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公司 > 藏区基金会

藏区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3-13 19:08:14

①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

1979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一份特殊的协议。协议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成立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六人委员会,三名成员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另外三人来自新组建的中国环境科学协会。这个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协调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和机构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环境保护工作的联系。它在中国开始了重点优先项目,其中第一个就是大熊猫的保护。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因此成为在中国开展实地工作的第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1980年 美国科学家乔治·夏勒博士受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政府邀请来到中国开展熊猫研究。

1985-1988年 国家林业部(现为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关于大熊猫以及其栖息地的调查。根据这一调查,大约有1000只大熊猫在野外栖息。

1992年 国家林业部(现为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启动了大 熊猫及其栖息地管理计划,计划新建14个新的熊猫保护区,提高原有的13个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创建15个生态走廊促进不同熊猫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等到这个计划结束,60%的熊猫栖息地将得到保护。

1989-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了一系列的熊猫保护工作,包括培训,巡护和科研设备提供等,支持建立卧龙熊猫繁育中心,支持卧龙保护区五一棚区域的每月监测工作等。

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成立。该项目旨在降低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

1996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环境教育项目成立。该项目旨在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使人口对于资源的需求不会造成对于环境的破坏;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森林项目成立。该项目旨在森林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经营,以提供森林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TRAFFIC开始在中国开展与野生动植物贸易相关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1997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政府开始平武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强调在保护项目中考虑当地社区发展,以实现如何缓解熊猫与人之间的冲突;“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在中国发起。该项目旨在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中国中小学课程中。 1996-2000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平武培训了300多名自然保护员工和当地政府官员,培训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监测、反盗猎及社区如何参与保护等。
1998年 四川省林业厅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始岷山区域的11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
1999年 第三次全国熊猫调查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了技术与资金支持;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项目开始实施。该项目旨在通过白马雪山和香格里拉地区可持续社区的建设,与当地群众共同努力恢复和弘扬藏区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并推动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00年 中国新的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通过。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节约大量电力资源,防止低于 最低能效标准的空调器在市场上销售。
2001年 开展2001湿地使者行动,主题为“把知识带回家乡”,10个高校环保社团到长江项目示范点接受培训后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宣传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经验;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大熊猫分布的最北区域-秦岭山脉开始实施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森林认证工作组成立,并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以制定中国的森林认证政策;TRAFFIC中国项目成立;600多只天鹅返回青山垸越冬;西畔山洲替代产业初现成果,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2002年 14块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并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为全球第71份献给地球的礼物,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份“礼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陕西省林业厅签署协议,新建13个自然保护区及5条生态走廊。该项目旨在将秦岭区域破碎的熊猫种群重新联系起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四川大熊猫保护通讯创办,成为四川省各熊猫保护区间的一个有效交流平台;中国国有林首次获得FSC认证,共计420,000公顷;包括长江项目在内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投资大自然” 项目正式启动。这个新启动的长江项目主要工作区域在湖北,目标是恢复沿岸湖泊与长江的联系。
2003年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流域综合管理课题组正式在北京启动并举行首次工作会议,计划在未来的二年里给中央提供一个关于中国如何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建议书;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秦岭项目的推动下,陕西省政府批准新建5个熊猫自然保护区和5条生态走廊,使秦岭的熊猫保护区域超过15万公顷。这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总部确认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岷山的17个熊猫保护区都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中国颁布《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该指南是中国教育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密切合作完成的。它的颁布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融入中国50万所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中;TRAFFIC成立传统中医药咨询专家组。专家组的建立旨在为中药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004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首次长江中下游水鸟普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目前有1596只野生大熊猫;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项目开始实施。该项目旨在通过白马雪山和香格里拉地区可持续社区的建设,与当地群众共同努力恢复和弘扬藏区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并推动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05年 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森林和贸易网络的一部分,中国森林和贸易网络也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告成立。该网络旨在促进承诺负责任的森林经营单位和购买林产品公司之间的市场联系;9块湿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中国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到30个;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推动创建的 “长江论坛”在武汉启动。来自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交通部、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以及长江干流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高层代表首次共聚一堂,共商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大计。

