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公司 > 澳大利亚无神论基金会

澳大利亚无神论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2-11 05:58:14

⑴ 为什么6岁之前的儿童经常出现有前世的记忆

其实这个问题感觉并没有什么科学的解释,轮回转世,听起来让人害怕又好奇。研究该现象的科学家并不多,比较著名的是弗吉尼亚大学知觉研究医学中心的吉姆·塔克和他的老师伊恩·史蒂文森。史蒂文森收集整理了多组案例,而塔克在史蒂文森去世后一直坚持研究。



然而有一天晚上,莱恩突然抓住了母亲的手说“妈妈,我想我曾经是另外一个人”,并说自己记得一个白色的豪宅和一个游泳池,有三个儿子,但记不清他们的名字了。他妈妈十分震惊!但是莱恩对自己的说法非常坚持,而且那天晚上后,莱恩不停地谈论着上辈子的事情。

⑵ 求世界上关于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比例的客观调查结果!

统计无神论者人口很困难,其结果也不准确。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世界上一些政府推广无神论,而另一些政府压制无神论,因此对于无神论者人口的统计可能过高或过低;其次,由于无神论的定义不确定,许多统计的标准并不统一,其中一些可能仅仅统计强无神论者人口,而另一些则统计无宗教信仰的人口。

虽然有这些困难,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推行共产主义的国家(如中国、越南、古巴等)和前共产主义国家(如苏联、波兰等),无神论者人数较多,这是由于共产主义国家一般推行无神论,压制宗教信仰,但是也未必不允许有宗教信仰,如中国。在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地区无神论者也比较多,之后是美国,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无神论者较少。即使在中国,许多人还是有“拜神”的。根据1995年的调查,无宗教信仰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7%,而无神论者占3.8%
统计无神论者人口很困难,其结果也不准确。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世界上一些政府推广无神论,而另一些政府压制无神论,因此对于无神论者人口的统计可能过高或过低;其次,由于无神论的定义不确定,许多统计的标准并不统一,其中一些可能仅仅统计强无神论者人口,而另一些则统计无宗教信仰的人口。尽管存在这些困难,大多数研究标明无神论者(无宗教信仰者)占全世界人口的12-15%。

⑶ 求《奇异恩典》的中英文歌词(要完整一点的),谢谢!~~

《奇异恩典》

原唱:Kellie

填词:John Newton

谱曲:James P.Carrell,David S.Clayton

歌词: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奇异的格蕾丝,多么甜美的声音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我罪竟蒙赦免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我曾经迷路,但现在被找到了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我瞎了,但现在我明白了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

And grace my fear relieved

使我心得安慰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那优雅是多么珍贵啊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我第一次相信的时刻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经历了许多危险、辛劳和陷阱

We have already come

我们已经来了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是格雷斯给我们带来了安全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格蕾丝会带我们回家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当我们在那里一万年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明媚如日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我们还有很多天来赞美上帝

Than when we first begun

比我们刚开始的时候

(3)澳大利亚无神论基金会扩展阅读:

《奇异恩典》(英文:Amazing Grace,也有人称《天赐恩宠》)是收录于专辑《光阴的故事》中一首歌曲。

《奇异恩典》这首[1]最初由英国牧师约翰·牛顿作于1779年,开始是一首传统的民谣,或黑人灵歌,它表达了宗教的忠诚,其中包含着一个平淡但是极富深意的赎罪的故事。

歌的主题和《圣经》的主旨相符:忏悔、感恩、赎罪、重生。歌词简洁充满敬虔、感恩的告白,也是约翰·牛顿的生命见证,约翰·牛顿本是一名黑奴船长,无恶不作,后来反而沦落非洲。

⑷ 关于卢梭与罗素

不是,通常翻译作卢梭的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罗素才是上面仁兄说得这个人,英国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

卢梭(1712—1778年)法国思想家 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非常困难,他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魔术师》在枫丹白露王室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拒绝接受路易十五给予的年金。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网络全书派决裂。1761年,小说《新哀洛绮丝》发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这部小说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既引起了网络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当时,法院下了通缉令,教会也发出声讨书,两本书在许多地方被教会当众焚烧。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但是,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播到欧洲各地。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不久又回到法国。晚年时最有名的著作是《仟悔录》。1778年去世。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国 别: 英 国
出生地: 蒙茅斯郡
生卒年月: 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四岁前已父母双亡。他是在祖母和家庭教师抚养、教育下长大的。后入剑桥三一学院并取得数学奖学金,1890年他在三年级是转学哲学,并于1894年取得学位。罗素曾四次结婚,三次离婚。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
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
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
1931年他继承为第三世罗素勋爵。

1949年获荣誉勋章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年代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而获得世界和平奖
1970年2月2日去世。

