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私募 > 政府补贴基金投资风险

政府补贴基金投资风险

发布时间:2021-01-27 07:53:54

❶ 政府补贴资金基本在哪些方面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我国目前主要政府补助:财政贴息、研究开发补贴、政策性补贴。

政府补助表现为政府向企业转移资产,通常为货币性资产,也可能为非货币性资产。政府补助主要有以下形式:
⑴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拨付给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明确规定了资金用途。
比如,财政部门拨付给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安置职工就业而给予的奖励款项,拨付企业的粮食定额补贴[2] ,拨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等,均属于财政拨款。
⑵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财政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

政府补助
第一,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
第二,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受益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和确认利息费用。
⑶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
⑷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比如,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❷ 请问:政府补助的科技基金、专项基金该怎么做分录款项去向该如何做分录请举例说明,多谢

根据现行规定,对于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如专项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企业应于实际收到专项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拨款项目完成后,形成资产部分,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同时,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未形成资产部分,报经批准后,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拨款项目完成后,如有拨款结余需要上缴的,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不需上缴的,应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举例。某企业收到财政拨款100万元,专项用于某技术研究项目。企业实际支用拨款情况为:40万元用于购置固定资产,20万元用于支付研究人员工资,25万元用于试验、差旅、办公等费用,实际共使用15万元。则,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处理如下:

一、收到拨款
借:银行存款 100万元
贷:专项应付款 100万元

二、形成资产部分
借:固定资产 40万元
贷:银行存款 40万元

借:专项应付款 40万元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 40万元

三、未形成资产部分
借:专项应付款 45万元
贷:应付工资 20万元
贷:银行存款 等科目 25万元

四、上交拨款结余
借:专项应付款 15万元
贷:银行存款 15万元

❸ 老哥们,问一下 建立了风险基金、保出未出贴息、保费补贴等支持政策。

很多人都在说股票期货风险大,其实在各种集资诈骗和现货交易所p2p等等低端骗局中损失对更多。
首先股票期货的风险就是人性的风险,你得控制贪婪与恐惧,别想着一夜暴富,这是投资眼光的问题,一般是损失50%。
再看各种低端金融骗局,那些p2p,虚拟币,现货交易所,高利润固定收益理财等等,一般都是100%亏光,这种被骗属于低级错误,原因是这些都没有合法的监管信息!看到没有,严格说它们都不是合法。
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清楚应该理财,钱在贬值了,但是没有投资的眼光也完全不懂怎么理财法,不懂股票不懂期货也不懂创业,所以,他们觉得风险太大了(人都是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敌意,很正常的),当某一种产品谈到20%以上的稳定收益,有专家担保时,他们还能经受住诱惑吗?明显不可能的,他们会选择相信,因为有专家+保本+高收益,简直就是天生掉馅饼了,结果就被骗了。
实际上,有点金融常识的都不会上当,有部分被坑的知道也有风险,只是他们愿意去赌一把罢了。
这类事情天天有,太多太多了,到处都是坑,如何去防骗呢?
得学习,利用零碎时间了解它们的存在,可能站在我们现在的立场看,这些被骗的简直是脑残不值得同情,但是假如曾经自己也是小白时,完全会和他们一样,那时候我也是啥也不懂,别说20%,就算10%我也会砸锅卖铁理财,结果肯定会被骗。

❹ 政府扶持基金的会计处理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六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政府补助的税务处理

1.作为不征税收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第一条规定,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❺ 政府补助的科研基金会给企业、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谁能帮我写个1000字左右的简介,感激!

