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公司 > 柯麟基金会

柯麟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2-24 20:39:37

A. 中大历史怎么样求中大历史的资料。。。

香港政府自1963年为推广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了中英双语并重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自建校以来一直以来致力于“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香港中文大学位于沙田。它的校园面积为全港最大。中大校园依山傍海,树木鸟类繁多,人文气息浓郁,被誉为全亚洲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
学校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政府自1963年为推广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了中英双语并重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自建校以来一直以来致力于“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香港中文大学位于沙田。它的校园面积为全港最大。中大校园依山傍海,树木鸟类繁多,人文气息浓郁,被誉为全亚洲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编辑本段世界排名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培育既专且博的领袖人才,极具人文气质的世界级名校。自立校以来,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的中大,在香港的教育史上创造了众多奇迹。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香港中文大学不仅在亚洲区内享有盛名,而且在国际上也获得广泛认同。其以杰出的学术表现、雇主评价、学生及教授国际化程度、师生比例及论文引用情况等被英国THES-QS连续评为全球大学前50强。 2009年《泰晤士报》(Times Higher Ecation Supplement,「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较2009年略升4名,位列全球第42,继续处于大陆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之前。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在2011公布了亚洲大学排名榜,香港中文大学亚洲第五,北大、清华分别居13位、16位。 而在上海交大最新发布的2010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大位列大中华区第二位(仅次于台大),香港地区第一。 2010年英国《泰晤士报》公布全球2010年全球“200大”大学排行榜,香港大学由去年排名第33跃升至第18位,香港中文大学也由去年第50位攀升至第38位。2011年全亚洲大学排名为第五名编辑本段校训校徽

香港中文大学校徽
中文大学校徽雕塑
香港中文大学校训为“博文约礼”“博文约礼”出自《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它是孔子的主要教育规训。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因此,中大的教育方针是德智并重。 以中国神话中的“凤”为校徽亦能体现中大的特别之处,盖自汉代以来,凤就被看作是“南方之鸟”,成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的象征。以紫色与金色为底色,取意紫色的热诚与忠耿和金色的坚毅与果敢。中大这种人文气质背后的文理兼备,出将入相的刚柔相济在其招生、教学及校园文化中皆得到了充分体现。编辑本段学校历史

香港中文大学
* 1957年,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成立香港中文专上学校协会,共同争取应得的政府资助及学术地位。 * 1959年,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成为政府资助专上学院。 *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正式成立,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而成。 * 1965年,教育学院成立。 * 1976年,香港立法局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改制方案,将中大采取单一制的行政结构,各书院只管理其各自的资产,其余全部权力,授予大学本部。 * 1977年,医学院成立。 * 1986年,逸夫书院成立,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第四个成员书院。 * 1991年,工程学院成立。 * 2005年,开设环球商业本科生课程 * 2005年12月1日,法律学院成立,是香港第三家提供法律课程的本地大学。 * 2006年,开办法学士本科生课程。 * 2006年,宣布成立晨兴书院及善衡书院,校舍设于大学体育馆后之山坡,及后更宣布将成立第七所书院,校舍设于联合书院后面之山坡。

