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出名的黄金理财分析师是谁
郑文涛,资深黄金外汇投资专家 香港城市大学硕士,多年实战经验回。 宋宁,黄金投资答分析师,投资理论扎实,同时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龚少峰,国家理财规划师 高级黄金分析师 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丰富 擅长短线博弈。 黄金E族,实名张果,黄金投资分析师, 西南大学经济学硕士。 Willie,香港大学硕士,通过香港金银业贸易场“金银市场证书高级课程认证”,擅长市场趋势分析。 Grace 杜,香港理工大学硕士学位,香港金银业贸易场“金银市场高级证书”及注册客户经理。 Wendy 赵,中国黄金分析师证书持有者 香港城市大学经济学硕士。
❷ 什么是股票缠论
“缠论”是网络名人“缠中说禅”关于证券市场的一种投资理论,缠论适合一切具版有波动权走势的投资市场,比如股票、权证和期货等,“缠师”2006年6月7日写第一篇“教你炒股”系列文章开始,这个关于投资的理论“缠论”就正式面世。
缠论依据市场最基本的确定性“任何走势都会结束”为基础,从几何的角度对走势的结构逐步推导,对市场的各种走势做出科学的完全分类,从而指导实际操作。缠论是目前唯一能用数学手段进行证明的交易理论。
❸ 罗军的主要著作
2011年创立“茶香书香”,并建立国内首家针对消费市场和消费者研究的国茶实验室,设立200种中国名茶标准样。
编著的《图说中国茶典》,获得2011年度南方书香节“最受大众关注生活类图书”。
编著的《舌尖上的中国茶》,罗军精选了与十大名茶(景迈山古树茶、凤凰单丛、茉莉花茶、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大红袍、金骏眉、贡眉)有关的那些茶人、茶事儿。这其中不乏作者本人在各个茶乡的经历,也处处渗透出他作为一个老茶人对茶的那种彻悟与深情。由此也决定了本书的独特品味,它以各茶自身最突出的特点为纲,将其分别归类至生态的艺术、窖香的艺术、保鲜的艺术、碰撞的艺术、焙火的艺术、无为的艺术。罗军在具体讲述每一种时,也就以此为眼,不再只是特写茶作为奢侈品在台前的耀眼光芒,而是带人们深入了解光环背后每一片茶叶的嬗变,每一棵茶树的渊源。最为珍贵的是,罗军提供了大量自己在各个茶区采集的图片,真实、生动地带为你揭开名茶的前世今生,带你领略孕育名茶的那一方方人间净土。
本书收录了220种中国茶样,是迄今为止国内同类图书中拍摄茶样彩图所达到的最大品种数目。所有茶样均来自“茶香书香”,包括了从祖国大江南北采集了最具代表性的大众茶种和具备传播价值的小众珍稀茶类,共计220种,所有茶样均保存于专业恒温冷库用标准审评方法冲泡:本书内的220种中国茶的冲泡均是由专业审评师于茶叶感官审评室内按照国家标准审评方法进行,冲泡而成的茶汤汤色和叶底形态均是标准形态。
《图说中国茶典(第2版)(获奖升级版)》涵盖最专业实用的泡茶、鉴茶、品茶知识,茶叶的分类,爱茶人的茶具雅单,品茶要品“色、香、味、韵”,茶叶的选购和保存,宜茶之水,不可不知的茶中礼仪,解密普洱茶,茶叶的不同鉴别方法。
❹ 网上这种股票分析师靠谱吗
不靠谱。
1.如果他们百分之百稳赚,自己炒自己赚钱就是了,何必做这种违规的版事,担这种风险。权
2.说白了还是他们自己没实力完全操纵一只股票,所以找下家在资金上给予帮助,他们买你帮着拉,他们卖,你帮着接盘,运气好了都赚钱,他比你多赚点,运气不好他都亏!
