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海南花场湾县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自然分布的红树植物种类有秋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勒和厦门老鼠勒5个种。后两个种由于有民间医药验方,而被作为草药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种类的灭绝,目前正在想办法加以恢复和发展。
本区红树林主要种类是秋茄,从世界范围看,这个种的纯林生长最好的只有我国福建的九龙江口(即本保护区范围)和我国台湾功淡水河口(竹围地区),可称为全球最完整的秋茄姐妹林。本区有数片大面积成片纯林高达6~7m,本区秋茄最高有过10m以上的记载,是该种类最高的世界记录,是秋茄的良种基因库。 世界海拔最低的森林,也是保护最为完整的红树林。
该保护区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位199°34’N,110°45’E,地处文昌市的清澜港沿岸一带。保护面积达2948ha,有林面积达2732ha。管辖范围包括冯家港、铺前港等。该保护区于1981年批建,原为县级,后已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设管理站,位于头宛村。 米埔鸟类已经记录的就有325种,其中翠鸟大约有90多种,人们最喜欢的是翠鸟科中的几种鱼郎。绝大部分以鱼类为食,而澳大利亚的笑翠鸟则捕食昆虫和小动物,东南亚的赤翡翠则在石上敲碎蜗牛以食其肉。
生活在米埔的四种鱼郎全部是捕鱼的高手,体型最大的斑点鱼郎,全身黑白两色,白羽上分布着黑色的斑点。斑点鱼郎被作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米埔计划的标志。白胸鱼郎广泛活动在虾塘、沼泽和海岸,翠蓝色的背部和雪白的胸部引人注目。黑头翡翠在黑头、蓝背之外,白色的颈部,淡橙色的腹部是它的显著特点。当地人称“钓鱼郎”的一种翠鸟,则是背部天蓝,腹部橙色。在米埔,“钓鱼郎”的数量最多,一年种的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它,而且有几对在米埔繁殖。冬季米埔保护区的翠鸟数量最多。翠鸟住在洞穴中,洞穴长0.75~1.5m,尽头有一个椭圆形的巢室,雌鸟在巢室中产卵。每窝3~4枚。
米埔沼泽地的虾塘水面和塘外台地树木上,简直是鹭的世界,大白鹭、小白鹭、池鹭、苍鹭、夜鹭都生活在此。香港地区有5种白鹭,米埔就有3种。大白鹭、小白鹭数量最多,夏季离开米埔到香港其它地区的高大阔叶树上去繁殖。牛背鹭喜欢干燥的环境,夏季到米埔来繁殖,而且换上一身美丽的羽毛。池鹭、绿鹭、夜鹭体型较小。
全世界有6种琵鹭,米埔地区有2种,即白琵鹭和黑脸琵鹭,琵鹭形态与鹭相似,更像。因此,被列为科琵鹭亚科。6种琵鹭中最美的是美洲玫瑰红琵鹭,最珍稀的是黑脸琵鹭,全世界共有黑脸琵鹭300~350只。在米埔越冬的已达100只。 竹围地区的红树林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水笔仔纯林,除此水笔仔之外,还可以区分出苦林盘型、芦苇型、白茅型和盐地鼠尾栗四种植物社会。其实在红树林的生态中,许多的生物大都是相同的。譬如说招潮蟹、弹涂鱼等都是每一个红树林生态中常见。其他鸟类或植物等则因为地形、气候等等大环境的不同,使得一般常见的种类有所差异。
⑵ 写一篇关慈善家的作文
我想说说我在英国的亲身经历。记得刚到的时候,就被闹市里背着个小红桶向过往行人乞讨的人搞糊涂了。难道发达国家连乞丐都穿得这么体面?后来才注意到,这些小红桶上印有例如“癌症基金会”等组织的名字。而这些在寒风中奔走在闹市乞讨的是为慈善机构募捐的义工。后来,慢慢对英国的慈善有更多的了解。街上林林总总的慈善商店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二手商品,都是民众无偿捐赠的旧货,价格相当便宜,卖得的款项作为慈善基金由相应的基金会管理,并发给需要救助的人。
虽然作为穷留学生,身上没什么钱,也许是受这里的气氛感染,路过小红桶的时候,也会把口袋里的零钱捐出。平时不穿的衣物,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捐给慈善商店。慈善商店的经营主要靠义工来完成,商店玻璃上经常会贴着寻求义工和捐赠广告。我经常看到穿着裙子丝袜,抹着口红的传统英国老太太们在店里不停地忙这忙那,尽管她们步履缓慢。慈善商店是一举两得,既让不富裕的人低价买到合适商品,卖的钱还可以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我的公司法老师曾经开玩笑说,当年他毕业时去应聘工作,穿的一身西装还是从慈善商店花6磅买到的。
还有一位教国际税法的老师,同时在事务所兼职,可以说收入颇丰。在我们第二学期最后一堂课的时候,他突然穿着一身小丑装,鼻子上挂个小红球,端着讲义给我们上课!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纷纷拿出手机给老师拍照,老师也十分合作地摆出各种POSE(姿势)。笑完之后,老师端出一白色纸盒,捐钱!原来,那天是搞笑救济日——RED NOSE DAY,英国一年一度的募捐活动。老师满面笑意地说,下午他还要去见客户,就准备穿着这身衣服去,应该会有大笔收获!原来,不是老师特立独行,在“红鼻日”里,全英国红鼻子满天飞,用这种“不正经”的方式做“正儿八经”的募捐,创意还真不一般,捐款纪录年年创新高。