罗素曾于1920年来华讲学,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曾在中国出版,书名为:《罗素五大讲演》。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罗素学识渊博,通晓的学科之多大概是20世纪学者们少有的。而且,他在哲学、数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早期是属于新实在主义的,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主要哲学、逻辑学著作有:
《论几何学的基础》(1897年)
《莱布尼茨的哲学》(1900年)
《数学原则》(1903年)
《数学原理》(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0年至1913年间完成)
《哲学问题》(1911年)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年)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至1919年)
《数理哲学导论》(1919年)
《心的分析》(1921年)
《物的分析》(1927年)
《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1940年)
《西方哲学史》(1945年)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1948年)
《我的哲学发展》(1959年)

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向的著作。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罗素文集最新的中文泽本《幸福之路》和《自由之路》最能体现他的风格,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值得每一位善良、正义、向往美好人生的青年去阅读,去品味。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婚姻与道德》)。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代表作品:
《西方哲学史》、《我的哲学发展》、《幸福之路》、《自由之路》、《哲学问题》、《数学原理》

⑸ 看一下高举科学的‘无神论者’有几个诺贝尔奖得主 转

诺贝尔奖得主大多数出自基督教国家,没有宗教信仰的或信仰淡薄者21人,占3.29% 信仰各种宗教的有618人,占96.71%。

2002年6月29日中国《人民政协报》报道的《诺贝尔奖得主信仰小考》一文摘录如下:

1901--1996年共评出诺贝尔奖得主639人,其中,物理学奖148人;

化学奖123人;

生理学或医学奖159人;

文学奖91人;

和平奖81人;

经济奖37人;

其中,

美国229人;

英国81人;

德国72人;

法国48人;

瑞典27人;

瑞士18人;

苏联17人;

荷兰15人;

意大利13人;

奥地利11人;

丹麦11人;

亚洲 日本8人;以色列4人;印度3人;

非洲 南非6人;埃及2人;

大洋洲 澳大利亚4人;

南美洲,阿根廷4人;

这些诺贝尔奖得主大多数出自基督教国家,没有宗教信仰的或信仰淡薄者21人,占3.29%;

信仰各种宗教的有618人,占96.71%。

其中

信仰基督教的(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596人;占93.27%

信仰犹太教的8人;占1.25%

信仰佛教的8人;占1.25%

信仰伊斯兰教的4人;占0.63%

信仰印度教的2人;占0.31%

这些诺贝尔得主大部分出自12个国家的32所大学;

美国13所;

德国4所;

法国4所;

英国3所;

中华民国2所;(西南联大和台湾大学)

培养出得主在20名以上的大学是:

英国剑桥大学56人;

美国哈佛大学36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34人;

德国柏林大学26人;

美国芝加哥大学22人;

德国明兴大学22人;

法国巴黎大学20人;

以上7所大学中,巴黎大学是国立的;前3所是私立的;这些大学多数都有基督教背景或是教会创办的,其中著名的基督教大学是剑桥和哈弗。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教堂,一所大学就是一个教堂群。

诺贝尔奖得主绝大多数有文明理性的信仰,而非盲目愚昧的迷信。40多个伊斯兰教国家有12亿伊斯兰教徒,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仅1979年有一位物理学奖得主。

从上述报道中可以看出,神赐何等大的智慧和灵感给基督徒科学家,他们在科学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巨大影响,是无神论科学家不能相比的。无神论者说,基督教和科学是对立的,现在看来实在是没有根据啊。

⑹ 澳大利亚的宗教信仰与中国经济贸易有什么联系

.
【总统】连任大选,多多拜托啦。
【教主】那,跟无神论国家贸易的事——?
.

