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
当前我国开发股指期货的经济意义
--------------------------------------------------------------------------------
一、当前我国股市的特点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股票市场成为大型国企筹资的重要渠道,并在国企改革中起到积极作用。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截至1998年底,股市总市值占GDP的12.8%,1998年股票税收对财政的贡献达2.29%。
股票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1年11月,股市市值已逾2.7万亿元,投资者达4000多万,上市公司超过1000家。机构投资者类型及规模增加,可融资的综合类券商、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乃至国企相继加入股票投资者大军,目前证券投资基金已达20家,发行规模达400亿元,在个人投资中股票投资的比例也不断增大。
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剧增。由于缺乏风险回避机制,股价波动剧烈,股价的持续下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如上证指数今年从1756点下跌至目前1500点以下,套牢资金2800亿,市价损失近5000亿。
二、我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可行性
1.法律环境日渐完善
一方面,《证券法》及其它系列法规的陆续出台,为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期货市场的相关法规也逐步完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四个《办法》也已正式实施,这些法规与已往的法制建设相结合,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证券法律体系。
2.市场公开性、公平性与公正性正逐步提高
股指期货的推出必须以现货市场的良好环境为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容量、系统风险和信息的对称性。到2000年2月底,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已超千家,流通市值11000亿元左右,以深发展、上海机场、上海汽车等为代表的蓝筹股开始作为一个群体崛起在证券市场,成为证券市场稳定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另外,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可间接入市,券商增资扩股工作进入高潮,市场主体正在悄然变化,投资理念更趋理性。同时,通过对证券市场的一系列违规行为的处理,相应的管理办法出台,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行为得到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更加及时、准确、完整,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3.监管体系的统一性、高效性与独立性增强
根据“垂直管理、统一监管及监管独立”的精神,1998年我国对证券监管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撤消了国务院证券委,人行承担的部分监管职能移交中国证监会统一管理,收回地方政府对当地证券监督机构的管理职能,归中国证监会垂直管理,证监会内部的机构设置也进行了重新安排,加强了监管职能。
三、开发股指期货有利于当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股市仅有现货交易,却没有有效的风险回避机制,这必将影响到我国股市健康发展。股指期货交易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已被公认为回避股市风险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因此,当前开发我国股指期货交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表现在:
1.促进发行方式的转变,保证新股发行与顺利上市
当前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普遍采用的是定价上网发行方式。开发股票指数期货为承销商提供了回避风险的工具,股票承销商在包销股票的同时,可通过预先卖出相应数量的期指合约以对冲风险、锁定利润。这一方面有利于新股发行方式向上网竞价发行的转变,改变现有计划方式;另一方面可回避二级市场低迷给承销商带来的巨大风险,保证新股的发行与顺利上市。
2.回避股市系统风险,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是股指大幅波动,系统风险大,这种风险难以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回避。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金开始入市,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功能单一,没有卖空机制,这些机构资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一旦被套,由于资金大很难退出。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可以使投资者通过有效进行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回避股市的系统风险,实现保值与增值的策略,这将有利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金大规模入市。广大个体投资者有了股指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则可以在股市下跌时避免以往的不是被套牢就是割肉的局面,确保自己的投资收益。
3.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促进股市持久活跃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引进双向交易机制,能够大幅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吸引大资金入市,促进股市的持久活跃。
4.促进股价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作用
由于缺乏风险回避机制,我国股市许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借助内幕消息进行短线投机,以达到获利的目的,从而造成股价的非理性波动。有了股指期货交易,大众投资者不但有了风险管理工具,而且在交易时要搜集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有利于提高股票现货市场的透明度,引导投资者理性交易。如果股票现货市场价格出现过度投机,只会引来两个市场间的大量套利行为,可抑制股票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规范市场的运作与发展。此外,股指期货交易发现的预期价格可更敏感地反映国民经济的未来变化,充分发挥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B. 证券市场线反映证券的必要收益率与β值的