学期结束,我自己也加入了义工的行列。在英国的市民咨询委员会当助理。这是个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给市民免费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包括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雇佣关系,移民等,咨询员也都是义工,其中有一部分是律师,他们经过系统培训后,每周拨出几小时义务为民众解答问题,有时还会作为他们的代理,为他们争取该得的权益。每天来咨询的民众络绎不绝。咨询的问题都有记录并加以统计,以作为反映社会问题。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对民众提供的信息绝对保密。在国内本科期间,我也参加了学校的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性质与市民咨询委员会相似。但区别在于,开展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范围不够广,发起的人数有限,运作也缺乏资金的支持。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的慈善活动的范围不够广,主要是缺乏组织有序的机构。英国的慈善基金会很值得借鉴。其次,国家的扶持与鼓励很重要,比如说,规定捐款可免去相应数额的所得税。再次,捐款支出的透明度。如果有清晰的支出说明和相应的监督机制,人们就不至于怀疑自己捐款的去处,会鼓励更多的人放心地“献出爱心”。 ,猛然听见窗外有人兴奋地大叫:“下雪了,快来看呀!”我慌忙关上电视,飞快地冲下楼去,只见蒙蒙细雨之中,银白色的“珍珠”漫天洒落,宛如仙女的舞裙,又似天使的白羽。
⑶ 刘白羽的相关事件
1995年11月2日,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华艺出版社联合举行的“刘白羽创作生涯六十周年纪念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活动后,刘白羽就想到上海看望巴金,向巴老送书。果然,这年的11月25日,在巴老92岁华诞的时候,80岁的刘白羽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为巴老祝寿,向巴老赠送自己刚刚出版的十卷本《刘白羽文集》和花篮,花篮上写着:“我以五十九年友谊的深情,祝您诞辰快乐。”原来早在五十九年前,刘白羽的第一本小说集就是巴老亲自主编的。讲起这件事,刘白羽就无比激动,所以他这次见到巴老,把自己的《文集》送上的时候,他对巴老说:“我的第一本书是您给出的,现在交上一份不合格的答卷。”
在刘白羽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始终不忘巴老的情谊。
1936年,20岁的刘白羽应邀到上海,由他的好友靳以引见结识了巴金,当时良友出版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是由当时文坛一批著名作家推荐编选而成的,靳以选了刘白羽的《冰天》,叶圣陶选了刘白羽的《草原上》。刚刚步入文坛,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刘白羽,看到这个集子高兴地说:“这对我是太大的鼓励了,我从来没有梦想过在我发表作品的第一年就受到如此高的奖励。”
几天后巴金、靳以等邀白羽到冠生园聚会,交谈中,巴金对刘白羽说:文化生活出版社要出版一本他的短篇小说集,问他同意不同意。这是刘白羽完全没有想到的,他高兴得难以抑制自己,着急地对巴金说:“我连一篇剪稿也没有带来啊!”巴金从提包中取出一个纸包,亲切地说:“已经给你编好了,只要你自己看一遍,看看有没有修改的地方。”
刘白羽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他1936年这一年发表的六个短篇小说,已经剪贴得整整齐齐,小说集以作品《草原上》为书名。这件事对当时的巴金来说,也许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对刘白羽来说,却是决定他走进文坛,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一件大事。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刘白羽始终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心中,对巴金充满感激之情。
1939年,巴金应上海文化出版社之约,主编一套“文学小丛书”,刘白羽的短篇小说集《蓝河上》,是这套丛书的第一部,在这套小丛书出版的时候,刘白羽已经到革命圣地——延安去了。几十年来,他连一本也没有保存下来。而在四十五年以后,1984年巴老从上海给他寄来一本书,打开来一看正是他苦苦寻找的小说集《蓝河上》。巴老在保存了四十五年的小说集的内封上用钢笔写下了两行清秀隽永的字:
“仅有的一册,赠白羽同志。”巴金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刘白羽手捧这本几十年来未曾见过面的心爱之作,心潮起伏难平,他既喜不自胜,又激动不已。巴老几十年来对他悉心培养,历经四十五载,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依然把这本书保存下来,他对巴老的深情厚爱已经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述了。
讲起《心灵的历程》的写作,总要谈到巴老。刘白羽说:“每次与巴老见面,必谈俄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我写《心灵的历程》长篇散文系列,正是受它的影响。《心灵的历程》写了五年,所以不以传记体形式去写,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旧中国的毁灭,新中国的诞生,我把自己的全部感情、悲哀、欢乐、血泪、生命……都倾注在字里行间,通过它反映我们这一代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所以心灵的历程,是我个人的,也是时代、民族的心灵的历程。这部书写了我周围好多人,是他们的情感燃烧我的情感,我写书再去燃烧读者的情感。文学就是通过情感把人生的内涵以文字形式充分地表达出来。”
《心灵的历程》出版后,刘白羽便寄给巴老。1996年巴金在杭州休养时,曾叫人把《心灵的历程》念给他听。巴老听后无比高兴,当即和刘白羽通了电话,巴老说:“这本书只有你写得出,也只有你能写,写得好啊!”巴老特别提到有关萧珊的描写,他说:“你写得好,你写得好!”说时很激动!