3.正常来说他带头做盘,资金集中起来好操作个股,肯定比自己炒股盈利概率大,只是你没他赚的多。但是她们选择的标的都是风口浪尖的股票,风险非常大,一旦失手,很可能长期被套
❺ 搜索和股票交易所,股票经纪人有关的电影。包括犯罪,丑闻,传奇,各种类型,例如
1.银色快手
英文名:来 Quick silver
2.华尔街
3.股疯(国产自)
4.《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Rogue Trader)
5.《居家男人》
6.
狱中的家政女王Martha Behind Bars (2005)
这几部不错!
❻ 目前国内金融经济分析领域谁比较知名
"罗鼐,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CFA,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FRM。
1)1993-1997 华东理工大学工学学版士。
2)1997-2000 复旦大权学经济学硕士。
3)2000-2002 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工程学硕士。
4)2003-2010 先后在美国JP摩根大通银行,摩根斯坦利公司,以及苏格兰皇家银行北美总部任职。
5)2011年回到亚洲,至今一直任职于位于新加坡的日本著名野村证券公司亚太区总部,任副总监.
%2
❼ 求股票短线分析指标和分析技巧,短线高手请进来。
既然分数那么高,我就慢慢码放文字
首先说两点:
1、意见你可供参考,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2、有自己经验,也有教条,也有别人高见,你可以择优选取。
短线说的通俗点,就是投机,很多人不愿意这么讲,我还是想说就是投机。
专业套利高手认为股市的有用功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化复杂为简单
股市是比较复杂的,涵盖的面很广,没有人对大多数交易日的微观走势,大多数股票的具体波动方式都能事先全部清楚。如果有人声称能做到这点,而他又没有足够的财富,只能说明这个人是“脑子瓦塌啦”(上海方言不知对不对)。
而有些情况下的股市涨跌趋势,相对特殊股票的波动规律还是比较容易了解清楚的。比如说60倍市盈率的股市其后都会出现股灾,10倍市盈率的股市孕育着很大机会,跌破面值的转债没有亏损的风险等等。
聪明人,总是在一个阶段中对市场的大方向趋势心中有数,然后有一个有把握的盈利模式和几只特点鲜明的候选题材股。这就足够让你在股市中很合理的保持自信心了,做到“有知者无畏”。
经常有人问我某个股票怎么样?明天大盘涨还是跌?或者对市场做个具体的预测?
我总是回答说是不知道,确实是不知道。我不是营业部的分析师,回答客户的问题是他们每月获得几千块月薪的工作,我没有动力去做那些无用功。我的最清醒时间要用于有效的盈利模式和有针对性的几只股票上,剩下的时间也主要用于保持竞技状态上面,比如说锻炼身体和健康娱乐。
优秀的套利高手从不对市场做具体的偏长时间的预测,而是跟着市场的趋势走,围绕着市场的阶段趋势设计盈利模式。
就像一个优秀的足球球员,他不会把主要精力用来预测在比赛的第几分钟进球,进几个球,而是在非比赛日练好带球、传接球、射门和了解常见对手,在比赛时如果出现了机会,高概率的把球送进对手的大门得分。一场比赛把握住常规概率性的机会进几个球就足以保证胜利了,而不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选择射门,也不猜第几分钟发生什么事情。
有很多投资者不是永动机,他却要求自己是永动机,在比赛中一拿球就射门,在自己球门附近也发力猛射,甚至用手打球,这样能进球吗?其结果就是输更多的球。
套利高手与股市赌徒最大的区别在于:套利高手只作有用功,具有高成功率,只有在无风险和高概率情形下作战,即使是只有70%的把握也要等等看,只有在最佳机会出现时才打。就像林彪打仗一样,再没把握的情况下,老毛再催,老罗再动员,小李再埋怨,林彪就是不动,常胜将军是这样出来的,不是靠运气赌出来的;而股市赌徒是全天候的不会剑术的角斗士,即使是对面敌人有一个师在看金库,自己只有一个连也要不顾一切的去打,因为不打扳不回来前期的损失,而不去想打完后可能损失更大。
概率学告诉我们:习惯决定行动,多次低概率行动的持续一定是低概率的结果。职业高手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而是只知道关键性的东西,比如说他知道某个时候是弱势危险期,但是跌到什么位置他不知道,又但是当新的最佳机会来临时他知道,信号爆破点是重要的也是容易掌握的。
