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公司 > 中国科学基金会杰工奖

中国科学基金会杰工奖

发布时间:2021-02-13 13:48:01

⑴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实施细节

第一条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面上资助是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经费或补充经费。根据申请者应具备的条件,通过规定的评审程序,择优分等级资助。
第三条 资助比例为每年进站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资助等级分两档,一等资助5万元,二等资助3万元。
第四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根据面上资助十一五规划,制定年度预算,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根据当年博士后进站的总人数,按照达到资助三分之一比例的要求,确定全年资助人数。根据基金资助经费年度预算总额和全年受资助的人数,分配一等和二等的资助人数,在通常情况下,一等资助人数占资助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六条 根据全年进站总人数和资助计划,安排每批的资助人数和资助等次的人数。
第七条 面上资助一年评审两次,分别在三月和八月份开始申报,具体申报时间以基金会通知为准。
第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凡符合《规定》中要求的条件和范围的,可提出资助申请,并按照基金会规定的申报程序进行申报。申报的项目应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前沿性,具有较高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第九条 申请者在中国博士后网上认真填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后提交设站单位,并下载打印一式3份报送设站单位审核。填写内容要真实,申报的项目创新点要突出,并将一些重要的成果或奖励(复印件)附后。
第十条 凡申报项目内容属涉密的,须在涉密栏目内标注.属学科交叉的,须注明学科交叉研究所涉及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第十一条 申请者需经合作导师和一位同行专家两人推荐。推荐人要对申请者《申请书》中所填内容的真实性,知识产权问题等内容进行审核,并对申请者申报项目在学术思想上的创新,特色,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对预期成果实现的可能性给予评价。推荐意见需专家本人签名。
第十二条 设站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的申报工作,依据《规定》要求,对申请者的资格,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盖章后向基金会报送纸质《申请书》一式3份,同时在中国博士后网上提交《申请书》。属于涉密的不进行网上提交,需报送电子版和纸质《申请书》一式8份。基金会不接受博士后个人申报。
第十三条 设站单位向基金会报送申请材料时,需同时报送本单位此批申报综合报告,内容包括申报人数,申报人名单及有关说明。
第十四条 基金会根据设站单位的报告对申报材料进行验收登记,并对申报人资格进行审核,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向设站单位反馈。
第十五条 基金会根据申请者所填学科,通过计算机按二级学科进行分组,每组一般不超过20人。
第十六条 基金会根据学科分组情况,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同学科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为了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解决学科交叉研究评审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属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均选择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评审.每个学科组由5名专家组成。
基金会以网络或通讯方式将各组申请材料送评审专家。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依据《专家评审表》中的评审标准,对申请者申报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审,评审实行百分制,按分列的项目权重评分,总分即是个人的成绩,专家在《专家评审表》上签名后送基金会。
第十八条 基金会按学科组汇总专家评审结果,以返回评审结果的专家打分的平均数对每一学科组申请者进行排序。
第十九条 根据本期应资助人数的比例,按申报人数分配各学科组资助的名额,四舍五入取整。
第二十条 按照《规定》中需要倾斜的,以适当增加学科组资助比例等办法给予倾斜。
第二十一条 秘书长办公会对评审程序,评审结果进行审核,并确定公示时间和评审结果公布时间。
第二十二条 获资助者名单在中国博士后网上公示7天。
第二十三条 基金会发文并在中国博士后网和中国博士后杂志上公布获资助者名单,按规定拨付资助金。
第二十四条 基金会对获资助者颁发资助证书。获资助者的《申请书》1份基金会存档,2份返设站单位。
第二十五条 获资助者出站时,将在站期间取得的研究项目总结报告报设站单位,设站单位每年十一月底之前将本单位获面上资助者的项目总结报告及取得的成果情况,汇总后报基金会。

⑵ 求知~~ 2010 中国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名单及简介~~~~~谢~~~~~~~~~~

中国两位耄耋之年的知名科技专家师昌绪、王振义,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发了奖励证书。

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专家师昌绪1920年11月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8-1955年留学美国,获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55-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曾获国家级科技项7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