3` .‖:7-‖*匸:‖-5*‖:典-‖*c;‖,0'‖-m* ;‖,有'‖-特*‖;殊,‖'儒`‖*要;‖,的'‖`请.‖;进,‖'来`!. :楆-‖'看`‖,逼'‖`看* :‖,乃* ;,.给'。`您.。:特- *。;殊, '。`菔.。: `务./: -禳:/- *您;/,薳'。`程.。:控`/.。:制-。* 公益传媒的传播特征 战略性慈善活动的神话 很少有什么词比“战略性慈善活动” 一词用的更滥,定义更模糊不清了。只要慈善活动多多少少有些主题、目标、方法或者重点。就会被冠以"战略性慈善活动"的名称。在企业中,他通常用来表达慈善捐赠和公司业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不管这种联系是多么的模糊,多么薄弱。虽然这种联系常常只是字面上的,但它使公司能在公报和新闻发布会上赋予其捐赠活动以理由。事实上,大多数的企业捐赠活动和公司战略毫不相干。他们主要是为了博得好感,树立正面的公众形象,并提高员工士气。 善因营销是最早被称为"战略性慈善活动"的种种做法当中的一种,采用该做法的企业把捐赠集中在某一项慈善事业或某一备受尊崇的组织身上,这比那些三乱的企业捐赠活动前进一步.。做得最高明的善因营销可以把公司形象与选定的某一非营利性合作伙伴或者公众事业的崇高形象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公司的声誉。例如,奥运会赞助商不仅扩了自己的"曝光度",而且还让人们将其与"追求卓越"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审慎的甄选,把资金集中在某一项慈善事业或者某一背受尊崇的的组织身上。善因营销比那些没有重点的捐赠活动更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然而,善因营销还远称不上"战略性慈善活动"。它的着重点仍是“曝光度”,而非社会影响.。他所期望的是博得更多的认同而非公司竞争力的增强。而真正的战略性捐赠活动同时关注重大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它瞄准的是那些与竞争环境相关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企业贡献出其独有的资源和专长,从而使企业和社会两者都受益。 …… 对企业慈善事业的认识目前仍不够明晰,因此,我们现在不妨探讨一下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企业是否应当涉足慈善事业?经济学家米而顿·费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几十年前提出了这个问题,在1970年出版的一期<纽约时代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中,他撰文主张:企业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增加利润"。在<资本主义和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一书中,他又写道:“企业是其所有者-----股东的一种工具。如果企业进行捐赠,它就剥夺了股东个人自行处置其资金的权利。”费里德曼的结论是:即便要进行捐赠,捐赠人也应该是股东个人,或推而广之,是员工个人,而非整个企业。 现今大多数企业开展慈善活动的方式印证了费里德曼的观点。我们看到的企业捐赠项目大多散乱没有重点。他们常常是由无数笔数目不等的捐赠构成,用于帮助地方公益事业,或者为了高等院校、全国性慈善机构的运行提供支持,企业希望以此博得员工、客户和当地社区的好感。这些捐赠项目与其说是出于深思熟虑的社会目的或者商业目的,倒不如说是企业高层主管或员工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的体现。事实上,一种最受欢迎的捐赠方式,“员工捐赠配合补助” (employee matching grants) ----显然就是将慈善捐赠的选择权交给了员工个人。虽然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士气,但把相应的捐赠金额加到员工的工资中,归在他们的名下,让他们来决定捐给哪项慈善事业并获得相应的税收抵扣,也可达到体现员工价值观的效果。应该说,企业现在的许多捐赠决定权如果交给员工,效果将会更好。 那些至少在表面上与商业目标相关的项目,比如善因营销活动,其效果又如何呢?其实,即使有些项目做得很成功,也很难让人们相信他们是慈善活动。由于所有合理的企业支出都可以抵扣税负,所以企业在慈善活动上的开支一点也不会比用其他商业活动的开支更有税收优势。善因营销是一种营销推广手段,如果采用得当的话,它的营销支出本来就是可以抵扣税收的,并不会因为冠以慈善之名就能多抵扣一些.。 但是,费里德曼的观点是否就是放逐四海而皆准呢?实际上,他的观点以两个隐含的假设为基础。第一个假设是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是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的,因此企业造福社会总是以牺牲其经济利润为代价的。第二个假设是企业捐赠者为社会福利作出的贡献不会比个人捐赠者大。 当企业捐赠是散乱的,没有重点的时候(当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上述假设是成立的。但是,我们还可以从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角度来思考企业的慈善活动。企业可以利用慈善活动来改善自己的竞争环境---所谓竞争环境是指企业经营所在地的商业环境的质量。利用慈善活动来改善竞争环境可以使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统一起来,并能使企业的长远业务前景得到改善---这就对费里德曼的第一个假设提出了反驳。此外,企业在改善竞争环境时,能够作的不只是捐几个钱而已,它们还能充分利用自身能力和关系来支持慈善事业;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超出个人捐赠者、基金会甚至政府所能提供。因此以改善竞争环境为着眼点的企业慈善活动对费里德曼的第二个假设也提出了反驳。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利用此类慈善活动来改善竞争环境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然而,要作到这点,企业进行慈善活动的方式必须有根本性的转变。它们必须重新考虑慈善活动从何着手,以及如何开展慈善活动。 慈善活动从何着手 的确,人们长期以来都把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看成是相互独立的,甚至还常常把它们看成是相互竞争的。但用这种二分法看待问题是错误的。 在如今开放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环境中,这种二分法可以说是越来越过时了,如果企业脱离了所处的社会环境它就不能运行。