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余额宝的利益越来越低了
余额宝收益为什么越来越低了?因为跟银行的业务毕竟有冲突,而他的资金流向仍然是输送到银行,主要是银行协议存款,银行虽不取缔你,但他可以限制你,利率给你降低一些,你的收益自然就降下来了。现在余额宝的收益维持在4%多一点点,比银行理财产品还要低,那么就会有人去买银行理财产品了。实际上这样的收益是非常低的,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余额宝比较方便。真想做理财的话还是建议看一看其他的理财产品。我做固定收益的基金,推荐中晋私募基金,固定年化收益10%,注意是固定收益,不是预期,派息上跟余额宝一样利息日结每天到账,赎回时由专门回购基金回购,这样收益和本金上都有保障,私募基金是非常好的理财产品。
㈡ 中晋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中晋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中晋资产)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内府批准后于2013年正式成立容,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成立后,入驻上海地标国金中心,现与中晋基金合署办公,拥有员工90人,平均年龄29岁,都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其中中高级职称9人,是一支符合现代资产管理、投资管理行业所应具备的专业、年轻、积极、进步的队伍。
㈢ 王亚伟私募哪可以买到
王亚伟曾被称为“公募一哥”,“奔私”后业绩不错,中投在线有代`销~~
㈣ 上海中晋合伙人是私募基金组织
中晋合伙人:PE的黄金十年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十年。在全球经历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仍然超过了7%。经济走向常态化,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不仅有鼎晖、凯雷等海外PE投资机构,中国本土的复星、弘毅和中晋等优秀的PE机构也加入了投资浪潮中,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也成为支持中小民企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投资额和投资案例数:近年来投资热度不减,但逐渐趋于理性
近三年金融领域掀起了PE热,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较之前成倍增长。2011年,总体投资额达到16,950.25百万美元,较2010年增长近9倍,投资案例数达到672例,较2010年增长4.5倍。尽管在2012年项目退出数量及回报水平的走低使得PE投资热稍有降温,但之后IPO的重启逐渐使行业又重现积极态势,并且呈更加理性的发展状态。2013年的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额和总体数量回到了2011年的峰值水平。预计PE行业的黄金周期还将持续5-10年。首先,资金的长期性、运作的灵活性使得PE投资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次,PE多是在企业处于发展拐点之际进入企业,为企业带来资本支持、管理及各种增值服务,与企业共担风险、共同成长,并且在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㈤ 私募基金公募化后监管何为
自中晋资产涉嫌非法吸存被查,短短几天内,先后传出易乾财富、融宜宝、玄祥时韵等立案调查或跑路。近年来,这些线下理财无论是数量和规模均处于急剧膨胀中,甚至有些处于失控的状态。
自中晋资产涉嫌非法吸存被查,短短几天内,先后传出易乾财富、融宜宝、玄祥时韵等立案调查或跑路。近年来,这些线下理财无论是数量和规模均处于急剧膨胀中,甚至有些处于失控的状态。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几起立案调查的案件,隐现私募基金的影子,通过工商注册私募基金牌照来给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而这种线下交易模式存在极大的不透明,投资者的资金不知去向,同时公司持牌与监管缺失也造成投资者的错觉。
私募基金幌子
从这几起案件来看,这些线下理财有一个重要的揽客工具“私募基金”,或持有私募牌照,或代销私募基金产品。
据公开报道,融宜宝先后于2013年10-12月、2014年5-6月代销中成鑫融的两款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其中一款仅上海分公司就有共计2000万元延期,至今绝大多数本息未兑付;另一款也有2000万元延期,至今本息未兑付。
知情人士介绍:“这类线下理财公司为了业绩,私自给投资人承诺兑付,导致风险叠加。连续几个基金项目亏损后,理财公司就无法平账了,只能连续吸储补漏洞。”
中晋也是以私募合伙人募集投资者资金,上海公安部门通报的中晋系直指两家私募 “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晋一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其中像中晋一期基金共募集资金52.6亿元人民币,超计划筹资2.6亿元。
这些产品最终又投向了国太控股及注册控制的企业,国太控股则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连续介入了3家港股上市公司华耐控股、中国创新投资和中国趋势。
“中晋资产披着有限合伙股权投资外衣的自我融资行为,它的产品隶属于国太集团,而国太集团又是中晋资产的控股公司,中晋发行的产品全部投向国太旗下的相关产业做融资。这是非常明显的自融。” 上海一家私募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
而多数投资者并不知道这些资金的投向,像中晋的合同上并没有写明这些投资去向。一名线下理财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一般线下理财投资者的资金最终多是投向股市和楼市,因为这两个行业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也有的是公路类项目。
生菜金融副总经理郑海阳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是正式的私募在投资之前就会想好退出方案,比如上市公司并购,但现在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很多行业不景气。一般私募有3年的锁定期,3年过后到了一个集中兑付期,而今年理财市场的大势不好,导致了中晋的庞氏骗局无以为继;即使是有明确投向的私募,也有可能因为项目或企业经营情况不佳而发生无法兑付的情况。”
监管的缺位
中晋被立案侦查后,大量投资者提出疑问:一家能长期冠名知名节目并请名人代言的公司,居然在一夕之间被曝出非法集资?
