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目前保险基金可用作哪些方面的投资
投资渠道逐步放开 保险投资瓶颈难破
业界对中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放开的疑虑,更多地来自对于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担心
岁末年初,保监会依照惯例,往往会推出一些针对保险公司的利好消息。然而,诸多保险公司一直在期盼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保险机构投资者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两份文件,并没有如预期出台。
2005年12月15日,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首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元”和“建元”的发行中,保险公司依然未获得官方的投资许可。此前颁布的《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曾规定,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将有待保监会另行发文规范。
事实上,关于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对保险公司的放开事宜,保监会的有关文件草案早已上报高层,最终仍受制于这一产品自身的规范性。具体的症结在于,税务总局与人民银行在征税问题上争执不下;因此,尽管相关试点已经推开,但缴税方式仍未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这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对其投资的放开。
除了资产证券化,保险公司觊觎已久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亦未有实质进展。目前,《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和《保险机构投资者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均已上报高层部门进行审批。由于部门意见需要进一步协调,高层对于保险业扩大投资渠道亦有不同认识,因此仍需时间磨合。在保监会的极力撮合下,前者近期有可能先行一步推出。
渠道难开
自2004年以来,中国保监会放开投资渠道的努力可谓频繁。
以往,保险资金只允许银行存款、购买债券;2004年中便可以投资基金,而后又放开其间接进入股市;2005年还批准了保险资金可以独立席位直接进入股市。2005年,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余额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9月中旬,保监会发布《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后,已允许保险资金在境外运用,并可适量投资红筹股。
即便如此,与成熟市场的保险企业相比较,中国保险业的投资渠道仍嫌偏窄。一家国内大型寿险公司有关人士抱怨,寿险公司要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又要完成保值增值的任务,还要适时与高负债匹配;目前债市和股场普遍低迷,银行资金充裕,利率偏低,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保监会2005年10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1月到9月,全国保费收入达3778.76亿元,同比增长13.1%。截至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3071亿元,比年初增长了25.8%;其中,债券投资6690.4亿元,银行存款4994亿元,两项超过可用资金的60%;证券投资基金1062.4亿元,股票(股权)投资仅98.7亿元,小于保险业可用资金的1%。
相形之下,这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5年出版的《保险业统计年鉴1994-2003》上公布的欧美等国的保险投资状况相去甚远。以美国为例,2003年其保险业的投资分布为债券70%,股票11%,抵押贷款7%,无抵押贷款3%,房地产1%,其它投资8%,分布相当广泛。
不同投资结构直接反映到收益上。统计显示,2000年-2003年的四年中,中国保险业的投资平均收益率仅为3.54%。目前有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的收益率应该为略高于3%的额度,同样远低于欧美国家保险市场10%左右的收益水平。
“保险公司在做投资时,强调的是资产与负债相匹配。所以保险业注重优化投资,即在预测的投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投资收益,同时又保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年金产品发展部精算经理潘蔺对《财经》说,为了实现资产与负债相匹配,保险公司通常使用现金流匹配(Cash Flow Matching)或存续期间匹配(Duration Matching)两种办法;根据不同的险种,设置不同的投资。
“比如人寿险,保单的周期较长,产品受利率的影响较大,通常使用存续期间匹配方法,购买与之相匹配的是中长期债券;车险保单的周期较短,基本不受利率影响,可以考虑别的投资工具。”他说。
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郭晋鲁对国内投资与资产的不匹配颇有感触,“比如,我们对客户承诺6%的回报率,但是目前在国内买到的五年期债券的回报率只有3%;又比如,我们对客户的负债是20年的负债,但是国内市场上,期限长达20年的债券很少。”至于外国保险公司为锁定风险进行的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对于中国的保险公司而言,更远超出了其风险控制能力范围。
保监会有关官员对《财经》表示,在没有获得高层首肯、同时有关规定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在保监会的现有政策框架内,对于超过目前投资渠道范围的投资申请,保监会一律没有权限予以放行。
投资憧憬中国保险公司拓宽投资渠道的愿望素来十分强烈。事实上,坊间关于保险公司绕道投资房地产、路桥设施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
这种投资冲动与保险业近年来的发展不无关系。从保险产品的角度看,很多寿险公司的万能险比以往大幅增加,其一般情况下结算利率目前高于3%。此外,对于投资连结产品,客户的保险利益是与独立投资账户的投资业绩直接挂钩,因此,对投资运作的水平和资金的保值增值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保险公司普遍反映提高收益率的压力相当之大,保险业新增资金的大幅增加更令压力有增无减。
中国保监会有关人士也指出,部分保险公司尚背负大量利差损未能化解,保值增值压力尤甚。
从资产负债配比看,中国保险公司普遍资产平均期限较短,负债平均期限较长,结构不甚合理。