B. 梅州市人民医院的历史沿革

2011
1、梅州市人民医院荣获广东省2011年三级综合医院病历质量评比活动单项优秀病历奖
2010
2、梅州市人民医院荣获2010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单位”
3、林新华获得2010年“全国优秀院长”光荣称号
4、张曼萍荣获2010年“梅州市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5、徐招柱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6、李利平荣获第二届“梅州巾帼十杰”荣誉称号
7、陈丹青荣获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8、李利平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9
9、梅州市人民医院荣获2009年“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0、刘竹英参加省卫生系统女职工静脉输液护理技能大赛获得优胜奖
11、李平荣获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2、张倩云荣获2009年“梅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13、李利平当选“首届感动梅州十大道德楷模”
14、刘竹英2009年参加市卫生系统女职工静脉输液护理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并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
15、钟丽君2009年在市卫生系统女职工静脉输液护理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并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
16、钟丽君参加省卫生系统女职工静脉输液护理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
2008
17、钟志雄2008年12月被评为梅州市首届高层次人才享受政府津贴
18、急诊科荣获2006-2007年度“广东省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
19、神经外一科被继续认定为2006-2007年度“广东省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
20、2008年5月罗红燕同志荣获“广东省优秀团干部”称号
21、2008年5月黎茹同志荣获“梅州市优秀团干部”称号
22、泌尿外一科林双容荣获省“护士岗位标兵”
23、内五科吴果果荣获市“护士岗位标兵”
2007
24、2007年荣获省“护理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
25、急诊科陈嘉瑜荣获2007年省护理技能竞赛“心肺复苏、无菌操作”个人三等奖
26、内五科周媛旋荣获2007年省护理技能竞赛“静脉输液”个人三等奖
27、梅州市人民医院工会委员会2008年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28、林新华、彭广福、陈凯、钟志雄被选拔为梅州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9、徐招柱被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评为“三服务一促进”主题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30、林新华被中共广东省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31、林新华荣获2007年度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授予第四届“柯麟医学奖”
32、叶敏荣获200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3、李利平荣获2007年梅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2006
34、梅州市人民医院保卫科2006年被梅州市公安局评为内保先进集体
35、黄仁扬被梅州市公安局评为内保先进个人,受到嘉奖
36、梅州市人民医院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称号
2005
37、林新华被评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38、梅州市人民医院第五团支部2005年被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39、罗伟雄荣获2005年度“梅州市优秀团员”称号
2004
40、梅州市人民医院工会被评为2004年梅州市先进职工之家
41、张曼萍荣获2004年梅州市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42、急诊科荣获2004年度“梅州市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称号
43、杨玉红荣获2004年度“梅州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44、罗红燕荣获2004年“梅州市优秀团干部”称号
45、徐继威荣获2004年“梅州市优秀团员”称号
46、梅州市人民医院工会被评为2003年度广东省先进职工之家
47、颅脑外科荣获2002~2003年度广东省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称号
48、罗伟文荣获广东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49、梅州市人民医院团委荣获“梅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50、彭广福荣获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51、蔡利平荣获2004年“梅州市巾帼贡献奖”荣誉称号
2003前 52、李嘉被团市委授予2002年度“梅州市青年科技标兵”称号、“梅州市优秀团员”
53、罗伟文被团市委授予2002年度“梅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54、三内科获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称号
55、余永湘、张莉莉获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56、林新华院长荣获2003年度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57、梅州市人民医院工会被评为2002年度梅州市先进工会组织
58、陈丹青被评为2002年度梅州市先进工会工作者
59、林新华、黄国栋、张荣在、彭广福、李铎贤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定为梅州市第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60、林新华院长荣获200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61、外科彭广福医生荣获2002年梅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62、妇科蔡利平医生荣获2002年梅州市“岗位能手”称号
63、信息科统计室荣获2002年“广东省卫生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64、信息科蔡巧玲荣获2002年“广东省卫生统计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65、神经外科被团市委授予2002年“青年文明号”称号
66、护理部(含全院426名护理人员)2002年3月被市妇联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67、林新华院长2001年获得广东省“优秀职工之友”称号
68、林新华院长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69、林新华院长被授予2001年广东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工作者
70、眼科丘亮辉医生被授予2000-2001年度广东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71、梅州市人民医院被评为2001年梅州市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
72、张荣在荣获2000年度梅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金梅奖二等奖
73、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卢金常荣获200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74、内科主任医师叶永辉荣获2000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75、我院《肛肠疾病手术前后动力学检测研究》获1999年度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76、黄国栋副院长荣获1998年度梅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金梅奖一等奖
77、本院《结肠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获1997年度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叁等奖。
78、苏鲁贤检验师于1994-1998年参加国家卫生部组织的援助赤道几内亚医疗队期间,工作
79、积极,认真负责,出色地完成任务。荣获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总统颁发的“赤道几内亚独
80、立铜质勋章”,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援外医疗队优秀队员”称号。医院授予“优秀医务工作者”光荣称号。
81、卢金常主任医师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C. 中山大学历史资料

中山大学
图为中山大学校徽、校训及校园风光。
【广东省】

〓〓中山大学〓〓

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伟人手创 山高水长】

中山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这所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原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中山先生,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强强联合,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学科设置更加齐全,办学力量更为壮大。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成绩显著。

中山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传统,中山大学的历史是和一批大师级的教授、学者联系在一起的。自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延揽名师,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黄现璠、姜立夫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执教于中山大学。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执教于中山医科大学。大师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开创学术新领域的勇气给中山大学这座科学殿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学科齐全 根深叶茂】

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的文化和学术在南方的一个重镇。全校设有33个学院(实体系), 89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有25个本科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学校还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国的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研究生教育方面,全校拥有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6个,还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和广东省重点学科43个。

中山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全校共有教职工近12000人,具有高级职称者近25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63人。教师队伍中各类学科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中山大学拥有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目前,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9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有着强大的医疗资源,拥有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附属医院系统。全校共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等4所附属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是教育部高教文献保障体系华南地区中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7个中心之一。馆内藏书488万册,除了提供传统的书刊借阅服务,还有互联网信息浏览、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等多种形式的电子信息服务,为师生员工迅速有效地利用电子资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均建立了规模可观的校园网,四个校区之间的连接速率已达到千兆,在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住宅之间实现了光缆连接,校园网的规模、用户数位居华南地区高校前列,是国内高校中网络铺设面最广、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出口速率最高的校园网之一,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中山大学依托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迄今为止,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其中的4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其中包括7所学校的校际本科生交换协议,根据协议,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在读期间,均可申请前往这些大学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学习。