多年来,师昌绪一直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在中国率先开展了高温合金(航空发动机核心材料)及新型合金等材料的研发;在金属凝固理论方面发展了低偏析合金技术;组建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大力提倡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研究,推动中国材料疲劳与断裂、非晶纳米晶等学科发展;提出中国应大力发展镁合金,倡导并参与中国高强碳纤维的研发与应用。

师昌绪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曾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科院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等。师昌绪重视人才培养,在他领导的研究团队中,多人已成为材料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著名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1924年11月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等职,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一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在60余年从医生涯中,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做出重大贡献。他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治疗新策略,奠定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树立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中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1994年,王振义获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他还获得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塞曼”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首届何梁何利科技奖等。王院士医德高尚,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血液学专业人才,至今仍工作在医、教、研第一线。(

⑶ 中国诺贝尔奖来之不易1957年,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奖项和人物是

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有两人,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两人于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均为中华台北籍贯。其中李政道于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1964年2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201 5年4月1日放弃美国国籍,随后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AST) 开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增实验物理中心2018年4月7日, 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2004年任RIKEN 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6年 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获得 “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⑷ 贪污汴钟中国科学院基金会会计贪污挪用公款2.2亿

贪污、挪用公款2.2亿元,已经涉嫌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数额特别巨大,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⑸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议纪要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办公室

( 2007 年 6 月 1 日)

时 间 2007 年 5 月 30 日

地 点 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楼二层第二会议室

主 持 人 陈毓川

出席人员 孙 枢 刘宝和 ( 杜金虎代) 李干生 寿嘉华

王泽九 邓起东 朱立新 姜树叶 孙肇均

董伟良( 王伟元代) 孙升林( 宁树正代) 王香萍

张洪年 张金带( 张秋营代) 廖维凯 赵政璋

( 杜金虎代)

议 题 ( 1) 汇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成立情况

( 2) 学习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章程

( 3) 讨论基金会管理办法及基金会工作

( 4) 颁发聘书及其他事项

记 录 马秀兰

会 议 纪 要

一、会议首先由王泽九秘书长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筹备情况作了说明,表明了基金会已按国务院颁布的 《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办妥了各种手续,宣布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正式成立,并宣读了聘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共 16 人) 、监事 ( 共 5 人) 的决定,随即向各位理事和监事颁发了聘书( 任期 4 年) 。

二、会议组织学习了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章程》。本章程是按照国务院颁发的 “基金会章程”范本制定的,它明确了基金会的性质、宗旨、业务范围、工作方法、组织机构,规定了理事和监事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职责范围等。理事和监事表示一定要严格执行 “章程”有关规定,切实履行职责,努力把基金会的事情办好。

三、会议对办公室提出的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管理办法 ( 讨论稿) 》及基金会今后工作进行了讨论,形成以下决定:

( 1) 同意基金会办公室人员的组成,其与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办公室主任由秘书长兼,副主任苗培实、李知用,办公室成员马秀兰、尚新,财务人员由院财务处王红、冯钰兼。

( 2) 基金捐赠征集工作在本届理事会期间需要继续进行,以不少于 600 万元为目标。要抓紧办理募集基金免税的手续,为进一步募集资金做好准备。

( 3) 基金资金运作,首先要确保资金安全,力争多增值;要充分调研,寻找最佳投资渠道。对理财人员成绩的奖励由理事会决定。

( 4) 根据与会理事、监事提出的意见,秘书处对 “办法”进行修改。修改后尽快印发各理事和监事,请再修改。办公室在此基础上,集中完善,拿出一个修改稿,供下次理事议决。

( 5) 会议还就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每次奖励的名额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要求办公室根据讨论情况再进一步调查研究,提出意见,提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议决。

⑹ 何梁何利基金奖的评选程序

一、每年评奖一次,5个程序评选
基金每年评奖一次,参照国际惯例,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提名推荐、资格认定、初评、终评、颁奖的程序进行。
二、评选机构
经基金信托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基金设有由国内科技权威和国际知名学者组成的评选委员会,依据章程负责评选和授奖工作。评选委员会中,国际学者占四分之一。评选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评审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北京,挂靠科技部。