二、洞悉影响股价的因素
影响股价的直接因素有:
1、基本面相似的股票具有习惯性的股价定位,盈亏效应对投资者有心理惯性引导。
2、股票的供求关系,以及机构投资者与市场热点的价值取向。
3、融资制度与交易制度的要求,及其大股东利益的博弈思维。
4、绝大多数股票会服从系统性的趋势,这是大数定理。
因此,我们认为凡是围绕着强势博傻、弱势超跌反弹、猎庄以及重组融资等现象的分析方法,是有效、直接、简洁的分析方法。
有效的分析思维必须有简洁性、必然性或者高概率性,这种必然性必须是股价、时机的必然性,而不能是自我臆断想当然的。
在股市中最忌讳的事情有三种:
1、角度狭窄。股市是有许多种因素组成的,你必须了解和熟悉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并且发现阶段性的关键性因素及其爆破点。而那些痴迷于单一简单技术而不顾其他的投资者难以获得持续性胜利,说的更直白一些,大众性的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是必须学会的,他们相当于数学专业中的加减乘除法,必须学会,但是只会这些根本完成不了立体几何作业题。与股票套利最接近的技术就是数学中的解方程式、解几何题以及下棋。
2、不自量力。有些事物不是常人能够学会掌握的,比如说波浪理论、周易、时间之窗、纯图算命、中国特色的价值投资、永动机、长生不老等等。即使是最具天赋的人,学一辈子也很少人能搞清楚,上述几项技术中,波浪理论是艾略特发明的,连艾略特自己都还是糊涂蛋,别人能搞清楚吗?如果有人连中国象棋的水平都学不了很高,我不相信他能高水平的学会波浪理论,就像斯大林这样的封建帝王不可能学懂共产主义理论一样。
3、侥幸心理。任何一项技术都需要正确的学习途径,即使有正确的学习途径也需要年限历练。与高考不一样,高考题你必须全部做,不做就等于失败。股市中的金钱题,你可以选择做,在你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遇到简单的题你就做一下,难题就别做,做错了是要“双规”的。但是,很多人参加敢死方面军的勇气令人赞叹,拦不住。即使是事实已经证明了东西,依然没有觉察。有时我想,投资者也许确实是有命运的吧。
其实,股市技术还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你是否比别人更强的问题。因为沪深股市是零和对抗游戏,跟足球赛一样,对方进一个球,就等于你输了一个球。在这里需要纠正一个误区,许多人认为大资金做股票有优势,那是没有做过大资金的猜测。我是大资金和小资金都做过,在同等技术下小资金更容易防范风险和获得高收益。中小投资者最大的劣势是自身竞争力不强,不主要是市场的背景问题。
学习股市技术太枯燥,没有数钱有意思,还是说个小幽默智慧故事吧!锻炼一下年轻人的想象力。
一个发誓不惜一切代价要成为武术高手的年轻人,历尽千难万险得到一本上乘的武功秘籍,不是“江南七怪”级别的,而是“东毒西邪”级别的。
秘籍的第一页只有几个关键性的大字: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年轻人很坚决,立刻行动,然后再看:
看到最后一页,又是几个关键性的大字:如不自宫,也能**!
请问**是哪两个字,虽然很简单,但也别冲动,答错的股民可不在少数,好好想一想,如果第一次就答错的人不适合作股票!
题材,是庄家们做好准备之后才公布或捏造出来的。
前一阵,有本被许多股民争相传阅的书,叫《炒股就这几招》,里面有37种操作技巧详解,27种技术指标分析原理的要领。几招?64大招,大招里难免还有小招。
招数越多固然越好,比如孙悟空有72招便己是齐天大圣,比如古人著名的36计已被世人奉为计策圣典。但招数多了容易眼花缭乱,如一时不精通,还容易混招出错。比如醉拳里的醉八仙,其中的两招“何仙姑”和“蓝采和”,如果搞混了的话,也许打起拳来就会象酒后的窑姐儿,被人占了便宜还收不到银子。
在股市里,就算掌握了现有全部招数的人,一样地被股价走势愚弄。因为在股价的背后,是接招的庄家。庄家也是人,庄家控制下的个股,走势决不会按那几招总结的规律走,而是按照人的意志走。因此,除非你是庄家本人,或能与庄为伍。否则,你的胜算不会比押大小的50%高。
当然,我们要强调,我们所谈论的股市,是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来谈的。
现实是什么?
