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募基金和私募信托有啥区别吗
私募基金与公来募基金区别源如下:
1、募集的对象不同。公募基金的募集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的投资者。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
2.募集的方式不同。公募基金募集资金是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进行的,而私募基金则是通过非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这是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最主要的区别。
3.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而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4.投资限制不同。公募基金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有严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
5.业绩报酬不同。公募基金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而私募基金则收取业绩报酬,一般不收管理费。对公募基金来说,业绩仅仅是排名时的荣誉,而对私募基金来说,业绩则是报酬的基础。
6.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除了一些基本的制度差别以外,在投资理念、机制、风险承担上都有较大的差别。
Ⅱ 基金和信托都是投资,那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基金和信托都是投资,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是:
1、监管机构不一样。内信托是由银监会容监管,基金是由证监会监管。虽然都同为监管机构,但是管理风格是有所差异的。但是都是对市场有严格的监管。这一点不可否认。
2、产品投资范围不一样。信托产品很大的优势就在于能横跨几个市场,股市、债市、汇市、资本市场等都能够操作投资。但是基金产品投资范围要比信托要窄一些。
3、投资要求不一样。信托的话,每一个产品最多200个投资者,300万以下的额度只有50个。基金就没有这个限制,基金200个投资者。300万以下的没有人数限制。
4、管理资质不一样。信托公司全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股东都是国企、央企、地方政府、银行等大型企业。风险管理流程规范、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最早。基金公司目前17000多家,鱼龙混杂。
Ⅲ 几十万闲钱,买私募基金还是买信托产品
实在没什么合适的投资途径,要么就买房子?买房子现在看来收益肯定是不合算的,但谁知道以后会怎样。中国的楼市向来不是常人思维能解释的。
Ⅳ 信托是属于私募基金吗
一、信托和私募的定义
信托就是信用委托,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
私募又称为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其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对冲基金一般是按照私募基金的方式运作的。
二、两者的特点及分类
信托公司产品:信托产品是指由信托公司发行的,收益率跟投资期限都固定的产品,跟银行存款、国债等类似,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中的一种。信托公司主管部门是中国银监会,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信托产品特点:收益稳定,投资期限1-3年,投资门槛高(100万起),发行规模大,常见起步都在1亿以上。目前国内信托产品的规模:11万亿。
购买的方式及原理:因为信托产品的高门槛,导致我们很多小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接触,今天我们用众筹的模式,大家合伙筹钱去购买一份份的信托产品,就跟网上合伙购买彩票的原理一样,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购买到过去只有那些“高富帅”才能够买到的产品,让我们也变成高富帅。
三、信托产品与私募产品的区别
信托产品与私募产品在过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界限,但随着有限合伙私募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将信托产品与私募产品混淆。所以分享有关信托和私募的区别在哪以及一些有效的区别方法。
最明显的区别——产品管理人
信托产品的管理人是信托公司,私募产品的管理人是私募投资公司,这是两类产品最本质的区别。当然私募产品有的时候会以很多形式出现,比如过去大家耳熟能详的阳光私募这类产品,由于通过信托平台募集,所以有些产品的名称中会带有信托字样,但它的管理人是私募投资公司。另外就是一些有限合伙私募,它们可能会以券商资管产品或是单一资金信托的形式出现,但券商和信托公司在这里也只起到通道作用,产品的管理人还是私募投资公司。
所以不管私募产品以何种名称何种形式出现,只要找到管理人那一栏,看看到底是信托公司还是私募投资公司投资者,就很容易区分出二者。
最容易混淆之处——产品投资方向
集合信托产品基本都是投资实体经济项目,这一设计特点多年未变,但近几年市场中也涌现出一批以有限合伙形式投资实体经济项目的。私募产品从产品投资方向层面来看,很容易将它们和信托产品混淆,但这类私募产品与信托产品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Ⅳ 信托和私募两者有什么区别