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一位负责资金运用的人士表示,如能适当增加房地产和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将有利于提高资产负债匹配。因为目前的投资品种除银行存款和债券,期限都相对较短,而银行利率和债市的低迷则令收益率的提高大打折扣。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人士则表示,资产证券化产品目前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品种,其投资回报率虽算不上惊人,但一般风险较小,具有比较优势。
除此之外,随着国有银行的上市大热,保险公司对银行的投资冲动也与日俱增。
2005年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获准分别拿出100亿元资金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此举令保险业感到相当震动。事实上,在2005年11月工商银行股份公司成立大会上,也不乏保险公司老总的身影。只不过,落花有意,大门也并未向其敞开。
据记者了解,此前数月,保监会便为此事向有关部门进行斡旋,结果是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有关部门认为,之所以接纳社保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主要是考虑其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的特殊地位。
中国人寿幸运地搭上了建行上市的班车,不过,这只是决策基于其历史包袱给出的一个优惠政策而已。在中国人寿上市之前,为了化解历史上的巨额利差损,中国人寿与财政部建立了一个数千亿元的共管基金。考虑到这一笔战略资金的保值增值,在保监会的极力推动下,最终有关部门特批其参与了建行的IPO投资。
在金融企业之外,据记者了解,保监会也正在谋求促成保险公司投资工业企业和其它中小企业的有关事宜。
制度有待完善
尽管保险公司热望殷殷,但业界对于保险资金扩大投资渠道之举仍多持谨慎态度。保监会资金监管部门一位官员就向《财经》指出,虽然目前保险资金扩大投资渠道具备了一定条件,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备制度,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尽可能规避投资的风险。
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徐建军也称,投资渠道虽然越开放越好,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很复杂,因为这涉及监管体系、交易平台甚至一些基本认识问题。从长期来看,对于投资的比例控制、公司的信用评级、动态的管理跟踪等都需配套,才能防范风险。
目前,保监会在放开投资渠道的政策中,也体现了额度控制和资格限制的思路。据了解,《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限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资金上限,即按成本计价,投资于基础设施类项目的资产总值不得超过上一年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的一定比例。
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可投资的基础设施,被明确限定为水务、交通运输、能源、市政等项目。这与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基本吻合。
到目前为止,保险公司投资基础建设的投资方式初步确定为信托模式,“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采用信托或委托方式,以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有关信托资质问题、具体操作流程等问题,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解铃还须系铃人。业界对中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放开的疑虑,更多地来自对于保险公司风险控制能力的担心。
近年来爆发的证券公司委托理财案件中,债权人中就不乏保险公司的身影。在当前中国尚不成熟的金融环境下,保险公司倘若不能尽快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监管部门倘不建立完备的监控体系,其飞速增长的保费收入正在成为其自身难以掌控的负担。
B.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范围包括哪些
折叠现收现付社会统筹制模式
由社会保险机构为退休人员需支付退休养老金的总额进行社会筹资,即由单位和在职职工个人、(或全部由单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以支定收,不留积累,养老保险的负担是代际之间进行转移,即由在职职工一代人负担已退休职工一代人的养老费用,在职职工本人则由下一代人负担。此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费率调整灵活;社会共济性强,易于操作,不存在基金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威胁,具有通过再分配达到公平为主导的特性。
折叠社会统筹部分基金积累制模式
是在社会统筹筹资框架内建立部分基金积累,一方面对已经退休者的养老金继续实行现收现付,一方面为应付退休高峰期预筹部分积累基金,实行“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在现行统筹率基础上适当增加几个百分点,作为长期统筹调剂使用的积累基金。
折叠个人账户储存基金制模式
该模式是从职工开始参加工作起,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由单位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作为长期储存积累增值的基金,其所有权归个人。职工到法定退休年龄,按个人账户积累总额(包括保险费本金和利息)以养老年金方式逐月发给个人。此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自我保障融入社会保险,激励机制强,透明度高,利于监督管理,能形成预筹基金,长期积累增值,个人为将来作出长远保障,具有以效率为主导的特性。
折叠基金积累制模式
其核心是引进了个人账户储存基金制的机理,积累基金建筑在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同时又保持了社会统筹互助调剂的机制。单位缴纳的保险费大部分统筹调剂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费用,职工个人缴纳的全部保险费和单位缴纳统筹保险费的一部分一起进入职工个人账户。这种模式由于建立了养老金个人账户,具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也保留了社会统筹互济的优点,集聚了个人账户储存基金制和现收现付社会统筹制两者的优点,防止和克服了两者的弱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理论上看这种模式是优点大于缺点,是中国养老保险改革中探索的一种新型模式。
C. 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领域是
投资与以下领域:
(1)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就是社会保障基金专管部门把社会保障基金全部或者部分存人国家或地方银行,以取得一定利息的投资形式。这种投资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安全可靠,投资无风险,基金收益率等于银行存款利息率,收益稳定而且有保证。同时,操作简便,没有复杂的运作过程。其缺点主要是当银行存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指数时,基金就会面临贬值的风险。同时,即使银行存款利率高于物价上涨指数,与其他投资形式相比,其收益率也是偏低的。因而,这是一种保守型的投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保证基金投资的安全,也规定了基金用于储蓄存款的一定比例,但已不把它作为基金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3]
(2)投资于国债。国债可分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措资金而发行,因而安全性极高。在发达国家,养老基金购买国债非常普遍,而且在资产配置中也占有相当比例,可见在合理的资产配置中存在一部分安全性很高的国债是很有必要的。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常常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公债的比例。如美国联邦政府规定,社会保障基金中的养老、伤残、遗属及失业保险基金的全部都必须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发展中国家把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国债的做法也很普遍。例如,智利政府于1985年后放宽资产配置的限制,允许基金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资产,但政府债券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始终高达约40%,而股票在资产配置中的比例已从最初的5%上升到2005年的23.25%,这表明智利养老基金对股票的加大投资并非以减少政府债券为前提,国债仍然是基金的主要投资工具。从我国的情况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债曾经是收益率较高的投资工具(相对银行存款),但随着利率体系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债利率与银行定期利率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投资收益率也呈下降趋势;此外,国债的实际收益率低于工资增长率。因此,如果社会保障基金持有的国债比重过高,也将面临较高的替代率风险,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社会保障基金来说,国债比重控制在40%以下较为合适。
(3)投资于不动产。投资于不动产是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经办机构把社会保障基金用于购买或建造房地产。不动产投资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有较高的盈利率,安全性也有保证。但由于不动产投资周期长,流动性差,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随时支付,同时受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大多数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用于这方面投资的比重都比较低。只有个别拉丁美洲国家为避免高通货膨胀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利影响,才将社会保障投资基金的一半以上用于不动产投资,而且主要用于修建医院、公寓等。
(4)投资于公司债券和股票。投资于公司债券和股票是指社社会保障:理论制度实践会保障基金投资经办机构把社会保障基金用于购买公司债券和股票的投资行为。公司债券和股票一般盈利率较高,也比较稳定。股票价格虽然变动性较大,常常难以预测,但在金融市场健全的条件下,股票的变现能力强,可以抵消一定的风险j所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公司债券和股票,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情况下,比投资于其他方面获利更大。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允许社会保险基金用于风险投资;新加坡政府不仅允许中央公积金局购买公司债券、公共汽车公司股票,而且还允许社会保障基金向海外投资;菲律宾政府也允许用社会保障基金向私人企业投资,向投保人贷款。我国从2002年10月开始,经国务院批准,保险资金按批准的比例交给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基金再进入证券市场。实行的结果现在反映投资收益还是比较好的,2002--2004年平均回报率达到10.52%。
(5)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经办机构直接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工商企业,兴办经济实体,参与工商业经营活动的投资行为。这是一种直接的、风险型的投资。这种投资是把基金作为资本直接投入生产流通领域,以获得较高的收益报酬。由于这种投资风险较大,需要有专门机构负责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项目评估,以保障其投资的安全性。有些国家为规避风险,还规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用于这种投资的最高限额,如英国规定只能把社会保障基金的5%,最多不超过10%投资于某种实业。
(6)发放贷款。发放贷款也称为间接投资,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经办机构委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以获取盈利的投资行为。发放的贷款用于受保人中的低收入者和中等收人者购买和建造房屋使用,也为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其他消费性服务。
D. 论保险基金投资
1,引言