中国股市目前的现实是:不成熟性,群庄乱舞性,欠规范性。
中国股民目前的现实是:心态不成熟,介入股市的资金急需回报,难以承受股市的风险。
在现实的基础上,短线落袋为安,既适于目前的股市现实,又符合散户目前的心态和现状。
在这样一个现实的基础上,散户操股应该用什么招?要想短线落袋为安,面对现实,最好的一招就是与庄为伍、与庄共舞。
因为在目前的中国股市里,有庄就有浪,有庄技术理论就不灵,有庄就会把舆论当工具,有庄就出黑马,有庄就有死亡游戏,有庄就有梦想成真。
思路就是财富。散户中不赚钱的,思路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赚到钱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因为思路正确,而是暂时的运气。
本书引子里的那个著名的故事,讲的是老人需要安全地保存那一大笔巨额有价证券。而在大银行里,按时间买下一个保险箱所需要的昂贵费用远远大于一美元的贷款利息。于是,老人与通常需要在银行里保管财物的其他顾客不一样,他走向了信贷部,而不是保管部。
在思路的问题上,散户们应该向象那位老人一样,走向另一条正确的路,财富的正负增长值,也就自然不用操心了。
思路要明确,走向庄家,与庄为伍,与庄共舞。
简单、有效、实用,就这一招!
最简单的,是最实用的。
最简单的,也是最高级的。
真理就是常理。
希望解答对你有一定的帮助。不明白的可以补充问,我尽量回答你。
❽ 目前市场上最有名的股票分析师是谁
肯定是来10个人能说出几自十个答案来。个人认为刘勘、边风炜是第一财经分析师中最好的两个了。尤其是边风炜,思路敏捷、口齿清楚、普通话很标准,说了什么听的非常清楚,就是长的差点意思,不过这不重要。
以前还有一个宏观分析师叫洪曦的,现在不再来了,他的水平也很高,很久以前当股市反弹到5500点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劲的认为高了高了,与宏观经济形式背离严重,现在终于被言中。还有很多的观点比如投资黑石虽然巨亏,但是他减持认为战略方向是正确的,现在更加验证了,国外目前很多便宜筹码等着我们去拣呢。很想知道他现在对股市的观点,可惜看不到。和他类似观点的分析师还有一个叫王罗新的,不过人家在加拿大从业,可能更难看到了。他们都是坚决看空的,现在都验证了。
❾ 华尔街是什么,为什么很多股票大师都在那里
华尔街(wall street)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大街的名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 这里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垄断资本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华尔街成了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
我去过两次华尔街,第一次是以游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时分,天上下着瓢泼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进华尔街地铁站,连铁道上都满是积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绕过积水,慢慢走上百老汇与华尔街的交界处,抬头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体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华尔街还是一堵破烂不堪的城墙的时候,它就已经是这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了。
现在,三位一体教堂的正前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背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左右两侧都是高耸的写字楼,只有周围的一小块地方还保存着17世纪的花园和墓地。从教堂门前穿越百老汇,就算正式进入了华尔街——这条街又短又窄,街口设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进行翻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积水。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如临大敌地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他们的头顶是一幅巨大的美国国旗。除此之外,这条街上的人似乎都是游客,从他们的着装和神态就看的出来。路边的橱窗并没有写着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反而贴着咖啡馆和健身俱乐部的广告。除了德意志银行,我在这里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投资银行的名字,更不用说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了。
总而言之,现在的华尔街只是一个旅游胜地,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外国人带着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么样子;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荒废的商业区,几栋陈旧的摩天大楼,以及许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馆。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已经不允许游客进入了,所以华尔街的旅游价值也残存无几了。
后来我又去了一次华尔街,这次不是去观光,而是到三位一体教堂听牧师讲道。这个教堂的建筑非常独特,一砖一石都值得仔细观赏,外面的花园里还有著名的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墓。几步之外就是喧闹的街道,各种车辆日夜不息的经过,反而更加衬托出教堂本身的神圣与静谧。据说,在华尔街还没有沦落为旅游胜地的时候,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这里做祷告,然后再回到证券市场的血腥绞杀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许多金融机构就已经离开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搬迁到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的曼哈顿中城区去了。