区别:
1、在安全性方面。信托产品的安全性普遍高于私募基金,这主要是因为信托受银监会的严格监管,行业较为规范,且信托公司本身注册资本雄厚决定的。
2、在投资渠道方面。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私募监管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可投资于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以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如红酒、艺术品等其他投资标的。而信托产品的投资范围也相当广,既可以投资证券等金融产品,也可以投资实业,两者投资范围限制区别不大。但信托投资实业的居多,投资金融的多为通道类产品;而私募基金投资股票股权之类的证券投资基金为大多数。
3、在流动性方面。信托根据签订的协议,在信托期限届满之前,不得回赎,但可以依法转让,流动性较差。而私募基金经常有封闭期和赎回费的设定,导致转让折价高,流动性也较差。
4、门槛性。信托类的门槛很高,一般都是100万起步,并且不能大范围公开宣传,只能特定的小范围宣传和推介;2016年“7.15新规”出台后,根据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投资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以及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但就市场实际情况而言,由于信托有大小额配比限制,100万能买到的信托产品已经越来越少了。
5、收益性。目前市面上的信托产品多为固定收益,收益区间在10%以下,而私募基金随标的不同,收益构成也不同,浮动收益较多,不能统一比较。总体上来说,金融产品的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每个项目。
Ⅵ 信托是有分私募和公募的吗还是说信托就是属于私募
如果你问题中的“信托”是泛指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信托产品”的专话,那它就只能“私募属”。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第3号令)颁布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二款明文规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进行公开营销宣传;因此只能是私募的。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第八条 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
(二)进行公开营销宣传;
(三)委托非金融机构进行推介;
(四)推介材料含有与信托文件不符的内容,或者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情况;
(五)对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作夸大介绍,或者恶意贬低同行;
(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满意请采纳。
Ⅶ 犹豫 是买信托,还是私募基金,帮忙分析一下
看你资金金额多少,千万级别,考虑私募基金,或许不失为一个前端投资选择(至少回玩私募基金的人答算是玩金融最顶层的人之一)但选产品难度比选好的信托难度大多了!
其实除了资金金额这个决定要素,更多的是投资风险和收益偏好的对弈。如果能满足信托的10%收益,那对比私募基金的风险低了很多;如果楼主满足不了10%这点收益,冒相对大些的风险去投资私募基金也是投资者中一种常见的选择!
Ⅷ 好买基金最近搞的一个私募论坛主要内容是什么啊
杨文斌:私募基金将是本次房地产新政的最大赢家
杨文斌:各位朋友,今天有机会在和讯2010夏季私募尖峰论坛上阐述一下目前我对私募市场的看法,非常的荣幸。我个人在基金行业很多年了
,有接近20年的证券从业经验,其中12年在基金行业,以前一直在公募基金,07年我们创办了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目前在对冲基金领域、公募
基金以及私募股权基金的研究和销售方面,好买在国内是比较领先的。此外,我们本月底前会推出一支对冲基金中的基金(TOT)。刚刚方星海
主任也提到了,希望在上海把私募基金做大,当然也应该包括FOF/TOT。好买基金奉行一个原则就是大量的实地调研,好买在过去一年当中,
拜访了全国接近200多位基金经理,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发言权。
我今天主要讲三个观点。第一,私募基金将是这次房地产新政的最大赢家。第二是股指期货是私募进入多元对冲时代的入门砖。第三,内外
“监”修,是私募行业长青的关键。
私募基金将是这次房地产新政的最大赢家
先谈第一个观点,私募基金是这次房地产新政的最大赢家。过去几年里,有两大产品是富人主要投资的方向,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股票。
2001年,我买了第一套商品房,价格是7000每平方米,现在是3.5万,扣掉按揭成本,折合年复合回报率是33%。而过去十年,股市的年回报
大概是17%。但股市充满了动荡,房地产市场却是一路上升的。今年4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房地产新政,这对未来的房市和股市的影响是十分
巨大的。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就是房地产的去商品化。房地产在1998年之前还不是商品,是福利分房,直到98年彻底废除了福利分房后,房地产