事实上,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营所在地的环境。譬如,提高教育水平通常被视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是一家企业所在地区的劳动力大军的教育水平对企业的潜在竞争力的影响却是实质性的。社会进步对一家公司的经营影响越大,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 因此从长远来看,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本身并不冲突,实际上它们还是互相联系的。例如,现在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生产率,也就是公司使用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效率;而生产率又取决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安全状况和健康水平、住房条件,以及对机遇的把握能力等。又如,保护环境不仅对社会有利,对企业也有利。因为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污染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助于提高产品价值。另外,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状况不仅能为企业营造出更有效的经营场所,还能为企业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事实上,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于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紧迫问题,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往往是让企业行动起来,使之既造福社会,又使企业自身受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任何支出都会带来社会效益,也不意味着任何的社会效益都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多数的企业支出只能为其自身带来利益,而与企业经营无关的慈善捐赠能产生的也只是社会效益。只有在企业的支出能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企业的慈善活动和股东的利益才能交汇在一起,企业的慈善活动才真正具有战略性。 竞争环境对战略而言一直是相当重要的。能否招募到技能娴熟,工作积极的员工?当地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和通信)的效率如何?当地市场的规模和成熟度如何?政府管理制度如何?---诸如此类的种种环境变量一直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而当竞争从廉价的生产力要素的比拼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生产力较量时,竞争环境就变得越发关键了。这是因为,一方面,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竞争更多地是取决于员工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越来越依赖与当地的合作关系了。这具体表现在:第一,它们把更多的工作外包给当地的供应商,与之开展协作,而不再倚重垂直结合;第二,它们与顾客更加贴近了;第三,它们越来越多地利用当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来开展研发工作。最后,企业若想从竞争中胜出,必须在日渐复杂的当地政策法规中不迷失方向,以最短的时间让新项目,新产品获得批准。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发展趋势,才使得企业的成功与其所在地的各种组织及其他环境条件的联系愈加紧密。而生产和营销活动的全球化也意味着不仅本土市场的竞争环境对企业非常重要,其他一些国家的竞争环境也很重要。 一个企业的竞争环境由其所处的经营环境中的4个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它们决定着企业的潜在生产效率。这4个元素分别是:一,生产要素(factor conditions),即所需生产要素的供应情况;二,需求情况(demand conditions);三,战略和竞争环境(context for strategy and rivalry);四,相关和支持性产业(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stries)。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如果这四个竞争环境元素中有一个较弱,其作为经营所在地的竞争力也会受到削弱。 经营环境中的某些方面,比如道路系统,企业税率和企业法规,对所有行业都有影响。这些一般性条件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通过企业的慈善活动来改善这些条件便可以给世界上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样具有决定性影响(虽然影响也许不是更大)的还有一些特定的群组(cluster)所特有的环境条件,这样的组群包括在同一地区的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相关产业和专业化结构,比如德国的优质轿车组群或印度的软件组群。组群是在经营环境的所有4个元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们通常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割据的显著特征。组群的建设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组群中的个体或集体进行慈善投资对整个组群的竞争力和所有成员公司的绩效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慈善活动往往是改善竞争环境最具成本效益的一种方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它使得公司不仅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而且还可以利用非营利组织和其他机构的工作成果和基础设施。 从改善竞争环境着手 通过仔细分析构成竞争环境的各元素,企业可以找到能同时实现企业价值与经济价值、既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又能提高其所在组群竞争力的慈善活动领域。