⑺ 关於佛教

一切都不用看,复不制用学

先看了凡四训。

绝对好。我强烈建议你看看。太好了。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这就是如佛的最初始。

一定要看。绝对没错。
http://hi..com/lanvinji/blog/item/d783afa18a401f8c471064bf.html

http://hi..com/lanvinji/

⑻ 澳大利亚怎样评价

从以下几个点给你看看
家庭
澳大利亚的家庭正朝着独身﹑破裂的婚姻和长大成人的孩子拒绝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这种趋势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 1976年, 60% 的家庭是一对夫妇和几个孩子的模式, 到了1998年这个数字降至42%, 原因是单亲家庭和不要孩子的夫妇数量增加. 现在大约40%的第一次婚姻是以离婚告终的。
澳洲每年有10.6万对男女结婚, 由5.2万例婚姻破裂, 离婚率高居美国﹑英国之后为世界第三位. 澳洲现有离婚的男性39.6万, 女性50.4万。
而对这些不容乐观的数字, 人们似乎不太急于结婚了, 一半以上的夫妇是先同居后结婚的. 现在澳的利亚男性结婚平均年龄是29岁, 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
信仰
有人说: 上帝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的认可程度还不及外星人。
一项调查显示, 74%成年人称自己相信上帝, 20%称自己为无神论者, 6%称自己为不可知论者。
人口调查表明, 27%的澳洲人是天主教徒, 22%的人信仰英国国教, 8%的人是唯一神教派. 3.3%的人是非基督教徒, 其中穆斯林和佛教各占1/3, 犹太教占13%.
但是不管他们怎么说, 实际上只有22%的澳大利亚人经常去教堂。
1995年的一项另外调查显示, 80%的澳洲人相信有外星人存在; 70%的人认为UFO是真的; 63%的人相信外星人有足够的科技能到达地球; 47%的人相信他们是友好的, 并愿意和他们接触。
收入
澳大利亚平均周薪为596澳元. 男性平均周薪为715澳元, 女性为468澳元. 男性平均每周工作39小时, 而女性为28小时。
零售服务业的发达为澳大利亚人提供了最大的就业空间, 所以, 相比其他职业的就业人数, 澳大利亚由更多的办事员,售货员和杂工, 他们的周平均收入分别为588澳元,688澳元和556澳元。
技术人员周平均工资为862澳元. BHP公司(澳洲最大的钢铁公司)总经理的周薪为2.5万澳元。
生育
澳大利亚统计局对人口出生率所做的定义为: 每位女性在生育期预计生育孩子的数量,北领地地区的出生率是2.3个, 堪培拉是1.7个, 全国平均数量是1.8个。
澳大利亚人口出生率与气候较冷的国家比较, 诸如英国﹑荷兰﹑加拿大, 差不多都低于2.1个理想人口出生率. 但同那些热带国家相比较就相差很远了, 印度4.2个,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4.9个, 菲律宾是4.0个。
澳大利亚每年约有25.3万个婴儿出生, 其26%为未婚母亲所生. 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为29岁, 男性平均32岁当爸爸, 而且澳大利亚男人较之过去更有责任感也变得更加忠实了。
寿命
澳大利亚人的寿命比英国人﹑新西兰人﹑美国人长, 但逊色于法国人﹑日本人和瑞典人. 澳洲人的平均寿命, 男性是75岁, 女性是81岁。
每年澳洲死亡人数约有13万人. 35岁以上的人主要死于心脏病和癌症. 每年有7500人死于各种事故, 其中自杀占32%, 交通事故占27%, 他杀占4.5%. 其中35岁以下死于事故的人, 男性是女性的4倍。
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平均寿命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几乎无异. 男性平均寿命是53岁, 女性平均寿命是59岁。
饮食
澳大利亚产自销, 很少依赖进口, 而且品质优良, 其中牛肉, 海鲜, 水果还远销世界各地。
以往澳大利亚传统的饮食文化以英格兰,爱尔兰为主. 50年代随着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 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多样化. 意大利,希腊,法国,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各地菜肴,食品相继在澳洲各地落户生根, 它不仅满足了各地移民的需要, 也给那里的英国后裔带来了新的口味。
谈到饮食文化, 最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食品在澳洲的兴盛. 如同世界各地一样亚洲食品的主流是中国餐. 从19世纪50年代淘金潮开始, 华工就已经把中餐带进澳大利亚. 当时的许多小城镇都可以找到中餐馆.20世纪初, 糖醋排骨, 黑椒牛柳, 咕老肉, 杏仁鸡丁就已经成为风行一时的异国情调菜肴. 现在你可以在澳洲任何一个小城镇里看到中式餐馆. 在大城市里的唐人街,中餐馆,酒楼更是鳞次栉比, 枚不胜举.据说在各国风味餐馆中中餐的数目是最多的。
随着70年代后期越南难民的涌入, 一种价格低廉的越南菜悄悄流传开来, 其中最脍炙??及各个城区, 并风行了10年. 现在最为流行的亚洲餐依次为中餐, 泰餐, 日餐, 韩餐, 越餐和马来餐。
