些从行为和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会组织,因而中国学者大多更倾向于从推动和促进非营利部门的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将定义限制得过于严格。比如康晓光认为,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即可称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4]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都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一概念总体上强调的是类似的属性,即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从这个意义上非政府组织被称之为区别于政府与企业的“第三部门”。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在观察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时需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法律地位与实际属性不完全对等。在中国,与萨拉蒙的定义最为接近的法律实体,是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为《民法通则》所承认的社会团体,以及按照有关行政法规所定义的民办非企业单位。[5]但它们并不代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全部,也称不上是典型。这主要与中国民间组织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的登记困境和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公益不足相关。如一些从事非营利公益活动的组织不得不以企业法人的身份存在,而一些营利性的培训机构等也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名义上成为非营利组织。同时,社会团体大多缺乏“独立性”和“自治性”,而许多未经注册的组织却在不同程度上合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在国外,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一般依据税收情况确定,如美国非营利机构在国税局申请,大量基层组织并未经过国税局登记而存在,虽不享有免税待遇但具有合法地位;日本除正式登记为NPO法人之外,存在大量的任意团体;我国台湾地区也存在许多合法的“非法人”非营利组织。

第二,处于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可以被纳入观察视野。由于计划经济下的政企合一、政社合一,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不仅缺乏独立于政府运作的民间组织,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也不存在,有的只是国家概念下的“单位”。[6]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这些“单位”逐渐分化成为市场体系中不同运作机制的部门。事业单位正处在转型的时期,一部分已经相对独立出来,成为具有一定自治性的实体,更多的还在转化的过程中。而从发展的角度看,事业单位今后必将趋于分化,除少量重要者由国家财政支持成为国立的非营利机构,大量的事业单位或者转化为市场经济中独立运作的经济实体,即企业,或者成为社会中自治性的非政府组织。如目前医院的非营利、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已经实施,体现了卫生事业单位转型的思路。

第三,政治性自治组织属于广义的非政府组织概念。萨拉蒙在其早期研究中,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还有“非政治性”和“非宗教性”的限制,但后来特意去掉了这两个条件,扩大了非政府组织的范围。有人认为在中国村民自治过程中产生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以及社区建设中出现的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也应被包括在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中[7]。我们认为,在广义上,村委会和居民委员会也合乎非政府组织的属性,但其产生背景较特殊,且是一个数量众多的同质群体,因此在研究时需要将其与一般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区分开来。

概而言之,我们认为,定义中国非营利组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在当前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较宽泛的界定标准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当然,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和管理,应当细致分类,以便针对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按其特性区别对待。真正较严格地满足上述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的组织,可理解为狭义的或典型的非营利组织。

2.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体系

目前,中国尚没有一个明确的非营利组织分类标准。现行法规体系中只将其划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对于完善税收与管理体系显然不利。从长远看,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美国,只为会员服务的互益型组织虽可享受免税待遇,但接受捐赠时要计算所得税;只有那些为公民服务的公益型组织不仅享受免税待遇,且其接受捐赠时会得到优惠的扣税待遇。参照这一思路,可将中国现阶段的非营利组织大体上分为会员制互益型组织、会员制公益型组织、运作型组织和实体型社会服务机构等,其中各种类型下还可以再作细分。另外,人民团体、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非营利性团体),都可依照其组成分别划入这些组织形式中。值得一提的是国有事业单位,它们是使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各种非营利性活动的组织,其中包括各种国有的医院、学校、剧团、养老院、研究所、中心、图书馆、美术馆等等,这类事业单位在登记管理上属中央编制办。许多事业单位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过程,部分也将逐渐分化成不同形式的非政府组织。图1概括了中国现有的各种主要的非政府组织。

图1 中国非营利组织基本分类

与现有法规框架下的分类标准相比,上述分类体系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公益性和互益性作为基本区分标准。“公益”是指社会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或社会全体的利益),“互益”是指某一特定群体内的互助性利益。将单纯互助性的社团与公益性社团区别开来有利于税收政策的制定。这里侧重说明一下互益型组织,它们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最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存在于经济领域里的互益型组织,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行业协会、商会、职业团体、工会等,其共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的活动和企业等营利组织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类组织通常被称之为“经济团体”、“产业团体”、“劳工组织”等,而区别于通常所说的社团。我们称之为经济性团体,由于其与市场经济结合最紧密,在运作机制、管理方法上都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团体。互益型组织的另一类是社会性团体,如各种学会、同学会、联谊会、兴趣团体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