【答案】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对证券市场线的理解。证券市场线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个别资产(或投资组合)必要收益率与其所承担的系统风险13系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C. 1、反映证券本质特性的是( )。 A.流通性 B.机会性 C.权益性 D.风险性 2、证券市场最主要的功能是( )。
反映证券本质特性的是:权益性。证券市场最主要的功能是:定价、资本配置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解决资本供求矛盾和流动性而产生的市场。
证券市场以证券发行和交易的方式实现了筹资与投资的对接,有效地化解了资本的供求矛盾和资本结构调整的难题。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证券市场是指证券发行的买卖的场所,其实质是资金的供给方和资金的需求方通过竞争决定证券价格的场所。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解决资本供求矛盾和流动而产生的市场。
(3)反映证券市场容量扩展阅读:
资本配置
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是指通过证券价格引导资本的流动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的功能。证券投资者对证券的收益十分敏感,而证券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长期来看,经济效益高的企业的证券拥有较多的投资者,这种证券在市场上买卖也很活跃。相反,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的证券投资者越来越少,市场上的交易也不旺盛。所以,社会上部分资金会自动地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远离效益差的企业。
这样,证券市场就引导资本流向能产生高报酬的企业或行业,从而使资本产生尽可能高的效率,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是证券市场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还有三个功能是在这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他们分别为:转换机制,宏观调控,分散风险。
D. 证券化率是反映证券市场容量的主要指标,它是什么
证券市值/GDP
E. 股份制的发展是证券市场产生的原因吗
证券市场的产生原因
(一)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股份制的发展
股份公司的建立、公司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为证券市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客观的要求。
(三)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信用制度的发展
证券市场发展的五个阶段:
(1)萌芽阶段
1602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1790年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
(2)初步发展阶段
(3)停滞阶段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4)恢复阶段
(5)加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证券市场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不仅证券市场的规模更加扩大,而且证券交易日趋活跃。其重要标志是反映证券市场容量的重要指标——证券化率(证券市值/GDP)的提高。中国证券化率将稳步超越100%。
证券市场发展现状
(一)证券市场一体化
(二)投资者法人化
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开放式共同基金、封闭式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信托基金,此外还有对冲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快速成长,它们在证券市市场上发挥出日益显著的主导作用。
(三)金融创新深化
(四)金融机构混业化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1933年经济危机时代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取消了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相互渗透业务的障碍,标志着金融业分业经营制度的终结。
(五)交易所重组与公司化
2006年12月,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泛欧证券交易所合并计划获双方股东大会批准,首个跨大西洋的全球最大的新交易所诞生。
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收购了美国群岛电子交易公司,成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公司,并于2006年3月8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意味着纽交所将结束长达213年的会员制而转为营利性上市公司。
(六)证券市场网络化
(七)金融风险复杂化
(八)金融监管合作化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股份制的发展是证券市场产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
F. 下列指标中反映证券市场容量的是( )。
【答案来】B
【答案解析】证券化自率是衡量一国(或地区)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一国(或地区)的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虚拟经济规模越大,证券市场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越重要,它是反映证券市场容量的重要指标。
G. 为什么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不如股票市场的规模
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优化,同时又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
