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慈济是什么组织
1966年,中国台湾正努力摆脱农业生产的型态,为吸引外资,在高雄成立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曾经在台湾投注大量关怀的国际慈善组织,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陆续将资源转向世界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时台湾一千两百万人口中,仍有一百三十万处于政府的贫穷线下,等待援助。
在最进步富裕的社会,也有暗角苦难的众生,何况在那匮乏年代里的偏僻贫穷「后山」━━花莲。时值二十九岁的证严上人,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结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信众,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每日节省五毛钱买菜金,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开启了救贫、救苦、救急、救难的慈善工作。
上人亲自带领弟子深入社会暗角、关怀贫病,走过无数的风霜雨露━━
「在慈善工作上救济的方式有长期济助与急难救助;善款的运用则秉持『诚正信实』;且要一元当作两元用的去『亲手遍布施』。」「慈善是慈济志业的根基;而慈善工作要达到『直接、重点、务实』,就必须借助访视。进行访视可说是福慧双修━━走入案家,看到人间疾苦进而伸援,就是造福;看尽人生形貌而有所悟,即是增加智慧。」
━━直至今日慈济人仍然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一日也不曾停歇,为普天下苦难众生作怙恃。
从最初一年救济十三位贫困个案,到70年代台风赈灾进行数千人份的发放,在一次又一次的赈灾、济贫活动当中,归纳出了「勘灾、造册、发放」的准则,也确立了对受助者长期关怀、定期访视的作法,也成为慈济日后对应灾变的根本程序,于急难时从容运作。
慈济的每一项救助活动,从访查、发放到追踪,都是由委员们亲自进行。在受济者最迫切需要的当下,施予援手,给予物质上的救助及心灵上的温慰;在政府及其他团体济助之后,寻找真正需要救助的漏网之鱼;该救助的绝不吝惜,不该花的,则一毛钱也不浪费,使善款能涓滴不漏地到达受济者手中。在济贫的同时,也会善用智慧,鼓励贫户尽快摆脱贫穷的阴影,自力更生;并且在情况改善后,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也捐款救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真正达到济贫、互助的目的。
慈济的慈善志业由花莲一地逐步扩展到台湾各地,进而泽被海外。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对于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的理念却是始终如一。
随着经验累积,建立的「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等五大基本模式,至今依旧是最主要的慈善工作型态。
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联系单位(The Committee on NGO of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的一员。同年,台湾有一群企业家志工为能让慈济急难救援,更掌握时效、及时配合供应灾区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资需求,他们以慈济大爱的精神和环保理念,成立「慈济国际人道援助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是一个有系统的后勤行政与研发团队,以提升赈灾工作效能。
※
慈善工作的型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而更形丰富。许多富有者在从事济贫工作的同时,心底潜藏的悲悯之爱、助人之忱也跟着被启发出来,使他们的爱心得到落实的力量;参与慈济的人数与日俱增,所从事的慈善工作也已由早期的物质救助,提升必须辅以深入的精神疏导和关怀。
除了长期关心照顾户,带给他们物质和精神的肤慰外;一些隐藏于社会一角的仁爱之家、狱政机关、身心障碍收容机构也受到慈济人的关怀眷顾。定期的探访,以活泼生动的手语教唱、亲切温柔的按摩喂食、感人热泪的现身说法或带动资源回收,温暖了他们凄苦的心田,化落寞的暗角为一方清净的福田。
尽管时代脉动与社会情势不断转变,慈济志业也走向更多元的风貌,然而慈善基本精神,从教富济贫到济贫教富的内涵不曾改变。慈济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尽一己之力的人,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长」--教富济贫,是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
慈济是宽容的。他们把受自己照顾的救济户称作“感恩户”,他们出去赈灾、义诊、做慈善,从来都尊重对方的信仰,不会宣扬佛教。
「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济的慈善事业,在上人以宗教家的实践精神带领下,以佛教精神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清净大爱为基础,将「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使佛教的教义,具体落实到人间、社会、生活中,将古代佛教教义中「慈悲喜舍」的精神,透过力行实践的过程,济世利他,重新发扬光大。
