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对企业解决哪些困难
作为创业投资领域的重要主体之一,政府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推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应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与调控职能,保障创业投资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创业投资提供政策、法律上的支持,克服“市场失灵”问题,防止“挤出效应”的发生。同时,作为资本的提供主体之一,政府也会参与到资本市场的运作,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引导并规范资本市场的投资行为。
具体来说,政府参与创业风险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近年来,政府参与创业风险投资的角色正在逐渐转变——由直接投资者转变为间接投资者,不再设立创投公司,而是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克服单纯通过市场配置创业投资资本的市场失灵问题,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社会资金集聚,形成资本供给效应
引导基金的设立能够有效地改善创业资本的供给,解决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创业投资的投资期长,风险大,流动性差;不像股票等证券投资可以迅速变现、流动性好,民间资本偏好于证券市场,而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整体资金供给不足,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资本供给不足问题。因此,政府设立引导基金,通过政府信用,吸引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以及民间资本、国外资本等社会资金聚集,形成资本供给进入创业投资领域,这为创业投资提供一个很好的资金来源渠道。
优化资金配置方向,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对象是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从而起到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对高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目前,我国创业投资者偏好于投资期短见效快的IT类、教育、餐饮等领域项目,而对于成长期较长的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项目投资偏少,这与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所鼓励的方向不协调,创业投资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对产业调整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以政府信用吸引社会资金,可以改善和调整社会资金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出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研发为动力的创新型企业,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引导资金投资方向,扶持创新中小企业
政府引导基金有一个较强的政策导向——扶植极具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目前,国内很多创业投资机构及海外基金均出现投资企业阶段不均衡的特点,多倾向于投资中后期的项目,特别是已经能看到上市前景(Pre-IPO)的企业。而处于种子期与初创期的企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但却很难吸引到资金的投入。创业早期企业存在融资困难,而中后期企业资金供给相对过剩。
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处于初创期的企业,从而可以培养一批极具创新能力、市场前景好的初创期企业快速成长,为商业化创业投资机构进一步投资规避一定的风险,引导其后续投资,用“接力棒”方式将企业做强做大,最终实现政府目标的创业投资机构和商业化的创业投资机构共同发展,建立起政府资金和商业资金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创业投资体系。
引导资金区域流向,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市场机制的作用会扩大地区间的创业投资资源不平衡现象,经济条件优越,发展条件越好的东部地区,越容易获得创投资本;而经济条件恶劣,发展越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越难获得创投资本。创业投资资本分布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了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中西部地区,争取更多的中西部投资项目,有利于缓解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好处。
Ⅱ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为了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变
化、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为了解决由政府高额财
政赤字、低效率、管理失控引起的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高质
量服务能力失去信心的问题,普遍采取了绩效管理的改革
措施。所谓绩效管理就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
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
维持或者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
理过程。”①
目前,中国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还面临着许多体
制性的障碍,尤其是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对于工业化、信
息化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需求、加入WTO的
国际开放形势、民主法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显得十分滞后。
为此,十六大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
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
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②
因而,借鉴欧美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理念和技术,以绩效为本
实行管理,将有助于建成民主、法治、公开、透明、高效的“服
务型政府”,从而推动社会健康快速转型。
一、绩效管理有助于发展电子政务,促进社会的工业
化、信息化。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主要标志,在全球化趋
势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必然是容纳农业化向工业化,工业化
向信息化的“双重社会转型”。为此,必须处理好工业化和
信息化的关系,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③,“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