在《心灵的历程》里,刘白羽写巴金、萧珊的笔墨并不多,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情厚谊,全都是内心的抒发。刘白羽说:“四十年前,当我的精神处于绝境的时候,是巴老和萧珊伸出了拯救我的双手,他们是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火,对于我们之间的友谊已经超逾了‘感谢’二字。”
1962年刘白羽的神经官能症加剧,严重的失眠不仅使他的身体迅速地衰弱下去,而且使他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不得不到上海,异地治疗。但他放心不下患了晚期风湿性心脏病的长子滨滨的病,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滨滨也到上海请享誉全国的心脏病专家会诊治疗。但这一切已经来得太晚了,对病情进入晚期的滨滨来说,已经无济于事了。刘白羽和汪琦虽然倾注了父母最大的爱心,但仍然沉溺在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当滨滨提出返回北京的要求时,虽有汪琦陪伴,也让刘白羽万分担心。就在汪琦护理着病危的滨滨从上海抵达北京的那个下午,巴老来到刘白羽住处,傍晚萧珊也来了。当时大家都为滨滨的状况担忧,生怕路上发生意外,巴老和萧珊非常清楚滨滨的不良预后,可是此时此刻谁都不说,默默地坐在沙发上,萧珊不时地望望电话。突然,电话铃声响了,汪琦从北京打来电话,告诉白羽,滨滨已经平安地到了北京,回到家中。这时巴老、萧珊和刘白羽都露出了笑容。原来巴老和萧珊估计今天北京会来电话,深怕传来可怕的结果,刘白羽承受不了,是专门赶来陪伴刘白羽的!当巴老、萧珊起身告辞时,刘白羽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世上还有什么比这种真挚友谊更珍贵的呢! 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60多年风雨沧桑中走过来的刘白羽,其生活阅历尤为丰富。他20岁时走上了文学道路,“七·七”事变后,为投身抗日斗争,在日寇的刺刀下逃出北平,辗转大半个中国,终于来到了延安,“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革命道路。”《心灵的历程》这部力作,写的就是他从童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的人生经历,其中穿插了大量建国以后他对所接触的人与事的记叙和描写。通观全书,不仅写出了一位老战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和启迪,而且通过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史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广阔的、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使人感受到史诗般的厚重与震撼。
把革命斗争的发展历程与个人的成长进步融为一体,既写出时代跳动的脉搏,又写出个人思想进步的特色。从一个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从一个追求进步与光明的天真烂漫的青年,成长为一名清醒的共产主义战士,其间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坎坷,而惟一不变的是作家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不懈追求和火一般的激情。这一点即使在对景物的描写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恢宏潇洒。如当作家终于坐上大木船由风陵北渡黄河时,出现在作家面前的黄河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河面开阔,一望无际。我举头望去,酱黄色的急流挟着白森森的冰块从天而降,横流直泻。黄河水上一股股浪涛有如万千条飞翔旋转的蛟龙,彼此扭滚着、旋卷着,好像每一个水头都想争夺在另一个水头的前面,因而冲激流荡,像飞箭,像疾风,紧跟在后面的又是更加狂放、更加奔腾旋转的浪头滔滔催逼而来,声威赫赫,寒气逼人。我站在黄河岸上,听着黄河发出的呐喊,发出呼啸,水声、风声、汇在一股急流,这时我的心灵一下变得非常庄严、肃穆,我的心灵整个地拥抱着黄河,和黄河一道上下翻腾,左右飞翔……”这样的描写,突破了一般写景的局限,活脱脱地展示出一种战斗的情怀,给人以不可抑制的震撼与感奋。这不仅是作者几十年笔下功夫的修炼,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凝炼与结晶!