按《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私募基金不得在公开场合向不特定人群宣传推介。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郭峰表示:“通过明星代言、电视节目冠名等形式,中晋系已经完完全全实现了公开宣传和公开募集。”他进一步提出质疑,私募基金公募化为何无人监管?
事实上,近两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猛,问题和风险也不断凸显。2015年5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建立投诉登记制度以来,针对私募基金投诉事件有近500件,占比高达约85%。
《华夏时报》记者致电中国证监会12386,对方表示,私募基金登记备案证明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持续合规能力的认可。
像中晋这类的登记备案显然存在监管的真空。最近有报道称,《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有望本月出台,未登记备案仍视为非法集资。
玄甲金融投研总监衷亚成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私募股权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整个私募行业的规范运作将大有裨益,尤其是新办法对私募基金募集行为做了更进一步的规定。“现在主要还是看监管部门落实政策以及执行的力度。就目前监管部门对各类理财平台风险事件的查处频率来看,未来将有望继续保持这样的高压态势,这对肃清行业长期以来的一系列不规范的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㈥ 在那个证券客户经理做杭州私募基金最靠谱呢
都说私募基金汇聚的是精英,其实乱象丛生
2015年11月,“私募一哥”徐翔因为涉嫌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而被公安机关带走协助调查,泽熙帝国宣告坍塌。进入2016年,徐翔案的风波仍在继续扩大。4月12日,包括华丽家族、大恒科技、宁波中百、文峰股份、等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泽熙系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4月18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第五批共17家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徐翔的上海泽熙投资赫然在列。
“私募一哥”在5年内8次传出被调查的谣言,涉嫌的罪名包括“操纵股市”、“内幕交易”、“老鼠仓交易”、“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股指期货交易”等,前7次都最终被辟谣。但最近一次是真的,徐翔在神话般的演绎了从3万元到40亿元的投资传奇后终于走下神坛。
私募规范化是大势所趋
近期,中国基金业协会颁布一系列自律规则,包括《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办法》、《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私募基金内控指引》等,投顾业务、托管业务、外包业务等规定都在制定或修订中,不仅形成了规范私募发展的自律体系,还提供了一套完整专业、具有操作性的业务标准。除了一系列办法,2月5日,协会还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规定登记备案必须由法律机构出具详细专业的法律意见书,并报送协会审核,从引入第三方法律机构的角度,对私募进行规范。
其中,《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自7月15日施行,被称为“史上最严私募新规”,将遏制种种欠规范的私募产品发行,以后傻傻分不清的热钱投资和圈钱行为将会大大减少。
新规将如何影响投资
一些线下理财公司发生兑付危机,就是私募违规募集资金带来的恶果,比如金赛银、中晋系等。《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出台后,投资人可以有效的鉴别一些线下理财公司是否靠谱。
1、管理办法禁止将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进行非法拆分转让,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行业最常见的违规行为就是把一百万以上的投资项目拆解小许多小份向外卖,让很多不适合的投资人也进入私募领域。管理办法单个投资人购买私募基金的最低金额必须不少于100万元,起投额在100万以下的产品不要投。
2、“朋友圈卖产品”、“承诺保本保收益”等行为都将受到监管。违规者将被纳入黑名单,而情节严重的,更将移送中国证监会处理。如果你不是私募的特定客户,客户经理就不能把你拉进发产品信息的微信群。(只要不是向不特定的陌生人宣传,私募基金还是可以利用微信这个工具的。)
3、私募基金募集设置“冷静期”,募集机构在完成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后,应给予投资者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投资者在冷静期满后经过回访确认方可签署私募基金合同。根据基金合同,投资者在冷静期内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如果业务员催着你投资,那就是他违规啦。