地应用信息技术”④,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以知识为
基础的发展轨道,实现社会的信息化,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
劳动生产率,加速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化向工业
化的转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反过来又能促进信息化,使
“双重社会转型”成为现实。而政府的信息化无疑是社会信
息化的关键和龙头,这是因为:首先,社会实施信息化是一
个涉及到社会生活与国民经济每一个领域的系统工程,要
求全社会的参与合作,且耗资庞大,只有政府才有足够的权
威和力量去引导和调节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这项
工作。其次,社会信息化就是实现社会信息自由流动和全
方位的信息交流、利用。政府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的最大拥
有者是信息市场中极其重要的供给方,只有政府的公共信
息开放,才能丰富社会信息资源,活跃信息市场,满足人们
生活与企业经营的需要,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政府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实施电子政务,实现传统政府
向数字政府的转化,最终建立电子政府。正因如此,建设电
子政府成了中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核心工程,也是
实现“双重社会转型”的关键。在中国,时至2001年6月30
日已建成5181个政府数据库,但由于电子政府的建设嫁
接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和理念,绝大部分政府的数据库
仅向内部和研究机构开放,不对社会开放,而且向社会提供
的信息缺乏规范,随意性极大,信息的采集、加工、维护均存
在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建起的网站乏
人问津,成为信息海洋中一个又一个分割的信息孤岛,远未
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与电子政府运
行特点相吻合的电子政府绩效管理评估体系。西方国家的
电子政府成功经验表明:电子政府建设往往需要与绩效管
理相配套,通过制订科学的绩效评估项目,以软评估和硬评
估相结合(软指标是由社会大众对电子政府的评价,硬指标
是由社会相关部门承担的对电子政府的绩效审计),从而使
电子政务以最低的行政成本,提供最多、最好、最快捷的政
府信息服务。可见,只有把电子政府建设纳入绩效管理的
理念和技术之下,通过设计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再造政府
运作流程,创新并整合其服务,电子政府才能真正发挥信息
化社会的关键和龙头作用,并促进中国社会更快地由农业
社会向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转型。
二、绩效管理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完善。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
容。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有效形式,极大地解放和发
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并推动了社会结构其它方面由传统
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但应看到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初步建
立,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整体竞争力还不强等问
题,这些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经济体制不完善,生产力发展还面临许多体制性
的障碍,尤其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还留有计划经济痕迹,政
府权力至上,重重审批,管的过多过死,效率低下,寻租活动
盛行。因而,必须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
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全面实现从“全能政府”向
“有限政府”、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绩效管
理作为一种与市场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能有效地转变政
府的职能,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宽松的经济环境,促进市场
经济的完善。
1.绩效管理有利于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
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是一种“全能政府”,政
府的经济权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当好“掌舵者”、
“监督者”而不是“划桨者”,把社会能自我管理的事物“还”
权于社会,逐步培养社会自治能力。与此相应,政府在管理
方式上要顺应这一潮流,缩小公共领域,打破政府对公共事
务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垄断,放松规制,在公共产品提供中引
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而绩效管理正
42
市场化需求的新型管理方式,它通过合同出租和非
国有化等多种形式把原先由政府垄断的部分职能市场化,
由企业主体通过竞争来提供,或者通过合同与政府采购等
形式,以竞争招标方式交由社会承担。这就为各公共服务
供给部门(包括政府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非盈利部门)之
间展开竞争,创造市场动力,促进市场发育与成长,同时利
用市场机制解决政府管理低效率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并
最终有利于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2.绩效管理有利于实现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
转变。中国政府是行政管制型的,就是事事需要审批和政
府许可。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妨碍了市
场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严重影响了市场经
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滋生了贪污腐败、暗箱
操作、权力寻租的现象。而且,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
制,对审批后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后续监督,往往导致行
政行为管理失控和市场秩序混乱。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
改革,不仅要取消和归并审批项目和事项,缩短审批时限。
更重要的是要转变行政管理的理念,改变行政体系主体中
心主义价值观,以公众的意志和公共利益为中心,树立“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由于绩效管理以“服务、
顾客至上”为管理理念,强调倾听顾客的声音,要求政府的
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都紧紧围绕公众这一顾客的多样化需
求展开,按照顾客的要求提供服务、让顾客作出选择,并以
公众顾客的满意度作为政府运行的最大使命和重要考核变
量,因而能使政府由直接干预和管制经济运行的“管制政
府”向提供公共产品和优质服务的“服务政府”的转变。