下面我们来一一阐述竞争环境的四个元素,并考察企业如何通过那些改善其长远业务前景的慈善活动来对这些元素产生影响。 生产要素 高生产率的实现有赖于训练有素的员工、高质量的科研机构、完善的基础设施、透明而高效的行政管理程序(如公司注册或获准条件)以及充足的自然资源。所有这些领域都可能受到慈善活动的影响。 …… 慈善活动还能提高企业所在地的生活质量,这对当地所有居民都有利,同时还能吸引到有特殊专长的移动人口。1996年,家庭清洁和存储用品生产商庄臣公司(Sc Johnson)推出了一项名为“拉辛市(Racine)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力争把自己所在的这座位于威斯康星州的城市变成更适宜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该公司通过与当地各类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居民通力合作,在该社区创建了一个旨在改善当地经济和环境的联盟,其中有个项目由4个政府机构共同参与,该项目通过协同治理排水系统,既减少了污染又为居民和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另一个项目是开设了该社区首家以问题学生为教育对象的特许学校。此外还有一些行动重振了当地经济:随和原污染地带得到改造,许多企业又回到了该地区,为当地居民提高提供了工作机会,拉辛市中心的商务楼空置率因而从46%降到了18%。 慈善活动也可以改善除劳动力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比如:提高当地研发机构的技术水平,提高诸如司法系统等行政管理机构的效率,改善基础设施质量,或者可持续地开发自然资源。 需求情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需求条件包括当地的市场规模,产品标准的合理性和当地顾客的成熟度。成熟的顾客可以使企业了解不断形成的顾客需求并给企业造成创新压力,从而加强该地区的竞争力。 慈善活动可以同时影响当地的市场规模和质量。 战略和竞争环境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约束竞争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激励机制以及规范都会从根本上影响生产率。各种政策,如:鼓励投资、保护知识产权、开放当地贸易市场、打破垄断、预防卡特尔(cartel,企业联盟)的形成以及打击腐败等方面的政策都会增强这一地区招商引资的能力。 慈善活动对营造一个更有效,更透明的竞争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例如,26家美国公司和38家其他国家的公司就联合起来支持“国际透明度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在全球范围内揭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工作。通过考察腐败程度以及吸引公众对腐败问题的关注,该组织帮助营造了一个鼓励公平竞争、促进生产率提高的环境。这在为各赞助公司进入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好处。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如果一家公司企业的周围有高水平的支持性产业和服务相辅助,其生产率也会大大提高。虽然从遥远的供应商那里外购产品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效率毕竟比不上就近利用当地能力相当的服务,零部件和机器的供应商。供应商靠企业越近,对企业的响应速度就越快,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就越方便,供应商和企业就越有可能创新,而且企业的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下降得也越多。 慈善活动可以促进企业所在组群的发展并巩固与企业相关的各种支持性产业。 慈善活动如何进行 了解慈善活动和竞争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确定自己的慈善捐赠应该以何处为重点。而了解慈善活动创造价值的途径可以使企业明确地看到如何通过自己的慈善捐赠及参预公益的行动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接下来我们就会看到,这两者是相互强化的。 选择最佳捐赠对象 大多数慈善活动都会把钱捐给其他组织,由这些组织来落实社会效益的实现。因此,捐赠者所能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赠方的工作是否有成效。选择工作更有成效的捐赠对象或合作组织就可以使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但是,在某个领域中选出工作最有成效的捐赠对象并不容易。哪一定非营利机构筹到的钱最多,声望最高,或者发展得最好,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它们与捐赠对象能否很好地利用捐赠资金可能关系并不大。要选出那些能产生最大社会影响的捐赠对象,通常必须经过广泛而细致的研究。 向其他捐赠者发出信号 捐赠者可以宣扬工作最有成效的非营利机构并向其他捐赠者推介,以此吸引更多资助,从而使整个慈善支出费用得到更有效的分配。 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独有的宝贵资源来完成上述任务。首先,企业良好的声誉总能赢得人们的尊重,这就使企业往往能够影响其所在组群中一大批成员,其中包括该企业的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因此企业捐赠者比个人捐赠者甚至大多数非营利机构和基金会有更大的影响力。第三,企业捐赠者往往与传媒有许多接触,并且有专业的推广能力,因而可以更广、更快、更具说服力地将信息传递给其他捐赠者。 向其他捐赠者发出信号可以减少搭便车的问题,这对企业慈善活动尤为重要。组群成员集体向社会捐助可以为所有成员营造出一个更佳的经营环境,同时又能减少每位成员承担的成本。而企业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品牌形象发起社会公益项目并得到其他公司的共同赞助,能使自己的成本效益比随之提高。 一种全新的方式 当企业选准了想要支持的慈善事业,也选准了进行慈善事业的方式,即妥善解决了“何处”与“如何”的问题之后,它便开始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通过集中精力改善对本行业和本企业战略最为重要的那些环境因素,企业将充分利用自己独有的能力来帮助捐助对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通过提高自己的慈善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企业也使自己的竞争环境得到了更大的改善。