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券期货 > 世通证券官网

世通证券官网

发布时间:2021-02-11 11:36:45

㈠ 世通事件的危机

自2001年12月以来,除了安然和世通,美国企业界爆出财务丑闻的企业还有泰科国际、凯马特、微软、通用电气、Qwest公司、Adelphia通讯、Imclone系统、CA、施乐等,这些全球500强公司都曾经或正在接受美国政府监管部门的调查。与大公司假帐丑闻一同被揭开的,还有美林集团等投资银行营私舞弊和许多证券分析师故意误导投资者等丑闻。分析家认为,在美国经济复苏急需新的推动力的重要时刻,频频曝光的公司财务丑闻对美国经济复苏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由此导致的市场信心危机,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消失。
一项调查显示,近段时间来,美国投资者的普遍感受是“玩股” 等于“玩火”。 涉嫌造假丑闻的上市公司股价一夜之间由几十美元跌到几美分,吓走了股市投资者,他们纷纷抛售股票和国债,股市出现了25年来最严重的熊市。投资者急着兑现退出股市的速度,甚至比去年“9·11”恐怖袭击之后还快。
系列丑闻还使风靡一时的美国CEO崇拜遭遇危机。分析家指出,美国上市公司之所以纷纷造假,是与美国社会已经形成的CEO崇拜分不开的。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实现的国家,CEO被视为个人英雄主义的写照,CEO不但具有高收入,更重要的是具有获得股票期权的权利;许多CEO大权在握,对财富和利润的疯狂追逐使他们往往片面追求高成长率及高股价,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与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沆瀣一气,通过假帐手段虚夸公司业绩。
频频曝光的公司丑闻令美国政府大伤脑筋,不得不采取一些应急措施。7月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出台规定,凡去年收入超过12亿美元的公司的CEO和CFO都必须以书面形式宣誓,保证其公司最新财务报表的正确性;如果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被证明不实,公司领导人可能会面临欺诈罪的民事指控或者对政府作伪证的刑事指控。据报道,华尔街似乎支持了这一做法,当日,道琼斯指数上扬了336点,但民众却对此半信半疑。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66%的美国人根本不相信这些CEO的誓言,他们希望看到更多、更大的发展。
“相信上帝”是印在美元钞票上的一句格言。有人讽刺道,CEO不可信,会计师事务所、股票分析师也不可信,看来美国人只能相信钞票上印制的这句格言了。

