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机器换人体现了什么原理
,机器不会累,而且成本低,精度高,磨损小,而且效率高,更不需要交五险一金,也没有养老问题,总成本比人工低得多,所以机械化生产更佳受到商人喜爱啊,毕竟盈利永远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欢迎追问
B. 机器换人,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其实机器换人,是对现在中国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的一个反应。同时,也会对这个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很多人觉得,机器换人,使得失业增加,是错误的。
从静态的角度,是的,失业是会增加。但是从动态的角度,实际上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果一个经济体,老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靠污染和破坏环境增长,老是处在产业链的下游,那还有什么希望。
比如机器人,机器人行业兴起后,失业的人很多可以在里面找到工作。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潜能。
机器换人, 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对于技术进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含义解释
"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机器换人
通俗来讲:"机器换人"就是在用工紧张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提升机器的办事效率,来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
借鉴2014年8月分布的《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机器换人"是指企业通过利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优化工艺技术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率,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C. “机器换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伯特咨询认为,“机器换人”,即流水线自动化的趋势会对企业造成如下影响:
(1)导致企业雇佣关系发生新变化
每增加一个机器人可能减少5~6个工作岗位“机器换人”策略的深入实施必然会影响到部分工人现有岗位的存续,导致越来越多的岗位被机器人替代,与之相关的员工会失业或被迫转岗。雇佣关系的这一新变化可能导致劳资矛盾和冲突局部增多。
(2)加剧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
技能人才供给不足是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的难题。据人社部相关数据,2017年,我国技术工人有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4700多万人,“技工荒”现象突出。我国企业的“机器换人”行动大多采取了符合实际的“机器+人工”模式,在部分操作性岗位消失的同时,调试、维护和操作工业机器人的岗位又在不断增加,这些岗位无疑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来填补。如何及时培养或招聘能够胜任这些新兴岗位的技能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可回避的责任。
(3)加大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难度
“机器换人”行动不是一种简单的人员替代计划,而是影响全局的技术替代策略,其实施过程必然会带来流程重塑和管理体系变革。与此相关的员工培训与开发活动不仅会覆盖受到直接影响的岗位和员工,也会涉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培训可能被迫转岗的员工,而且要培训新兴岗位的技能工人和管理者。肩负统筹协调员工培训与开发职责的企业HR,需要适应新的培训需求,实施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培训计划。
(4) 对员工关系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长远趋势看,“机器换人”行动在改变企业内部岗位、流程及管控模式的同时,也会带来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员工与领导的关系以及员工与员工的关系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管理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在变革和完善企业工作设计、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制度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重心会逐步转向提升员工的可雇佣性、改进员工的工作自主性、增强员工的满意度等广义的员工关系领域。
(5) 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或将被替代
“机器换人”行动的深入实施,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塑:不仅岗位和人员需求将发生巨大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定位、模式及工作方式方法也会发生深刻变革,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或将被机器人替代。
D. 如何推进"机器解放人",网点转型和业务流程优化
机器人家上了解到,随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招工难”现象频现,"机器换人“已成为大势所趋,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用工难题、提升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水平已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浙江、广东等地实施“机器换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经验值得推广借鉴。但我国“机器换人”在资金、人才、技术和装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机器换人”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首先,“机器换人”可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前企业面临用工成本快速上涨、“招工难”的双重压力。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始终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51474元,与2012年相比名义增长了10.1%。“招工难”也已成为近年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一些服务类企业表现的尤为突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劳动力市场频现“用工荒”。
“机器换人”能够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竞争力。“机器换人”将取代大量制造业劳动力,有效缓解“用工荒”现象。以浙江省为例,2012年,浙江省提出“全面机器换人战略”,每年投入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2017年,全省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完成“机器换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按照省政府估算,到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完成“机器换人”后,浙江省社会劳动生产率将由2014年末的10万元/人年上升至14万元/人年,三年增幅达到40%。
其次,“机器换人”可促进新就业及用工结构调整。“机器换人”替换的多数是劳动强度大、简单重复、安全风险高、作业环境差等岗位,同时也对在岗工人的技术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技术人才需求增大,可促进企业用工结构调整。
2013年国际机器人联盟发布的《工业机器人对就业的积极影响》专题报告中,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巴西和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未来8年内,机器人技术将对全球制造业就业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机器人产业自身不断壮大,将新生大量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机器人应用的不断深入,引发制造业分工细化,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产生新的就业机会。数据显示,2000-2011年,美、日、中等六国机器人使用率11年间翻了近一倍,但除美国外,其他五国的劳动失业率也在逐步下降;全球范围内,机器人已经直接创造就业岗位400-600万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300-500万个;未来8年,机器人将再创造190万至350万个就业岗位。