澳大利亚的一些著名餐馆, 20年前是法国菜, 现在却呈现多元化特色. 许多菜兼收并蓄, 互相借鉴, 形成新派的法餐,澳餐和意餐。
90年代以后澳洲的家常菜中最普遍的是什么呢? 浇汁意大利面加蔬菜沙拉加泡沫咖啡!
现在澳洲人发现, 在澳大利亚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可以种植各种任何在其他国出产的东西, 所以他们学会了各种烹调技术和在饮食上有了创新意识, 也能够是丰富的物产物尽其用. 澳洲人终于可以说: 世界已经在我的舌尖上!
特产
澳大利亚的特产并不多, 但都极高富澳洲特色. 主要特产有羊毛, 羊皮, 土著木刻, T恤衫, 澳洲宝石(蛋白石)等.
澳毛毛线和毛衣种类繁多, 色彩各异, 价钱适中. 特别是羊皮做的皮袄或皮夹克, 柔软舒服, 轻松暖和. 羊毛毯, 羊毛被也十分受来自较冷国家游客的喜爱.
用澳大利亚特有动物袋鼠, 鳄鱼的皮制成手袋, 提包, 皮鞋, 手套, 皮带等特色用品可以在任何城市的购物中心买到. 大都用料上乘,做工精细, 但款式较传统, 价格也不菲.
西澳阿基勒出产的澳宝, 色彩繁多, 有黄白, 褐色, 绿, 兰, 红, 紫. 阿基勒的粉红色宝石驰名世界, 价格连成. 在澳大利亚的任何首饰店里都有宝石出售,价格从几十元至几百,几千澳元不等. 一半出售的宝石都不镶嵌, 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它镶嵌在k金的戒指或项链上, 款式可自己选择.
澳大利亚的手工艺十分发达, 手工艺品主要有艺术陶瓷, 编织制品, 玻璃艺术品, 皮革制品, 珠宝饰物等. 在一些工艺品商店里还有木制或金属制的悉尼歌剧院,袋鼠,树熊和鸸鹋的模型, 这些都是澳大利亚的象征, 很有纪念意义.
另外澳大利亚土著工艺品也集中表现了土著人在澳大利亚数万年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工艺品包括飞去来器, 树皮画, 布画, 手工贬值, 木雕, 木吹乐器等, 这些商品很容易买到, 但价格比较昂贵.
运动
澳大利亚人崇尚运动这是举世皆知的, 这是缘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 它给了所有澳大利亚人得天独厚的户外运动的条件.
在澳大利亚, 最普及的运动有: 跑步,游泳,网球,高尔夫球. 当然澳式橄榄球也是最吸引观众的, 比如一场全国性的橄榄球比赛可以吸引300多万电视观众. 此外板球,自行车,足球, 冲浪, 帆船, 沙滩排球也是澳洲人喜欢的运动项目.
目前, 澳大利亚的网球, 游泳,板球等运动项目都有着极高的世界水?奖牌总数第四的优异成绩, 令世人侧目.
澳洲的体育水平高要归功于澳大利亚的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 在那里几乎每个人都会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并十分热衷的运动方式. 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澳洲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电影
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世界上最早的故事片是澳大利亚制作的, 它们是1900年的<<十字架上的士兵>>和1906年的<<郝汉奈德的故事>>. 在无声电影时代也有过光辉的业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根据丹尼斯的诗歌拍成的默片<<多愁善感的男人>>. 澳大利亚卡通设计师萨利文于1919年推出的猫咪弗莱克斯直到20年代晚期米老鼠出现之前, 它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 澳大利亚最早的历史片是1940年拍摄的<<四万骑兵>>. 1942年澳大利亚摄影师帕拉的纪录片<<科克达前线>>获得一项奥斯卡奖.
80年代, 随着电影<<疯狂的麦克斯>><<雪山来客>><<鳄鱼邓肯>>所获得的成功, 电影的艺术性也被商业性所代替.
90年代, 电影时尚又有所改变. 现在占据市场的一些荒诞喜剧片, 如<<秘密舞厅>><<沙漠之后>><<男人都撒谎>><<小猪贝贝>>等.
澳大利亚的电影始终在国际影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曾数次获得好莱坞的各种奖项, <<鳄鱼邓肯>><<小猪贝贝>>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澳大利亚每年共?身人数的增多, 传统的家庭结构正在消失, 所以?利亚人仍是一个有时间和空间来养狗的国度.由??最安逸与悠闲的人群.
畅销品
在澳大利亚的热销商品中就可以窥见当地人的兴趣与嗜好. 这些商品是: 钓鱼用具, 剪草机, 旱冰鞋, 泳衣, 防晒霜, 帐篷, 手提冰箱, 双肩背包, 太阳镜, 滑浪板, 大浴巾, 沙滩椅, 烧烤炉, 五金工具, 灭蟑螂药.
节假日
新年 1月1日
新年翌日 1月2日
建国日(首都, 北领地,新南威尔士) 1月26日
建国日(昆士兰, 西澳,南澳, 维多利亚, 塔斯马尼亚) 1月30日
耶稣受难日 4月17日
耶稣受难日翌日 4月18日
复活节 4月20日
安息日 4月25日
英女王寿辰 6月12日
圣诞节 12月25日
圣诞节翌日 12月26日
除以上全国性假期外, 每个州也都有当地的特定节假日, 如银行节, 劳动节等.
11月的第一个星期二, 是闻名世界的澳大利亚赛马---墨尔本杯大奖赛的举行日. 这一天为全国公休日.