㈡ 世通公司的财务丑闻

伴随手中世通股票价格高企,首席执行官Bernard Ebbers成为商界富豪,他用这些股票向银行融资以从事个人投资(木材、游艇,等等)。然而,在公司收购MCI后不久,美国通信业步入低迷时期,2000年对SPRINT的收购失败更使公司发展战略严重受挫,从那时起,公司的股价开始走低,Ebbers不断经受来自贷款银行的压力,要他弥补股价下跌带来的头寸亏空。2001年中,Ebbers请求公司董事会向他的个人生意提供贷款以及担保,总金额超过4亿美金,未果,他本人亦于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职。
从1999年开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财务总监斯科特。苏利文(Scott Sullivan)、审计官David Myers和总会计师Buford “Buddy” Yates 的参与下,公司采用虚假记账手段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虚构盈利增长以操纵股价。 他们主要采用两种手段进行财务欺诈:
少记“线路成本”(与其他电信公司网络互连所产生的费用),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假造“企业未分配收入”科目虚增收入。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资本支出检查中,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38.52亿美金数额的财务造假,随即通知了外部审计毕马威(毕马威当时新近接替安达信成为公司的外部审计)。丑闻迅即被揭开,苏利文被解职,Myers 主动辞职,安达信收回了2001年的审计意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于2002年6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营收达到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
舞弊亏空手法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审阅了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后,苏利文认为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高,体现的利润达不到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也不符世通先前向投资大众提供的盈利预测。为此,首席财务官苏利文下令主计长迈耶斯和会计部主任耶特斯将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线路成本分别调减(贷记)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并按相同金额借记已计提的递延税款、坏账准备和预提费用等准备金科目,以保持借贷平衡。这类造假手法使世通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对外报告的税前利润分别虚增了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
2001年第三季度,为了使该季度对外报告的利润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期,苏利文勒令无线通信部门将已计提的4亿美元坏账准备与线路成本相互冲销。此举虚增了2001年第三季度的税前利润。
上述会计处理既无原始凭证和分析资料支持,也缺乏签字授权和正当理由。迈耶斯、耶特斯、贝蒂(管理报告部主任)和诺曼德(子公司会计主管)虽然知道这些账务处理缺乏正当理由,也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但最终还是屈从于苏利文的压力,参与造假。
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2001年4月,苏利文在审阅了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后,发现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居高不下。苏利文、迈耶斯和耶特斯商量对策时均意识到,继续沿用2000年度的造假花招,以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将难以掩盖利润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此,他们决定将已记入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以“预付容量”的名义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
为了将这类造假伎俩付诸实施,苏利文授意迈耶斯和耶特斯,要求总账会计部给各地分支机构分管固定资产记录的会计人员下达指令,在季度结账后,根据指令借记固定资产账户。例如,2001年4月,诺曼德致电世通固定资产会计部主任,要求他以“预付容量”的名义,对2001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补做一笔调整分录,借记固定资产7.71亿美元,贷记线路成本7.71亿美元。而当固定资产会计部主任索要原始凭证和做账依据时,诺曼德坦率地告诉他,这些指令来自高层,是苏利文和迈耶斯亲自指示的。
2001年的四个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由苏利文、迈耶斯和耶特斯策划,由诺曼德和贝蒂按照上述方法负责具体实施的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这对五个季度财务报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固定资产被虚增了38.52亿美元,线路成本被低估了38.52亿美元,税前利润也被相应虚增了38.52亿美元。挤去水分后,世通的盈利趋势与其竞争对手AT&T大致同向。
通过将经营费用调整为资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费用项目——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虚构了巨额的利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对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断。
与第一类造假手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法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任何原始凭证作支持,应有的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法在夸大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其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出,世通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在间接法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以净利润为基础,通过对不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进行调整得出的。其他条件保持相同,高估利润必然会夸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此外,按照美国现金流量表准则,世通在线路成本方面的支出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而资本支出则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将线路成本由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相当于对线路成本支出进行重分类。因而,本应在现金流量表反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结果却被反映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对世通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判断。
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等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曾多次采用这种手法粉饰其会计报表而受到SEC的谴责。SEC前主席阿瑟。利维特(Arthur Levitt)在其著名的“数字游戏”一文中指出:“最近几年,各行各业纷纷通过合并、收购和剥离(Spin-offs)进行再造。一些收购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为收购货币的公司,已经将这样的大环境作为从事另一种‘创造性’会计的机遇。我将之称为‘合并魔术’”。在利维特列举的五大粉饰手法(创造性并购会计、巨额冲销、饼干盒式准备、重要性、收入确认)中,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两种手法。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109.3亿美元和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亿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亿美元。可见商誉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
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专案”支出的相关证据,也无法说明拟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的金额为何从60~70亿美元锐减至31亿美元。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低估。
随意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经营业绩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增了34亿美元。按照MCI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约为4.36年,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使世通在收购MCI后的未来4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亿美元的折旧。
而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则分40年摊销,每年约为0.85亿美元。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约虚增了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进行巨额冲销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7月颁布了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改为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准则的出台,使世通如获至宝。
在2001年度财务报告中,世通发出了2002年度业绩将大幅下降的预警,拟在2002年第二季度计提150~200亿美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世通的高层直言不讳地表示,由于142号准则不再要求对商誉及其他没有明确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世通每年可减少13亿美元的摊销费用。
如何计提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的减值准备,是财务会计面临的一大难题。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请安永(Ernst&Young)根据142号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评估,拟在第二季度确认一次性商誉减值损失150~200亿美元,估值差异幅度高达50亿美元。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世通聘请美国评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对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账面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已一文不值,拟在查清所有会计造假问题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两个著名的评估机构,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对世通商誉所做的价值评估,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确实令人瞠目。
2003年3月,世通对外宣布,预计第一季度可恢复盈利1亿多美元。这一预计是建立在拟对无形资产(主要是商誉)和固定资产全额或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上的。可见,利用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洗大澡”,大幅降低折旧和摊销,是世通扭亏为盈的秘笈。世通财务舞弊手法透视