第三,“机器换人”可解决职业健康和安全难题。近年来,虽然我国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逐年下降,但事故总量和伤亡总量依然较高,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降幅也呈现逐年放缓趋势,特别是2008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十万人以下之后,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降幅有所放缓,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工作场所职业健康环境更是不容乐观,尘肺等职业病发病率依然较高,职业健康和安全现状还远远落后于美、日、韩、德等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指出,职业病危害范围广,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严重,我国职业病病人数量大,尘肺病、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群发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
“机器换人”能够改善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研究显示,9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与人的疲劳、误操作、违章作业等因素有关,与人相比,机器具有可靠性高、操作规范等特征,通过“机器换人”能够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机器换人”后作业场所人员大幅减少,部分可达到生产线无人化,即使发生事故,也不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将得到有效遏制。另外,职业病发病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有毒有害环境中,“机器换人”能够减少一线员工数量、降低作业人员暴露于有毒有害环境中的时间,可大幅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我国“机器换人”还存在一些难题
一是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企业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价格较高,动辄几十万数百万、甚至更高。如杭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智能立体仓库总投资就高达2800万元,“机器换人”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特别是大量经济实力不强的中小微企业,无力提供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机器换人”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如方便面厂的装叉环节,装配一台自动化投叉机需要一次性投入约60万元,一些企业认为投入太高,不值得,积极性不高。但细算下来,装叉环节自动化改造后,一条生产线由原来的6-8人减少到1人,1-2年节约的人工费用就能收回自动化改造的成本。
二是技术和装备支撑能力不足,国外产品占据较大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已经较为完善,在制造业、应急救援、国防军工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研究基础薄弱,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仍严重依赖进口。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较弱。三是国产设备性能无法满足高精度和可靠性等要求,数据显示,国产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为8000小时,而外资品牌可达到5万小时。虽然国产设备在价格上存在优势,比同类型进口产品价格低30%-50%,但国外产品依然占据着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较大市场。数据显示,世界工业机器人4大巨头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及德国库卡都在我国设立了分公司,外资品牌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成以上;国内领先的4家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产品仅占我国市场份额的5%,采购用户多为中小企业。
三是专业技术服务人才短缺,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企业“机器换人”改造后大量简单体力劳动人员被替代,同时也增加了大量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需求,以保障机器的正常运转。数据显示,汽车行业平均10台机器人需要一名技术服务人员;非汽车行业平均5-6台机器人需要一名技术服务人员。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数量的持续高速增长,未来技术服务人才需求较大。当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快速增长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需求极不适应。一方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特点不尽相同,使用的工业机器人也存在较大差异,院校等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未经企业培训前难以满足岗位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未建立起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企业自主培养人才能力不足。
“机器换人”时代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资金难题。一是充分利用现有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物联网专项、智能制造装备专项、技术改造专项、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和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等税收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改造;简化“机器换人”项目前置审批手续,建立“机器换人”项目申报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二是鼓励地方政府部门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资金、政策等扶持措施,引导企业“机器换人”改造。三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重点“机器改造”项目实行中长期贷款,给予利率优惠;探索设立工业企业应急转贷基金,优先供“机器换人”项目使用。
第二,培育龙头,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一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二是鼓励企业集聚发展,在基础较好的地区积极培育建立一批工业机器人产业特色园区、集群,鼓励企业关联、合作发展,发挥集聚优势,降低企业成本。三是重点推广一批国内先进技术和产品,如建立以保险、银行等资金为主的“机器换人”中长期专项资金,通过先期免费为工业企业进行“机器换人”改造,允许企业分多年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形势,不但能够缓解工业企业资金压力、提升企业改造积极性,还能够快速推动国内先进机器人技术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促进自主品牌机器人快速发展。
第三,注重人才,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鼓励企业提升自主人才培养能力,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自动化、软件开发等高技术人才。二是加强与国际高校的交流合作,建立人才交流平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能够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宣传,让企业认识到“机器换人”改造的优势所在、经济效益所在,提高企业改造积极性。二是运用协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参与新技术、新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加强行业自律,协助自主机器人品牌发展壮大。三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
E. 企业愿意机器换人的原因
原因之一就是不用再给员工发工资了,只需要把机器维护好就行了。
原因之二就是机器不会疲劳,不用休息,可以连续24小时进行生产活动!