刘白羽是一位对人民寄托着无限深情的著名作家,是一位战斗的文艺工作者。他的作品中,始终澎湃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讴歌和战斗的激情。这种战斗的激情,与他的创作生涯相生相伴。他60多年如一日,坚持深入生活,深入一线,热情讴歌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写出了50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长江三日》、《日出》等经典散文影响了几代人;还有多部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等多种文字。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他还在病榻上写下了《灵魂的祭奠》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成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刘白羽的作品乃至生命历程中,所以澎湃着这种激情,其实质就是忘我的事业心,就是赤诚的使命感,就是饱满的勤奋精神。这种激情是一切成功的原动力,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达到先进性标准的动力之源。相比之下,时下一些同志就缺乏这种激情,心浮气躁者有之,干什么都觉得“精神头”不足、“精神疲劳”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履行“打得赢”的神圣使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我们振奋精神,彻底摈弃“激情缺乏症”,自觉地去学习、去创造、去探索、去奋斗,激情似火地演绎精彩人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伟大的时代,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 2005年10月10日,军报刊发了刘白羽同志的遗嘱。这张遗书虽然薄若蝉翼,轻若一片白羽,但它力透纸背,重载千钧。透过这张遗书,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境界和风范!记得宋平同志在十卷本《刘白羽文集》出版座谈会上这样评价刘白羽:刘白羽真正实践了陈云同志说的“对于共产党的作家来说,首先是共产党,其次才是作家”。今天,刘白羽以他的言行再一次证明了宋平同志的话。
我了解到,在刘白羽同志捐赠的总共1500件物品中,有相当一批文物是颇有品位和价值的。以当前的市价,粗略估算,应在数千万元之上,但他一件不留地都献给了国家。当组织上征求刘白羽子女的意见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切按父亲的遗嘱办。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所培育的崇高而纯洁的家风。
高尚者总是用高尚作铺路石,卑琐者总是以卑琐作敲门砖。面对刘白羽老人捐赠的这些艺术瑰宝,那些挖空心思地搞名人字画、古董文物以此来聚敛金钱、搞权钱交易的人,何颜见人?于心何安?
河渭之水多土,其声厚以沉,江汉之水多石,其声激而清(苏东坡语)。志士笔下多激情,其声比江河。在刘白羽的一生中,他曾用《长江三日》等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这一次,他又用遗嘱和捐赠单震撼了世人的心灵。刘白羽的遗嘱和捐赠的文物,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使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名利、物欲的淡薄,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祖国和民族火一般的热爱,看到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坦荡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也使我们每一个人看到自己与白羽的差距,感到改造世界观的必要和紧迫。正如李继耐主任在给刘白羽同志追思会的信中强调的那样:“他的作品将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久远的影响,他的精神将继续给奋进中的人们以鼓舞和激励。”我们将遵照李主任的指示,对刘白羽巨大的文学成就和高尚思想品德进行深入宣传,并以他为榜样,为把军队的思想建设事业和文艺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而努力工作。同时,按照有关领导在刘白羽同志追思会讲话中的要求,指导和宣传好部队的文艺工作,把军报的文化宣传搞得更好,以实际行动告慰刘白羽,学习刘白羽!
“七十老翁长独眠,衷肠结愤气呵天。”刘白羽同志像他的名字一样,轻若一片白羽,飘然而去,化入蓝天,虽目力不及,但与日月同在,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⑷ 为什么我一听到肯德基捐款848万给儿童基金会,我就想哭
肯德基
挺有名的
全球需要救助的还有很多...