才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98年开始,一直到今年初,整个房地产走出了12年的长期牛市,年复合回报率达到33%以上,是非常惊人的,
全球罕见。但这次政府又做出了一个新的抉择,就是住宅的去商品化,使房地产成为管制商品,所以未来这个33%的增长是不可再现的。那么
多房地产出来的钱会到哪里去?我觉得股票市场将是一个最大的赢家。这一部分钱有什么特点?第一是单笔金额大,上海任何一套房子一两百万
是很正常的。第二这部分的资金回报是要求稳定回报。第三是总量巨大。我估计从这个市场流出来的,至少是几十万亿,中国的投资品,没有
一个市场可以承接这么大的资金,我们说VC、PE市场,最领先的20家私募股权基金,每年融资额不会超过500亿,除了股票市场之外,没有一
个市场可以承接这么大的资金。房地产市场的去商品化,就让高端投资者,从双边投资选择慢慢进入一个单边选择市场,也就是股市。而且
这部分的资金,因为具有追求绝对回报的特点,就决定了不会去追逐公募基金而是去追逐私募基金。所以以绝对回报为投资理念的阳光私募,
可能是这一次房地产新政最大的赢家,大家对后市没必要太悲观。
股指期货是私募进入多元对冲时代的钥匙和入门砖
第二个观点,我想谈一下股指期货是私募进入多元对冲时代的钥匙和入门砖。这些年来,中国证券市场有了四次革命性的变革,前三次只改
变了市场投资者的格局,并没有改变股票只能做多才能赚钱的格局。2010年,股指期货开了之后,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以08年为例,大家知道08年是很惨的年份,整个指数跌了71%,公募基金平均回报-56%,私募基金平均亏损也达到了35%左右,在没有做
空机制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赢家,大家都会输钱,只是说私募输的少一点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对回报是空谈,因为没有一个有效工具
去支持。股指期货出来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我用 Long/short的策略,08年1亿的资产,你用8000万做多,用1500万做空的话,一年
下来你会赚14%左右。或者用另一种对冲策略,就是市场中性策略,用50%的资金在医药板块做多,然后用50%在有色金属板块做空,一年下
来,可以赚16%。我还看到很多有趣的套利模型,例如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套利的模型,例如股指期货盘中交易套利的模型,还有一个是专门
做股指期货收盘日最后一天的行情,在收盘的最后十分钟,利用理论价和现实价之间的差价套利,每个月只做一次,很有意思。最近我接触
到很多以前在华尔街工作的中国华人,非常的优秀,都在纷纷杀回国内开创自己的对冲基金事业,他们会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和新的工具。
内外“监”修是私募基金基业常青的关键
第三,也是我想讲的最后一点,内外“监”修是私募基金基业常青的关键。我举一个自己经历过的一个例子,1995年,当时我在巴林银行工
作,巴林银行新加坡的交易员尼克李森做多日经225指数,造成了公司十几亿英镑的敞口风险,最后公司破产被收购。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
次金融危机,都和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失控有关。我们现在私募基金的风险在那里?首先,是投资风险,比如说集中投资,现在私募很多是
做集中投资的,不像公募有非常严格的投资比例限制,有了股指期货之后,这个风险会很大。像4月16日到现在跌了20%,有人赚了一两倍,
但如果没有风险控制,我相信会有一部分私募都会爆仓,会把客户的所有钱在2个月之内都亏光。另一个就是道德风险,我们已经看到一些
消息在报道一些私募,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包括在国外,都有很多挪用资金的案件,麦道夫就是一个例子。而我所见过
的私募公司,严格意义上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以说几乎没有,这包括有没有专门控制风险的制度,以及有没有专门控制风
险的独立部门和人,基本上没有。现在的私募基金公司内部,基本上都是总经理一股独大的。股指期货出来之后,私募一定要深刻反思,或者
说要提前做准备,建立内部的风险监控制度。第二个是外部监管,我是赞成政府对私募适度监管的。我们常说的监管实际上包括两类,一类
是专业资质的监管,比如说在香港,无论是私募公募你要拿一个9号牌。还有一类监管是行政监管,比如走信托结构就要受到信托法和信托公
司的监管。而走有限合伙的结构就要受到工商局的监管。我们目前只有行政监管,而没有专业资质的监管。我个人赞成使用备案注册制来解决
专业资格的问题,因为私募越做越大,越来越成为一个很大的一个投资工具,如果说失控的话,也会引起较大的社会风险和动荡。所以私募基
金公司应该加强内部的修炼,设立独立的部门和人员,来管住自己,这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第二是外部要有适度的制度监管,仅仅是行政监
管是不够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讲到这里,一会儿我们再和大家沟通,谢谢大家。
Ⅸ 重庆国际信托的融信通系列既然属于私募基金,为什么在好买私募基金网上查不到该基金的任何信息
这位同学,私募的意思本来就是私下募集,简单的说,面向特定那么几个人(不到200人),只要合同约定,爱怎么弄这么弄。私募本来就不是信息公开的。
只是有一部分私募,他为了吸引投资者,主动选择了部分信息公开,定期信息披露,更加阳光化,俗称阳光私募。好买能搜索到的也只是阳光化的私募,至于非阳光化的,比如我发一个产品,你来认购,我弟弟来认购,这也算私募。干嘛要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