【学子风华 桃李芬芳】

中山大学现有各类在校学生6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12000人,本科生24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000多人。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素以“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宽松自主的氛围使得各级学生会和150多个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创意、尽情施展才华,营造了品位高雅、青春动感的校园生活。暑假“三下乡”活动、中外优秀文化讲座、医学人文讲座、艺术与人生讲坛、科技艺术节、维纳斯歌手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创意基金等几十个品牌活动已经成为中大学子彰显个性、拓展素质、提升自我的大舞台。

中山大学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大学子频频参加国内外各类比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2年,获亚洲创业计划大赛会场冠军,并囊括所有单项冠军;2003年,获第27届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银奖,获香港举行的第四届投资策划ACCA大学生公开赛冠军;继2002年我校学生辩论队获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之后,2003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获得冠军;2004年,我校代表队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总决赛银奖,在第28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铜奖,成为大陆当年唯一获得奖牌的高校。

建校80余年来,中山大学为社会输送各类英才十余万人,校友遍及海内外,已成为了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以“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大”著称的中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据统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全国知名企业、各大医院、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国、升学深造的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在毕业生总人数的80%左右。随着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南中国经济圈的崛起必将为中大学子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在教育部、广东省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中山大学这所伟人手创的中国名校,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山大学的事业必将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再铸鼎盛与辉煌。

【中山大学院系设置】

人文科学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哲学系 人类学系

岭南学院
国际商务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学系 金融系 财政税务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国际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企业管理系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日语系 德语系 法语系 英培中心 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外语教学中心
大学英语教学部 研究生外语教学部 应用英语教学部 大学外语教育研究所

法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政治科学系 行政管理学系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国际关系学系 公共传播学系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会计学系 旅游酒店管理系 市场学系 财务与投资系 管理科学系

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教育系(两课) 心理学系 体育教育系

传播与设计学院
新媒体与影视制作学系 新闻传播学系 艺术设计学系

国际交流学院

旅游学院

翻译学院
翻译系 商务外语系 对外汉语系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学系 统计科学系 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学系 微电子学系 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工学院
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广东省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系 应用化学系 高分子与材料科学系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国土资源与环境系(河口海岸研究所) 水资源与环境系
规划设计研究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系 大气科学系 环境工程系

地球科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生物化学系 生态学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通信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系 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软件学院

资讯管理系

中山医学院
临床医学一系(长学制) 临床医学二系 麻醉学系 医学影像学系 康复治疗学系 医学检验系 眼科视光学系
法医学系 生物医学工程系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系 妇幼卫生系 营养学系 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光华口腔医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
实验动物中心

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中山大学校歌】

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吾校矗立 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 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 慎思不罔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 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 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

1931年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4年设工学院,1935年设研究院,始招研究生。1937年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范7个学院和1个研究院,31个系。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址广东罗定、云南澄江、广东坪石、东江、连县登地。1945年回迁广州石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农、医、师范等4个学院从中山大学划出,中山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校址由广州石牌迁至康乐园。

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七十五年来,吸引了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郭沫若、鲁迅、冯友兰、陈钟凡、罗常培、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董作宾、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刘节、梁方仲、冼玉清、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董每戡、詹安泰、王季思、王力、杨树达、钟敬文、朱谦之、杨成志、吴康、杨荣国、蒲蛰龙等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形成了以“严谨、求实”为特征的良好学术风气。中山大学也成为了中国南方文化与学术的重镇。

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山大学取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目前,中山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拥有35个研究所、47个研究中心,37个学系,48个本科专业。共有5个国家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53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96个,还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还拥有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数学、历史学、管理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光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全校有教职工3743人,其中教师1549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博士生导师210人,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讲师489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7人,近年来,共有9位教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校各类学生23070人,其中博士生550人,硕士生1776人,本科生9525人,外国留学生181人。

中山大学不仅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而且教学实验设备比较齐全。在全校77个实验室中,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实验室和生物防治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实验室与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其设备和研究水平居国内外先进行列;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测、静电加速器、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应用、计算、电化教育、测试等实验室(中心),拥有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334万册,各类期刊万余种,并开展国际联机检索服务。1995年底,顺利建成规模可观的学校校园网。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中有3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每年派出大量人员到国外及港澳地区讲学、进修、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先后授予邹至庄、霍英东、曾宪梓、何善衡等为中山大学名誉博士,聘请了杨振宁、邹至庄、陈省身、杨庆??、朱经武、丘成桐、沈元穰、钱庆文、饶宗颐、桥本初次郎、费尔班克、陈香梅、等一批知名学者、教授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还聘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教师来校讲学、任教。