B.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基金会概况
1966年,台湾正努力摆脱农业生产的型态,为吸引外资,在高雄成立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曾经在台湾投注大量关怀的国际慈善组织,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陆续将资源转向世界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时台湾一千两百万人口中,仍有一百三十万处于政府的贫穷线下,等待援助。
在最进步富裕的社会,也有暗角苦难的众生,何况在那匮乏年代里的偏僻贫穷「后山」━━花莲。时值二十九岁的证严上人,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结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信众,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每日节省五毛钱买菜金,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开启了救贫、救苦、救急、救难的慈善工作。
上人亲自带领弟子深入社会暗角、关怀贫病,走过无数的风霜雨露━━
「在慈善工作上救济的方式有长期济助与急难救助;善款的运用则秉持『诚正信实』;且要一元当作两元用的去『亲手遍布施』。」「慈善是慈济志业的根基;而慈善工作要达到『直接、重点、务实』,就必须借助访视。进行访视可说是福慧双修━━走入案家,看到人间疾苦进而伸援,就是造福;看尽人生形貌而有所悟,即是增加智慧。」
━━直至今日慈济人仍然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一日也不曾停歇,为普天下苦难众生作怙恃。
从最初一年救济十三位贫困个案,到70年代台风赈灾进行数千人份的发放,在一次又一次的赈灾、济贫活动当中,归纳出了「勘灾、造册、发放」的准则,也确立了对受助者长期关怀、定期访视的作法,也成为慈济日后对应灾变的根本程序,于急难时从容运作。
慈济的每一项救助活动,从访查、发放到追踪,都是由委员们亲自进行。在受济者最迫切需要的当下,施予援手,给予物质上的救助及心灵上的温慰;在政府及其他团体济助之后,寻找真正需要救助的漏网之鱼;该救助的绝不吝惜,不该花的,则一毛钱也不浪费,使善款能涓滴不漏地到达受济者手中。在济贫的同时,也会善用智慧,鼓励贫户尽快摆脱贫穷的阴影,自力更生;并且在情况改善后,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也捐款救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真正达到济贫、互助的目的。
慈济的慈善志业由花莲一地逐步扩展到台湾各地,进而泽被海外。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对于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的理念却是始终如一。
随着经验累积,建立的「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等五大基本模式,至今依旧是最主要的慈善工作型态。
※
慈善工作的型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而更形丰富。许多富有者在从事济贫工作的同时,心底潜藏的悲悯之爱、助人之忱也跟着被启发出来,使他们的爱心得到落实的力量;参与慈济的人数与日俱增,所从事的慈善工作也已由早期的物质救助,提升必须辅以深入的精神疏导和关怀。
除了长期关心照顾户,带给他们物质和精神的肤慰外;一些隐藏于社会一角的仁爱之家、狱政机关、身心障碍收容机构也受到慈济人的关怀眷顾。定期的探访,以活泼生动的手语教唱、亲切温柔的按摩喂食、感人热泪的现身说法或带动资源回收,温暖了他们凄苦的心田,化落寞的暗角为一方清净的福田。
尽管时代脉动与社会情势不断转变,慈济志业也走向更多元的风貌,然而慈善基本精神,从教富济贫到济贫教富的内涵不曾改变。慈济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尽一己之力的人,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长」--教富济贫,是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
「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济的慈善事业,在上人以宗教家的实践精神带领下,以佛教精神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清净大爱为基础,将「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使佛教的教义,具体落实到人间、社会、生活中,将古代佛教教义中「慈悲喜舍」的精神,透过力行实践的过程,济世利他,重新发扬光大。
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联系单位(The Committee on NGO of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的一员。同年,台湾有一群企业家志工为能让慈济急难救援,更掌握时效、及时配合供应灾区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资需求,他们以慈济大爱的精神和环保理念,成立「慈济国际人道援助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是一个有系统的后勤行政与研发团队,以提升赈灾工作效能。