② 韩红的“韩红爱心·暖秋重阳”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

“韩红爱心·暖秋重阳”公益活动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举行,歌手韩红一行内在甘南州夏河县开展义诊,并捐容助修建了7所乡村急救室。此外,还培训当地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30例。陪夏河县桑科、阿木去乎镇部分敬老院老年人一起包饺子、为老人表演节目,并向敬老院捐赠了冰柜、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和粮油以及过冬衣物等生活用品。


③ 李亚鹏生意做的好吗嫣然天使的活动还能拉到赞助商吗

许久未露面的李亚鹏10月24日接受腾讯新闻《巅锋问答》节目专访,透露自己将把70%的个人财产全部捐献给社会,剩下的30%会留给女儿李嫣。

因为自从李亚鹏1998年下海经商以来,他做过的每一件生意几乎都是失败的,而声称要捐献70%个人财产的他,至今仍因欠债4000万未还,被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单。

我们常提到王菲李亚鹏创办的这个嫣然天使基金,这并不是旁人所想到的所谓“明星公益炒作”,在实际运作中,基金会四处走访贫困家庭,已经帮助了无数濒临破溃的家庭,挽救了孩子的一生,让他们变得更有自信。李亚鹏更是亲力亲为,他的双手曾抱起过无数个唇腭裂儿童。

④ 李小可的藏地记忆

为了寻找新的绘画语言和感受,李小可曾多次到西部藏地,历经青海的黄河源头、长江源头、柴达木、西藏的阿里、珠峰、那曲、甘南的玛曲、碌曲、夏河……使他有了和藏地藏人近距离接触的机缘。藏地大自然的纯净博大,苍茫;藏人的真切挚热,刚悍和淳朴,给他以震撼。在当今缤纷物化的时代里,藏地藏人那种本源状态给人带来了生命的感悟和灵魂的洗刷。那是一个能使人魂断的神秘境地。你企图走得更近,可它永远在远方,这远方包含着变化、失去与永恒……这也像人生,总是在企图超越与无法超越的过程中。 作为画家的李小可起初是背着相机走向西部高地的,初衷神圣而单纯:为实现艺术理想寻找资源和灵感。国画大师李可染所及达的高度令人仰止,但那是属于前辈的;晚生可以循迹入门登堂,若想达到一己制高点,多么需要另辟蹊径。然而这一掺杂着功利色彩的初衷,不久就在高原的骄阳长风中消归于无形——骄阳长风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生态,岂止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套用时下词汇,那是心灵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诱惑,响应千年万载的呼唤,是命定的等待与邂逅。李小可就此全身心地投入,以宗教般的虔诚。这样说并无夸张的成分,对于西藏,小可的确是魂牵梦绕走火入魔,不仅反复走过,去触摸,去感知,去撷取,即使人在京城,精神依然在冰雪高原潜行。
他从中所获取的无以计量,连他自己恐怕也说不清楚。我们看到的作为画家的李小可诸如《佛崖》《古格遗梦》《神女峰的经幡》等一批彩墨画作,可见师承之厚重,可见厚重师承之上的间离与开拓,不妨视作获取中的独享部分;而作为摄影家的李小可所奉献的摄影作品,则是属于大众的共同分享。经由他的眼睛,一双专事审美功用的眼睛,对于光与色分外敏感的眼睛,宣泄了深心的感动与敬畏的眼睛,我们看到了需要举目仰视、举手加额的视觉西藏的经典:雪山旷野及其各色人等。这一切的表象和表情,固然是西藏,然而经由摄影主体的观照,它更集中,因集中而强烈,因强烈而丰沛,因丰沛而流光溢彩。不由不令人赞叹有加。
功利色彩实际存在,表现在相互的赠予和回馈。深入心底的西藏情结促使李小可在绘画摄影之外还要对西藏做些事情,于是首先与西藏美术界建立了特别友谊。多年来,以他主持的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和可创艺苑,多次在北京等各大城市举办西藏画展,推介藏汉各民族画家及其作品,推介西藏。西藏画家们心怀感激的同时,也视其为同道知音。
艺术与西藏在李小可这里和合为一。
眼神在此聚焦,心灵在此守望,魂兮归来,热情贯注——经由他的精神投射,删除了芜杂枝蔓的西藏,已被纯化为某种形而上存在的标志,被意味过,被象征着。惟有大美西藏可作如此担当,胜任载体功能。