⑼ 加润国:全球信教人口有多少

当今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信仰宗教,有多少坚定的无神论者,他们的地区分布和发展趋势如何,这是分析国际宗教形势必须回答的问题。由于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们在哪些文化现象属于宗教、哪些思想行为属于信教、怎样给众多的思想信仰分类等基本问题上存在分歧,以上问题很难找到统一答案。
目前,国际上较有影响的统计数据主要有3种,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试图说明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需要我们根据机构特点、关注问题、所用方法进行科学分析,作出理性判断。一种是国际民调机构运用统计学原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抽样调查,以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盖洛普国际协会)为代表,侧重于说明全球信教人口比例;一种是西方传教研究机构根据传教需要进行的汇总统计,以美国《国际传教研究公报》为代表,侧重于说明全球主要宗教的人口变化;一种是西方研究机构收集各种数据进行汇总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为代表,侧重于说明各大宗教群体的人口规模和地理分布。
全球信教人口比例
最有价值、可以信赖的数据来自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的“全球宗教信仰和无神论指数”。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该机构组织部分成员采访了57个国家的5万多人,询问这样一个问题:“无论你是否去过礼拜场所,你会说你是信教者、不是信教者还是坚定的无神论者?”结果,有59%的人说自己是信教者,23%的人说自己不是信教者,13%的人说自己是坚定的无神论者、5%的人不回答。据介绍,以上数据按照受调查国家被覆盖成年人口的份额作了加权,允许3%-5%的误差率,置信水平为95%。据最新报道,该机构又于2014年底对65个国家的6万多人作了同样的调查,结果有63%的人说自己是信教者,22%的人说自己不是信教者,11%的人说自己是坚定的无神论者,4%的人不回答。因为两次调查的时间、方法和数据比较接近,我们可以取其平均数,则全球有61%的人口信仰宗教,12%的人口为坚定的无神论者,27%的人口处于中间或潜伏状态。
以上数据之所以可信,是因为它具有机构权威、问题严谨、方法科学的特点。机构权威——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是著名的国际民调机构,成员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问题严谨——只有一句话,语意明晰,可以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重复统计。方法科学——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抽样调查,按照相关国家和地区被覆盖成年人口所占份额进行加权,给出误差率和置信水平。以中国为例,根据该机构2012年年初的抽样调查,中国有14%的人自称信教,30%的人自称不是信教者,47%的人自称是坚定的无神论者,9%的人不回答。根据该机构2014年年底的抽样调查,中国有7%的人自称信教,61%的人自称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取其平均数,则中国有10.5%的人自称信教,54%的人自称是无神论者,35.5%的人处于中间或潜伏状态,与我们的习惯说法和日常感受相当吻合。征诸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我国信仰五大宗教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1%,三者高度契合。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世界主要宗教群体规模和分布报告”令人怀疑。2012年12月,该机构公布了对全球“8个主要宗教群体”2010年人口规模和地理分布的研究报告。据称:“在全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8亿成年人和儿童信仰某一宗教,占2010年世界69亿总人口的84%。”这一数据之所以令人怀疑,最根本的是方法不科学。据其介绍,该结论是通过汇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数据进行综合汇总后得出的。如此杂多的数据来源,相关调查机构是否权威,所提问题是否严谨,所用方法是否科学,均不得而知。该研究把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儿童也纳入信教人口之中,把他们分为0-4岁、5-9岁等年龄组,是不科学的。该项研究的资助者皮尤慈善基金会和邓普顿基金会有明显的宗教背景和宣教动机,可能会影响研究的客观性。以中国为例,根据该研究,中国有7亿“宗教无隶属”群体(占全国人口的52.2%)、2.94亿“民间宗教”群体(占全国人口的21.9%)、2.44亿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18.2%)、6841万基督徒(包括新教徒、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占全国人口的5.1%)、2469万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1.8%)、908万“其他宗教”信徒(应该是指道教徒,占全国人口的0.7%)。这一结论不仅与我们的习惯说法和日常感受大相径庭,而且与前述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同期调查数据相距甚远,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相关调查数据相距甚远。可见,皮尤研究中心上述研究报告的数据误差较大,可信度较低。
