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有多少人
调查显示,想捐献者与不想捐献者的比例相当;近五成被调查者赞同“让捐献者亲属获得一定补偿”
Ⅱ 志愿者团体共13人组团登记捐器官,他们的这种精神为何值得学习
志愿者团体共13人组团登记捐器官,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学习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是大爱精神,他们捐献器官的行为是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大爱行为。
但是小编作为一个新时代人,觉得那样子的想法简直就是荒谬,好像那些人都经历过了下辈子一样什么都知道。器官捐献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不管是对死者自己还是对受捐人都是非常伟大的,对于死者来说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延续,另一个人可以代替自己看更多的风景。对于受捐人来说,捐献的器官给了他们生的希望,拯救了他的生命和他的家庭。
志愿者团体共13人组团登记捐器官,相信他们的想法和小编的也差不多,不过他们的做法比小编的更伟大,因为他们希望通过他们团体的力量可以去改变身边人的思想观念,带动器官捐献的发展,因此他们的行为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Ⅲ 山东女教师捐献遗体让五人重生,她的做法值得称赞么
器官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捐献自己的遗体,让更多的人重获新生,这样的行为绝对是值得称赞的。
各位读者,对于遗体捐献这件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Ⅳ 中国器官捐献卡有没有什么用
提高捐献效率,防止器官资源流失。
1、自愿无偿捐献器官帮助他人的人士常担版心意外发权生后,负责抢救的医院不清楚其捐献意愿,或者不能及时和家属联系,因而无法实现捐献。器官移植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眼角膜必须在捐献者去世6小时内取出,肾脏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移植,肝脏临床上一旦超过12小时,就会影响移植的效果。
2、这批国际标准化器官捐献卡,主要是参照国外通行做法,提高捐献效率,防止器官资源流失。捐献人领卡后需要到器官捐献网站注册。万一不幸发生意外,医务人员可凭此卡在第一时间了解其捐献意愿,及时联系家属和捐献机构,帮助其完成爱心愿望。
(4)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扩展阅读:
捐献器官的流程
1、红十字会接受来访或电话咨询
2、红十字会提供:
《致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一封信》
《遗体捐献登记表》(一式两份)
《志愿者基本情况登记表》
3、受理志愿者填写完毕的登记表格,红十字会告知填写不完整或不恰当的地方
4、红十字会为填写合格的志愿者办理:
《致遗体捐献者的一封信》《登记复函》
《遗体捐献登记表》(一份)
《荣誉证书》
《捐献卡》(随身携带用)
Ⅳ 器官捐献者志愿登记人数超过36万人了吗
“中国器官移植技术已从国际先进水平的跟随、效仿者,走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16日,在2017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上,谈到广东专家何晓顺教授团队率先在全球实施的“无缺血”肝移植手术时,荷兰UMC格罗宁根大学医学综合移植中心主任罗伯特·波特(Robert J.Porte)当场“点赞”。
这是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首次在广东召开,吸引了500多名国内外专家与会。其中,器官捐献与移植的“中国模式”受到了全球专家的关注。
截至2017年12月10日,中国大陆已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4861例,捐献大器官4.1万个,器官捐献者志愿登记人数超过36万人,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移植大国。
我国有了破解器官短缺难题的中国方案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大会上表示,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献移植体系,中国也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面对世界。器官捐献与移植的“中国模式”是破解器官短缺这个全球共同难题的中国方案,是对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世界特别是与中国有相似国情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模式。
新技术能让器官长时间保持功能
备受全球专家关注的还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实施的“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术。该技术破解了困扰全球科学家半个世纪的难题,目前已完成的14例手术证实该技术可扩大器官来源,明显降低手术风险,显著改善移植预后。
具体而言,“无缺血”肝移植技术避免了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肝功能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患者迅速康复;显著降低了肝移植手术风险,保护了受者的心、肺、肾等功能,减少了危及生命的“复流后综合征”的发生。移植肝脏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更适用于挽救肝衰竭等危重症患者;使用该技术,部分“边缘性器官”可以移植,扩大了器官来源,提高了捐献器官的利用率;减少移植术后常见的、棘手的胆道并发症、移植肝功能不全等,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供肝炎症级联反应未启动,血管内皮屏障完整,或可减少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甚至减少移植术后肿瘤复发。