第二,将基金会单独列出。目前我国的法规体系中将基金会同其他会员制社团统一归为社会团体,而实际上基金会与会员制社会团体的组织性质与运作模式均有很大不同,将会员制组织与运作型基金会区分是当今世界常见的做法,如我国台湾地区分别用公益社团法人和公益财团法人来规范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基金会又按照资金运营方式分为自行运营资金的“运作型基金会(Operating foundation)”和专门用于资助的“资助型基金会(Grant-making foundation)”。

第三,将实体型社会服务机构进一步细分。由于学校和医院在满足公益需求中的特殊性和专业属性,一般均被单独列出,并通过特别立法加以规范,如日本的“特殊法人”(学校法人和医疗法人)等。这类组织因其实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通常不列入所谓狭义非营利组织的范畴。在我国,现行法规中只有1998年公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能够对这类组织加以规范,但即使按照上述条例等级确认以后,也因没有明确的法人地位而在税收上难以定性。因此,我们主张:将非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学校单独列出实行特殊政策。

第四,给各种非营利组织以更大的法律生存空间。如“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其中大量的是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去民政部注册登记,它们采取多种变通的方式以便生存和活动,包括注册为工商企业等。对于这类组织,不应一概视为“非法”而加以取缔,应依照法律允许它们生存和开展必要的活动。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特征

1.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机遇

截至2001年底,民政部登记的全国各类社会团体12.9万个,重新登记确认的民办非企业单位8.2万家。[8]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种状况体现了非营利组织面临的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如下6个方面:

第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蕴涵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的能量和多样化的需求,原有的政治化、行政化、一体化的社会走向了开放化、市场化和多元化。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为整个社会走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多元治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逐步走向深入的政府改革将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政府改革在90年代通过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社会需求和相应的部分资源,政府改革的深化将会进一步触动原有单位体制的核心,政府将从更多的直接控制的领域退出来,将更多更具体的职能转移给包括非营利组织在内的社会中介组织,地方政府创新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加速整个社会的民主化和多元化进程,这一切都将大力推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第三,随着现行法律法规的改善,一个法制化的外部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对非营利组织来说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十多年来中国政府正在探索一条走向分类管理和逐步实现法制化的道路,1988年和 1989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基金会管理办法》和《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1989年10月又发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10月,国务院在对原有条例作了大幅度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同时发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1999年8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关非营利组织的专门法案《公益事业捐赠法》出台。目前,重新修订的有关基金会登记管理和海外驻华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也有望在近期内出台。同时,要求从法律上明确定位民间组织的修改民法或制定基本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创新之举[9]则推动着整个法律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

第四,随着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社会转型和多元化的趋势愈渐明朗。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趋向多元化,政府不再是社会公共事务的唯一主宰,单位制度在逐渐瓦解;以基层政权选举为代表的政治民主化正在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尽管起步较晚,但它们在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已经积极介入并在其中发挥有效的作用。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展开,自上而下的改革探索和自下而上的参与冲动推动着中国非营利组织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各种社会事务及其决策过程中,并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五,加入世贸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加入世贸对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对非营利组织来说,主要的机遇是拓宽了国际视野并打开了争取更多外部资源的可能性,同时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了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走向联合与合作的过程;中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来自海外的竞争者出现了,对专业化能力的要求提高,必须适应国际惯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转型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走向彼此联合与互律等等。

第六,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多元化的进程中,公民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公民自由、自主、自治和志愿服务的意识逐步培养和觉醒起来。中国自古有着社会自组织和自愿结社的传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改革,随着政府逐步退出许多社会控制领域,自上而下的人为的行政限制越来越少,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经济、社会乃至政治过程的机会越来越多、热情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自由权力得到认同,自主精神得到倡扬,自治机制得到培育,志愿服务的社会风尚逐渐形成,推动着整个社会资本的建设,从而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总之,在转型时期,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面对的经济、社会、制度、文化、国际等各方面的环境都是富有挑战性的,也充满了机遇;反过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又将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助推器。

2.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征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政府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推进,非营利组织越来越成为解决许多社会问题时必不可少的组织机制,无论政府也好,公众也好,乃至企业等市场力量,都在推进以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公民社会的形成。