现阶段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①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小,满足不了投融资需求,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目前企业债券的发债及拟发债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运输、电力、煤、制造业等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性行业,而且主要属于特大型企业,覆盖的范围很小,加上发行额度的限制,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很小。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少、期限不合理、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一直是困扰债市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债券市场发行的多为固定利率担保普通债券,可转换债券、无担保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出现较晚,发行量较少。
②企业债券品种少,结构单一。在企业债券市场,目前市场交易的品种只有按年付息和到期付息两种,与股票市场相比,就显得品种单调。债券品种的单一,不仅难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不同需要,限制了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也使发行企业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不能根据具体的资金需求特点设计合适的发行品种。
③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具有明显的管制特征。在发行环节,债券发行实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从而债券品种的创新受到极大限制。同时,债券价格、证券经营机构的行为、发行对象和发行区域等也都受到管制。
④企业债券流通性差。相对于发行市场而言,我国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则严重滞后,缺乏统一、有效的流通市场。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指在尽可能不改变价格的迅速买卖债券的能力。流动性是衡量一个市场成熟重要标志。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发债融资能力和筹资成本,也关系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保持市场充分的流动性有助于增强市场的稳定和增强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稳定的信心。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是市场分割流动性不足变现能力弱的问题。原因:过严的管制,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了企业债卷的发行规模小,直接影响了企业债卷市场的发展。同时,在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利于投资者拓展投资渠道,规避投资风险;中介机构存在缺陷。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参与。中介机构本身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认可程度等等都会影响企业债券的发行与流通。而我国的中介机构曾受计划经济限制,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并很多都是从政府机构中脱胎、衍生而来,从而导致了它们在业务内容、人际关系等方面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严重影响了其本身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使得潜在的企业债券投资者望而却步。
5)多头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债券市场现有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属四个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国债一级市场由财政部管理,二级市场一部分由证监会管理(交易所部分),一部分由人民银行管理(银行间市场部分)。政策性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由人民银行管理。发改委管企业债,证监会管公司债,不同的债券在审核程序、发行程序、发行标准和规模、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中监管宽严不一,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快速协调发展。目前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制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由于严格的发行限制、复杂缓慢的行政审批制度以及须主要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发债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等要求,严重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6)公司债券融资额远小于股权融资额债券融资额在我国债券市场总体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债券发行量在债券发行总量中又只占很小的比例。近年来,我国国债和金融债的发行量都在不断增加,国债年发行额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97. 2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996亿元,金融债也从最初的不到10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852亿元。但与国债和金融债发行额的快速增长相比,企业债券发展相对滞缓。从1990年到2005年企业债券发行量从100多亿变到650亿,仅增长了500多亿,而且其间发展极不稳定。虽然我国从1998年以来发行了多只“企业债券”,但是这些企业是属于政府分支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并且有财政性资金提供担保,所以这些债券本质上是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而它们却占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额的40%以上。所以,从本质上看,企业债券总的发行量相对来说是很小的。