㈢ 世通事件的概述

世通公司的前身是创办于1983年的长途电话折扣公司(LDDS),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公司利用兼并、收购等手段疯狂扩张,一次次上演“小鱼吃大鱼”和“快鱼吃慢鱼”的戏法,迅速发展为全美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全球第一大互联网供应商。
2001年,公司高额负债的状况引起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关注,2002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对世通公司过往的兼并事件和公司向CEO伯纳德·埃伯斯提供3.66亿美元巨额贷款一事进行调查。4月30日,埃伯斯迫于董事会和大股东的强大压力黯然辞职。6月,世通新任CEO主持的一次内部审计暴露出更大的丑闻:从2001年开始,世通公司与扩建电信系统工程有关的大量费用没有被作为正常成本入帐,而是作为资本支出处理,这一会计“技巧”为世通带来了38亿美元的巨额“利润”。
6月25日,迫于SEC的压力,世通不得不发布声明,承认至少有38亿美元的支出被做了手脚,用来虚增现金流和利润;同时,该公司2001年14亿美元的利润和今年第一季度1.3亿美元的赢利也属子虚乌有。
假帐丑闻给世通公司带来了灭顶之灾。丑闻曝光的第二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即以民事欺诈罪正式起诉世通;正在加拿大出席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怒不可遏,表示要全面调查世通一案。与此同时,世通股票市值急剧缩水到3.35亿美元,公司成为一具空壳,信用等级被降为最低级;一年前允诺向世通提供25亿美元融资的25家投资银行也相继控告世通诈骗25亿美元。
7月21日,世通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8月8日和9月19日,世通公司又被发现有两笔错帐,该公司财务丑闻涉及的金额增加到90多亿美元。
11月26日,世通公司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和解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世通公司必须聘请一位独立顾问,对其会计帐目进行评审并允许法庭任命的一位监督员对其管理状况加以评定。法官将于明年决定对世通处以多少数额的罚款。据报道,世通面临的罚款可能为上亿美元,但如果法官认为世通公司已经进行了改革而且对其处罚毫无意义的话,世通也许可以避免被罚款的厄运。
尽管世通新的领导层在公开场合表示公司将采取一切办法保证财务状况的稳定,继续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称公司已通过谈判获得了大约20亿美元的融资,在9到12个月的破产保护期内将努力偿还债务并进行重组,但舆论普遍认为,世通存活下来的概率几乎为零。

㈣ 关于美国世通公司2002年所发生的事情,描述世通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如何犯下世界上最大的财务报表欺诈