三、绩效管理有助于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推动
向开放社会的转型。
封闭还是开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现代化的一个
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
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尤其是加入WTO,中国将更加
开放地融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之中。
绩效测评既包括系统内的多向评估(上下级之间,同级
各部门之间),又包括系统外的评估(即公众对政府、公众对
行政领导、公众对政府公务员的评价),为了能使评估客观
真实地进行,必须把政府的各种相关信息,如政府机构的组
成、职能、办事规程、政策与法规、服务种类及质量,重大决
策过程都向社会和民众开放,自觉接受民众和中介组织、社
会媒体的监督。同时,绩效管理为了有效地收集社会公众
对政府公共部门传递与反馈的信息,如对服务的种类和质
量的要求,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抱怨和建议,对公共服务与
资源的选择等,必须建立多向的沟通渠道,并确保其畅通,
以提高政府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对公众需要的回应能力。可
见,绩效管理不仅增强了政府部门之间、公众与政府、政府
公务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将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公务
开放,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开放。
四、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度和政务的透明度,
实现向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转型。
随着经济结构的社会转型必然带来政治结构的社会转
型,即从传统伦理道德型的“人治”社会转向现代民主、法治
社会。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基本上还是走一
条人治道路,政治权力、社会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和少数领
导人的手中,法治充其量只是作为主要的辅助机制,人民的
政治参与度较低。改革开放之后,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化、
法治化进程正式启动,依法行政、民主行政也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政府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
过于集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体制弊端,这不仅限制了
民众参与管理的程度,弱化了民众的参与意识,降低了政务
的透明度,而且还造成了层出不穷的贪污腐败,权钱交易、
黑箱操作等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民主化、法治化的进程。
为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采用与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相
吻合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而绩效管理是一种被实践证明能
较好地实现民众参与,保证社会公正的民主行政、依法行政
的管理模式。
1.绩效管理强调公民、组织和团体参与公共行政的决
策和执行过程,体现了行政民主和依法行政的理念。强化
行政参与,加强公民与行政的对话,是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
的基本途径。绩效管理由于注重在绩效评估者与政府公共
部门之间,社会公众之间建立信息收集、传递与反馈的机
制,这一机制使政府在制定政策前能充分考虑民意,广泛地
建立接受利益表达的制度性渠道,在拟定方案、进行利益综
合时更加注意征求专家和中立组织的意见,这就给予公众
和专业机构更多参与决策、监督决策实施的机会。不仅如
此,绩效管理以公众满意度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在具体实施
绩效考评时,通过市民或顾客的抽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测
量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务员的满意程度,并把测量结果作
为奖惩的主要依据,从而使政务真正体现民意,实现主权在
民的宪政理念,并推动了社会民主化和法治化。
2.绩效管理通过分权来加强组织内部成员及公民、社
会的自主性,更大程度地实现民主化、法治化。绩效管理通
过推行“权力分散的政府来放松规制和上下级控制,实行参
与性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帮助雇员们的个人成长,并建
立劳资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通过这些方法,在政府活动中
进行权力分散”⑤。它强调给政府部门的普通员工以更多
的自主权,让组织成员参与组织内部的运作,增进组织效
能,使得政府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分享权利与承担责任,从
而提高了组织内部普通员工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并且,绩
效管理还通过向公民和社会及中介组织的分权,打破政府
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垄断,通过合同、出租、政府采购、
竞争招标等多种形式把政府的部分职能市场化,借助行政
合同,以契约一方的主体身份参与管理。这种遵循社会法
的一般规则,受社会法制约的做法不仅体现了依法行政的
理念,而且增强了公民和社会的自主性,使政府行政更具有
民主性。
3.绩效管理通过行政公开提高了行政透明度,实现对
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行政公开包括政务的公开,公民
具有建议、选择和反对的自由两方面内容。绩效管理一方
面通过定时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绩效目
标,公开政府的行为及其结果,让公民和社会中介组织参与
监督、考核政府职能部门项目实施情况,使政务处于民众的
监督之下。另一方面,还通过实行公共服务的公开竞标,增
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使不透明行使公共权力的机会最小
化。政务的公开不仅有利于充分防止权力腐败,而且迫使
政府部门及公务员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
效率,依法办事。此外,绩效管理让公共项目所服务的客户
拥有更多的建议、选择、反对的自由来提高其影响力。包括
进行客户调查,设立免费咨询电话,利用全面质量管理法,
追踪客户的不满和抱怨;并通过凭单制和服务供应商之间
的竞争,给客户以更多的选择权,从而加强了公民和社会对
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体现了民主与平等的法治精神。
综上所述,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一种适应信息化和市场
经济发展的全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思路,对中国建成“行为规
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现代政府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并能为社会转型扫清体制性的障碍,促使社会转
型沿快速、健康的方向推进。
Ⅲ 如何用好政府引导基金
政府的“引导基金”重点是“引导”,是要“引导”民间的资本进来 政府引导内基金主要用容于扶持各地区域性自主创新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以自身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到政府扶持的产业。