但是,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中国非营利组织中,有两种来源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被称为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它们与政府改革相关联,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社会化的产物,因此他们的主要的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和相应的组织资源等,主要来自党和政府的相关机构等受权力控制的垄断领域;另一种是被称为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他们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经济、社会民主化进程有关,是公民有组织地参与经济过程、社会过程乃至政治过程的产物,所以他们主要的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和相应的组织资源等,主要来自市场、社会、海外等开放的竞争世界。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源来源及其所形成的非营利组织,体现了转型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第一条道路可称之为“自上而下的自治化道路”,其基础在于政府改革和由此带来的政府职能的社会化,表现为:在政府周延出现一大批不以党政面目出现的机构,它们通常登记为独立的法人,往往行使着原由党政机构承担的职能。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补充形式,即在外交、农业、环保等一些政策领域,主要作为相关公共政策的补充形式发挥作用;二是协调形式,即在如冶金、纺织等一些行业管理领域,主要作为政府对相关行业进行管理的协调形式发挥作用;三是执行形式,即在如妇女、劳工、残疾人等一些社会政策和福利领域,主要作为政府特定方针和政策的执行形式发挥作用。这条道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转型时期典型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具有模拟政府的行政性或自上而下的官僚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逐步增强的自治性,以及基于不同利益形成的面向市场和社会的不断增长的自我意识、自我利益维护、自我主张、自主决策的冲动。这样双重属性形成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回归政府的行政化倾向和走向民间的自治化倾向。前者表现为这类组织对于自上而下的各种资源,包括编制、预算、职能、地位等,有着依然强烈的执念,会在各种适当的场合努力靠近党政机关并积极谋求来自上面的庇护和特权;后者则表现为随着这类组织的成长,他们越来越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干预过多及其严重的束缚,会积极谋求在资源配置上的自主权,并努力争取来自政府之外的各种有利的资源。

第二条道路可称之为“自下而上的自主化道路”,其基础在于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民主化和广泛的公民参与,表现为:在党政权力不及、政策失灵或者默许的边缘地带,往往依靠精英人物发起成立一定的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他们动员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利用来自民间的各种资源,瞄准一定的社会问题开展积极的活动。具体形式体现为8个方面:(1)出现一批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精英组织,如地球村、自然之友等;(2)出现如天则研究所、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独立的思想库;(3)出现一批依托城市社区的志愿者组织;(4)出现一批依托大学、开展公益咨询的专家组织;(5)出现一批主要面向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福利组织;(6)出现以大学为背景、面向社会的大学生组织;(7)出现市场经济孕育的自发性行业组织;(8)出现深入农村基层的民众组织。这条道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转型时期典型的多样性、自发性和随意性,具体表现为:活动领域及方式的多样性,组织管理及运作的自发性,制度设计及约束的随意性。这些特征制约着这类组织的发展,使其在组织的规模、绩效、影响、社会公信度等许多方面受到限制。

上述两种类型的组织和相应的两条道路,其实衬托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艰难处境及其还处在发展起步阶段的过渡性或转型期的特征:一方面,大量的非营利组织还很难真正成为独立于政府的自治组织,尤其进入法律登记体系的非营利组织,许多还保留着政府或事业单位的色彩;而一些具有独立性的社会自发组织,被排除在法律体系之外,生存空间受限。另一方面,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很不健全,存在较严重的非营利组织的营利行为,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

三、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困境的分析

尽管总的来看,非营利组织已经并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就其能够和应当发挥的作用而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和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相比,和正在兴起并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相比,和改革开放中社会巨大变迁带来的需求相比,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显得明显的先天弱质、后天困难。它们在获取和运用资源、协调关系、发挥作用等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难以展现像我们在国外非营利组织身上看到的勃勃生机。调查显示,41.4%的非营利组织认为资金缺乏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其他相关的重要问题依次是:缺乏活动场所和办公设施 (11.7%),缺乏人才(9.9%),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8.5%),组织内部管理问题(7.5%)等。

具体来说,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资源不足。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其中有不少组织处在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也有一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发展,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不相干的经营性活动或者违法活动。在人力资源方面,绝大多数受到政府支持的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中,基本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政府机构,其中有许多是从第一线退下来的离退休人员;很多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则没有或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极为有限,主要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这导致了普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家长制等问题。

