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嘉诚买运鸿股票了吗
鸿运股票和李嘉诚没有任何关系。
❷ 李嘉诚用什么软件买股票
李嘉诚自己不买股票
❸ 李嘉诚怎么做股票
在南方一所著名大学的管理学院,管理经济学课后的午休时间,一位在企业里从事营销管理的高管,和我讨论起做股票的操作方法。 他认为,对股票这玩意要小心,不能老抓着不放,什么时候都要有避险的意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倒是赞赏他的风险意识,问题是我们没法预知股票什么时候跌,所以也就不知道该什么时候跑。他告诉我,基于这种风险意识,他认为做股票投资,本质上应该短线为王,长期抓着风险是非常大的。他认为,股票价格每天升升跌跌,充分说明了股票价格的不稳定,这就是风险。既然没法稳定在一个价格以上,所以必须准备随时抛出,才有可能避开下跌,才有可能保住胜利果实。 我知道他是被套怕了,股价小跌就跑,每跑必亏,小亏积累成大亏。但个性又不服气,屡败屡战。我非常同情他,告诉他我们学习的理论认为,股票不应该这么做,应该是以公司的价值为核心来选择,而且必须持有必要的时间,以分享公司成长的成果。这位老兄显然有点生气,认为我真是书呆子,居然相信书中的那些理论条文,他说,我们的授课教授都没有用这种理论赚到钱,还靠讲课赚工资,这种理论能有多大用处?我告诉他应该注意一个现象,就是,那些世界著名金融公司里的员工,好像还都是读这些个理论出身的哦。而且,这些金融方面的理论,还都是来自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哩,不会没有道理吧。 我仍然试图帮他恢复好心情,说既然经过做短线吃亏,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做长线?他好像没兴趣和我讨论下去了:短线都逃不过亏损,长线不是亏得更多?我说理论应该是对的,因为我见过这样的例子。有人五年内只买卖过三次股票,其余时间都把股票抓在手上,一动不动。几年总计下来,大约升了四十倍:一个五倍,一个两倍,还有一个四倍。这些倍数的股票可不少哦。动了情绪的他认为我基本上是被骗了,怎么可能抓得了那么久,怎么可能跌也不走? 我告诉他,李嘉诚就是这样做股票的。他开始嘲笑我了:李嘉诚是做实业的,做房地产的! 我说李嘉诚真的是做股票赚的大钱,而且李嘉诚做的股票不多,主要就是两只: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他持有两只股票的时间相当长,从一发行到现在,好像没怎么动过。我跟他分析: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李嘉诚最清楚这两只股票的真实价值和公司内幕,他是最有机会和理由操纵股价的人。但是,除了几次出于其他动机,吃入自家股票以维持市面稳定,好像没有什么其它动作,这是事实吧。另外,我们都没有见过一个人,他买卖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的股票,能有和李嘉诚一样的身家。如果我们把李嘉诚的角色分成两个,一个是他作为企业家,作为经营者,管理着这两家大企业,但从公开资料看到的结果是,他的这个角色好像并不能让他成为首富;而他的另外一个角色,是这两家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他长期持有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倒是让他获利甚丰,并因此成为华人首富。 我总结出,在李嘉诚“做股票”的例子里,股价阴谋论、操作短线论好像都不支持哦!那些炒来炒去,不停买卖长江实业、和记黄埔股票的人,都没有李嘉诚做股票的成绩好吧!
❹ 李嘉诚的股票代码,在大陆能买吗如何买
需要开通港股户头才可以买卖。00013和记黄埔
❺ 李嘉诚怎么买股票
跟巴菲特差不多了,人家资金大 人脉广,见识深,他们这些买股票是非常简单的,上市公回司答的内容搞得清清楚楚,一家公司长远发展到底行不行,感觉行就在股票低点的时候买进去,感觉上市公司快不行了,在相对高点的时候如果持股就卖出。
❻ 李嘉诚今年买了什么股票
他一般只当庄家
而且很少自己操作
他花大价钱请些什么世界名校里的经济专家帮他操作一专下,属他投个几亿可以翻几倍的
那些有钱人可不像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攒钱小打小闹的
不过咱们也不要灰心,他们富不过三代,咱们风水轮流转嘛
加油哦~~~~
❼ 如果有一百万,买房还是买股票,李嘉诚怎么做的
不可能全是现金
他可能会是70%左右的股票 15%左右的流动资金 15%左右的保值物品
股票不专业风险是很大的,建议卖房子也会升值的
❽ 李嘉诚是怎样成为首富的
摆地滩,卖塑料花生产塑料花,这就是他到香港的创业使,总之就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就有发展前途再加上不断努力就成富翁了。 复杂: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 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以倍数增长。直到1964年,前后7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员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得 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3年,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即其舅父庄静庵之女)成婚,翌年生下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则在1966年出世。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创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翌年改组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地产事业上大展拳脚,并在后来多次石油 危机和经济萧条的时期,趁楼价下滑,运用人退我进、人弃我取的战略入货,结果在楼市大升时获得巨利,使手上的资金暴增。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企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他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采取不动声色、出其不意的战术,派人分散大量暗购九龙仓股票,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有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龙仓集团感到大势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购行动,在市面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九仓股票。无奈资金有限,最后不得不向汇丰银行求助,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作多时,双方关系良好,这使李嘉诚有点为难。 其时,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亦正在争夺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主动将持有的1000万九仓转让给他,从中获利5900万港员。李嘉诚这一仗,可谓一箭双雕,既避免了与关系密切的汇丰银行有正面冲突,又使包玉刚领导的华资财团可顺利取得九仓控制权。 包玉刚识英雄、重英雄,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股票,转让给李嘉诚,为他后来入主“和黄”伏下一着。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这次采用的战术,不单是攻其不备,更是迂回包围。他指挥手下,以极快速度暗中低价收购“和黄”,很快便持有该公司70%的股票。当“和黄”董事局主席祁德豪发觉李嘉诚的举动时,虽然急忙组织英籍大股东进行反攻,但为时已晚,李嘉诚已多得先机,加上汇丰银行的帮助,终在股市上成功大量吸纳“和黄”。至1980年,李嘉诚已拥有超过40%的“和黄”股权。如手到拿来般,顺利登上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的宝座。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❾ 李嘉诚股票
长江实业(00001.HK)、和记黄埔(00013.HK)、长江基建(01038.HK)、香港电灯(00006.HK)、赫斯基能源(加拿大多伦多伦上市版代码:HSE)、长权江生命科技(00775.HK)、TOM集团(02383.HK)、和记港陆(00715.HK)、和记电讯香港(000215.HK)及英国上市的和黄中国医药科技(伦敦证交所另类投资市场上市代码不详)
❿ 如何买到李嘉诚公司股票
香港股票只有两种方式可以买卖,一种是直接去香港开证券账户,一种是等港股通正式营运,而且一定要"和记黄埔"纳入到沪港通才行,长江实业集团控股上市公司,00031和记黄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