这样,企业及其支持的慈善事业都能受益匪浅。 然而,以改善经营环境为着眼点的慈善活动与现今通行的慈善实践在立足点上是截然相反的。事实上,现在许多企业都有意使自己在慈善活动远离业务,以为这样做可以在当地社区博得更多的好感。没错,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力求使自己的捐赠活动更具“战略性”,但真正能将捐赠活动与提高本企业长期竞争潜力相结合的却屈指可数,而能系统运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将慈善活动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总是迫不及待地大肆宣扬自己捐了多少钱、出了多少力,目的是要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如果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捐助的公关效应,还关注捐助引发的社会影响,那么它们就不会白白丧失创造社会价值的大好机会。 这并不是说企业就不能通过慈善活动来博得好感,提高商誉。但提高商誉还不是进行慈善活动的充分理由。鉴于公众对企业道德的怀疑态度(这种怀疑态度在2002年美国公司丑闻的频频曝光中更加明显了),那些能够证明自己将来对社会问题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就会比那些除了一掷千金别无他长的企业赢得更多的信任。鉴定一家企业的慈善活动到底好不好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那就是看该慈善活动产生的社会变革给该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否足够大,大到在无人知晓该慈善活动的情况下该企业仍会坚持实施这一变革。例如,思科公司因其善行义举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即使不能博得好感,它还是有充分的理由来发展网络学院。 要想使慈善活动转而以改善环境为着眼点,企业就必须超越目前的通行做法。 分析企业每个重要经营地区的竞争环境 企业在何处的社会投资有助于提高自身或所在组群的竞争潜力?有哪些关键因素会对生产率、增长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制约?企业应该对有些制约因素予以特别关注、因为它们通常会对那些与竞争对手相关的战略产生超乎寻常的影响、对竞争环境中这些方面的改善最有可能强化公司的竞争优势。改善环境的行动越具体,企业就越有可能创造价值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评估现有的各种慈善活动,看看它们是否符合这一新模式。 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没有的。要使自己的慈善活动围绕改善环境这一重点,企业并没有现成、简单的招数可以拿来就用。不同的企业适合开展怎样的慈善活动以及在什么时间开展,都各不相同。在具体实施本文的观点时,各企业也会作出不同的选择。慈善活动永远不会变成一门讲究精确的科学,在本质上,它是一个判断行为,是企业在对长期目标孜孜以求的过程中的一种信念。尽管如此,本文提出的观点和工具对于提高企业慈善活动的成效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本文提出的方法能被广泛采纳的话,企业捐赠的模式(及参与社会公益行动的行为)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捐赠的总体金额很有可能会提高,而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更会急剧增加。企业对慈善活动的价值也会更具信心,也更愿长期投入。而且,它们能更有效地向所在社区传达自己的慈善战略。此外,它们选择捐助领域的理由也会一目了然,更易得到公众的理解,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捉摸不透。最后,捐赠企业和其他类型的捐赠人之间将会有更合理的分工,而企业则将在那些自己能够创造出独特价值的领域中承担一些工作。 对有些企业领导而言,这种新方式似乎过于利已了。他们可能会争论说,行善纯粹关乎良心,商业性的目标不应掺杂进来。在有些行业里,尤其是在那些容易引起公众争议的石化和医药行业里,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以致许多企业都建立了独立的慈善组织,完全把捐赠活动与商业活动分隔开来。然而,它们也因此放弃了为社会、为自己创造更大价值的机会。以改善环境为己任慈善活动并不是出于一己之私,而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变革来造福社会。毕竟,如果企业的慈善捐赠只关心自身利益,这些所谓的捐赠款就不应当归入“慈善性可抵扣税负开支”(charitabic dection)之列,而且,这种慈善捐赠还可能会危及企业的声誉。 改善竞争环境和真心造福社会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企业的慈善活动和竞争环境联系得越紧,其慈善捐赠(及参与社会公益行动的行为)对社会性的贡献就越大。而那些既不给自身增加价值也不造福于他人的企业慈善活动,则应遵循弗里德曼的主张,留给个人捐赠者,让他们自己作决定。以改善环境为目的的慈善活动,只要能够系统地贯彻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便可为企业提供一套全新的竞争工具,使其慈善投资更显合理。与此同时,慈善事业也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让世界更加美好。(翻译:吴言) 《企业慈善事业的竞争优势》有删节摘自《哈佛商业评论》 不同于传统的慈善捐款,公益传媒是在运营者的专业化服务与规范管理下、在企业界的支持下共建一个长期存在于公众生活之中的社会经常化募捐网络。 与生俱来的社会公益特质及其改善社会总体公益环境的现实功能,使其迅速地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公益传媒的创新与试运营成功,首开社会经常化慈善募捐市场化运作先河。 实践证明,公益传媒拥有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它的创意策划与运营规范将对中国慈善事业的社会经常化进程以及慈善募捐网络规模化的建立产生积极深远的推动作用;公益传媒作为一个科学的、自成系统的、具有独特传播实效的创新广告发布媒介,创造了一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使企业利益、慈善事业以及改善社会慈善公益环境、规范化公共服务等多重目的有机结合的、可实现多赢效果的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全新运营模式。