美国《国际传教研究公报》的数据也不容忽视。因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机构的统计数据在我国宗教学界影响较大。根据该报2009年公布的数据,2000年世界人口61.2亿,不信教人口9.1亿,信教人口占85%;2009年世界人口68.3亿,不信教人口9.2亿,信教人口占86%。该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不得而知,不好评论,合理推测是从各传教组织收集到的数据汇总而来。
信教人口地区分布
唯一可用的数据来自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的“全球宗教信仰和无神论指数”。根据该机构2012年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世界各地区信教人口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非洲(89%)、拉美(84%)、南亚(83%)、阿拉伯世界(77%)、东欧(66%)、西亚(64%)、北美(57%)、西欧(51%)、东亚(39%)和北亚(17%)。信教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依次为加纳(96%)、尼日利亚(93%)、亚美尼亚(92%)、斐济(92%)、马其顿(90%)、罗马尼亚(89%)、伊拉克(88%)、肯尼亚(88%)、秘鲁(86%)、巴西(85%)等。信教人口比例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大陆(14%)、日本(16%)、捷克(20%)、土耳其(23%)、瑞典(29%)、越南(30%)、澳大利亚(37%)、法国(37%)、中国香港(38%)、奥地利(42%)等。坚定的无神论者比例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大陆(47%)、日本(31%)、捷克(30%)、法国(29%)、韩国(15%)、德国(15%)、荷兰(14%)、奥地利(10%)、冰岛(10%)、澳大利亚(10%)等。根据该机构2014年底的抽样调查,信教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为泰国(94%)、亚美尼亚(93%)、孟加拉国(93%)、格鲁吉亚(93%)、摩洛哥(93%)等,信教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大陆(7%)、日本(13%)、瑞典(19%)、捷克(23%)、荷兰(26%)、英国(30%)等。
由此可见,发达及较发达地区和国家信教人口比例较低而无神论者比例较高,欠发达地区和国家信教人口比例较高而无神论者比例较低,社会主义国家信教人口比例更低。该调查还显示,信教比例与个人收入及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低收入人群有宗教信仰的比高收入人群高17%,受教育程度在初等以下的人群有宗教信仰的比受教育程度在高等以上的人群高16%。具体说,20%的低收入人群有66%的人信仰宗教,20%的中低收入人群有65%的人信仰宗教,20%的中等收入人群有56%的人信仰宗教,20%的中高收入人群有51%的人信仰宗教,20%的高收入人群有49%的人信仰宗教;初等教育程度以下人群有68%的人信仰宗教,中等教育程度人群有61%的人信仰宗教,高等教育程度以上人群有52%的人信仰宗教。
信教人口变化趋势
(一)20世纪全球信教人口变化趋势
按照美国《国际传教研究公报》1991年、1996年和2009年公布的数据:1900年,全世界16.2亿人口中有325万人不信教者,信教人口占99.81%;1970年,全世界36.1亿人口中有29亿人信教,占80.38%;1980年,世界43.7亿人口中有34.6亿人信教,占79.18%;1985年,世界47.8亿人口中有37.6亿人信教,占78.74%;1990年,世界53亿人口中有42亿人信教,占79.22%;1996年,世界58亿人口中有11亿人不信教,信教人口占81%;2000年,世界61.2亿人口中有9.1亿人不信教,信教人口占85%。可见,上世纪前85年,全球信教人口下降很快,1985年以后止跌反弹。以上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不得而知,可信性与准确性不好判断。征诸国内的相关判断,可能存在高估问题。例如,1979年,任继愈先生说,全世界42亿人口中有25亿人信教,占59.5%,后来人们多用2/3的笼统说法;2001年,江泽民同志说,全世界61亿人口中约80%信教。但反映出来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二)21世纪全球信教人口变化趋势
按照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2005年和2012年初两次抽样调查的加权平均数,全球信教人口比例从77%下降到59%,下降了18%,而无神论者比例从4%上升到13%,上升了9%。从两次调查均涉及的39个国家和地区的加权平均数看,信教人口比例从77%下降到68%,7年间下降了9%,而无神论者比例从10%上升到13%,上升了3%,其中22个国家信教人口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最大降幅为23%,最小降幅为1%,平均降幅为9.5%。只有7个国家信教人口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最大升幅为6%,最小升幅为1%,平均升幅为2.14%。如果考虑到该调查允许3%-5%的误差率,把下降幅度和上升幅度在5%以内的忽略不计,则有15个国家的信教人口比例下降,降幅为12.47%;只有4个国家的信教人口比例上升,升幅为4.2%。信教人口比例下降的国家是信教人口比例上升国家的3倍多。
可见,进入本世纪后,全球信教人口比例已停止上升,重新回到了下降轨道。如果从2012年年初和2014年年底两次抽样调查的最新情况看,全球信教人口比例又从59%上升到63%,而无神论者比例从13%下降到11%。如果排除两次抽样的国家有所不同和3%-5%的误差率,那么,当前已出现了全球信教人口比例止跌徘徊现象。
(三)发达国家信教人口下降趋势
上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教人口一直在减少。据《剑桥无神论指南》介绍,从上世纪中期到本世纪初的半个世纪中,信仰上帝的人口,瑞典减少33%,荷兰减少22%,澳大利亚减少20%,挪威减少19%,丹麦减少18%,英国减少16.5%,希腊减少12%,比利时减少11%,加拿大减少7%,日本减少3%;不信上帝的人口,加拿大从1985年的23%增加到1999年的30%,英国从1979年的24%上升到1999年的39%,瑞典从1947年的8%上升到1991年的46%,美国无宗教信仰人口从1990年的8%上升到2001年的14%。