三、评选委员会的组成合评选过程
评选委员会指定一批在我国有关学科领域具有学术权威、办事公正、并有较高科学道德的科学家和专家作为提名人。目前,提名人包括: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委员,已获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首席科学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和教育厅的厅长,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国内外知名学者等。除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委员每人每年可提出两名被提名人外,其他提名人每人每年可提出一名被提名人,向评选委员会推荐。
提名结果经评选委员会认定后,由各专业评审组初评,最后提交评选委员会进行终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获奖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须经委员半数以上同意,"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须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四、奖励范围和对象
基金奖励范围是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地质、生物、农业、古生物、考古、医学、技术科学以及基金信托委员会认为适当的其它学科。?
基金奖励和资助的对象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并符合下列条件:(1)对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有杰出贡献;(2)热爱祖国,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3)在国内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企业以及信托委员会认为适当的其它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工作已满5年。
五、奖项设置
基金设"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卓著,并取得国际高水平学术成就者。

基金设"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在特定学科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者,尤其是在近年有突出贡献者。并按学科领域分设数学力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天文学奖、气象学奖、地球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农学奖、医学药学奖、古生物学考古学奖和技术科学奖等奖项。

六、奖金数额

每年颁授奖金总额不超过1500万港元。其中,"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每年最多不超过3人,每人奖金100万港元;"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每人奖金20万港元。

⑺ 2007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谁

闵恩泽(1924.2.8-)。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60年代开发成功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均建成工厂投入生产。70-80年代领导了钼镍磷加氢催化剂、一氧化碳助燃剂、半合成沸石裂化催化剂等的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1980年以后,指导开展新催化材料和新化学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包括非晶态合金、负载杂多酸、纳米分子筛以及磁稳定流化床、悬浮催化蒸馏等,已开发成功己内酰胺磁稳定流化床加氢、悬浮催化蒸馏烷基化等新工艺。90年代,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的主持人,进入绿色化学领域,指导化纤单体已内酰胺成套绿色制造技术的开发,已经工业化,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指导开发从农林生物质可再生资源生产生物柴油及化工产品的生物炼油化工厂,再推向工业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征镒院士,植物学家。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和15种地理成分,提出了北纬20° -40° 间的中国南部、西南部是古南大陆、古北大陆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的观点;主编的200万字《中国植被》是植物学有关学科及农、林、牧业生产的一部重要科学资料;组织领导了全国,特别是云南植物资源的调查,并指出植物的有用物质的形成和植物种原分布区及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主编了若干全国性和地区性植物志。最近,提出了“东亚植物区”的概念,认为是一最古老的植物区;还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论。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⑻ 中国2009年获“国家科技奖”科学家的资料