4、投资者需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文件或收入证明,即近三年年收入大于50万元,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看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如果不到这个数字要求,就别再跟客户经理聊下去了,私募不是你想投,想投就能投……
5、如果私募产品宣传推介时使用了“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你判断风险的措辞,使用了“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催促你赶快做出投资决策的措辞,使用了“业绩最佳、规模最大”等有失可比性的措辞,那你就可以果断放弃这个投资了。
㈦ 中晋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品牌简介
中晋品牌是中晋财务、中晋基金、中晋资产、中晋全球的市场品牌,应用内于四个子品牌及附容属产品。2012年12月26日,由上海中晋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2012年12月28日在上海重要商业中心发布了品牌广告。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徐汇分局(沪户外广登(徐)第20120400328号)批准。在肇嘉浜路1018号汇金百货楼顶发布高4米,宽22米的霓虹灯广告一件。内容为中晋财务咨询.基金管理。
㈧ 泽熙私募基金排排网2016
4月18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第五批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共含有17家机构,包括大名鼎鼎的泽熙投资和金赛银。
据记者统计,自2015年11月23日中基协公布首批失联私募机构公告以来,此次失联机构数量是最多的一次(详见附文)。其中,私募扎堆的北京占据了此次17家失联机构中的8个席位,来自上海的机构则有3家。
中基协的公告显示,通过这些公司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固定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方式,均无法与公司取得联系,公司亦未在限定时间内回复相关情况说明。如果这些公司不能在5个工作日之内,对公司经营情况及风险情况予以书面说明,则将被正式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并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
同时,协会还公布了前四批公示的失联私募机构的反馈情况,在此前公布的30家私募中,截至目前,已经有21家私募机构被认定为失联(异常)机构。其中,多达16家机构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在中基协的官方网站上,投资者可以通过“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公示”一栏,查询到失联(异常)机构的详细名单。
而此次公布的名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曾经风光无限的泽熙和金赛银。
泽熙投资的灵魂人物——昔日的“私募一哥”徐翔被调查已有5个多月,徐翔的旧部也纷纷离职,另觅去处,曾经威震江湖的泽熙投资如今无声无息失去踪影。
而深圳金赛银早在2015年底就陷入了60亿元的兑付风波,董事长王维奇跑路玩失踪,至今仍然失联。
事实上,由于私募基金的公开程度远远不如公募基金,因此行业内部乱象已非一朝一夕。自2016年以来,中基协也是频发新政策,试图整顿各类不规范行为。
2月5日,协会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进行了多方面的规范。4月15日,协会再次出手,发布最严格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新办法规定不得将100万元的私募产品募集门槛分拆。也就是说,过去几个投资者凑钱共买一份基金的情况,未来不允许出现。但是,现在拆分销售的情况在业内不算少见,新办法的出台对机构业务确实会产生一定影响。
上海朝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兼副主任律师徐培龙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募集行为是监管的核心,新办法的重点在于“合格投资者”的甄别,通俗来说,就是明确了谁可以募集、向谁募集、如何募集,有助于消除行业乱象。
此外,中国基金业协会4月15日还对中金赛富、中金信安和中投金汇作出撤销管理人登记的纪律处分,对有关责任人员公开谴责,加入黑名单。
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901家,相比于2月底的数据,减少了78家。
附文: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第五批17家失联私募机构名单
1.山东瑞源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2.四川欧阳福资产管理拍卖有限公司