进入本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教人口比例下降更快。按照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的抽样调查,信教人口比例,美国从2005年的73%下降到2012年的60%再下降到2014年的56%,加拿大从2005年的58%下降到2012年的46%,法国从2005年的58%下降到2012年的37%,瑞士从2005年的71%下降到2012年的50%,德国从2005年的60%下降到2012年的51%。2014年年底,英国信教人口比例下降到30%,已跻身于信教人口比例最低国家行列。
(四)欠发达国家信教人口增长趋势
近年来,少数发展中国家由于治理不善,民族、宗教矛盾突出,出现了信教人口比例不降反升、无神论者比例下降乃至消失的异常现象。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30%的人自称信教,65%的人自称不信教,几乎无人自称无神论者,说明宣示无神论在该国近年来的文化氛围中已不适宜。类似情况还有土耳其、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土耳其只有23%的人自称信教,高达73%的人自称不信教,却只有2%的人自称无神论者。中国香港地区有38%的人自称信教,51%的人自称不信教,只有9%的人自称无神论者。在美国,主流舆论将信教者视为“好人”,认为不信教者“不是好人”,将无神论者视为“坏人”或“不爱国”,因此虽然有44%的人自称不信教,却只有6%的人自称为坚定的无神论者。
各类宗教人口的变化
当今世界存在着非常复杂多样的宗教现象,可以分为传统宗教和新兴宗教两大类。传统宗教包括世界宗教、民族宗教和部族宗教,世界宗教包括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民族宗教包括犹太教、印度教、锡克教、道教、神道教等,部族宗教包括非洲传统宗教、美洲印地安人宗教、澳大利亚土著宗教和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等。新兴宗教是19世纪中期以后创生的新教派,如摩门教、巴哈伊教、创价学会等。关于各类宗教的信仰人口,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没有数据,美国《国际传教研究公报》和皮尤研究中心有汇总数据,但误差较大。
按照美国《国际传教研究公报》2009年提供的历史数据,从1800年到1900年,全球无神论者和无宗教信仰者分别从1万和30万(合计31万,占世界人口的0.03%)增长到23万和303万(合计326万,占世界人口的0.2%),新兴宗教信徒从无到有达到595万(占世界人口的0.36%),伊斯兰教信徒从0.9亿(10%)增长到2亿(12.34%),印度教信徒从1.08亿(12%)增长到2.03亿(12.53%),锡克教信徒从180万(0.19%)增长到296万(0.18%),基督宗教信徒从2.05亿(22.68%)增长到5.58亿(34.46%),佛教信徒从0.69亿(7.67%)增长到1.27亿(7.83%),犹太教信徒从900万(0.1%)增长到1200万(0.08%),中国民间宗教信徒从3.1亿(34.3%)增长到3.8亿(23.47%)。可见,19世纪全球信教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是:无神论者增长23倍,无宗教信仰者增长10倍,新兴宗教从无到有,基督宗教信徒及其占世界人口比例明显增长,伊斯兰教信徒和印度教信徒成倍增长而占世界人口比例略增,佛教信徒和锡克教信徒明显增长而占世界人口比例略降,犹太教信徒和中国民间宗教信徒略增而占世界人口比例明显下降。
综合美国《国际传教研究公报》1996年和2009年提供的数据,从1900年到2000年,全球无神论者和无宗教信仰者分别从23万和303万(合计326万,占世界人口的0.2%)增长到1.5亿和7.6亿(合计9.1亿,占世界人口的14.9%);新兴宗教信徒从595万(占世界人口的0.36%)增长到1.1亿(1.8%),锡克教信徒从296万(0.18%)增长到2100万(0.34%),伊斯兰教信徒从2亿(12.34%)增长到12.4亿(20.2%),印度教信徒从2亿(12.5%)增长到8亿(14.6%),基督教信徒从5.6亿(34.5%)增长到20.2亿(33%),佛教信徒从1.3亿(7.9%)增长到3.6亿(5.9%),其他民族宗教信徒从1.2亿(7.25%)增长到2.4亿(4%),犹太教信徒从1200万(0.76%)增长到1400万(0.22%),部落宗教信徒始终在1亿左右(从占世界人口的6.6%下降到1.8%),中国民间宗教信徒从3.8亿(23.5%)下降到3.7亿(6%)。可见,上世纪全球信教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是:无神论者和无宗教信仰者极速增长,分别增长642倍和251倍;新兴宗教信徒快速增长,增长16倍;锡克教信徒、伊斯兰教信徒、印度教信徒、基督宗教信徒、佛教信徒、其他民族宗教信徒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倍、5.2倍、3倍、2.6倍、1.8倍、1倍;犹太教信徒略有增长,部落宗教信徒几乎没有增长,中国民间宗教信徒略有下降。
2012年12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对全球“8个主要宗教群体”2010年人口规模和分布的研究报告。据其介绍,所谓“8个主要宗教群体”是指基督徒、穆斯林、印度教徒、佛教徒、宗教无隶属群体、民间或传统宗教群体、其他宗教信徒和犹太教徒,其中“宗教无隶属群体”包括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和那些不认同自己属于任何特定宗教信仰的人,“民间或传统宗教”包括非洲传统宗教、中国民间宗教(涵盖民间信仰及相关民俗和迷信,如清明上坟、看风水等)、美洲原住民宗教和澳大利亚土著宗教,“其他宗教”包括“巴哈伊教、耆那教、神道教、锡克教、道教、天理教、巫术、拜火教和许多其他宗教”(涵盖部分民族宗教、部分新兴宗教、部分民间信仰、部分民俗和迷信)。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基督徒有22亿(占世界人口的32%,其中50%为天主教徒、37%为新教徒、12%为东正教徒、约1%为摩门教和耶和华见证会等新兴宗教的信徒),伊斯兰教信徒16亿(占世界人口的23%,其中87%-90%为逊尼派、10%-13%为什叶派),宗教无隶属群体11亿(16%),印度教信徒10亿(15%),佛教信徒5亿(7%),民间或传统宗教信徒4亿(6%),其他宗教信徒5800万(1%),犹太人1400万(0.2%)。87%的基督徒在美洲、欧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分别占世界人口的37%、26%、24%),98%的伊斯兰教信徒在亚太、中东北非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分别占世界人口的62%、20%、16%),99%的印度教徒、99%的佛教徒、90%的“民间或传统宗教”信徒、89%的“其他宗教”信徒、76%的“宗教无隶属”群体在亚太地区。