保险公司的正常运作是靠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个轮子驱动的。保险公司除了是提供保险业务的社会型风险保障机构,还是最为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之一,从事投资经营活动。这就使它获得了承保利润以外的投资利润,使其偿付能力大大增强。保险资金运用对行业发展的重要程度丝毫不逊于保险业务的拓展。在我国保险行业恢复业务的20年间,保险业务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9%的年均增长速度,但是我国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却难以令人满意。长期以来,我国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进行了限制。资金的运用被局限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渠道十分狭窄,投资效率十分低下。据统计,为保证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保险资产的40%-60%被沉淀在银行,但利率的数次下调和20%利息税的起征,使银行存款收益微不足道。与此同时,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收益也大幅下降,保险公司面临着严重的“利损差”问题。我国万亿保险资金大部分是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对保户的负债,面对保费收入年均30%的增长速度,保险公司面临着更大的偿付风险。2005年7月底,太平洋人寿就接到了保监会“红色”预警,“偿付能力缺口90亿元”的指责使太平洋人寿成了众矢之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家郝演苏针对这一现象指出:“偿付能力不足并不是太平洋人寿一家独有的问题,而是整个保险行业的普遍现象,只是各家公司问题的轻重不同罢了。”[1]保险资金投资技术作为唯一能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途径,必须得到重视。
2,投资工具分析
1998年10月20日,保险公司被获准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债券买卖;1999年10月26日,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2004年2月批准保险公司直接入市。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被投资于债券、股票、基金等金融市场。下面就我国保险资金的主要投资工具进行简单分析:
2.1 货币市场投资工具
1)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既能使保险资金得到保值增值,又能确保其安全性。然而保险资金存款带来的收益则是微薄的。目前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形式还是银行存款,其中又以大额协议存款为主。协议存款大部分是5年期,到期日集中度过高,存在再投资风险。[1]
2)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具有风险小和期限短的特点,可以为短期性的保险资金保值增值提供稳定的渠道。目前因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还不尽规范,市场交易中间环节尚存在较多问题,缺乏债券市场应有的流动性,现券交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所以保险资金进入的规模并不大。
2.2 证券投资工具
1)债券
债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且承诺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券债务凭证。债券的利率水平一般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因而其投资收益也通常高于银行存款投资收益。被成为“金边债券”的国债基本上不存在违约风险[2]。我国保险业的可运用资金中除银行存款外,其余大部分用于购买国债。保险资产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后,保险资金运用中债券的投资比例已经超过银行存款,保险机构也已经成为债券市场上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
2)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方式。证券投资基金由投资专家进行操作,按照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投资,因而能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的同时把收益提到最高程度,此外还可以通过赎买方式抽回基金,为投资者进退提供便利[3]。所以虽然其投资风险小于股票而大于债券,但收益一般也大于债券投资。
证券基金按收益凭证是否可赎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开放型基金又称追加型投资基金,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发行新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基金。其投资者可以随时直接向基金管理公司或通过经销商购买。封闭型基金由称公开发行共同基金,基金资本总额和发行份数固定,不能进行追加、认购或赎买。在刚发起设立时,投资者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或经销机构按面值或规定价格购买;当发行完毕或基金已经上市交易后,投资者只能通过经纪商在证券交易市场上按市价购买。在低于市价购买时,可以获取平均收益;若折价(低于净资产价值)扩大则可能减少收益。
3)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股票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赢利水平。一般情况下,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要高于银行储蓄的利息收入,也高于债券的利息收入。股票的收益性还表现在持有者利用股票可以获得价差收入和实现货币保值。与收益性相对应,投资者同时也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不过,股票具有很好的流通性,可随时在股票市场兑现。
股票分普通股和特别股两种。普通股是股票中风险最大的,其股息和红利收益并不确定,而是随公司经营状况和赢利水平波动,而且必须是在偿付了公司债务利息及优先股股东的利息之后才分得。优先股作为特别股的一种,在发行时约定了固定的股息率且股息率不受公司经营状况和赢利水平的影响,再加上普通股无可比拟的优先权,其风险要小于普通股。然而由于优先股股息固定,所以其股东不能分享公司利润增长的利益。
3, 国际化比较
保险投资工具的不断丰富使得保险业投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分散,保险资金运用工作不断加强。截至今年7月末,我国保险业合计总资产达1.3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6.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2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1.5%。保险资金运用工作不断加强,我国保险业期待的依靠证券市场实现保险、投资双轮驱动的健康发展模式,和证券市场盼望的保险业多渠道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这一和谐共赢的格局已初步显现。但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的保险资金的运用表现出以下差距:
3.1投资结构不合理
根据上面对投资工具的分析,按照以下不同原则进行优先排名:
安全性: 国债=银行存款>其他债券>同业拆借>证券投资基金>股票