⑤ 我想一对一捐助藏区贫困儿童,如何联系

联系一些基金会吧,这样省事、稳妥些,你直接联系麻烦,上网找一些口碑比较好的基金会。

⑥ 麻袋哥的事迹

10个男生周末挨个宿舍收废品
说起收废品这事儿,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的班长陈晟讲了一大堆。
2010年刚进扬大时,他和同学们就听说,尽管国家对西藏的教育很照顾,但藏区一些儿童上学比较困难,有的时常面临辍学的威胁,那时就想为这些孩子做点儿什么。2011年扬州大学团委的居老师到藏区挂职,借这个机会,就发动全班同学行动起来,在居老师的介绍下,联系援助拉萨市城关区小学的一名贫困儿童,这个想法得到全班同学和学院团委杨晶老师的支持。
8月25日新学期开学,陈晟就和同学们开始了“拾荒生涯”,背着麻袋进宿舍“拾荒”,但起初还有点不好意思,是硬着头皮向其他院系的同学开口的,“后面就顺当了,心理上也没啥障碍了。”
那段时间,陆续有新生报到,垃圾较多,他们几乎每天都进一次宿舍;9月后改为每周末一次,涉及范围以扬州大学东4栋学生公寓为中心,遍及整个文汇路校区。当然,女生宿舍也不放过,这由该班部分女生负责。
陈晟所在的班级有21名同学,每人都参加了援藏行动,其中10名男生都做了“麻袋哥”。
因为自己第一次收废品时陈晟用的是从家乡盐城带来的粗布麻袋,所以很多同学戏称他为“麻袋班长”,所在的班级也被称为“麻袋班”。后来全班都加入这一行动,麻袋不够用了,有时就用尼龙袋替代。
“麻袋哥”们把废品收回来当天,陈晟就会把这些东西卖到废品收购站。到9月10日,他们已在校区完成五次大范围的收集,现在募集到善款600余元。
陈晟他们打算每月至少给援助的藏区学童200元,一年资助2000元,如果资金不够就从班费和奖学金里拿出一部分,第一批善款500元已寄往拉萨市城关区小学的居老师那儿,由居老师转交给受助的学童。
11名女生轮流充当“知心姐姐”
就在“麻袋哥”们穿梭于每栋学生公寓的时候,班级另外11名女生也没闲着,她们除了客串帮着“麻袋哥”们进女生宿舍收集废品外,还组建了一个“精神基金会”,为藏区的贫困孩子提供精神援助。
这个“精神基金会”的原则是班级每个人都参与,每个同学都要定期以写信、发邮件、通电话等形式,与受助的孩子交流学习和生活状况,现在已经成立“知心姐姐电话组”、“邮件书信组”和“藏区城关小学动态组”,同时关注同一个藏区孩子,提供精神服务,每学期的相互沟通联系最低不会低于五次。
该班团支书王银银是此次援助藏童行动的主要策划人之一。知心姐姐组”主要任务是给藏族贫困学童带来精神的激励,以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知心姐姐组”每个月从班里选出两名女生与藏族学童交流,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惑,送上温馨的祝福和热切的鼓励。
目前主要通过居老师和拉萨城关区小学联系,精神基金也在试行阶段,10月初正式投入工作,到时每周都会有专门的“知心姐姐”与小朋友沟通交流。

⑦ 请问:有哪些慈善基金会是资助西藏贫穷地区的助学的

我比较了解的一个,就是吉尊玛慈善基金会,他们是资助贫困地区医疗、助学、扶贫等项目的。

⑧ 苹果基金会是做什么的

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由今典集团联席董事长王秋杨女士创立,是面向藏区最内大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2003年以容来,苹果基金会在各方面的公益慈善总投入达一亿五千万。苹果基金会重点投入于当地的教育、医疗、环境、文化等方面。与此同时,在全国开展电影回归大众、扶持当代艺术等公益项目。