3.中乾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4.北京瑞达利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5.黑龙江中舜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6.银基财富(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7.山东中东华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8.辽宁安瑞锦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9.上海毓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0.北京中和亿泽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1.华莱财富国际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12.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3.北京中农立信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14.中联盟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5.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6.北京恒银中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7.上海喆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私募乱象丛生
作为A股市场的生力军,阳光私募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但是,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私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正不断凸显。
本刊调查发现,在新形势下,阳光私募行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涉嫌非法集资、伪市值管理、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
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指出,自协会建立投诉登记制度以来,针对私募基金的投诉事项有495件,占比高达85%,而且不少管理人的机构登记备案信息与事实有出入。从上述数据也足以说明行业乱象从生。
监管机构的监管风暴,让众多违法违规行为曝光的同时,对私募乱象也起到了威慑作用。同时,监管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文件,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私募行业将朝着合法有序规范的道路健康发展。
伪市值管理 与大股东操纵股价
2015年11月,“私募一哥”徐翔因为涉嫌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而被公安机关带走协助调查。
据了解,徐翔精于资本运作,与上市公司合作“管理市值”。以华东重机为例,2014年泽熙增煦斥资1亿元参与华东重机定向增发,当时公司市值规模约为24亿元,业绩自上市之后连年下滑,有外延式扩张、增厚业绩的强烈动力,各项指标都颇对泽熙的胃口。不过,华东重机2015年11月23日发布公告调整定增预案,徐翔旗下泽熙增煦被踢出局。
事实上,在私募行业内,一些私募机构喜欢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进行项目运作,帮助上市公司管理股价,与大股东捆绑形成利益共同体,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与私募机构的股票炒作相互配合,在特定时段共同推高股价,从而非法获益的现象十分突出。
日前,证监会对江苏宏达新材实际控制人朱德洪与私募机构上海永邦投资有限公司合谋,利用信息、资金优势操纵宏达新材股价案,以及朱德洪泄露内幕信息,与另一家私募上海金力方串通做内幕交易案依法做出处罚。该案直指饱受市场诟病的“伪市值管理”,意义重大,也是证监会查处“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价格操纵”的第一案。
在此案中,私募机构以“市值管理”为名提供“一揽子”服务已呈现出专业化趋势,上海永邦对此形成了成熟的操作模式:先是双方就“标的股票、融资规模、期限、利率、折扣率、预警线、平仓线”等确定“交易要素”,然后上海永邦通过发行集合理财产品筹资或以自有资金,通过大宗交易方式接盘,随后融资方支付保证金,合作期间由上海永邦管理股票,到期回购或处置股票,按约定比例分配收益。
尽管宏达新材案缘起“伪市值管理”,但该案件却有着多种违法行为交织混杂,除了市场操纵外,还存在相关人员内幕交易、相关主体信息披露违规等多重问题。当然,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监管层对于证券市场违法行为正逐渐彰显出依法从严监管的决心。
涉嫌非法集资 空壳私募大行其道
近期备受舆论关注的“中晋系”圈钱骗局有了新进展,根据上海公安披露的最新案情,该案应与P2P无关,因为中晋系主打的业务是私募股权投资,私募机构非法集资成为投资者需要警惕的又一种投资理财乱象。
据了解,中晋系投资注册50余家子公司,并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业,以私募股权投资产出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其在宣传网页上披露,截至2016年2月10日,中晋合伙人投资总额已突破340亿元,涉及总人次超过13万。而它旗下股权基金投资公司的全称是“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记者在基金业协会官网上能轻易查到该公司的备案信息,案发前中晋集团官网上也曾挂出过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牌照。