建立政府引导基金,让政府作为主体(机构投资者),将原本直接扶持企业和直接创建创投基金的行为,改变为投资到良好投资业绩的投资基金,通过约定产业和政策方向来规范资金的管理,这是政府资金运用效率最好的选择
Ⅳ 政府引导基金怎样运作
看门狗财富为您解答。
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
1、引导基金支持创业投资的方式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特点和创业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基金采用4 种不同方式支持企业创业投资:
第一种:阶段参股,即引导基金向创业投资机构参股,并按事先约定条件,在一定期限内退出。主要支持设立新的创业投资机构,以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总量。
第二种:跟进投资。即引导基金与创业投资机构联合投资于初创期中小企业。此种方式主要支持已经设立创投机构,降低其投资风险。
第三种:风险补助。即对已投资于初创期中小企业创投公司予以一定补助,增强创业投资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四种:投资保障。即创投机构挑选出有潜在投资价值、但有一定风险的初创期中小企业,此时由引导基金对这些企业先期予以资助,同时,由创投机构向这些企业提供无偿创业辅导;辅导结束后创业投资机构向这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再给予第二次补助。这种方式主要解决创投机因风险而不敢投的困惑,适合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2、引导基金的管理模式
政府引导基金普遍采取委托管理模式,引导基金通过以下方式与优选的创业投资基金及其管理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1)与专业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契约合作关系,以此作为引导基金运行的主要方式。
(2)作为专业创业投资基金的出资人。依据海内外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的申请,引导基金以一定的比例关系,与海内外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设立优先投向的专业创业投资子基金,并共同委托优良业绩的专业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3、引导基金的层次定位
政府引导基金分中央、省、市、县四级,中央一级的政府引导基金,如工信部在筹建的信息产业基金、团中央筹划成立的中华青年创业投资基金,各地为区域型基金。
4、引导基金的分红机制
5、政府引导基金产生的法律依据
中国本土的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时间比较短,因而FOF在中国的发展也刚刚开始,在现阶段以政府引导基金作为FOF的主要表现形式。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本地的VC,通过介入VC对地方的高科技企业进行间接扶持和孵化,类似于“孵化器”的功用,通过放大投资、引导合作基金的方式最终达到推动当地经济转型、促进创投企业发展的目的,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地域性和导向性。
Ⅳ 在做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时会遇到什么问题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将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全过程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强化的是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理念,强调的是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简言之,就是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和高效。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高效透明政府的迫切需要。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审计机关密切关注并持续跟踪了本区预算绩效管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总体来看,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的时间不长,政府及财政部门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成效是显著的;当前正处于积极探索和逐步完善的提升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在制度推进、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等环节还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
一、当前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绩效观念不深入,思想认识有误区。湖北省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012年正式启动,至今只有五年时间,加之正在陆续出台一些配套措施和正在不断细化操作规范,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财政,还是预算单位,都在经历着从认知到实践的磨合期。调查时发现,相当一部分预算单位对这项管理制度的认知不是十分到位。主要存在三种倾向。一是“两轻两重”惯性思维。部分单位“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认为预算申报的项目能落实到位和预算安排的资金能用出去就不会有大的问题,没有站在全局高度考虑是不是达到了效益最大化。二是视野不宽狭隘思想。少数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实施绩效管理增大了工作量,开展评价是在刻意找麻烦挑毛病。三是消极应付只求过关。有部分单位在年初绩效目标申报和年终绩效自评工作中做不到准确科学规范操作,质量难以保证,开展自评时报喜不报忧和扬长避短。
2、绩效管理专业人员匮乏,规范管理有盲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广、专业性强,不论预算单位在开展日常管理,还是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绩效评价,都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和实战经验的人力资源。一方面,部门从事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县级政府所辖的一些人员编制少、管理职能比较单一部门的财务人员大多是兼职工作人员,即使是专职财务人员,推进绩效管理既缺乏工作经验也缺乏专业技能,难以做到程序规范、管理科学和绩效显著。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匮乏。近年来,县级政府支持财政部门设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但是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同时,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又缺乏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储备,只能是边工作、边学习、边积累,短期内很多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推进。