⑸ 珍惜动物资料
全世界最珍稀的鸟类之一:爱斯基摩杓鹬 杓鹬属鸻亚目,鹬科,是一类体型中较大的海岸鸟。它们的长喙有些像镰刀,喙尖向下弯曲。全球大约有8种。杓鹬的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呈灰色或者褐色,有的有斑纹。它们在北半球的温带和近北极的内陆地区繁殖。一到迁徙季节,会飞往遥远的南方。迁徙的时候,它们一般在干燥的高地上空飞行,以寻找昆虫和种子充饥。冬天的时候,它们会在海岸边和沼泽地住宿,寻觅蠕虫和小蟹。 欧亚杓鹬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体长连喙加在一起,约60厘米,是欧洲最大的海岸鸟。栖息在从英国到亚洲中部地区。 毛腿杓鹬的大腿羽毛尖端类似鬃毛,在阿拉斯加的山区中繁殖。冬天则迁徙到南太平洋的岛屿上去过冬,全程9650公里。 产于亚洲东部的杓鹬体型较小,大约只有30厘米长。 长喙杓鹬产于北美西部,它的喙就有20厘米长。 中杓鹬是分布最广的一种,在旧大陆和新大陆都能够找到它们。 美洲产的东杓鹬是杓鹬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超过60厘米。 爱斯基摩杓鹬是全世界最珍稀的鸟类之一。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实际上它已经绝种。原先它在北美洲的北极圈里大量繁殖,冬天则迁徙到南美洲的彭巴斯草原去过冬。19世纪,由于遭到猎人的大量捕杀,数量锐减。 蓝翅八色鸫学 名 Pitta nympha 英文名 blue-winged pitta 八色鸫科 Pittidae 分 布 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云南国 家二级保护动物 全长17~20厘米,体重48~70克。头顶栗红色,冠纹、头侧及后颈黑色,眉纹淡茶色。背部油绿发亮,翅、腰粉蓝色,下体茶色,腹中至尾下猩红色。嘴黑色,脚淡黄褐色。 蓝翅八色鸫栖息于森林中,多在林下阴湿处活动,是该科鸟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在我国属夏候鸟,秋末经沿海一带迁飞至南部热带越冬。 丹顶鹤又称仙鹤,是世界珍贵鸟类,如今,丹顶鹤已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吉林省和辽宁省盘锦市的省(市)鸟。鹤是我国著名的珍禽,属于涉禽类,鹤形目,鹤科。全世界共有15种鹤。我国共有9种,占一半以上。诸鹤之中,以体形秀丽、鸣声嘹亮、舞步轻盈、白羽黑翎、赤顶鲜艳的丹顶鹤最为名贵。丹顶鹤体长在1.2米以上,全身几乎都是纯白色,只是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及喉、颊和颈部是暗褐色,嘴呈灰绿色,脚呈灰黑色。 丹顶鹤主要产于我国的黑龙江省,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以及日本也有分布。丹顶鹤在我国有两个故乡。每年10月下旬从我国东北成群飞往长江下游一带越冬,第二年3 月下旬又集群飞回故乡去繁殖后代。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丹顶鹤数量稀少,全世界大概有1200只,我国有670多只,为了保护丹顶鹤,目前,在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和江苏盐城建立了保护区。 丹顶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浙江自然博物馆动物陈列厅和标本库房均有陈列和收藏。婷婷玉立的丹顶鹤还作为2003年浙江自然博物馆学生参观年卡的图案,显得高雅别致,一双圆豆般的眼睛,炯炯有神,引人注目。成语“鹤立鸡群”就表示它们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诗经 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由于丹顶鹤的寿命可达50—60年,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把它同松树绘在一起叫做《松鹤图》作为长寿的象征。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种,生活在我国中南部,是最小的几个老虎亚种中的一种。雄虎体长约2.5米,体重接近150公斤;母虎更小,长约2.3米,体重110公斤左右。毛皮的条纹既短又狭窄,与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比起来条纹之间的间距较大。 建国初期,我国大约还有4000多只华南虎,但在当时华南虎的栖息地已在日益缩小,人与虎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因此被当时政府定为害兽。随即华南虎遭到大量捕杀,各种象“打虎能手”之类的称号满天飞。时至今日,可怜的华南虎在野外只剩下不到30只。虽然政府今天已明令禁止猎杀老虎,各种相关举措也相继出台,但尽管这样,恐怕也难以挽回华南虎灭绝的悲惨命运。这不仅仅是华南虎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 据介绍,华南虎至少要达到100只才可能维持其种群,但目前野生华南虎仅30只左右,我国动物园中饲养的也只有51只(目前可能已不到这个数字了)。仅靠现有的存活数量,这种物种充其量只能勉强维持二三十年时间。 华南虎于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 大熊猫 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 别名 大熊猫、、竹熊、花熊 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 分布 四川、陕西、甘肃局部地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性情温顺、姿容可掬、行动逗人喜爱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之一,现已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选用作会徽。