收益性: 普通股>优先股>开放型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债券>同业拆借>国债=银行存款
风险性: 普通股>优先股>开放型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债券>同业拆借>国债=银行存款
流动性: 股票>开放型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型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同业拆借>银行存款
保险资金投资虽然以安全性为第一的,但为了保险公司的收益应该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投资较高收益领域。但从我国历年的保险资金投资情况看(如表一所示),保险资产的35%以上是银行存款,15-25%是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不足10%,至于股票投资规模远小于5%的限额。也就是说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兼顾和匹配,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和债券等低收益的利率产品上。统计显示,2000-2003年的4年里,我国保险业的投资收益率分别3.59%,4.3%,3.14%和3.11%,平均收益率仅为3.54%,远低于国际同行10%左右的水平。而在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保险投资在债券、基金和股票的就超过80%,英国超过70%,其高收益正是来源于高效和多样化的资金运用。
表一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比例表
占资产总额比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银行存款 35.56% 35.60% 42.50% 46.60% 49.9% 41.9% 35.8%
国债 26.05% 28.33% 17.33% 17.06% 15.42% 22.37% 23.76%
证券投资基金 0.57% 3.96% 4.55% 4.74% 5.09% 5.68% 7.48%
3.2股票投资起步晚,规模小
我国的保险资金是在2004年被获准直接进入股市的,并且投资比例被限定在5%以内。但是我国保险资金的真正入市却是在2005年的2月,理论上按5%的入市比率也会有600亿左右的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但迄今为止入市资金仅超过45亿。统计资料显示,欧洲国家股票投资比例相对较高,例如:英国在1960年代以前股票投资比例为20%左右,而到了90年代,就上升到50%左右,并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年来的股票投资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此外,我国现阶段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处于试探性阶段,投资力度也主要在一级市场。
3.3投资领域有限
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拓宽,但是较之与西方的保险业投资领域还很有限,我国应该积极寻求适合我国保险业的新型投资产品。我国保险资金可以拓展的投资领域还有房地产、对外投资、实业投资和贷款等。虽然目前这些领域专业性较强,与保险业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不仅变现力较差,而且市场上上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无秩序以及信用短缺等问题,并不适合我国现在较大规模地介入,但是保险业进军上述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可能,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趋势。
3.4投资管理技术有差距
由于目前中国的保险资产投资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同行相比,在五个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投资理念上,尚未完全确立起以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稳健投资和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思想;在投资技术上,运用资产的匹配管理、战略配置和组合管理的方法还不够娴熟;在投资策略上,对市场形势的判断和把握深度与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投资风险的控制上,仍然缺乏识别、计量、预警和对冲的技术手段;在投资绩效评估上,尚未形成科学统一的标准和方法[4]。就保险资金入市来说,2004年它们就在证券市场上栽了个大跟头。在2005年4月18日、19日和22日,三家海外上市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财险)相继发布了业绩公告,其投资业绩均不尽如人意——中国人寿已实现投资亏损净额和未实现投资亏损净额分别为2.37亿元和10.61亿元,中国平安保险已实现及未实现损失共为7.73亿元,中国财险的交易类及非交易类证券浮亏达9.48亿元[5]。
4, 对策
4.1 放宽投资限制,加大入市比例
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比例限制是最可行的监管方式,但比例可以适当再提高一些,比如对入市比例的最高限制在20%。对大保险公司而言,由于能做到充分的分散投资,能够规避非系统风险。
国外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美国在1970年--2000年间股市的平均回报率为10.3%,债券市场为5%,货币市场为3.7%,而德国这些数据分别为14.4%、7.9%和3.5%。将1981年--2003年美国股市的涨跌幅与美国寿险公司股票投资增长率作了对比,发现两者的走势惊人的相似,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知,他们的相关系数在90%以上。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市的程度与股市的收益率成正比。
4.2 认清保险资金性质,采取不同投资策略
保险公司应按照偿还金额、时间以及利率敏感程度,对保险产品进行大体上细化,总体上形成比较鲜明的特征,然后根据每类保险产品的总体特征,确定适当的投资策略和目标,制定适当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方案,实现资产负债大体的配比[6]。就产险公司而言,其负债期短,给付具有很大随机性,所以对其流动性要求非常高,比较适合于同业拆借、股票投资等流动性强收益也高的投资品种。而寿险公司的负债期长,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也较高,所以在投资时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很重要,比较适合于银行存款、国债和房地产等。对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定位是在满足偿付能力要求之后,一般说来寿险通用帐户资产中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也应该不大。