何晓顺表示,在创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的过程中,团队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该设备能让多器官在“离体状态”下长时间保持功能与活力,这将为研究器官功能、器官间相互作用、器官离体治疗、器官功能修复等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技术平台,为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实现多学科、多层次的突破提供了可能。此外,该研究平台在生命科学的其他基础学科,如生理学、病理学、毒理学、药学、病原学、肿瘤学、生物工程学等,也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世界移植学会前任主席弗朗西斯·德尔蒙尼克(Francis Delmonico)等与会专家表示,以“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与新标准不断涌现,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中国器官移植正大踏步地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将为世界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会场热点
热点1:换头术“一场非科学的闹剧”
前段时间,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卡纳维罗宣布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遗体换头术,该手术在中国由任晓平带领的团队操刀完成。事件一度引发热议。
对此,世界移植协会主席南希·阿舍尔(NancyL.Ascher)直言,在授课时他们均将此当做反面教材,“无论从科学和伦理的角度而言,该手术都是无稽之谈。这样的做法遭到了移植界的坚决反对。”
王海波也表示,中国器官移植与捐献委员会一致认为,这是一场非科学的闹剧,更别谈“伦理”,也对造福患者毫无贡献,大家是非常反对的。
热点2:器官浪费中国捐献肾脏浪费率为5%—
器官浪费的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南希·阿舍尔透露,美国的捐献肾脏浪费率约为20%、肝脏约为10%。王海波说,中国的肾脏浪费率为5%—-6%,肝脏约为10%。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问题,另一方面与供体质量相关。
期待何晓顺团队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以及相关应用能有效扩大器官来源,提高捐献器官的使用率。
热点3:共享捐献内地将与澳门实现共享
本次会议公布中国内地将与澳门实现捐献器官共享。王海波表示,目前已有数十位澳门居民在受者等待名单之列。他强调,器官分配与贡献必须符合四大原则,包括具有政府间签订协议,不能损害捐献地居民使用器官的机会,实现器官捐献的互惠以及进行长期对受者进行随访。
Ⅵ 我国已累计实现器官捐献1.48万例了吗
昨日,2017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在广州召开。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大会获悉,截至2017年12月10日,中国大陆已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48万例,捐献大器官4.1万个,器官捐献者志愿登记人数超过36万人,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移植大国。
迅速增长:
今年中国公民捐献总量将突破5000例
器官捐献与移植的“中国模式”,获得与会的国际器官捐献与移植学界人士的肯定。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献移植体系,为破解器官短缺这个全球共同难题,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模式。而今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的“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术,有望为器官捐献“开源节流”。
“中国模式”六大特点:
全面构建国家层面的器官捐献移植法律框架,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国家器官捐献与移植五大科学工作体系;
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心脑双死亡的器官捐献科学标准与流程,确保器官获取符合法律规范,建立信息化的监管平台,器官移植监管步入大数据时代;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捐献与移植人道主义救助体系,促进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制度优越性,创建全社会参与的捐献移植保障体系;
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培育器官捐献是大爱的人文精神。
广州贡献:
移植新技术有望为器官捐献“开源节流”
今年7月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术,破解了困扰全球科学家半个世纪的难题。何晓顺介绍,目前该团队已完成的14例“无缺血肝移植”手术。现已证实,这项新技术可扩大器官来源,明显降低手术风险,显著改善移植预后。这项新技术有望重构沿用至今的器官移植理论与技术体系,将器官移植学科的发展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记者获悉,以“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与新标准不断涌现,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焦点。世界移植学会前任主席Francis评价,以往都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器官移植技术,而现在西方移植学界开始向中国同行学习。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主任王海波指出,无缺血肝脏移植使得器官的质量提升,让器官移植进入更高的层次。王海波指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捐献的器官出现浪费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目前5%~6%捐献肾脏被浪费,10%的肝脏被浪费。世界移植协会现任主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外科主任Nancy教授则表示,美国约有20%的捐献肾脏被浪费,而10%的肝脏被浪费。