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体重60-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四处悠荡。常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视觉较差,行动缓慢,但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并能泅渡湍流的河溪。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发情期为每年4-5月份,也有秋季交配的,每胎1仔,偶见2仔。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做大量艰巨的工作。
⑹ 林风眠是1991年几月几日死的
林风眠于1991年8月12日10时,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2岁
张大千于1983年4月 2日盎然去逝。
林风眠(1900-1991),广东省梅县人。我国当代美术的宗师,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林风眠先生早年留学法国,他以特立独行的美术天赋,勇猛精进的求索精神,深入体悟西方美术的新奇表现与审美精髓,西为中用,万法归一,开创了迥异于古人他人、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画风。成为融汇中西、凸现民族精神的杰出美术家。
林先生曾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为上海的美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赴港前将其在上海时创作的05幅作品存放我院,不久又来函表示将这批存画全部捐献国家。为了纪念和表彰林先生的功绩,我院在新大楼中特辟建“林风眠作品陈列馆”,永久性陈列林先生捐赠的作品,供世人观赏学习。在这里,我们可以读到林先生高妙画风的?变轨迹;可以触摸到他那颗歌颂真爱、歌颂生命、永远跳动着的艺心。
林风眠年表
1900年1岁
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11月22日)诞生于广州梅具西阳堡(白宫镇)阁公岭村。为林家长房长孙,取名绍琼。祖父林维仁,石匠,半生以雕刻墓碑力业。父亲林伯恩又名雨农,石匠兼画师,精通文墨。母亲阙阿带,苗家女,擅长苗绣和唱山歌。(大弟林绍英又名剑英,二弟林绍合。)
1904年5岁
父亲引领临摹《芥子园画谱》。
1907年8岁
入旧制立本学堂,起学名凤鸣。
1908年9岁
画中堂《松鹤图》被县里商人购去,首次卖画,名震乡里。
1914年15岁
高小毕业,考人省立梅州中学。幸遇图画老师梁伯聪先生。
1917年18岁
参加梅州中学生组织的“探骊诗社”。
1919年20岁
梅州中学毕业。告别父老,同林文铮、李金发一同赴上海报名参加留法俭学会。
十二月搭乘邮轮安德烈·雷蓬号赴法。同船有蔡和森、蔡畅、向警予及蔡母葛建豪。
1920年21岁
1月抵述法国马赛港。做油漆杂工,半工半读,到枫丹白露中学补习法文、数学。从此改名为风眠。
1921年22岁
春,入法国蒂戎美术学院,在浮雕家扬西斯先生门下学习素描。
秋,由扬西斯先生推荐,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入名家哥罗孟画室学习素描及油画人体。扬西斯先生收藏了林风眠一幅风景画。
扬西斯先生专程到巴黎看望林刚眠。林风眠与留法学生刘既漂、林文铮、王代之、昊大羽等组织霍普斯会即“海外艺术运动社”。
1922年23岁
油画《秋》入选巴黎秋季展览会。父亲林伯恩病故。
1923年24岁
结束巴黎美术高等学院学业。
春,应熊君锐之邀请,与挚友林文铮去德国游学。
在柏林创作巨幅油画《柏林咖啡屋》、《渔村暴风雨之后》、《平静》、《古舞》、《克里阿巴之春思》、《罗朗》、《金字塔》、《唐又汉决斗》等作品。与德国柏林大学化学系学生方·罗拉邂逅。
冬,与方·罗拉结婚。
1924年25岁
春,回到巴黎,同罗拉居住巴黎玫瑰街6号。
5月,参加中国在斯特拉斯堡莱茵宫举办的展览会,当时由驻法公使及蔡元培发起。林风眠参展作品达几十幅,其中包括油画和国画。展览中作品所蕴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及其才华被蔡元培先生发现。
7月,夫人罗拉生产,不幸难产,染上急病,妻儿一并去逝。
10月,油画《摸索》、中国水墨画《生之欲》,入选巴黎秋季沙龙展。
1925年26岁
春,以多而优的作品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其中《饮马秋水》等数幅作品,由海外收藏家收藏。
秋,与法籍蒂戎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阿丽丝·瓦当结婚。
冬,蔡元培推荐林风眠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兼教授。偕夫人阿丽丝返国。
1926年27岁
春,同夫人先到上海。旋即赴北京国立艺专就职,同时兼教务长、油画系主任。请齐白石到北京艺专任教。
3月10日在艺专举行归国后首次大型个人画展。
3月15日鲁迅到艺专观看林风眠画展。发表《东西艺术之前途》论文,提出中西融合艺术主张。
1927年28岁
5月,发起组织“北京艺术大会”。发表《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
7月,辞去北京艺专校长、教授等职。
8月,女儿蒂娜涎生。
9月,南下受蔡元培之聘,任国民政府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发表《致全国艺术界书》。
12月,蔡元培采纳林风眠提出建立江南艺术大学的建议,通过了《等办国立艺术大学院提案》,决定林风眠负责等建国立艺术院,地点在杭州西湖畔。创作油画《人道》。
1928年29岁
1月,参加南京《第一届艺术展》,展出《人道》等作品。
3月,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院长兼教授。