王忠诚徐光宪获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月9日,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和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两位科学家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
1、王忠诚-------著名神经外科专家
王忠诚 (1925.12.20- )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烟台人。先后在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50年代,在我国开展脑血管造影新技术,提高了颅内病变的确诊率,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专著《脑血管造影术》,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70年代,在国内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巨大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切除、脑血管畸形的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有新建树。80年代以来,潜心研究脑干肿瘤这个手术禁区的治疗方法,继而对脊髓内肿瘤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施行了手术治疗。这两项治疗从病例数量,手术方法及所得结果诸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做脑神经外科手术,双手不能有一点颤动,所以手术时要在椅子上坐稳。”他叮嘱着学生们。一位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大妈,左手颤得非常厉害,连衣服扣子自己都扣不上。记者看到她把一杯水倒到另一个杯子里时,一大半的水都洒在了地上。博士生张建国在王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埋藏电极的方法给这位大妈成功地实施了手术。这种手术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会破坏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张建国对记者说:“王教授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还有医德方面的,尤其是做人的道理。”现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吴中学博士也是王教授的学生,王教授经常对他说:“拿起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这句话始终鞭策着吴中学不懈地研究医术,在治疗脑动脉瘤方面他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王忠诚面对学生骄人的成绩,他说:“我可以放心地走下手术台了。”
王教授今年已74岁高龄,虽不再亲自做手术,但科研工作却从来没有停过,并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著书和育人上。从1998年至今已出版4部著作,发表17篇论文,在全世界医疗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王教授已是桃李满天下,在全国近1万名神经外科医生中,有近1/3是王教授指导出来的。近年来,他还组织讲学团到新疆、内蒙古、广州、泉州等地办讲座,诊治疑难病症,为当地培养研究生。最近,王教授又在积极地筹备全世界华人神经外科联合会,预计6月份在京成立。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忠诚院士现任职务
----中华医学会神经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
----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学科专家咨询团委员
----国际脑研究协会成员,美国、日本神经外科学会荣誉会员
----由于他的杰出成就,1988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光荣称号。
----1990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收入名人录
----1990年、1991年,美国传记研究所两次将本年度"世界名人"称号授予王忠诚院士,并因他对中国神外科事业所做
的突出贡献,授予“杰工领导奖”、“国际公认奖”。
----1995年,王忠诚院士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7年,王忠诚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当选为中国共党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获“首
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8年,当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
----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
徐光宪(1920— )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汉族。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任交通大学化学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不久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徐光宪夫人高小霞,亦是化学家。
20世纪50年代,徐光宪发表论文《旋光理论中的邻近作用》,揭示了化学键四极矩对分子旋光性的主导作用;50年代,他改进仪器设备,把极谱法的测量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在国际上较早测定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与一些阴离子的配位平衡常数。根据弱配位平衡与吸附平衡的相似性,提出配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可以简便地描述溶液中弱配位平衡过程。1957年,徐光宪被调往技术物理系工作,开展核燃料萃取化学的研究,1962年提出了被国内普遍采纳的萃取体系分类法
从70年代末开始,徐光宪主持开展了对稀土量子化学和稀土化合物结构规律性的研究。1982年,徐光宪通过总结实验资料和分析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提出原子价的新定义及其量子化学定义,圆满解决了Pauling、Mayer等人定义中存在的问题。徐光宪非常重视科研基地的建设,1986年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北京大学稀土化学研究中心,1991年,在他的努力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光宪热心教育事业,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兼任多项学术职务,为培养科技人才倾注了心血。至今已发表论文400余篇和10本教科书及专著,由于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徐光宪1994年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北京大学首届自然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⑼ 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科学家是

中国两位耄耋之年的知名科技专家师昌绪、王振义,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发了奖励证书。
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专家师昌绪1920年11月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8-1955年留学美国,获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55-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曾获国家级科技项7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
多年来,师昌绪一直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在中国率先开展了高温合金(航空发动机核心材料)及新型合金等材料的研发;在金属凝固理论方面发展了低偏析合金技术;组建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大力提倡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研究,推动中国材料疲劳与断裂、非晶纳米晶等学科发展;提出中国应大力发展镁合金,倡导并参与中国高强碳纤维的研发与应用。
师昌绪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曾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科院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等。师昌绪重视人才培养,在他领导的研究团队中,多人已成为材料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著名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1924年11月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等职,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一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在60余年从医生涯中,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做出重大贡献。他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治疗新策略,奠定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树立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中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1994年,王振义获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他还获得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塞曼”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首届何梁何利科技奖等。王院士医德高尚,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血液学专业人才,至今仍工作在医、教、研第一线。

⑽ 获得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人的资料

王忠诚 王忠诚(1925.12.20- )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烟台人。先后在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50年代,在我国开展脑血管造影新技术,提高了颅内病变的确诊率,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专著《脑血管造影术》,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70年代,在国内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巨大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切除、脑血管畸形的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有新建树。80年代以来,潜心研究脑干肿瘤这个手术禁区的治疗方法,继而对脊髓内肿瘤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施行了手术治疗。这两项治疗从病例数量,手术方法及所得结果诸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徐光宪 徐光宪(1920— )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任交通大学化学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不久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徐光宪夫人高小霞,亦是化学家。

阅读全文

与中国科学基金会杰工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