“希望何晓顺教授的新技术能够减少器官被浪费,今后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质量不太好的捐献肝脏也能使用。” 王海波表示,随着内地与港澳捐献移植合作框架的建立,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为捐献的器官寻找匹配的受体,从而减少器官浪费的发生。
港澳共享:
与内地共享器官分配港澳患者将受益
王海波指出,自我国开展公民器官捐献至今,共有519位香港居民和50位澳门居民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在内地接受器官移植。2016年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协助下,成功开展了澳门首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2017年11月9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澳门卫生局签署了器官分配与共享协议,将显著缓解澳门器官短缺的现状,令患者受益。
王海波表示,明年1月将对澳门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澳门将在借鉴内地器官捐献和移植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开展公民身后器官捐献和移植,从而让器官捐献移植的“中国模式”取得的成就惠及更多地方。
对于今年11月17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的“中意专家联合实施‘换头术’”事件,中外专家同声抨击。“这是器官移植学界的反面教材,我们坚决反对。”世界移植协会现任主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外科主任Nancy教授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解剖学试验,一场闹剧,根本不是器官移植。” 王海波指出。
Ⅶ 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发展基金会地址
以纪念
Ⅷ 我国器官捐献登记人数已达多少万了
据报道,截至5月4日,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到42万,其中通过“施予受”器专官捐献平台进属行登记的人数突破30万。
“施予受”是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运行管理的网上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系统。该平台于2014年3月上线,2016年10月25日起由基金会正式负责管理。在基金会推动下,群众表达器官捐献意愿更加便捷。来源:人民日报
Ⅸ 90后女孩捐献器官是怎么回事
近日一则90后捐献器官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能用的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90后的詹晓敏愿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眼睛捐献出去希望能给更多人带来光明,詹晓敏说,如果哪天我不幸发生了意外,希望身体里那些健康的器官能帮助更多的人。
全国捐献案例增加 器官供体缺口仍大
2016年10月17-19日,在北京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暨国际器官捐献与移植高级研讨会议上得出数据:“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国大陆已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8866例,捐献大器官近2.5万个;其中,2016年前三季度累计捐献2950例,较去年同期增加50%,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捐献总数。”
专家建议:将器官移植纳入医保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器官移植相对高昂的手术费,也使一些病人望而止步。肾移植手术大概需要20万元,肺移植手术最高可以达到五六十万元,这对患者来说难以负担,但如果能将肾、肝、肺、心的移植纳入医保,将使许多患者获益,也有利于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洁夫曾提交建议将肾移植纳入大病医保,后人社部给予了积极回应。2017年“两会”召开,黄洁夫再次建议将肝移植、肺移植、心移植逐渐纳入大病医保或大病救助范围。
器官捐献,这项在21世纪才在我国起步的事业,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Ⅹ 器官捐献网上怎样申请
第一,由志愿者持本人身份证到红十字会填写器官捐献自愿书,并指定捐献执行内人。
第二,当潜容在捐献状态出现后,省级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会派相关人员进行核实评估。
第三,当捐献志愿者生命垂危达到待捐状态后填写器官捐献登记表确认捐献。
第四,捐献者经所在医院确认死亡后,由器官捐献办公室通知器官获取组织获取器官。
第五,器官捐献办公室根据器官分配与共享原则对捐献器官进行分配。
第六,器官捐献者完成捐献后的遗体,由医院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恢复遗体原貌并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第七,器官捐献办公室建立纪念碑、纪念网站等供亲属缅怀和纪念捐献者,弘扬奉献精神。
第八,对家庭贫困的捐献者家属按有关规定进行困难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