C. 捐款慈济
深圳慈济的会所可以在网上查一下,我查到的是:
深圳市八卦二路鹏益大厦内(中信银行二楼)上容步路北路(公气车体育馆东站)慈济会所。
一般捐款的事宜可以找到慈济的志工在咨询他们,我捐款是直接交给一位师姐,她会帮我交,另外会开据国家的正规发票给我。
D. 蒋勋是不是慈济慈善基金会的人
哪些是慈济慈善基金会的人?因为他热衷于慈善事业,帮助了不少人
E. 如何加入慈济慈善基金会有什麽条件要不要缴纳会费
可以参加活动,不需要什么条件,有心就有力。在厦门有慈济的静思书轩。可以搜索下地址。
F. 慈济的资料
1966年,台湾正努力摆脱农业生产的型态,为吸引外资,在高雄成立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曾经在台湾投注大量关怀的国际慈善组织,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陆续将资源转向世界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时台湾一千两百万人口中,仍有一百三十万处于政府的贫穷线下,等待援助。
在最进步富裕的社会,也有暗角苦难的众生,何况在那匮乏年代里的偏僻贫穷「后山」━━花莲。时值二十九岁的证严上人,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结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信众,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每日节省五毛钱买菜金,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开启了救贫、救苦、救急、救难的慈善工作。
上人亲自带领弟子深入社会暗角、关怀贫病,走过无数的风霜雨露━━
「在慈善工作上救济的方式有长期济助与急难救助;善款的运用则秉持『诚正信实』;且要一元当作两元用的去『亲手遍布施』。」「慈善是慈济志业的根基;而慈善工作要达到『直接、重点、务实』,就必须借助访视。进行访视可说是福慧双修━━走入案家,看到人间疾苦进而伸援,就是造福;看尽人生形貌而有所悟,即是增加智慧。」
━━直至今日慈济人仍然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一日也不曾停歇,为普天下苦难众生作怙恃。
从最初一年救济十三位贫困个案,到70年代台风赈灾进行数千人份的发放,在一次又一次的赈灾、济贫活动当中,归纳出了「勘灾、造册、发放」的准则,也确立了对受助者长期关怀、定期访视的作法,也成为慈济日后对应灾变的根本程序,于急难时从容运作。
慈济的每一项救助活动,从访查、发放到追踪,都是由委员们亲自进行。在受济者最迫切需要的当下,施予援手,给予物质上的救助及心灵上的温慰;在政府及其他团体济助之后,寻找真正需要救助的漏网之鱼;该救助的绝不吝惜,不该花的,则一毛钱也不浪费,使善款能涓滴不漏地到达受济者手中。在济贫的同时,也会善用智慧,鼓励贫户尽快摆脱贫穷的阴影,自立更生;并且在情况改善后,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也捐款救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真正达到济贫、互助的目的。
慈济的慈善志业由花莲一地逐步扩展到台湾各地,进而泽被海外。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对于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的理念却是始终如一。
随着经验累积,建立的「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等五大基本模式,至今依旧是最主要的慈善工作型态。
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联系单位(The Committee on NGO of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的一员。同年,台湾有一群企业家志工为能让慈济急难救援,更掌握时效、及时配合供应灾区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资需求,他们以慈济大爱的精神和环保理念,成立「慈济国际人道援助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是一个有系统的后勤行政与研发团队,以提升赈灾工作效能。
※
慈善工作的型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而更形丰富。许多富有者在从事济贫工作的同时,心底潜藏的悲悯之爱、助人之忱也跟着被启发出来,使他们的爱心得到落实的力量;参与慈济的人数与日俱增,所从事的慈善工作也已由早期的物质救助,提升必须辅以深入的精神疏导和关怀。
除了长期关心照顾户,带给他们物质和精神的肤慰外;一些隐藏于社会一角的仁爱之家、狱政机关、身心障碍收容机构也受到慈济人的关怀眷顾。定期的探访,以活泼生动的手语教唱、亲切温柔的按摩喂食、感人热泪的现身说法或带动资源回收,温暖了他们凄苦的心田,化落寞的暗角为一方清净的福田。