自国家设立重点大学制度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中山大学已经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历年来,中山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国家一流的专家学者,也有各级党政领导,更有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以及一批遍及海内外的企业家。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校友和各界人士给予中山大学大力支持,捐建教学科研生活用楼、添置实验仪器设备、捐赠各类图书资料、设立奖教奖学金,累计各类捐助达3亿多元。霍英东、梁銶琚、何善衡、曾宪梓、姚美良、冼为坚、熊德龙、方润华、卢雪儿、朱孟依等分别捐资兴建了英东体育中心、梁銶琚堂、善衡堂、曾宪梓堂、永芳堂、冼为坚堂、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方润华楼、马文辉堂、外语学院大楼等,岭南大学校友筹款资助我校岭南(大学)学院,兴建岭南堂、伍舜德图书馆、林护堂、黄铭衍堂、黄传经堂,岭南行政中心等,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美国岭南基金会,孔安道基金会以及美国、加拿大、澳门等地的中大校友会、岭南大学校友会,都给予中山大学很大支持。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定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校区面积3.3平方公里,为中山大学在下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办学的空间,以此为依托,中山大学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山大学坐落在广州珠江之滨,校园面积4.5平方公里,康乐园中树木葱笼,绿草如茵;珠海校区依山面海,幽静怡人,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的胜境。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一,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九。

D. 中山大学的全名叫什么

中山大学
图为中山大学校徽、校训及校园风光。
【广东省】

〓〓中山大学〓〓

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伟人手创 山高水长】

中山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这所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原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中山先生,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强强联合,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学科设置更加齐全,办学力量更为壮大。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成绩显著。

中山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传统,中山大学的历史是和一批大师级的教授、学者联系在一起的。自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延揽名师,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黄现璠、姜立夫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执教于中山大学。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执教于中山医科大学。大师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开创学术新领域的勇气给中山大学这座科学殿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学科齐全 根深叶茂】

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的文化和学术在南方的一个重镇。全校设有33个学院(实体系), 89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有25个本科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学校还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国的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研究生教育方面,全校拥有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6个,还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和广东省重点学科43个。

中山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全校共有教职工近12000人,具有高级职称者近25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63人。教师队伍中各类学科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中山大学拥有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目前,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9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有着强大的医疗资源,拥有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附属医院系统。全校共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等4所附属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是教育部高教文献保障体系华南地区中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7个中心之一。馆内藏书488万册,除了提供传统的书刊借阅服务,还有互联网信息浏览、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等多种形式的电子信息服务,为师生员工迅速有效地利用电子资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均建立了规模可观的校园网,四个校区之间的连接速率已达到千兆,在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住宅之间实现了光缆连接,校园网的规模、用户数位居华南地区高校前列,是国内高校中网络铺设面最广、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出口速率最高的校园网之一,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中山大学依托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迄今为止,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其中的4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其中包括7所学校的校际本科生交换协议,根据协议,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在读期间,均可申请前往这些大学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学习。

【学子风华 桃李芬芳】

中山大学现有各类在校学生6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12000人,本科生24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000多人。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素以“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宽松自主的氛围使得各级学生会和150多个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创意、尽情施展才华,营造了品位高雅、青春动感的校园生活。暑假“三下乡”活动、中外优秀文化讲座、医学人文讲座、艺术与人生讲坛、科技艺术节、维纳斯歌手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创意基金等几十个品牌活动已经成为中大学子彰显个性、拓展素质、提升自我的大舞台。

中山大学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大学子频频参加国内外各类比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2年,获亚洲创业计划大赛会场冠军,并囊括所有单项冠军;2003年,获第27届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银奖,获香港举行的第四届投资策划ACCA大学生公开赛冠军;继2002年我校学生辩论队获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之后,2003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获得冠军;2004年,我校代表队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总决赛银奖,在第28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铜奖,成为大陆当年唯一获得奖牌的高校。

建校80余年来,中山大学为社会输送各类英才十余万人,校友遍及海内外,已成为了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以“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大”著称的中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据统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全国知名企业、各大医院、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国、升学深造的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在毕业生总人数的80%左右。随着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南中国经济圈的崛起必将为中大学子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在教育部、广东省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中山大学这所伟人手创的中国名校,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山大学的事业必将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再铸鼎盛与辉煌。