4.3 完善投资管理结构
稍具规模的保险公司都设有投资部,专门从事投资业务的经营和管理。但是投资部门的工作性质、专业方向都与保险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大相径庭,因此借鉴国外的资产管理结构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投资结构,有利于从组织上避免不同性质的业务工作间摩擦,提升保险投资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专业化的投资部门更能有效监督和管理每一险种的资产和负债活动,确定最佳的资产和负债匹配方式。
目前我国几个大型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主要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各保险公司要么用基金投资团队兼做股票投资,要么通过招聘等手段重新组建股票投资部门,总体上相关业务人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磨合及适应新的投资业务。同时,各公司股票投资的相关规章制度、风险控制、托管清算等其他准备工作完成时间也都不长,还须在今后的投资工作不断检验和完善。
4.4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投资渠道增加的同时,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也增加了。特别是中国股市缺乏做空机制、弥漫着投机空气,保险机构面临着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公司的资产净值就不可避免地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而起伏。如何确保保险公司的资产不会因为市场风险而过度受损,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是保险公司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最大课题。
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投资过程,确保投资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确保所承受的风险是预期的和相应于预期回报的,这一点对靠负债经营的保险公司而言至关重要; 能够用风险管理的量化工具有效地报告投资组合的风险状况;能够追踪各项资产的误差风险的边际贡献(MCAR),从而找出风险边际贡献最大的资产;审查投资风格,以确定是否同投资目标相违背;以过去的股票资料测试投资策略,评估该策略未来成功的可能性; 建立与基准投资风格不同的投资组合;建立防火墙,确保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管理,控制内部风险 [7] 。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一步,但是更重要的是控制交易人员的道德风险。这就要求保险公司的交易人员具有极高的职业操守和相应的从事资质。
此外,还应该注重开发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整顿短期投资市场。
E. 保险和基金投资哪个
保险是一种规避未抄来风险的投资,未来谁也说不定,在能力之余为自己买一份保险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虽然我国的保险业体系发展得还不是很完善,但是与其把钱放在银行或者做一些高风险的投资,我觉得还是先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障性的保险。再将多余的钱拿去做投资。保险不能说是投资,它是一份保障。如果说基金等是锦上添花,那么保险就是雪中送炭。
F. 基金投资与投资连接保险有何区别
首先,投资连接保险具有保险的功能,而这是基金所没有的,但正因为如此,投资连接保险将客户支付的保费中相当的一部分用于为客户提供未来的寿险保障,这就使得进入投资账户的资金有限,而基金可以将客户投入的全部资金进行各种投资。所以,从投资角度来看,基金是一种更纯粹的投资产品,更适合于一般投资的需求。
其次,两种产品的预期收益是不同的。仅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两种产品可投资的范围不同,从而引致了预期收益的不同:投资连结保险作为保险产品,它的投资范围与保险公司目前允许投资的范围是相同的,即存款、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这三大类,经批准还可部分投资股票;而基金的投资范围中则主要是股票等预期收益更高的金融产品。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基金的预期收益要高于投资连接保险。当然,与此相对应,基金投资的风险也会高一点。
最后,从产品的便利性来看,基金投资比较简洁方便,投资者可以在银行或证券公司开立账户,直接购买,并且购买后可以很方便地卖出;而购买投资连接保险则比较复杂,需要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约定投资的期限等内容,而如果提前终止合同,投资者往往会承受一定损失,投资者在获得保险保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投资的灵活性,无法自行决定在什么时候进行投资,又在什么时候收回投资。
G.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有哪些
1,我抄国现在基金投资渠道比较单一,袭一般就是买股票。 2,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保障社会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法律的强制规定下,通过向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征缴社会保险费,或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而集中起来的资金。
H. 保险和基金有什么区别吗
1、定义不同:
(1)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2)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2、分类不同:
(1)保险大致可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津贴型保险、海上保险。
(2)基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
3、适合人群不同:
(1)保险:年收入100万以下的工薪家庭:主要考虑的是人身保障,转移意外、健康、养老、理财方面的风险。
年收入100万及以上非工薪的家庭:主要考虑的是资产安全(资产的转移,资产的剥离,资产的传承)。
(2)基金适合领固定薪水的上班族。固定收入者在扣除日常开销后,常有所剩余,此时小额的定期定额投资方式最适合。
4、赔偿方面不同:
(1)保险:经济补偿功能是保险的立业之基,最能体现保险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财产保险的补偿和人身保险的给付。
(2)基金:属于个人行为,没有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