F. 政府什么时候提出企业提供机器换人政策
要实现机来器换人的目标源还很远,据《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工业机器人2013年全球销售量约17.9万台,需求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同比增长12%;其中,在中国销售量约3.7万台,销售量全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60%。中国市场2013年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1/5,2014年已上升到1/4,这切实地反映出我国对机器人的需求。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决定了对机器人的需求。从当前看,制造业中劳动力短缺与工人工资的上升,使得人力成本上升。都在寻求替代办法,机器人显然是被优先选用的,因为机器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迅速提高,但是我国劳动生产率还很低,我们万名产业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对机器人提出了巨大需求。
整体上看,我们的工业机器人生产规模还偏小,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一些关键元部件的品质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技术创新能力还在发展中。服务机器人的规模产业还很少。
G. 工厂“机器换人”有什么好处
工厂“机器换人”,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设备占用面积版,还能减少工序间权的物流时间及周转中的二次碰伤。以利迅达机器人的五金机器人打磨抛光系统为例,在相同节拍下,五金机器人打磨抛光系统一天可以连续运转24小时,不仅比人工的效率提高近70%,还更好地保证产品稳定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而且1个工人同时可看多台机器。同时,这套系统还兼具占地小、低耗电、低售价等优点,不到2年就能回本。
H. 机器换人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吗 为什么
其实机器换人,是对现在中国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的一个反应。同时,专也会对这个产业产生属很大的影响。
很多人觉得,机器换人,使得失业增加,是错误的。
从静态的角度,是的,失业是会增加。但是从动态的角度,实际上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果一个经济体,老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靠污染和破坏环境增长,老是处在产业链的下游,那还有什么希望.
比如机器人,机器人行业兴起后,失业的人很多可以在里面找到工作。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潜能。
I. 小微企业信贷风控为何要“机器换人”
据报道,长期以来,由于小微企业贷款单笔金额小、操作成本高、风险高,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意愿普遍较低。在国家政策和监管的引导之下,近年来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日渐提高,而如何在服务好小微企业的同时,防范小微企业风险,考验着银行的经营能力。
“小微企业绝不是风险控制领域的洪水猛兽;只要通过妥善的风险管控、持续性地创新,小微金融就能做到商业可持续。”在31日举行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商银行副行长吴建伟表示。
浙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叶海靖指出,银行要提升小微企业贷款的风控水平,首先要进行专业化经营。据他介绍,浙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业务制定了明显区别于大中型公司业务的管理办法,构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体系。“把新生的小企业业务与其他业务板块隔离开,构建了一座‘防火墙’。”
此外,针对小企业笔数多、金额小,贷后管理工作量大、效果不佳的情况,银行将金融科技运用于小微业务的风控领域。叶海靖表示,浙商银行开发了小企业贷后风险监控及处置模块,实现了客户征信异常、法院查冻扣信息等预警信号的自动识别、风险提示和督导处置,以贷后管理的集中化、自动化处理,实现小微风控的“机器换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浙商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超1200亿元;小微贷款不良率为0.9%。
来源:央广网
J. 机器换人的产生背景
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国际经版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权济深度调
整,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全球制造业高端化竞争趋势日益明显。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之选。
2012年底,在浙江、江苏的传统制造企业中逐渐兴起了“机器换人”,众多企业纷纷引进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进行技术的改造升级。2014年,随着“东莞一号”文件及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机器换人”在珠三角的制造业重镇-东莞轰轰烈烈的开展,并在全国的掀起了一场“机器换人”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