3月26日,蔡元培偕夫人专程从南京来杭州参加国立艺术院开学典札。在上海举办大型个人画展。
夏,发起成立“艺术运动社”。
10月,国立艺术院院刊《亚波罗》创刊。发表论文《原始人类的艺术》、《我们要注意》、《徒呼奈何是不行的》。创作油面《金色的颤动》、国画《白鹤》
是年留法归来的张道藩,欲谋求艺术院之职,被林风眠拒绝。
1929年30岁
1月,“西湖一八艺社”成立。
2月,同林文铮共同制定《艺术教育大纲》。
3月,发表《中国绘画新论》。
4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展出油画《贡献》、《海》、《南方》,并任评选委员。兼任西湖博览会艺术倌主席,主办西湖博览会艺术馆。
5月,西湖博览会在杭州开幕。
8月,参加国立艺术院在上海举行的“艺术运动社”首届美展。
10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艺术院改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为纪念熊君锐牺牲创作油画《痛苦》。组织成立“亚波罗”社,出版《亚波罗》杂志。
1930年31岁
暑假与潘天寿赴日考察教育。并在日本东京举行“艺术运动社”及杭州艺专教授作品展。为《前奏》月刊撰写发刊词。
1931年32岁
春,“艺术运动社”作品在南京举行第三次展览。《亚丹娜》创刊。
5月,蔡元培发表《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对国立杭州艺专的创建作了充分肯定。
1932年33岁
发表《美术的杭州》。
1933年34岁
发表《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
1934年35岁
发表《什么是我们的坦途》。创作油画《悲哀》、《构图》等。创作国画《细语》、《白羽》、《春雨》等。
3月,参加国立杭州艺专在上海中法友谊会举行的第四届展览会。
1935年36岁
由中正书局出版《艺术丛论》。其中包括1926年至1934年写的9篇论文及1篇《自述》。
1936年37岁
1月,在蔡元培七十寿辰宴会上,林风眠与沈均儒、黄炎培、马寅初、于佑任、林语堂、朱屺瞻、王昆仑、李四光、丁西林、刘海粟等人提出捐款办孑民美育研究院。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包括15篇论文。发表《知与感》。
冬,在上海公学举行画展,展出油画、国画作品百余幅。
1937年38岁
抗日战争爆发,随学校内迁,先至浙江诸暨、江西,后到湖南长沙。迁徙时只带走国画作品,油画舍弃,被日军作雨布用。这是林风眠作品第一次大批损毁。
4月,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在香港大学举办林风眠个人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
1938年39岁
教育部将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两校合并,迁到湖南三沅陵,委任力主任委员。
秋,学校改组,被迫辞职。辞职后为学生题词“为艺术战”。
1939年40岁
春,在上海法租界法国总会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100幅。由上海经香港、海口、越南河内、再转往昆明,到达重庆。出任国民政府政治部设计委员,担任抗日宣传任务。
1940年41岁
开始隐居重庆嘉陵江南岸弹子石破军火库中,潜心创作。画一批抗日宣传画,揭露日军屠杀罪行。作品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展出。
1941年42岁
潜心研究中国画。
1942年43岁
画了大批水墨画。
1944年45岁
被邀请到重庆国立艺专演讲,讲中国画如何改良(革)问题。
1945年46岁
潘天寿任国立艺专校长,应聘回校任教授。学校实行教室制,林风眠教室的学生有苏天赐、席德进、李承仙等人。
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展出水墨画《猫头鹰》。参加重庆《现代绘画展》,展出作品《少女》、《百合花》。
抗战胜利。随学校回杭州,继续在杭州任教。与家人团聚。
1946年47岁
在杭州艺专任教,常与傅雷、赵无极来往。画现代美女、猫的水墨画,在上海法文协会举办个人画展。10幅作品参加巴黎东方博物馆主办的“中国现代画展”。
1947年48岁
辞去教授之职,与夫人、女儿同住杭州玉泉住宅,潜心作画。
1948年49岁
又被杭州艺专聘任,主持林风眠画室,苏天赐任助教。做学术报告《关于毕加索与现代绘画》。
1951年52岁
杭州艺专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林风眠又被迫辞职。
1952年53岁
移居上海南昌路53号,闭门埋首作画。继续以“我入地狱”精神探索艺术。常欣赏京剧、越剧,开始创作大量戏剧画。
1955年56岁
秋,太太阿丽丝与女儿蒂娜移居巴西。
1956年57岁
出席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的座淡会,并座国画问题。继续独自探索,采用立休主义手法画戏剧人物。创作《宇宙锋》、《南天门》、《芦苇荡》、《宝莲灯》、《闹天宫》。
1957年58岁
发表《美术界的两个问题》、《要认真地做研究工作》。
1958年59岁
编著《印象派绘画》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因此受批判。下多深人生活。
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林风眠画集》,收入作品12幅。
1959年60岁
发表《跨入一个新时代》、《老年欣逢盛世》。数次去舟山渔场写生,创作《捕鱼》。
1960年61岁
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国家画廊收藏其作品。看京剧、越剧,画戏剧人物。
1961年62岁
夏,上海美术馆展出《上海花鸟画展》,并转往北京展出,《秋骛》等4幅作品展出。
漫画家米谷写文章《我爱林风眠的画》,发表于61年《美术》杂志第5期。后遭批判。
1962年63岁
发表《抒情·传神及其它》、《丰富多彩的越南磨漆艺术展》。