【中山大学院系设置】

人文科学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哲学系 人类学系

岭南学院
国际商务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学系 金融系 财政税务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国际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企业管理系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日语系 德语系 法语系 英培中心 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外语教学中心
大学英语教学部 研究生外语教学部 应用英语教学部 大学外语教育研究所

法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政治科学系 行政管理学系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国际关系学系 公共传播学系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会计学系 旅游酒店管理系 市场学系 财务与投资系 管理科学系

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教育系(两课) 心理学系 体育教育系

传播与设计学院
新媒体与影视制作学系 新闻传播学系 艺术设计学系

国际交流学院

旅游学院

翻译学院
翻译系 商务外语系 对外汉语系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学系 统计科学系 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学系 微电子学系 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工学院
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广东省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系 应用化学系 高分子与材料科学系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国土资源与环境系(河口海岸研究所) 水资源与环境系
规划设计研究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系 大气科学系 环境工程系

地球科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生物化学系 生态学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通信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系 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软件学院

资讯管理系

中山医学院
临床医学一系(长学制) 临床医学二系 麻醉学系 医学影像学系 康复治疗学系 医学检验系 眼科视光学系
法医学系 生物医学工程系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系 妇幼卫生系 营养学系 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光华口腔医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
实验动物中心

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中山大学校歌】

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吾校矗立 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 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 慎思不罔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 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 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

1931年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4年设工学院,1935年设研究院,始招研究生。1937年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范7个学院和1个研究院,31个系。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址广东罗定、云南澄江、广东坪石、东江、连县登地。1945年回迁广州石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农、医、师范等4个学院从中山大学划出,中山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校址由广州石牌迁至康乐园。

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七十五年来,吸引了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郭沫若、鲁迅、冯友兰、陈钟凡、罗常培、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董作宾、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刘节、梁方仲、冼玉清、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董每戡、詹安泰、王季思、王力、杨树达、钟敬文、朱谦之、杨成志、吴康、杨荣国、蒲蛰龙等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形成了以“严谨、求实”为特征的良好学术风气。中山大学也成为了中国南方文化与学术的重镇。

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山大学取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目前,中山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拥有35个研究所、47个研究中心,37个学系,48个本科专业。共有5个国家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53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96个,还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还拥有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数学、历史学、管理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光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全校有教职工3743人,其中教师1549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博士生导师210人,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讲师489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7人,近年来,共有9位教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校各类学生23070人,其中博士生550人,硕士生1776人,本科生9525人,外国留学生181人。

中山大学不仅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而且教学实验设备比较齐全。在全校77个实验室中,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实验室和生物防治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实验室与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其设备和研究水平居国内外先进行列;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测、静电加速器、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应用、计算、电化教育、测试等实验室(中心),拥有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334万册,各类期刊万余种,并开展国际联机检索服务。1995年底,顺利建成规模可观的学校校园网。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中有3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每年派出大量人员到国外及港澳地区讲学、进修、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先后授予邹至庄、霍英东、曾宪梓、何善衡等为中山大学名誉博士,聘请了杨振宁、邹至庄、陈省身、杨庆??、朱经武、丘成桐、沈元穰、钱庆文、饶宗颐、桥本初次郎、费尔班克、陈香梅、等一批知名学者、教授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还聘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教师来校讲学、任教。

自国家设立重点大学制度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中山大学已经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历年来,中山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国家一流的专家学者,也有各级党政领导,更有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以及一批遍及海内外的企业家。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校友和各界人士给予中山大学大力支持,捐建教学科研生活用楼、添置实验仪器设备、捐赠各类图书资料、设立奖教奖学金,累计各类捐助达3亿多元。霍英东、梁銶琚、何善衡、曾宪梓、姚美良、冼为坚、熊德龙、方润华、卢雪儿、朱孟依等分别捐资兴建了英东体育中心、梁銶琚堂、善衡堂、曾宪梓堂、永芳堂、冼为坚堂、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方润华楼、马文辉堂、外语学院大楼等,岭南大学校友筹款资助我校岭南(大学)学院,兴建岭南堂、伍舜德图书馆、林护堂、黄铭衍堂、黄传经堂,岭南行政中心等,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美国岭南基金会,孔安道基金会以及美国、加拿大、澳门等地的中大校友会、岭南大学校友会,都给予中山大学很大支持。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定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校区面积3.3平方公里,为中山大学在下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办学的空间,以此为依托,中山大学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山大学坐落在广州珠江之滨,校园面积4.5平方公里,康乐园中树木葱笼,绿草如茵;珠海校区依山面海,幽静怡人,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的胜境。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一,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九。