第二,能力不足。资金、人才等资源不足之所以制约组织的发展,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与社会文化方面的限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能力不足。这里所说的能力是综合来看的,包括一个组织的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扩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小,资金筹措能力比较低,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也就比较弱,加上组织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不民主,又缺乏评估和社会监督,使得它们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的社会公信,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能力不足的背后是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人。国内外无数成功的经验表明,优秀的领导人是非营利组织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条件,但我国现行组织人事制度限制了优秀人才进入非营利组织,使得其中难以产生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的领导人。

第三,缺乏自治。从前述非营利组织的五个特征属性看,无论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还是自治性、志愿性或组织性,在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身上都表现得不鲜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在于缺乏自治。中国有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是通过获取自上而下的资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们或者由各级党政机构所直接创办,或者本身就从党政机构转变过来,或者由原党政官员及与党政关系密切的知名人士所创办。这些组织,不仅其主要的资源来源于党政机关,且在观念上、组织上、职能上、活动方式上、管理体制上等各个方面,都严重依赖于政府,甚至依然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发挥作用。即使民间自发建立的非营利组织,由于要挂靠在业务主管单位上,也会受到政府各方面的限制和干涉。这种状态随着政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不仅束缚了自身的手脚,也严重束缚了政府的手脚。解决这种政社不分的问题,需要实现体制的转变和观念上的革命,充分认识到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使其成为真正具有自主性的自治组织。

第四,发展不平衡。这表现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领域之间,呈现巨大的差距。就区域不平衡来说,不仅东西相比西部发展严重不足,沿海和内地相比内地发展严重不足,而且同为东部和沿海,区域之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有很大差距;就城乡不平衡来说,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非营利组织发展得较快,开展的活动较为集中,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认知和公信度也较高,但是在中小城镇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除了扶贫开发的少数外来的非营利组织之外,真正当地的非营利组织很少,社会对这些组织的关注和支持也很少;就不同领域之间的不平衡来说,非营利组织在那些相对说来政策宽松、易于得到资源而进入门槛较低的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但那些存在大量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公民参与的领域,包括一些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如失业与就业、社会保障、劳工权益保护、国际区域冲突和外交等领域,却因种种原因极少有非营利组织进入。这对于非营利组织整体部门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以上简要概括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不完全是由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管理和能力建设不足所造成的。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处在转型时期的整个中国社会。可以说,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反映了整个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价值观念、治理模式与体制的根本转变。

第一,社会转型中基本价值与制度构建的双重缺陷。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相比社会经济的迅速变迁,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空缺。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言,首先面对的是来自现行法规和政策上的严格的制度限制。当前我国在民间组织管理上的基本特点是:门槛高、限制多、监管不力。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10]、分级管理原则[11]和非竞争性原则[12],都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相关,它们设置了一个对于普通公民来说高得难以逾越的门槛,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非营利组织通过登记注册来获得合法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一个组织一旦登记成立,除了象征性地接受财务管理方面的“年检”之外,没有任何日常性的评估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约束,同时也难以落实有关公益事业的减免税待遇。其结果,使得整个第三部门内部良莠皆存,实际上损害了真正的公益组织。近来频频出现的公益腐败现象,包括挪用巨额善款进行非正常投资等问题,其根本原因也在于非营利组织管理上长期存在的制度缺陷。国外一般按照宗旨、收入分配及其开展的活动严格划分营利和非营利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并对不同性质的非营利组织给以不同的税制待遇和相应的管理办法。国内则没有这样的区分和明确规定,比如把本来就包括营利和非营利两种类型的民办学校全部规定为非营利,对

10. 有北京的慈善机构愿意上门收取书籍的么

哎~~
费了好半天劲还是没有找到,我问了几个,人家都说不能上门收,告诉内我几个可以捐书的地方容。听说北京大学爱心社也组织捐书,大学生应该可以抽空到家里拿书,你可以联系一下。
http://www.pkuaixin.org/index.php
这是他们的网站,没找到联系方式。
我以前捐的衣服和书都是送到居委会的,然后由他们搜集之后再统一捐给希望工程,你也可以给社区居委会打电话,让他们帮你搬去,那些居委会的大妈很热心的。

阅读全文

与社区基金会书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