1963年64岁
上海美协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近70幅。后在北京中央美院陈列馆展出。发表《回忆与杯念》。
1964年65岁
在香港大会堂举行《林风眠画展》。
1966年67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被逼无奈将自己毕生所画的国画一千余幅浸人浴盆捣成纸浆,从马桶冲掉,一部分油画用火炉烧掉。作品第二次惨重损毁。红卫兵共抄家十几次,时间最长的多达十几个小时,将大部分手稿及画稿掠去。
1967年68岁
劳动改造。
1968年69岁
8月以“日本特务”“特嫌”罪名被上海公安局拘捕,后转入上海南市第一看守所,开始长达四年半的狱中生涯。
1972年73岁
11月28日晚获释。拖着病躯,继续在申城孤独探索。尝试以立体派手法作画。
1974年75岁
作品被江青定为黑画,将林风眠定为黑画家再遭批判。学生法籍圆家赵无极访问大陆,与林风眠会面。
1977年78多
10月19日在吐剑英元帅的关心下获准移居香港。
1978年79岁
春,由香港赴巴西探望夫人、女儿。
夏,由巴西返回香港。继续作画。举办个人画展。《林风眠画集》出版。
1979年80岁
7月,上海展览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127幅,12个瓷盘画。
7月,与学生席德进会面。
8月,应法国政府邀清,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80幅。
10月,席德进编著的《林风眠画集》由台湾雄狮出版社版。
年底又赴巴西探亲。
1980年81岁
春,由巴西返回香港。继续作画。
1981年82岁
为悼念席德进逝世撰文《老老实实突做人,诚诚恳恳画画》。发表《关于冯吐之画》。
1982年83岁
夫人阿丽丝在巴西逝世。
1983年84岁
1月,回巴西探望女儿蒂娜。
夏,回香港作画。香港《美术家》第33期介绍林风眠画作,学生吴冠中先生撰文《百花园中忆园丁》。
1984年85岁
赴日本参加义女冯叶东京画展开幕式。
1985年86岁
继续在香港作画,开始画巨幅油画、国画。
1986年87岁
日本友人大桶贵支女士将林风眠作品介绍到日本。应日本西武集团息裁堤义明先生之邀,赴东京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1987年88岁
为吴冠中在香港画展签展目、画集及海报并参加开幕式。
1988年89岁
先后赴泰国、韩国旅游。为中国美院建院六十周年校庆题词“永葆青春”。朱朴编著的《林风眠画论、作品、生平》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4月,《林风眠从艺七十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1989年90岁
爱国华侨实业家姚美良为建林风眠纪念馆捐赠100万元人民中。林风眠未允,将此款特捐中国美院,设立“永芳艺术基金会”。
9月,荣宝斋出版《林风眠人物山水静物》,吴冠中作序。在香港撰写自述《我还在探索》。
10月,台北历史博物馆庆祝林风眠九十寿辰,举办回顾展。
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林风眠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六十幅;中国美协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召开林风眠艺术研讨会。
12月,在梅州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80幅。在香港创作“噩梦”组画。包括《痛苦》《火烧赤壁》、《基督》、《屈原》、《南天门》等。台湾出版豪华本画册。
1990年91岁
第二次应日本西武集团之邀,再度赴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10月,浙江美院出版社出版郑朝、金尚义编著的《林风眠论》。
1991年92岁
3月22日,台湾授予林风眠文艺金质奖章及美木特别贡献奖。
8月12日10时,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2岁。
8月17日,遗体在香港哥连臣角火葬场火化,骨灰寄存于香港某道观。
8月22日,上海举行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追悼会。
9月19日,北京召开座淡会缅杯、纪念和学习林风眠大师。
年表参考:朱朴先生、金尚义先生、邦朝先生、范景中先生、台湾席德进先生、香港冯叶女士所编注的年表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县人。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干的名字是家
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国画大师徐悲鸿称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1953年定居巴西,后又移居美国,最后在台湾定居,因此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多藏于国外或港台,天津人美出版社为出版此画集不辞艰辛,多次往返于港、台,并得到台北历史博物馆黄光男馆长、香港收藏家董一平先生大力协助,画集中收录了大量张大千传世精品。
张大干的画风有时华丽富贵有时清润秀逸
有时气势磅礴有时典雅细腻集古今之大成独成千古
【目录浏览】:
●《山茶》张大千特别注
重要了解花卉的生长形状,此
画乃大千看到文殊院的山茶后
画出的,花朵用朱红渲染,又用
金黄勾边,在暗绿的花叶衬托
下,更显其娇艳可爱。
●《月下荷》
画中荷杆用笔功力
精深,虽细不弱,初
荷一朵,设色脱俗;
水草出枝与勾写,点
茎的手法极为工致。
画面气氛绮丽浪漫,
雄浑奔放间亦见清
新秀丽的气韵。
●《庐山图卷》是张
大千存世的不朽名作,雄
浑博大,气象万千,1981
年开笔,历时两年,拼尽
了大师最后的心血,终于
未能完成,于1983年4月
2日盎然去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