E. 陈立人的艺术年表

1989年
水彩画《晨风》入选第二届全国水彩画展,并入选其精品展送赴日本、希腊、韩国等多个国家展出。
在《画廊》杂志上发表有关广东现代艺术系列文论。
完成室外雕塑《飞向未来》
1990年
油画《大法则》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雕塑《开会》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1年
获广州市文化局颁发优秀文艺创作证书。
在广州雕塑院举办绘画、雕塑个人作品展览。
同年赴澳大利亚留学。
1992年
系列水彩作品为《澳大利亚美术家杂志》所推荐。
1994年
获维多利亚省汤.逻伯逊美术奖首奖(油画)。
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维斯美术比赛首奖。
获葛籣威瓦利市美术大赛水彩画首奖。
为维多利亚省布莱顿市市长Cr Ken Oliver绘制肖像。
1995年
获新南威尔士州康士比市美术大赛最佳水彩画奖。
获新南威尔士州费菲市美术大赛首奖、特别奖以及观众投票奖。
获新南威尔士州摩士曼市美术奖观众投票奖。
获新南威尔士州帕拉玛塔市美术奖观众推荐奖。
1996年
获新南威尔士州库拉市国际艺术节观众推荐奖。
油画Erko在白马酒店》入选达斯沙龙展。
获新南威尔士州费菲市美术大赛最佳传统风格奖。
获新南威尔士州毕列克镇美术比赛首奖。
1997年
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
油画《渔村》为香港大学博物馆收藏。
在香港美国俱乐部举办个人画展。
1998年
进入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研修硕士学位。
1999年
获新南威尔士州皇家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春季美术大展金奖。
为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文献》杂志推介
2000年至2002年
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获艺术硕士绘画专业学位。
举办个人画展于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展馆。
2003年
成为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专题是“纽带之审视-中国人与澳大利亚”
油画《新创世纪》,为悉尼科技大学收藏
2004年-2005年
受聘为广州雕塑院客席雕塑家。
油画《罗曼先生的後院》为堪培拉国立医院收藏
2007年
创作《广州三二九起义纪念像》,地点:广州越华路小东营
2008年
创作《柯麟医生像》,地点:海丰文天祥公园
2009年
雕塑《一号线由东往西》获《第一届广东雕塑大展》金奖
入选《中国雕
2010年
创作设计《廖冰兄艺术广场》,地点:广州天河公园
创作《南越王赵佗像》,地点:广州二沙岛公园
2011年
创办岭东雕塑院
创作《庄世平先生》,地点:汕头华侨公园
2012年
入选《中国雕塑名家》大图录
创办广州陈立人艺术工作室
创作《广州亚运志愿者公园》主雕及群像,地点:广州太古仓志愿者公园
2013年
创办维南文化传播
创办深圳祥风堂艺廊
供职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亚洲艺术基金会,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岭东雕塑院。
多次入选中国全国性美展并获奖。
多次在中国、澳大利亚国家级艺术刊物上发表作品及理论文章。
多次在国际上荣获艺术奖项。
大量作品为国际性学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F. 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哪个专业比较好

中山大学
开放分类: 大学、孙中山、工程、广东、985工程

图为中山大学校徽、校训及校园风光。
【广东省】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伟人手创 山高水长】

中山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这所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原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中山先生,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强强联合,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学科设置更加齐全,办学力量更为壮大。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成绩显著。

中山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传统,中山大学的历史是和一批大师级的教授、学者联系在一起的。自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延揽名师,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黄现璠、姜立夫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执教于中山大学。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执教于中山医科大学。大师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开创学术新领域的勇气给中山大学这座科学殿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学科齐全 根深叶茂】

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的文化和学术在南方的一个重镇。全校设有33个学院(实体系), 89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有25个本科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学校还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国的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研究生教育方面,全校拥有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6个,还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和广东省重点学科43个。

中山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全校共有教职工近12000人,具有高级职称者近25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63人。教师队伍中各类学科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中山大学拥有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目前,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9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有着强大的医疗资源,拥有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附属医院系统。全校共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等4所附属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是教育部高教文献保障体系华南地区中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7个中心之一。馆内藏书488万册,除了提供传统的书刊借阅服务,还有互联网信息浏览、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等多种形式的电子信息服务,为师生员工迅速有效地利用电子资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均建立了规模可观的校园网,四个校区之间的连接速率已达到千兆,在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住宅之间实现了光缆连接,校园网的规模、用户数位居华南地区高校前列,是国内高校中网络铺设面最广、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出口速率最高的校园网之一,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中山大学依托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迄今为止,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其中的4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其中包括7所学校的校际本科生交换协议,根据协议,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在读期间,均可申请前往这些大学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学习。