据了解,中晋系采用“独特”的合伙人模式中,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充当了一个很关键的角色:其既是中晋合伙人股权投资(基金)的产品管理人,也是其普通合伙人。而上海中晋一期和二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则是中晋合伙人股权投资(基金)的流动性基金。通过这样的合伙人模式,中晋系圈钱数百亿,其行为与合法私募背道而驰,投资者必须擦亮双眼。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6039家,其中有管理规模的有8521家,仅占登记总数的32.72%,也就是说空壳私募占多数席位,行业乱象丛生,亟须监管。可喜的是,《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将在本月发布,一同落地的还将包括与私募基金合同条款有关的指引文件,此前基金业协会还陆续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多个重磅文件。在密集的新规规范下,私募行业乱象有望得到遏制。
一期产品冒尖 后续产品业绩平平
一期产品冒尖、后续产品业绩平平的现象算得上私募业最为常见的一大乱象,清水源、滚雪球投资、巨杉资产、景林资产、尊嘉资产等私募公司旗下基金产品均有出现类似的情况。以深圳清水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例,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公司于2011年11月23日成立的首期产品“清水源1号”年化收益率为56.51%,累计收益率高达596.66%,但公司后来成立的产品如“清水源优势”、“清水源4号”等业绩十分普通,再往后发布的产品则以负的收益率居多。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新私募利用“一期产品”具有标杆效应,只要一期产品业绩做上去了,规模自然而然就上来了。2013年的私募单只产品业绩冠军创势翔是其中的典型。2012年5月20日,创势翔成立了旗下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创势翔1号”,2013年该产品以125.55%的收益率拿下当年阳光私募排行榜的冠军。此后公司规模迅速扩张,旗下管理的产品也不断增多,产品风格也进一步优化。
有业内人士指出,私募对第一只产品往往非常谨慎,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将其打造为旗舰产品,为后期发行树立标杆效应。只要首期产品业绩冒尖,产品业绩能进入年度或半年度的前10名、前20名,各路资金就会蜂拥而至,新产品发行才会更顺畅。特别是在弱势背景下,规模对私募而言,不仅意味着利润,也意味着江湖地位。
此外,私募变花样提业绩报酬的行径近期也浮出了水面。猛犸资产与投资人的纠纷在圈内引起了轰动。据悉,猛犸资产曾提取过3次管理费,而基金经理陈扬帆则称,共提取600万报酬。该公司去年3月发行了第一只产品“光辉岁月”,在即将结束1年封闭期之时,单位净值却跌至0.9元以下。管理人赚钱投资者亏钱,让私募提取业绩报酬的时点及方式提出质疑,基金业协会对此高度重视,已经要求相关机构作出说明,并按程序启动调查工作,对有关情况予以全面核实。
人员流失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私募进入野蛮扩张期,该行业从业人员的队伍也逐渐壮大。根据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6年3月底,私募基金从业人员44.65万人,在去年3月底的时候该数字仅为15.42万人。短短一年,私募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将近2倍。另有数据显示,2015年,有超过300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进入了私募领域,前述猛犸资产的基金经理陈扬帆也是其中一位。这些都印证了私募行业仍处于野蛮生长的草莽时代。
从数量上看,目前私募行业从业人员已然超过了证券、公募以及期货从业人员。从规模上看,和公募、券商相比,大部分私募都显得庙小,其对从业者的要求却比前者严格得多。私募基金不养闲人,以成败论英雄,研究员的压力非常大。因此,私募人员流失率也相当高,做得不好的老板不想要,做得好的又很难留得住,缺乏激励机制的私募容易让有能力操盘的人单飞。私募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反映到团队建设和管理水平方面,和其投资水平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空壳”、“跑路”公司时有出现,机构失联屡被曝光,原本“公奔私”的人员也出现了回流。再加上行业监管趋严,专业度欠佳的机构和从业人员面临淘汰危机,私募行业人员流失率将进一步加大。值得一提的是,有的私募基金公司为节约成本,租一间办公室,两三个人就成立私募,一人身兼多职的小公司随处可见。事实上,一家正规的私募至少应该达到20人才算合格。有业内人士称,没有一套完备的体制,缺少一个强大的团队,这样的私募从长远来看是做不大的。
除了上述几大乱象之外,私募行业还存在风控薄弱、公开推介私募基金、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以及通过转让、拆分等方式变相突破私募投资门槛等违法违规乱象,作为投资者,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被卷入私募乱象中。(综合证券时报股市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