与国债和股票交易市场相比,我国公司债券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在二级市场明显偏低。2001年沪深两市共有15只公司债券,总市值约300亿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几十万元。即使在2001年债券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公司债券的换手率仅为0.23,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换手率为2.1,A股市场(上海交易所)的换手率为192。可见,投资者对公司债券投资需求远不如市场中的其他交易品种。无论从一级市场的筹资额度还是从二级市场的交易量状况,都可明显地看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明显存在着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公司债弱”的特征。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适应的,与我国日益增长的企业融资需求也是不配套的。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已经成为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7、企业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缺陷。目前我国信用评级由于存在着许多问题,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的都是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但在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机构大都是政府部门或人民银行的附属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缺乏权威的评级技术。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评估技术和经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所评出的信用级别的权威性较小。(1)缺乏高信誉的评级机构,评级市场尚未步入良性循环。2)债券评级需求不足,信用评级的地位难以确立。3)外部环境不佳,限制了信用评级的发展。
8、中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这使得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问题。
指标配额目前我国对于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的是额度管理的审批模式。在对企业债的发行额度进行行政分配时,往往按“济贫”原则,把企业债额度分配给有困难、质量较差的企业,而并非进行资金的优化配置。
发行利率管制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企业发行债券采用的收益率不可高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这样的定价既不能有效反映风险状况,也使债券的发行方和购买方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强制担保既然债券发行是计划分配的、价格是管制的,没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又是面对大量散户来发行,自然就需要银行担保,这就使得债券的发行不是自由化的。
违约处理我国对发行企业的违约行为通常也不是通过市场约束原则来解决,而是出于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通过行政干预,要求销商后续发行。这样,发行企业的违约责任就转嫁给了承销商,使得承销商面对的压力极大。所以,就不能良好的规范发行企业的一些行为。
9、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税收政策
1)目前的法律架构不利于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直接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存在着模糊,冲突或限制市场发展的因素。
(2)较高的税负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基金和国债由于利息免税,成为人们优选的长期持有的品种。因此,从税收角度看,公司债券在各种金融产品中并不占有优势,而处于相对劣势。
10、基础设施不配套
(1)登记结算系统不统一,公司债券的登记结算系统分割为两部分:发行(包括未上市流通)部分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上市流通部分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深、沪分公司。
(2)转让交易系统不完善,证券交易所是我国公司债券交易的惟一合法场所,而交易所的报单驱动撮合交易机制难以满足大宗非连续性交易需求,因此使交易所公司债券交易清淡,大资金无法进出。
企业债券的固有特征和现有市场的不成熟性
首先,企业债券的固有特征和交易所过高的交易成本影响其上市交易。由于发行人利用债券方式融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此出现单只企业债券在发行金额、期限、票面利率、信用等级、赎回与回售、担保方式、发行对象等发行条件上的巨大差异,而交易所证券交易品种一般具有设计标准化的要求。因此,就企业债券整体而言并不适合交易所的上市机制,只有少数具有市场指示意义的品种才采取交易所交易方式,而更多的品种则应在场外市场交易。其次,债券具有低风险固定收益的特性,投机性较小,企业债券购买者一般做长期投资性持有,这样也会导致债券交易的非连续性,使得有价无市成为企业债券市场的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债券投资又具有现金管理的作用,债券交易通常也就表现出大宗批发交易的特征,因此交易所的撮合交易机制难以满足企业债券的大宗非连续性交易。
再次,从现有企业债券市场管理体制看,发行和流通分裂为两个系统(发行系统由国家计划部门管理,交易所上市系统归中国证监会管理),由于两个系统管理体制的差异和衔接的困难,企业债券发行和上市不能形成连贯的机制,这也是造成企业债券流通不畅的重要原因。
社会横向信用体系缺失
经过长期的制度演进,我国形成了一种计划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纵向的社会信用体系(所谓纵向的社会信用体系,简而言之就是下级对上级、地方对中央、个人对集体的信任这样一种信用体系)。而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横向信用体系(所谓横向的社会信用体系,简单说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这样一种信用关系所形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依赖这种纵向信用体系,国有银行能够大量吸收社会储蓄,同时,这些储蓄又因为这种依托于国家信誉的纵向信用,转换成为国债资金、银行贷
款、股市资金等,从而构成对国有经济的金融支持,防止了国有经济比重的过快下滑。
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外部瓶颈
1、政府对企业债券市场的限制过多
第一,政府对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实行总量和结构控制。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行债券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常用手段,一般只要符合发债条件的公司都可申请发行,没有额度限制。
第二,政府采用行政方法对企业债券进行定价,使企业债券发行价格缺乏弹性。企业债券的发行价格与其利率密切相关。
第三,政府实行优先发展股票、国债的倾斜政策。政府发展证券市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在二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后者。因此股票市场的发展得到
了更多的支持,而忽视了企业债券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2、缺乏权威的债券评级机构