【学子风华 桃李芬芳】

中山大学现有各类在校学生6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12000人,本科生24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000多人。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素以“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宽松自主的氛围使得各级学生会和150多个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创意、尽情施展才华,营造了品位高雅、青春动感的校园生活。暑假“三下乡”活动、中外优秀文化讲座、医学人文讲座、艺术与人生讲坛、科技艺术节、维纳斯歌手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创意基金等几十个品牌活动已经成为中大学子彰显个性、拓展素质、提升自我的大舞台。

中山大学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大学子频频参加国内外各类比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2年,获亚洲创业计划大赛会场冠军,并囊括所有单项冠军;2003年,获第27届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银奖,获香港举行的第四届投资策划ACCA大学生公开赛冠军;继2002年我校学生辩论队获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之后,2003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获得冠军;2004年,我校代表队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总决赛银奖,在第28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铜奖,成为大陆当年唯一获得奖牌的高校。

建校80余年来,中山大学为社会输送各类英才十余万人,校友遍及海内外,已成为了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以“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大”著称的中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据统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全国知名企业、各大医院、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国、升学深造的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在毕业生总人数的80%左右。随着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南中国经济圈的崛起必将为中大学子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在教育部、广东省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中山大学这所伟人手创的中国名校,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山大学的事业必将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再铸鼎盛与辉煌。

【中山大学院系设置】

人文科学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哲学系 人类学系

岭南学院
国际商务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学系 金融系 财政税务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国际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企业管理系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日语系 德语系 法语系 英培中心 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外语教学中心
大学英语教学部 研究生外语教学部 应用英语教学部 大学外语教育研究所

法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政治科学系 行政管理学系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国际关系学系 公共传播学系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会计学系 旅游酒店管理系 市场学系 财务与投资系 管理科学系

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教育系(两课) 心理学系 体育教育系

传播与设计学院
新媒体与影视制作学系 新闻传播学系 艺术设计学系

国际交流学院

旅游学院

翻译学院
翻译系 商务外语系 对外汉语系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学系 统计科学系 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学系 微电子学系 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工学院
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广东省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系 应用化学系 高分子与材料科学系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国土资源与环境系(河口海岸研究所) 水资源与环境系
规划设计研究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系 大气科学系 环境工程系

地球科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生物化学系 生态学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通信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系 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软件学院

资讯管理系

中山医学院
临床医学一系(长学制) 临床医学二系 麻醉学系 医学影像学系 康复治疗学系 医学检验系 眼科视光学系
法医学系 生物医学工程系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系 妇幼卫生系 营养学系 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光华口腔医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
实验动物中心

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中山大学校歌】

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吾校矗立 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 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 慎思不罔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 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 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

中山大学官方网址
http://www.sysu.e.cn/

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

1931年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4年设工学院,1935年设研究院,始招研究生。1937年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范7个学院和1个研究院,31个系。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址广东罗定、云南澄江、广东坪石、东江、连县登地。1945年回迁广州石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农、医、师范等4个学院从中山大学划出,中山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校址由广州石牌迁至康乐园。

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七十五年来,吸引了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郭沫若、鲁迅、冯友兰、陈钟凡、罗常培、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董作宾、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刘节、梁方仲、冼玉清、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董每戡、詹安泰、王季思、王力、杨树达、钟敬文、朱谦之、杨成志、吴康、杨荣国、蒲蛰龙等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形成了以“严谨、求实”为特征的良好学术风气。中山大学也成为了中国南方文化与学术的重镇。

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山大学取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目前,中山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拥有35个研究所、47个研究中心,37个学系,48个本科专业。共有5个国家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53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96个,还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还拥有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数学、历史学、管理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光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全校有教职工3743人,其中教师1549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博士生导师210人,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讲师489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7人,近年来,共有9位教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校各类学生23070人,其中博士生550人,硕士生1776人,本科生9525人,外国留学生181人。

中山大学不仅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而且教学实验设备比较齐全。在全校77个实验室中,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实验室和生物防治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实验室与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其设备和研究水平居国内外先进行列;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测、静电加速器、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应用、计算、电化教育、测试等实验室(中心),拥有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334万册,各类期刊万余种,并开展国际联机检索服务。1995年底,顺利建成规模可观的学校校园网。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中有3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每年派出大量人员到国外及港澳地区讲学、进修、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先后授予邹至庄、霍英东、曾宪梓、何善衡等为中山大学名誉博士,聘请了杨振宁、邹至庄、陈省身、杨庆??、朱经武、丘成桐、沈元穰、钱庆文、饶宗颐、桥本初次郎、费尔班克、陈香梅、等一批知名学者、教授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还聘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教师来校讲学、任教。