华尔街附近挤满了古旧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也像蜘蛛网一样难以辨认,实在不太符合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需求。“911”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有些机构干脆离开了纽约这座危险的城市,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现在,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在著名的“华尔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还坚守在离华尔街不远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经搬迁到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或大中央火车站周围的繁华商业区;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经在曼哈顿中城区购置了新的豪华办公室,不久就要彻底离开旧“华尔街”了。
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一切称为“华尔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办公室里,人们阅读的仍然是“华尔街日报”;在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仍然关心着“华尔街的态度”;在大洋的另一侧,企业家们的最高梦想仍然是“在华尔街融资”。无论地理位置相隔多远,人们在精神上仍然属于同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上,所罗门兄弟曾经提着篮子向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摩根曾经召开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秘密会议,年轻的文伯格曾经战战兢兢地敲响高盛公司的大门(日后他成为高盛历史上的传奇总裁),米尔肯曾经向整个世界散发他的垃圾债券;在这些神话人物死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灵魂仍然君临纽约上空,附身在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经纪人或基金经理的身上,随时制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话。这就是华尔街。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共同基金主管共进晚餐。他已经在华尔街工作近三十年,两鬓却没有一根白头发,话语里还透着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与自信。他一边喝着白葡萄酒,一边兴致勃勃地回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当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浦东还没有一座高楼,现在它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接着,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时候与纽约的证券分析师召开电话会议,当时台湾时间还是凌晨4点,窗外台风大作,整个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下来,“那滋味可真令人永远难忘!”他大笑着总结道。
在谈到许多工作话题和政治话题之后,我问他:“你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The Street Addicted)吗?”我这样问是有所指,CNBC有一个著名的证券分析节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他写了一本非常自大的书,名字就叫“华尔街瘾君子”,也就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电视节目,就觉得他像个野人,拿着一只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着,用尖锐甚至粗俗的语言喊出他对证券市场的看法,那种表情简直可以让好莱坞的所有喜剧明星黯然失色。许多人告诉我,这家伙是个彻底的疯子——不过大家还是喜欢看他的节目,分析师尤其爱看,他们觉得这个华尔街瘾君子真是个了不起的超级智者。在这里,瘾君子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说:“是的,我就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华尔街真够劲。你知道,在这里,这么多富有才华的人在处理这样巨大的财富,他们创造着效率,也赚取着金钱;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这一切都很有乐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动的语气继续说道:“每天早晨,是什么在支撑人们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无穷无尽的资产,去为那些企业融资呢?如果你不热爱华尔街,你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所以唯一能够做出伟大事业的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华尔街从事的一切工作,对这种人来讲都如此有趣,以至于无论多么繁重的工作,都不觉得累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愿意做华尔街瘾君子。我以此为荣。”
这是我听过的对华尔街最崇高的赞颂。从前,我曾经听许多人讲过他们对华尔街的态度:赞许的态度,憧憬的态度,不屑的态度,乃至仇恨的态度。我曾经听一个长辈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华尔街:“在华尔街,即使资历最浅的金融专业人员,都可以拿到6万美元以上的年薪,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许是这样的,在许多人看来,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还记得在回答某家投资银行的招聘试题的时候,一个朋友毫不犹豫地写下:“我愿意加入贵银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赚一大笔钱。”她当然不是在开玩笑!那时,谁听说过“华尔街瘾君子”这个褒义词呢?谁能想象有人竟然会如此发自内心地热爱华尔街?