❻ 政府补贴专项资金如何入账

1、政府补助金作为营业外收入,收到时做以下分录: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内款

贷:营业外收入容-补贴收入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2、用这笔支出时(如购买材料、购置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6)政府补贴基金投资风险扩展阅读: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六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六号—政府补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政府补贴应用指南--东奥会计在线

❼ 产业扶持基金怎么用好

1、融资服务的政策包括劳动部门、小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制订和操作的各项政策,主要有劳动保障部门的创业贷款担保政策、小企业担保基金专项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开业贷款担保、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等。政策优惠主要涉及创业贷款、担保及贴息等。
2、场地扶持的政策重点有两方面的政策:一是都市型工业园区的政策,二是创业园区的房租补贴政策。这两大类园区各自都有针对入园企业的房租补贴政策。其中,在创业园区之内,除了房租补贴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配套指导服务,如提供代理记账、专家指导、贷款直接申请的渠道等。
3、税费减免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商贸型、服务型企业的优惠政策;(2)高校毕业生创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3)失业、协保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4)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4、创业专家指导的政策目前上海有一支由600多位各行业专家组成的公益性专家志愿团,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包括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也可以由多名专家组成“专家团”为创业者提供“会诊”。另外,还有每隔两周定期举行的开业讲座服务、网上咨询指导服务等。
5、创业能力提升的政策这一板块的政策可以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创业培训的政策,二是职业经理人培训的政策,三是创业专家讲座方面的信息。其中创业培训政策为个人提供创业理论、个性化辅导和创业实训三段式的培训。这一政策的适用范围是上海市户籍的所有意向创业者,本市的失业人员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享受全额的培训费用补贴。
6、鼓励科技创业的政策主要包括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政策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等。其中,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由上海市政府出资1.5个亿,分3年实施,每年有5000万元的额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以科研成果或者专利发明创办企业的,就可申请享受这一政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则包括立项、注册登记、税费减免、贷款扶持、风险投资支持等。
7、非正规就业孵化器的政策非正规就业是一种小企业的孵化器,个人在创业过程暂时不具备申办小企业的条件或是担心申办小企业成本太高,特别是有意向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有利于吸纳就业的社区服务业,可申办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享受有关扶持政策。非正规就业组织能够享受到政策包括无须办理工商登记、3年内减免地方税费、社会保险缴纳优惠、免费技能培训,还能享受从业风险的综合保险等

❽ 折旧基金是政府的补贴,还是自己的机器损坏的一个虚拟数值啊

折旧基抄金是以前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意思是将以后准备设备大修理的款项作为一项基金,先提取,待使用时再从基金中扣除或走账。
这种方法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沿用,企业早已经废止了。
大修理基金应该是单位定期按一定比例计提的或政府直接补贴的资金,不是虚拟数值。

❾ 基金补贴是什么意思

就是专项基金补助的意思。

❿ 企业收到政府财政部门拔补的“专项基金补贴款”是否应缴纳所得税

你所说的企业收到政府财政部门拔补的“专项基金补贴款”,其实就是“财政性资金”。是否能够作为不征税收入,要视具体情况,详细可参阅执行“财税〔2008〕151号”及“财税〔2009〕87号”两个文件。关于财政性资金,特别是专用财政性资金的税务处理,以上两份文件对其在企业所得税前的扣除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财税〔2008〕151号文第一条规定:“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同时还规定,“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了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而财税〔2009〕87号文的第一条对专用财政性资金的税务处理,比财税〔2008〕151号文的规定更详细和明朗。
财税〔2009〕87号文规定,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均可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1、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2、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3、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财税〔2009〕87号文还规定,符合以上条件的财政性资金在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6年的收入总额;重新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另外,专用财政性资金所形成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财税〔2009〕87号文规定,企业取得的2010年12月31日后的专用性财政性资金,只能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才能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除时限需注意外,如果是从县级以上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也不能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除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因此,从以上规定来看,财税〔2009〕87号文比财税〔2008〕151号文的规定对企业来说更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即企业取得的专用性财政资金计入不征税收入的条件放宽,并且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

阅读全文

与政府补贴基金投资风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