自国家设立重点大学制度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中山大学已经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历年来,中山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国家一流的专家学者,也有各级党政领导,更有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以及一批遍及海内外的企业家。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校友和各界人士给予中山大学大力支持,捐建教学科研生活用楼、添置实验仪器设备、捐赠各类图书资料、设立奖教奖学金,累计各类捐助达3亿多元。霍英东、梁銶琚、何善衡、曾宪梓、姚美良、冼为坚、熊德龙、方润华、卢雪儿、朱孟依等分别捐资兴建了英东体育中心、梁銶琚堂、善衡堂、曾宪梓堂、永芳堂、冼为坚堂、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方润华楼、马文辉堂、外语学院大楼等,岭南大学校友筹款资助我校岭南(大学)学院,兴建岭南堂、伍舜德图书馆、林护堂、黄铭衍堂、黄传经堂,岭南行政中心等,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美国岭南基金会,孔安道基金会以及美国、加拿大、澳门等地的中大校友会、岭南大学校友会,都给予中山大学很大支持。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定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校区面积3.3平方公里,为中山大学在下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办学的空间,以此为依托,中山大学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山大学坐落在广州珠江之滨,校园面积4.5平方公里,康乐园中树木葱笼,绿草如茵;珠海校区依山面海,幽静怡人,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的胜境。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一,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九。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邮政编码:510275

G. 问一下,中山大学有哪些私人奖学金它们是谁或者什么公司捐助或者创立的呢

中山大学的奖学金的确缺少一个系统的介绍,在官网上没有详细的列明一共都有哪些奖学金,尤其是你问的“私人奖学金”,都是哪些人或企业资助,什么条件可以申请,之类的。所以这里就根据我曾经经历过的,以及问一些同学他们见过的说说吧。

总的说来,中大的奖学金分这么几大类——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捐赠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港澳台侨优秀学生奖学金。前两项属于政府奖学金,单项奖属于校级奖学金,港澳台是针对性的。所以你所提到的“私人奖学金”中大的叫法是“捐赠奖学金”。

那么捐赠奖学金有多少呢,一开始我以为就只有几个,但后来问同学发现越问越多,多到我觉得自己无法找全的地步,也正是因为太多,我也没时间一一去找他们的历史,捐赠人或者捐赠企业了,其中有很多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捐赠者是谁,有些不明显的,我把我问到的和查到的这些都列在这,你看看吧。如果针对哪个有兴趣可以搜下,全都搜太费时间了。而且必须说的是,这些并不全,只是我现在知道的一些,如果继续问下去或者查下去应该还有很多。

【宝供物流奖学金】【亚洲教育慈善基金奖学金】【彭瑞安归侨、归侨子女奖学金奖学金】【谷歌校园公益之星奖学金】【恒生银行奖学金】【管理学院李学柔基金奖学金】【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Panasonic育英基金奖学金】【邹鲁奖学金】【住友商事奖学金】【盈峰励志奖学金】【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学金】【光华教育奖学金】【立木奖学金】【时代地产奖学金】【何肇发奖学金】【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平安励志奖学金】【刘永生优秀贫困本科生奖学金】【佐丹奴奖学金】【Klaus Toepfer 环境奖学金】【永旺奖学金】【住友电工集团奖学金】【珠海可口可乐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山医美东校友会优秀本科生奖学金】【姚志斌、谭笑夫妇优秀贫困医学生本科生奖学金】【言承旭奖学金】【许天禄夫妇奖学金】【许崇清奖学金】【香港加拿大同学会奖学金】【文鹏凌夫妇医学奖学金】【卫材(中国)药业奖学金】【三星奖学金】【千金药业奖学金】【默克雪兰诺精英奖学金】【雷尚斌胡艳娟夫妇优秀医学本科生奖学金】【黄金城、朱嘉梨夫妇医学奖学金】【广东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优秀医学本科生奖学金】【大益优秀本科生奖学金】【陈翠娥优秀贫困医学本科生奖学金】【澳洲校友会奖学金】【埃克森美孚奖学金】【“东山旧雨”优秀贫困医学生奖学金】【中环万代奖学金】【远东宏信奖学金】【三井住友银行奖学金】【仁孚(中国)奖学金】【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国际奖学金】【丰田奖学金】【李龙镳奖学金】【奇瑞21世纪东方之子奖学金】【杜邦奖学金】【商承祚奖学金】【广州赛莱拉生物基因工程优秀学生奖学金】【亚洲教育慈善基金奖学金】【花旗金融信息科技优秀奖学金】【三井住友银行全球基金会奖学金】【松下电器育英基金奖学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宝马优秀大学生奖学金】【汇丰银行奖学金】【获台骅奖学金】【雷诺丽特奖学金】【大新银行奖学金】【南富士杉山播种奖学金】【IBM中国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惠普优秀学生奖学金】【香港机场领袖奖学金】【长江企业奖学金】【Primax就业奖学金】

阅读全文

与柯麟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