⑨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人物故事

到高原上扶贫的年轻人
未到玉树,先闻陈济沧其名。
中国扶贫基金会负责媒体事务的小姑娘说:“你们到玉树,一定要采访一下陈济沧。3年了,他一直待在玉树扶贫。
陈济沧,湖南常德人,中扶贫基金会员工。他在结婚14天后即奔赴玉树参与灾后重建,其长期奋战在高原地区的义举,一直被他的同事引为美谈。提起陈济沧,青海扶贫局一名官员赞不绝口:“我认识他。地震那年,我跟他在山上住好几个月的板房,一起救灾扶贫,那小伙子干事实在。”一位藏民翘起了大拇指,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陈济沧,够意思。”
有口碑的公益人不少,但像陈济沧这么吃得开的还真不多见。但是,如果你因此对他产生了很高的期待,见面的时候只怕会有些小失望。
“小人物”陈济沧
8月末,南方正值盛夏,但在高原玉树之上,已经有几分秋凉的味道。这一天,面朝大山的玉树农畜交易市场竣工,这是陈济沧促成的公益项目之一,耗资不菲,建设过程几经周折。据说陈济沧会到场,我满怀期待地在现场东张西望,忽而有人指着一抹快速移动的黄色身影说:“看,那就是。”
陈济沧很忙,当时的他正跑来跑去地干着一个后勤组织人员的活。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穿着一件黄色运动外套,腰间别着一个喊话用的“小蜜蜂”,毫无“范儿”可言,普通得就像一个路人甲。
陈济沧年近30,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小几岁。在被记者截停后,他的娃娃脸上露出了有点羞涩的笑容,自嘲地说了句:“我就是干活的、打杂的。”但是,这自称打杂的人不一会站上了讲台,立马用一种中气十足、慷慨激昂的语调向一众高官汇报市场概况。末了,他还不忘加一句要求:“市场面临着发展问题,我们希望政府继续支持,让老百姓早受益、多收益。”
后来,在一次酒醉后,陈济沧跟人倒苦水说,他操办那场竣工仪式很不容易,提意见的地方官员很多,但真正干活的却没几个,他不得已身兼数职,既当爹又当妈,最后还被某官员数落了一通,说他办事不周。陈济沧气愤地说道:“我在现场忙死忙活的时候,他在办公室里喝茶!”
若论地位、财富,陈济沧在高官、富人扎堆扶贫的玉树里排不上号,但正是这个来自民间的不起眼的年轻人,震后3年常驻玉树,为1.5亿元善款筹划公益项目,并在一场由行政和资本力量主导的公益造城运动中,深层次地思考民间的诉求。
陈济沧时常到结古镇及附近的几个村落调研,他发现,虽然一个现代化的城镇在快速成型,可牧民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他们依旧在白天把牛赶到草原吃草,晚上没事就去喝酒、打麻将,没钱就去找朋友们借。政府给灾民重建了基础设施和房子,但这些东西都不能当饭吃,他们没有生产资料、生计来源,最后还是会受穷。政府没来得及关注藏民们的生计,民间可以有什么作为呢?
按专家们的说法,应该引导藏民组建村民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可是,藏人社区没有合作经商的传统,汉人聚居地流行的做法,在玉树颇有点“水土不服”。这是一个让驻点扶贫的公益人士普遍头疼的问题:你认为好的做法,当地不接受,能怎么办?
走进藏人社区
幸好,陈济沧是比较愿意开动脑筋的。他在甘达村调查时发现,当问“你们需要什么”时,女人总会让他去问自己的男人,而男人总会让他去问村里的带头大哥。陈济沧就把有威望的村庄精英聚了起来,想着先给大哥们灌输先进理念,再鼓捣他们带领村民一块奔小康。但他很快发现:没那么容易。
巴桑扎西就是一位村庄精英,他在没多少商业气息的藏区依靠虫草生意发家致富,在藏人之中并不多见,可不是一个容易被忽悠的人。面对陈济沧的提议,他客气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之前听说过合作社模式,村里也尝试过,但从没分过红,做的事情也不是我们自己希望做的。”