伴随手中世通股票价格高企,首席执行官 Ebbers成为商界富豪,他用这些股票向银行融资以从事个人投资(木材、游艇,等等)。然而,在公司收购MCI后不久,美国通信业步入低迷时期,2000年对SPRINT的收购失败更使公司发展战略严重受挫,从那时起,公司的股价开始走低,Ebbers不断经受来自贷款银行的压力,要他弥补股价下跌带来的头寸亏空。2001年中,Ebbers请求公司董事会向他的个人生意提供贷款以及担保,总金额超过4亿美金,未果,他本人亦于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职。
从1999年开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财务总监斯科特。苏利文(Scott Sullivan)、审计官David Myers和总会计师Buford “Buddy” Yates 的参与下,公司采用虚假记账手段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虚构盈利增长以操纵股价。 他们主要采用两种手段进行财务欺诈:
少记“线路成本”(与其他电信公司网络互连所产生的费用),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假造“企业未分配收入”科目虚增收入。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资本支出检查中,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38.52亿美金数额的财务造假,随即通知了外部审计毕马威(毕马威当时新近接替安达信成为公司的外部审计)。丑闻迅即被揭开,苏利文被解职,Myers 主动辞职,安达信收回了2001年的审计意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于2002年6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营收达到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
舞弊亏空手法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审阅了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后,苏利文认为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高,体现的利润达不到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也不符世通先前向投资大众提供的盈利预测。为此,首席财务官苏利文下令主计长迈耶斯和会计部主任耶特斯将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线路成本分别调减(贷记)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并按相同金额借记已计提的递延税款、坏账准备和预提费用等准备金科目,以保持借贷平衡。这类造假手法使世通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对外报告的税前利润分别虚增了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
2001年第三季度,为了使该季度对外报告的利润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期,苏利文勒令无线通信部门将已计提的4亿美元坏账准备与线路成本相互冲销。此举虚增了2001年第三季度的税前利润。
上述会计处理既无原始凭证和分析资料支持,也缺乏签字授权和正当理由。迈耶斯、耶特斯、贝蒂(管理报告部主任)和诺曼德(子公司会计主管)虽然知道这些账务处理缺乏正当理由,也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但最终还是屈从于苏利文的压力,参与造假。
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2001年4月,苏利文在审阅了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后,发现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居高不下。苏利文、迈耶斯和耶特斯商量对策时均意识到,继续沿用2000年度的造假花招,以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将难以掩盖利润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此,他们决定将已记入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以“预付容量”的名义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
为了将这类造假伎俩付诸实施,苏利文授意迈耶斯和耶特斯,要求总账会计部给各地分支机构分管固定资产记录的会计人员下达指令,在季度结账后,根据指令借记固定资产账户。例如,2001年4月,诺曼德致电世通固定资产会计部主任,要求他以“预付容量”的名义,对2001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补做一笔调整分录,借记固定资产7.71亿美元,贷记线路成本7.71亿美元。而当固定资产会计部主任索要原始凭证和做账依据时,诺曼德坦率地告诉他,这些指令来自高层,是苏利文和迈耶斯亲自指示的。
2001年的四个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由苏利文、迈耶斯和耶特斯策划,由诺曼德和贝蒂按照上述方法负责具体实施的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这对五个季度财务报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固定资产被虚增了38.52亿美元,线路成本被低估了38.52亿美元,税前利润也被相应虚增了38.52亿美元。挤去水分后,世通的盈利趋势与其竞争对手AT&T大致同向。
通过将经营费用调整为资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费用项目——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虚构了巨额的利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对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断。
与第一类造假手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法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任何原始凭证作支持,应有的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法在夸大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其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出,世通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在间接法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以净利润为基础,通过对不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进行调整得出的。其他条件保持相同,高估利润必然会夸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此外,按照美国现金流量表准则,世通在线路成本方面的支出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而资本支出则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将线路成本由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相当于对线路成本支出进行重分类。因而,本应在现金流量表反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结果却被反映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对世通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判断。
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等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曾多次采用这种手法粉饰其会计报表而受到SEC的谴责。SEC前主席阿瑟。利维特(Arthur Levitt)在其著名的“数字游戏”一文中指出:“最近几年,各行各业纷纷通过合并、收购和剥离(Spin-offs)进行再造。一些收购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为收购货币的公司,已经将这样的大环境作为从事另一种‘创造性’会计的机遇。我将之称为‘合并魔术’”。在利维特列举的五大粉饰手法(创造性并购会计、巨额冲销、饼干盒式准备、重要性、收入确认)中,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两种手法。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109.3亿美元和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亿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亿美元。可见商誉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
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专案”支出的相关证据,也无法说明拟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的金额为何从60~70亿美元锐减至31亿美元。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低估。
随意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经营业绩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增了34亿美元。按照MCI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约为4.36年,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使世通在收购MCI后的未来4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亿美元的折旧。
而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则分40年摊销,每年约为0.85亿美元。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约虚增了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进行巨额冲销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7月颁布了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改为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准则的出台,使世通如获至宝。
在2001年度财务报告中,世通发出了2002年度业绩将大幅下降的预警,拟在2002年第二季度计提150~200亿美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世通的高层直言不讳地表示,由于142号准则不再要求对商誉及其他没有明确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世通每年可减少13亿美元的摊销费用。
如何计提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的减值准备,是财务会计面临的一大难题。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请安永(Ernst&Young)根据142号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评估,拟在第二季度确认一次性商誉减值损失150~200亿美元,估值差异幅度高达50亿美元。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世通聘请美国评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对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账面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已一文不值,拟在查清所有会计造假问题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两个著名的评估机构,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对世通商誉所做的价值评估,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确实令人瞠目。
2003年3月,世通对外宣布,预计第一季度可恢复盈利1亿多美元。这一预计是建立在拟对无形资产(主要是商誉)和固定资产全额或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上的。可见,利用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洗大澡”,大幅降低折旧和摊销,是世通扭亏为盈的秘笈。世通财务舞弊手法透视

㈤ 你好,天拓世通期货是真的假的啊

截止到2018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合法期货经营机构名录(全国共149家)中没有天拓世通期货。
通过网上查询,其经营主体(珠海的一个商品经营公司)同样不是合法期货经营机构。

㈥ 世通期货是正规的外盘期货吗

这行其实来主要靠公司品牌,完源全正规的也是如此,因为市场化成熟,就算银行也是有破产的,何况券商,主要判断如下:
1、查询监管地方,香港,英国,美国,法国,,,,,选监管给力的地方更为靠谱,比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在监管网站上查询,注意牌照是否有效
2、用官网的联系方式,可以咨询开户方式,有些是有合作见证开户的,人不用去特地的地方开户,就算是直接网络开户,那么资金肯定是先到自己在外国的账户再到对应的期货公司账户。
以上操作的能保证正规,就是不会碰到黑平台,其他操作有的是国内的变通,灰色地带吧,基本靠集团公司实力跟信誉保证,靠品牌