尽管时代脉动与社会情势不断转变,慈济志业也走向更多元的风貌,然而慈善基本精神,从教富济贫到济贫教富的内涵不曾改变。慈济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尽一己之力的人,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长」--教富济贫,是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
「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济的慈善事业,在上人以宗教家的实践精神带领下,以佛教精神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清净大爱为基础,将「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使佛教的教义,具体落实到人间、社会、生活中,将古代佛教教义中「慈悲喜舍」的精神,透过力行实践的过程,济世利他,重新发扬光大。
更多详情.请讲入:http://ke..com/view/1734520.html?wtp=tt
G.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电话号码是多少
0512-65162551
H. 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收到的钱怎么用
佛教慈济基金会由证严法师创办至今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
为联合国NGO的一员
1、慈善事业
台湾的慈善经验,因着大爱牵引出全球四十七个国家、三百四十五个联络点,在全球六十九国留下爱的足迹,战乱的阿富汗、科索沃、卢安达;民生困顿的外蒙、北朝鲜;遭逢地震重创的土耳其、伊朗、萨尔瓦多;饱受风灾、水灾肆虐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多米尼加,以及南亚海啸的受灾区域,甚至是遭遇飓风的美国,及水患侵袭的玻利维亚,慈济志工皆不分宗教、种族,大爱始终如一。秉持着「教富济贫、济贫教富」的感恩心,悲智双运。
中国大陆自1991年华中、华东发生世纪洪灾,慈济基金会秉持「直接、重点、尊重、务实、及时」的原则,在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开展慈善工作,慈济人自筹旅费,不计辛劳,年年以一分如同对亲人的疼惜与关爱,从未间断,已帮助超过二千万人次。
在江苏、安徽、甘肃、贵州、福建、广东等二十七省市自治区,分别进行各种慈善工作,对洪灾、雪灾及震灾地区的民众发放民生物资,援建新村、敬老院、福利院、希望中小学,提供清寒奖助学金,援建水窖,移民迁村、冬令发放粮衣被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强震,5月14日慈济志工紧急赶赴灾区;5月15日,全球慈济人同步展开「慈济川缅肤苦难,大爱善行聚福缘」募款、募心活动,启动人人的爱心善行,汇聚善的共振、爱的福缘。慈济由设立赈灾服务点,展开热食供应、义诊服务及心理的关怀等服务工作,并鼓励受灾的乡亲一起投入志工,以服务走出悲恸。看到乡亲由忧愁至展开笑容,彼此鼓舞照顾,令人深感欣慰与安心。慈济动员医护团队投入义诊、往诊服务乡亲,守护乡亲的生命及健康。
慈济在川震的重建脚步,将以四年三阶段的执行方案,以「走在最前,做到最后」的精神协助灾民重建家园。在永久性住房及校园重建规划的同时,协助灾区先行搭设能够使用三年以上的简易教室、简易寺庙,提供一个可以遮风、躲雨、驱寒、避热之处,让灾民得以暂时先安身及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个缓冲地,并藉以鼓励灾民走出阴霾,并恢复生机。紧接着慈济将投入「希望工程」,目前已开工或进行规划中计十三所学校。
2、医疗志业
证严上人一念悲悯,于慈善工作中发现,因病而贫,初始设义诊所为贫困者义诊,进而创立医院。在累积十余年救贫经验中,深知「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贫穷的由来」,救济工作只能治标,「防贫止病」才是根本之道。于是,怀抱悲心,再度挑起重担,发愿为缺乏医疗设施的台湾东部民众筹建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人本医疗、尊重生命」的愿景,提升东部医疗水平。
慈济以生命平等的理念,不收医疗保证金,让贫者免费就医,并且成立「国际慈济人医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简称:TIMA),目前在全球十一个国家,设有五十八个据点、超过七千名医护专业志工,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全球医疗服务网。
四川震灾中有许多前往义诊的慈济志工,他们都是来自慈济医院的医护人员及国际人医会成员;人医会志工,平日以关怀居住地贫苦患者为主,执行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全科性义诊服务,若国际间发生灾难,也配合慈济赈灾行动,启动医疗救援工作。截至2008年12月底,已在全球三十九个国家义诊,服务超过一百五十万人次,为偏远及医疗资源缺乏者义诊,也为海外贫病民众进行大型跨国义诊。
2000年6月,慈济援建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病房大楼,2004年9月再度筹款援建福建福鼎市医院医疗大楼。同时,慈济与残疾人协会针对白内障患者给予复明手术,期望慈济的医疗之爱,让病苦者获得更好的服务。慈济并在宁夏、湖南、河南、浙江、安徽、江苏、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兴建爱幼中心,加强对妇幼同胞的照护。
3、骨髓捐赠
在佛教经典中,将自己的肉身奉献出来,布施给急需救助的人,称为最上布施;捐赠骨髓即是最上布施。目前台湾有许多志愿捐赠骨髓的民众,他们的无私布施,让对岸同胞受惠,成就生命交融的髓缘大爱。