在华尔街,我看到年过六旬的投资经理仍然怀着饱满的精神研究新的行业、新的市场;我看到资深分析师一边吃着简单的午餐,一边读着像砖头一样厚的报告,甚至忘记了吞咽;我看到年轻的交易员在下班之后的Party上仍然在热烈地讨论交易策略,他们的脸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国内的金融界并不是这样的。整个亚洲的金融界都不是这样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诉我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几年,赚到足够的钱,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难道金融不是你喜欢的事情吗?”我困惑不解地问他。“当然不是!”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样,我学习金融,并且希望从事金融,只是为了赚许多许多的钱。难道你不是这样吗?”
难怪华尔街能够一直统治着世界的金融界。难怪华尔街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和基金经理们一直代表着金融创新的最高水平。因为在这里,银行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不仅是因为完成任务的压力,也是因为热情;分析师每天阅读几百页研究报告不仅是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为兴趣;交易员每天打几十个电话、输入上百个交易指令不仅是为了应付老板,也是因为他们喜欢交易。总之,这里的人们对华尔街上了瘾。我还记得自己的老师,一位曾经担任某家著名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的纽约人的话:“当我刚开始做债券交易员的时候,每天12个小时盯着屏幕,追随着债券利率变动的轨迹。我知道对于一个不喜欢债券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有多么枯燥;但是我喜欢。所以我根本不觉得这是一种折磨!”毫无疑问,他也是一个华尔街的瘾君子。
从早晨7点到晚上12点,在华尔街(当然,这是一个广义称谓)的每一个金融机构办公楼里,灯光都不会熄灭,电脑都不会关闭。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时候,外汇交易员在聚精会神地做着某个遥远市场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分析师已经喝着浓浓的咖啡,开始举行例行晨会;在所有人都在与家人欢度周末的时候,投资银行家正在三万英尺高空的机舱里奔赴某一个新兴国家,准备星期一和他们洽谈IPO问题——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爱好。华尔街的王牌对冲基金经理会对着CNBC的镜头大叫:“我对这一切都上了瘾!”
附带说一句,当我喝完最后一杯酒,准备回家睡觉的时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诉了我一个他最喜欢的告别的方式(同时也可以用在见面的时候):两个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头,坚定不移地互相撞击,如此反复几次,再挥手离去。“早先,这个动作代表‘成交’;现在,它的含义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坚定不移’!”在临别之前,他微笑着说。
我同意他对华尔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后,我们的看法一样坚定不移。无数对华尔街上瘾的人组成了金融界——无数的财富在这里融合沟通,无数的资产在这里配置交易,无数人在这里辛勤劳动,从事他们为之上瘾的世界。无论如何,愿华尔街能够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❿ 无经验,想做证券分析师,有前途吗
个人的观点是有前途,但前途上荆棘密布。
首先,没有人生下来就对投资与证券知识有经验。也就是说,所有有经验的人也都是从无经验开始奋斗的。所以,有无经验并不是做证券分析师的必要条件。
第二,没有经验可以学习。要想进入投资证券行业的话,学习必要的证券知识是必要的,你可以通过看书、交流、实操等多种方式学习,只不过不管通过哪种方式都需要坚苦努力的过程。如果只看到媒体上的证券分析师光鲜亮丽,又不希望寒窗苦读,那么客观的说,成功的概率不大。
第三,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如果你将一笔钱按计划投入证券市场,但股市却大幅波动,而你没两天就受不了了,那就不要考虑进入这个行业了,毕竟这个行业需要一个大心脏。(这一点你可以通过拿一小笔资金介入证券市场,如果你总是时不时的想看盘面波动,那就赶快辙资另寻他路吧)
第四,在任何行业中要想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二字,而在证券行业更是如此。如果你想进入这个行业短期内就获得财富自由那恐怕也不是理性的想法。需要做好在行业中长期打拼,积累经验的准备。
第五,问一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个工作,毕竟人活着的最大意义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经验自己渴望的人生。如果只是为了钱而做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总感觉活着有些文不对题的样子。
最后,如果你爱投资、有能力、肯学习、有恒心,那么,就行动起来吧,前途并不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