村庄大佬不会轻信一个外来的毛头小伙。这时,陈济沧充分发扬了湖南人“耐得烦”的传统,三天两头往村里跑,跟藏人们喝酒聊天,称兄道弟。他还不忘反复告诉大佬们:农民合作社是民主选举负责人,由村民自己当家做主,赚了钱就是村民自己的。几次下来,藏人们觉得这汉人小伙的确“够意思”,说的话也有点道理,便依其言成立了合作社,巴桑扎西当选首届理事长。
有了合作社,陈济沧趁热打铁,又把大佬们召集到一起,讨论这村子有什么优势,合作社可以干点什么。捕捉商机,这是商人巴桑扎西擅长的事,他提议:“灾后重建,有很多地方都要修房子,要拉砖、拉水泥、拉沙子,搞个运输队吧!”
组建运输队,这不在扶贫基金会原本的计划中,但陈济沧觉得这想法契合玉树造城发展的需要,也能保障藏民的生计。在他的协调下,中扶贫重新调整了公益项目,拨出了248万元为当地添置了车辆,还投入48万元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
自己的提议得到了大笔资金的支持,巴桑扎西的积极性也上来了,他放弃了自己的虫草生意,开始全力为运输队拉生意。在他的努力下,甘达村的村民当年就拿到了分红。目前,甘达村运输队发展得不错,截至今年3月,已经赚了9万多元。
发生在甘达村的故事,只是陈济沧业绩的其中一起,在玉树周边众多的村庄里,他总是入乡随俗,并很快与当地藏民打成一片,在玉树的3年里,除了运输队,他还折腾了一个蔬菜大棚、一个奶牛基地、一个农贸市场。这几个公益项目,地方政府、出资企业与当地藏民都比较满意。
在藏民看来,陈济沧像是一个圣徒,他从富饶的平原地区而来,却愿意到高原上与牧民同吃同住,他带来了组织方式,带来了资金,甚至从政府处争取来对村民有利的政策,却不图回报。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异乡人的苦与乐
酒是个好东西。要不是有酒,很难想象平日笑容羞涩、言语拘谨的陈济沧会如此彻底地发泄出内心的苦闷与豪情。
那一晚,玉树农畜交易市场竣工了,陈济沧苦心经营的最后一个公益项目也告完成,他迎来了功成身退的时刻。陈济沧的藏人老朋友们,在玉树新城中设宴款待,席间觥筹交错,怀旧情绪浓烈。陈济沧来者不拒,酒到杯干,这时的陈济沧,言语不再拘谨,“说实话,我没想到要在玉树待这么久,但我就是想着,一定得干出个样子来!”
“但是,我亏欠我的家人太多了。”说到这,陈济沧顿了一顿,脸部剧烈抽搐,语音很快变成了哭腔,“那年,我妈初诊得了癌症,我却不在她身边,只得搭飞机赶回去,我在路上不断为她念经。”说着说着,陈济沧痛哭出声,他说,后来母亲的病情出现了转机,但他很快又要赶回玉树工作,未能照顾患病老母,他常常心怀愧疚。
陈济沧说,在玉树的日子里,望着雪山草原,他总会思考一个问题,在这偏远的地方蹲了3年,究竟值不值。他又说,自己在玉树过得很苦,但在某些时刻里,却能触碰到生命的真谛。玉树很偏僻,离得最近的一个大城市是青海省会西宁,但是,途中重山隔阻,开车须10多小时才能跑一趟。“我开车跑了很多回,在盘山公路上,我看到了狼,看到了牦牛、羚羊、秃鹰,看到了草原上无尽的星海。”说这话时,陈济沧语调放慢,眼望远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静寂的星夜,“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厚度,我想明白了,生命不在其长度,而在其厚度,我在玉树这几年,是值的!”
陈济沧这几年的生活是苦逼的,也是精彩的,而让人感叹的是,他将继续这种苦逼而精彩的旅程—从玉树下来后,他又被基金会派往了芦山。
“有企业高薪挖我,我不知道我还会坚持多久,也许有一天,我就不做公益了。”说这话时,酒宴已残,人渐走散,“我也要顾及我的家人,我的生活,但是,我的心里,永远有公益。”

阅读全文

与藏区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