3、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实际操作有难度。尽管财政部制定出台了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省级财政也在陆续推出细化的评价指标和落实措施,但是对指标具体设置没有统一的明确规定,没有针对性较强的个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借鉴。近几年,各地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围绕细化量化绩效评价指标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归纳总结了一些符合本地实际和适用的具体事项的评价指标,但是,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的范围在逐年扩大、建设发展的投入在逐年增加、新政策新情况时有出现,已经形成的评价标准不能与之完全匹配。同时,既有的评价指标存在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的弊端,导致出现单位职能不同、支出事项有差别等情况时,针对性不是很强,指标难以量化,评价缺乏依据,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的质量。
4、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推动作用有局限。广泛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既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措施。现阶段,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很不充分,通过评价结果运用促进强化绩效管理的推动作用不是很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县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只是停留在反映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等较低层面,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绩效管理与年度预算编制结合得不够紧密,部分单位落实问题整改意见不是很到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追责问效机制还不完善、预算绩效结果的透明度不太高、绩效评价结果不能更快更多地转化成管理措施。同时,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正对性不强、质量不是很高也是制约高效利用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绩效观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政府绩效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新修订的《预算法》也对预算绩效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尽快建立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也是推进法治型、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一方面,要采取召开会议、出台规范性文件、专题培训、分类指导等多种形式,组织预算单位和工作人员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要求,让绩效理念深入人心、让绩效管理人员熟知政策、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要通过专题工作报告、情况通报、工作简报等方式,积极向县级党政机关和主要领导报告工作,让主要领导及时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情况、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及时作出决策,支持并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运用绩效评价结果调整管理思路。
2、完善指标体系,规范评价标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准确把握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规定、深入研究符合区情推进措施、积极探索适用于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绩效指标,逐步建立涵盖各类各项支出、符合目标内容、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便于考核的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覆盖全部预算支出结果绩效评价的规范标准,尽快形成“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3、强化运行监管,突出结果导向。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一经批复,相关单位应当迅速组织执行并加强管理,财政及有关监督部门应当动态掌握情况并监督实施。在运行监管过程中,切实做好四点。一是确定监控重点。按照“有申报就有监控、有执行就要跟进”的要求,重点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工程、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推进运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二是明确监管内容。要把项目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资金使用、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等情况全部纳入监督范围。三是强化整改措施。绩效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要即知即改;绩效评价时指出的问题,要问责问效;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要标本兼治。四是突出结果导向。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落实措施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对由于认识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力或重大过失等原因,导致出现建设项目决策失误、财政资金配置失当、实际执行效益低下等问题,要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做好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公开工作,让单位在过往事项中总结经验和研究措施。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针对当前预算绩效管理专业队伍缺乏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强的现状,一方面,政府及财政部门要拓宽引入专业人才参与绩效管理的渠道。整合多方力量、引入第三方参与进来、集中业务骨干充实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强化专业培训、学习考察、工作调研、业务交流等措施,帮助和促进现有人员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适时组织预算单位主要领导、分管负责人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及时为单位开展绩效管理提供政策理论和专业操作技术指导,促进各预算单位绩效管理整体上台阶。另外,注重做好聘请的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和技术交流,真正发挥“专家”的专长和权威。
Ⅵ 政府引导基金厉害吗
政府引导基金,他不能用厉害不厉害进行形容,只是说给予正确的引导,但是不会强加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