全球信教人口变化的理论阐释
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推进,特别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推进,全球无神论者和无宗教信仰者人数迅速增长,新兴宗教从无到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信教人口下降趋势。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世俗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的强大影响,无神论者和无宗教信仰者人数极速增长,新兴宗教信徒快速增长。在世界总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部族宗教信徒停止增长,中国民间信仰信徒人数开始下降,其他传统宗教信徒人数虽有较快增长,但在全球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由于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盛行,非西方国家世俗民族主义道路失败,特别是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宗教在全世界范围内活跃起来,出现了“传统宗教复兴、新兴宗教崛起、邪教组织泛滥、宗教影响扩大”的局面,西方学者称之为“上帝的报复”(上帝对社会世俗化潮流的逆转)和“宗教复兴”。
进入本世纪以来,受“9·11”事件、反恐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特别是受伊斯兰教极端主义组织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和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用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比拟反恐战争刺激,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罕见的反宗教情绪,掀起了被称为启蒙2.0的“新无神论”运动,一些著名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电影制片人、电视辩论家和新闻记者等通过出书、登广告、拍电影和电视纪录片、开辩论会、办网站、诉诸法律等多种手段进行反宗教宣传,再加上不断曝出的天主教神职人员娈童丑闻,使宗教的可信度大大下降,导致西方信教人口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某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世俗民族主义失败,传统社会主义受挫,导致宗教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崛起,使宗教的影响不断扩大,继续给人以“宗教复兴”的印象。特别是一些冲突较多地区出现的宗教极端主义猖獗和无神论者消失的现象,更给人以某种向中世纪回归的感觉。
综合来看,宗教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如下突出特点:一是全球信教人口比例快速下降,从2001年的约80%(见江泽民《论宗教问题》)下降到目前的约60%(见前述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的数据)。二是几大主流宗教的信徒人数持续增长,全球基督宗教信徒人数从2001年的约20亿增长到约22亿,伊斯兰教信徒人数从2001年的约12亿增长到约15亿,印度教信徒人数从2001年的约8亿增长到约10亿,佛教信徒人数从2001年的约3.6亿增长到约4.9亿(2001年数据来自江泽民《论宗教问题》,当前数据中,伊斯兰教来自中东国家的主流说法,其他宗教来自前述皮尤研究中心数据)。三是宗教的国际格局持续变化,基督宗教继续向欧洲和美洲以外传播,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继续向欧美传播,但各大宗教的中心和重心并未改变。四是宗教的国际影响持续扩大,在冷战结束导致世俗意识形态纷争突然弱化的情况下,宗教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影响突然扩大,成为局部战争、文明冲突、国际政治和人权斗争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看,当前国际宗教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世俗化进程加速发展,原教旨主义异军突起,宗教极端主义恶性膨胀,宗教的网络化势不可挡,宗教非政府组织日益活跃。当前国际宗教形势的地区特征是:欧洲世俗化加速、“恐伊症”凸显,美国新无神论崛起、基督教新右翼过气,俄罗斯东正教复兴、伊斯兰教发展,拉美天主教强大、新教徒增长,非洲传统宗教衰落、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争锋,中东激进势力上升、宗教矛盾突出,中亚“三股势力”抬头、挑战世俗政权的治理能力,南亚印度教势力上升、宗教冲突加剧,东南亚南传佛教活跃化、伊斯兰教板块化,东亚宗教民族主义崛起、海外传教强劲。(作者系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阅读全文

与澳大利亚无神论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