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企业债券规模大的一个原因在于有权威的评级机构对各种债券进行评级,从而使投资者能够识别其风险和收益,以便进行选择,对发行者和承销商来说也便于销售。我国《公司法》虽然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条件,但离国际通用的债券发行基准还有一定差距。
3、担保机制不完善
企业债券发行的根本风险在于企业效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债券担保是影响企业债券发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有效的担保不仅可以使企业债券得以顺利发行,还会降低企业债券的兑付风险。但实际上,一些担保单位不具备《担保法》规定的担保资格或不愿意承担担保责任,使企业债券的担保常常流于形式,一旦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兑付,政府往往采取行政手段要求承销商垫付资金或用财政资金来解决。
4、信息披露制度没有很好地建立
《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规定“公司与资信评级机构应当约定,在债券有效存续期间,资信评级机构每年至少公告一次跟踪评级报告”,但对披露的内容、格式、时间和真实性没有明确要求,中报、年报以及重大事项等信息
持续性披露制度尚未建立,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与资信状况也缺乏有效的公开披露渠道,使投资者对购买企业债券疑虑重重。
5、缺乏给企业债券定价的基准利率
从国际证券市场来看,一般将国债的收益率视为企业债券定价的基准利率,因为国债风险低,安全性高,流通性好,变现能力强,且期限品种多,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一般都以其利率为市场利率的基准。而我国国债市场不发达,在整个证券市场上没有一个基准利率,给企业债券的定价带来了困难,使企业债券利率很难对投资者产生吸引力。
H. 请问证券化率这个指标有什么作用可以看出什么来
可以用的,你弄懂证券化是怎么回事就可以了,是搞好好事低好,就很清楚了 追问: 那么引入证券化这一概念有什么意义,书上只是随便说了一下证券化这一概念,没细讲,请高手指教 回答: 呵呵,其实也没有必要了解的那么清楚,证券化率也就是说明这个国家的资金流通情况,高也就是表明流通的快,发展比较快,低就是实体比较强 证券化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是很完善的东西,最近才引进来的,对于我们国家没有多大的用处,特别是对我国的证券市场 追问: 请问一下证券市值与GDP的联系是什么啊? 回答: 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追问: 可我很顿悟啊,既然书上把证券市值与GDP相比那么说明证券市值与GDP一定存在一点的什么联系 先不考虑中国国情,能给我一点启示,让我心里大致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吗? 回答: 证券化率等于一个市场所有的证券市值跟这个国家的GDP的比值,是反比的关系,证券市值越高,相反GDP越低的话,那证券化率就高, 其实证券化率是一个反映证券市场容量的问题,是大还是小,要跟GDP相比的话,是相互想成的,有证券化而没有GDP也不行的,不能做具体的比较,就像你的左手与右手
I. 证券学的一道计算题
什么是换手率
“换手率”也称“周转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率(换手率)=(某一段时期内的成交量)/(可流通总股数)x100%
例如,某只股票在一个月内成交了2000万股,而该股票的总股本为 l亿股,则该股票在这个月的换手率为20%。在我国,股票分为可在二级市场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和不可在二级市场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两个部分,一般只对可流通部分的股票计算换手率,以便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出股票的流通性。按这种计算方式,上例中那只股票的流通股本如果为2000万,则其换手率高达100%。在国外,通常是用某一段时期的成交金额与某一时点上的市值之间的比值来计算周转率。
实际意义
换手率的高低往往意味着这样几种情况:
(l)股票的换手率越高,意味着该只股票的交投越活跃,人们购买该只股票的意愿越高,属于热门股;反之,股票的换手率越低,则表明该只股票少人关注,属于冷门股。
(2)换手率高一般意味着股票流通性好,进出市场比较容易,不会出现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换手率较高的股票,往往也是短线资金追逐的对象,投机性较强,股价起伏较大,风险也相对较大。
(3)将换手率与股价走势相结合,可以对未来的股价做出一定的预测和判断。某只股票的换手率突然上升,成交量放大,可能意味着有投资者在大量买进,股价可能会随之上扬。如果某只股票持续上涨了一个时期后,换手率又迅速上升,则可能意味着一些获利者要套现,股价可能会下跌。
决定因素
一般而言,新兴市场的换手率要高于成熟市场的换手率。其根本原因在于新兴市场规模扩张快,新上市股票较多,再加上投资者投资理念不强,使新兴市场交投较活跃。换手率的高低还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l)交易方式。证券市场的交易方式,经历了口头唱报、上板竞价、微机撮合、大型电脑集中撮合等从人工到电脑的各个阶段。随着技术手段的日益进步、技术功能的日益强大,市场容量、交易潜力得到日益拓展,换手率也随之有较大提高。
(2)交收期。一般而言,交收期越短,换手率越高。
(3)投资者结构。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证券市场,换手率往往较高;以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证券市场,换手率相对较低。
世界各国主要证券市场的换手率各不相同,相差甚远,相比之下,中国股市的换手率位于各国前列。
具体介绍
挖掘领涨板块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热门板块,判断是否属于热门股的有效指标之一便是换手率。换手率高,意味着近期有大量的资金进入该股,流通性良好,股性趋于活跃因此,投资者在选股的时候可将近期每天换手率连续成倍放大的个股放进自选或者笔记本中,再根据一些基本面以及其他技术面结合起来精选出其中的最佳品种。
首先要观察其换手率能否维持较长时间,因为较长时间的高换手率说明资金进出量大,持续性强,增量资金充足,这样的个股才具可操作性。而仅仅是一两天换手率突然放大,其后便恢复平静,这样的个股操作难度相当大,并容易遭遇骗线,如06年2月24日,27日的高换手伴随天量,并不意味天价见天量,实为做量吸引眼球,为利空出货吸收买盘!之后是一浪一浪的下跌!
另外,要注意产生高换手率的位置。高换手率既可说明资金流入,亦可能为资金流出。一般来说,股价在高位出现高换手率则要引起持股者的重视,很大可能是主力出货(当然也可能是主力拉高建仓);而在股价底部出现高换手则说明资金大规模建仓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在基本面转好或者有利好预期的情况下。
投资者操作时可关注近期一直保持较高换手,而股价却涨幅有限(均线如能多头排列则更佳)的个股。根据量比价先行的规律,在成交量先行放大,股价通常很快跟上量的步伐,即短期换手率高,表明短期上行能量充足。形态上选择圆弧底,双底或者多重底,横盘打底时间比较长,主力有足够的建仓时间,如配合各项技术指标支撑则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资料出处:http://ke..com/view/33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