㈦ 世通事件的发家

4月30日,世通公司CEO伯纳德·埃伯斯不得不离开世通时对媒体说:“在我的任期内,Worldcom的财务审计是绝对干净的,我坚信Worldcom仍将作为行业领袖存在下去,并为后来者制定标准。”随着丑闻的曝光,没有人再相信他这句话。
从一名体育教师成为电信业巨头,埃伯斯只用了16年时间。
伯纳德·埃伯斯出生在加拿大,后来来到美国。从亚特兰大埃德蒙顿中学毕业后,埃伯斯做过一段时间送奶工。他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时曾说,日复一日在零下30度的天气里出去送牛奶,令他对未来充满绝望之情。后来他获得了密西西比大学的篮球奖学金,从而一举摆脱了寒冷的天气和低迷的命运。经过两度辍学,埃伯斯终于在1967年获得了这所大学的体育学士学位。
刚毕业那一年,埃伯斯先是当了一名中学的篮球教练,后来又转行去经营一家服装仓库。1974年,他从同事那里借钱买下了一间汽车旅馆,其后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拥有了9家西部最佳旅馆。
1983年,体育教师出身的伯纳德·埃伯斯和几个合作伙伴在密西西州一家小餐馆的餐巾上草拟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决定成立一家电话公司——长途电话折扣公司LDDS。创业之初,公司的业务只是从美国当时的电信垄断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那里以低价购进长途电话服务,然后再以稍高但又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普通消费者。开始两年公司业务并不顺利,1985年,埃伯斯开始担任公司执行总裁,企图扭转乾坤。
精明的埃伯斯很快就发现,与其和电信巨头们斤斤计较于一角二角的话费折扣,不如通过并购来让公司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他的策略是集合当地的运营商一起向行业用户出售长话服务,大幅削减话费,并通过出让自己公司的股份来支付并购费用。这个计划进行得顺风顺水,到1989年公司上市时,任何曾购买100美元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都可以获得3000美元以上的股份——这是电讯市场当时表现最好的股票,而埃伯斯本人在公司1.8%的股份也增值到6亿美元。
公司股票的优异表现使埃伯斯可以手脚阔绰地进行新的并购。1995年,LDDS公司更名为世界通讯公司,其后两三年间,世通以令华尔街瞠目的速度一口气吞下了70多个公司。 1999年6月21日,公司股价攀上每股64.50美元的高位,市值则冲破1960亿美元。
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兼并使埃伯斯赢得了无数追随者,其中最卖力的当数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商,在他们的造势下,埃伯斯和他的世界通讯似乎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埃伯斯的名头越大,世通的股价越高,进行新并购的筹码也越多,而组织这些并购的投资银行和券商所得到的佣金也越高,因此他们吹捧世通的热情也越高。
需要指出的是,在埃伯斯实施的大多数并购案中,世通公司都不需要捧出大把现金,而是以股票交换来达到目的,方式是以自己的持股或通过增发新股来交换被收购方的股票,以获取足够的控股权。一般来说,投资者面对这种“兑水”行为会采取抛股套现等手段来规避风险,但由于世通一直以来在股市的“卓越表现”,结果股民们不但不会弃市,反而一次次前来托市,令世通股价出现吹捧性上扬。
经济学家认为,当企业的并购以股权为主要支付手段时,管理者的经营压力极轻,往往带来低成本的盲目扩张,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圈钱行为,并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好处。
但埃伯斯本人对此毫不在意,他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我们的目标不在于获得市场份额或全球化,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华尔街股票中的NO.1。”
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这次埃伯斯瞄上另一个竞争对手——Sprint公司,宣布的并购金额高达1290亿美元,但收购行动遭到了美国和欧洲反垄断机构的联手阻击。观察和分析人士认为,正是这场流产的并购案使世通公司元气大伤,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进入2001年,世通与其他同行一样遭遇了世界电信业的不景气,股票市值缩水到250亿美元;同时,对MCI公司的收购使世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公司经营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股价,继续吸引投资者,世通公司只能铤而走险,选择造假。

阅读全文

与世通证券官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