海内外慈济人响应证严上人的号召,为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争取生存的权利,于1993年成立「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2002年改制为「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以脐带血、周边血干细胞移植,希望为人类医疗带来新的展望。在慈济志工全力倡导及热烈参与下,许多善心民众加入骨髓捐赠验血行列。每一对案例都是由慈济志工一路劝髓、捐髓、陪髓、抽髓、取髓,程程髓缘显示台湾的爱心密度之高,这些具备大爱胸怀的捐赠者所奉献的,是清净无染的大爱,证严上人说,这就是「清水之爱」。
骨髓移植能够根治几十种过去认为不治之症的疾病,特别是白血病和其它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免疫学中组织配型的严格要求,骨髓移植大多由同胞手足提供骨髓,凡是没有配型相同的手足,就只能从没有血缘关系的数万人中去寻找合适的供髓者。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建立一个数量庞大的骨髓数据库更为迫切。
1997年4月18日,安徽省刘姓少年因罹患白血病,经由慈济骨髓数据库配对找到捐髓者,此后两岸髓缘不断。本着「尊重生命」,以及「救人一命,无损己身」的理念,慈济骨髓数据库截至2008年底已逾三十一万笔资料,已完成一千八百零一例移植配对,移植成功率更超过百分之八十,受髓者遍布全球二十七个国家及地区,其中大陆地区就达七百四十八例。慈济骨髓志业推动为大陆血液疾病患者积极开启生命另一扇窗。
4、教育志业
慈济继踏出了慈善和医疗的脚步之后,基于培育医护人才,和解决台湾东部少女的就业问题,于是在1989年成立慈济护专,迈向教育志业的第一步,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并于海内外设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社会教育推 广,落实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慈济教育是以「慈悲喜舍」为校训,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为目标,不仅重视专业教育,更重视启发人的「良能」。所以在学校里,不只教授学业,还要五育并进,更要强化孩子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尤其在静思语教学的推广下,让孩子学习付出、学会感恩。例如在慈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优秀的学生才能打扫厕所,以相对于将劳动服务视为处罚的想法,坚持「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理念,并培养学生待人热情与礼貌的态度。
为了让慈济的教育理念更加落实,因此在全球推动社会人文教育,希望慈济人文不仅在学校开枝散叶,更要在每一个有爱的地方开花结果,开设人文推广课程,设立儿童精进班、青少年成长班等。而在大专院校更组织了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及在各级学校成立了慈济教师联谊会,数万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切磋教育的真义,更难得的是,有一群大爱妈妈深入台湾七百多所小学,利用晨间自习时间,以「静思语」的真情大爱陪伴孩子成长。
自1991年华东水灾起,慈济在大陆帮助教育资源缺乏地区所援建的各级学校已达五十三所,并以助学金方式补助河北、河南、江苏、江西、安徽、湖北、贵州、福建、广东、上海市等地贫困学生就学。
目前慈济在全球援建了一百六十二所教育机构,虽各地有不同的教育制度与学程,却有共同的方向 - 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5、国际赈灾
慈济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起,迄今援助七十个国家地区。对於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榖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助建房、建校、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理念却是始终如一。
从关怀台湾本土出发,发展为具国际宏观视野的全方位人道关怀,慈济全球性的救援行动,足迹横跨欧、美、亚、非、大洋洲等五大洲,在2003年获联合国肯定,成为台湾第一个加入国际非政府组织(NGO)的慈善团体。
爱的力量,可以抚平不安心灵;爱的力量,更能化解世间一切灾难。这正是所有慈济志工不畏艰难、不计辛劳,穿梭於世界各角落,在灾变里抚悲伤、在战火中慰苦痛的信念所在。
除此以外,慈济还积极推动人文事业、环保事业、小区志工等,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佛教慈善团体。
I. 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会骗捐吗
『真正的』慈济不会骗人,对於普通民众他们向来鼓励长期的小额捐款,比内方说一个月容RMB20。至於大老板那种,他们就会希望募捐较多,几百万捐款可能有荣誉董事之类的头衔。在台湾,如果捐款者事後反悔,是可以要求退款。当然,开头就强调了『真正的』,但不排除有不肖人士以此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