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中国证券业协会编的《证券投资分析》教材电子版一份
证券业协会从复来没编写制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教材,以前的官方指定版本《证券投资分析》教材先后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和中国金融出版社编写出版。而且在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已经没有《证券投资分析》这个考试科目了,取而代之是《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和《证券投资顾问业务》这两个科目,分别对应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和证券投资顾问胜任能力考试。也不再有官方指定的教材了。
㈡ 证券投资分析SAC考试重点是什么
第一章 证券投资分析概述
证券投资的目的是证券投资净效用的最大化。净效用=收益正效用-风险负效用。 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大学财务学家尤金•法默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
只有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地反映了全部有价值的信息、市场价格代表了证券的真实价值,这样的市场就称为“有效市场”。有效市场存在的条件:
1、信息自由流动,不存在内幕消息;
2、每个投资者都能对消息进行加工,具有证券判断价格变动的能力。
资本市场是一个风险定价的市场,资本的收益率反映了风险的大小,风险越大,受益越高,风险越低,收益越低。
2、分类 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市场越强,反应的信息范围越大。 (二)三类有效市场的特点及其对证券投资分析的指导意义;
只反映历史信息的市场被称为弱式有效市场。在弱式有效市场上,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信息,要想获得超额回报必须寻找历史价格信息以外的消息。
能够反映全部公开信息的市场被称为半强式市场,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公开消息,只有掌握内幕消息的人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在强式有效市场中,价格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所有的相关信息,包括公开的消息和内幕消息,任何人无法通过对公开消息或者内幕消息的分析获得超额回报。 (一)我国证券市场现存的三种主要投资理念:
价值挖掘型投资理念、价值发现型投资理念、价值培养型投资理念 1、价值发现型投资理念
价值发现型投资理念是一种风险相对分散的市场投资理念。依靠的工具不是大量的市场资金,而是市场分析和证券基本面的研究,其投资理念确立的主要成本是研究费用。相对于价值挖掘型,投资风险要小得多。
2.价值培养型投资理念
价值培养型投资理念是一种风险共担型的投资理念。这种理念下的投资行为,既分享证券内在价值成长,也共担价值成长的风险。投资方式有两种:
2
(1)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对证券母体注入战略投资,培养证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如产业集团的投资行为;
(2)众多投资者参与证券母体的融资,培养证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如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增发、配股和可转债等。——考试重点。
(二)根据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不同偏好,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大致分为三类——考试重点 1、保守稳健型
一般投资于无风险.低收益或低风险.低收益的证券,如国债、企业债券等。
2、稳健成长型 一般投资于中风险、中收益的品种,比如蓝筹股、指数型基金。
3、积极成长型 可以承受投资价格的预期波动,愿意承担为了获得高报酬而随之而来的高风险。
证券投资分析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步骤和方法。
基本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宏观经济分析;(2)行业分析与区域分析;(3)公司分析。
经济指标又分为三类:先行性指标(如利率水平、货币供给、消费者预期、主要生产资料 价格、企业投资规模等);
同步性指标(如个人收入、企业工资支出、CDP、社会商品销售额等);
滞后性指标(如失业率、库存量、单位产出工资水平、服务行业的消费价格、银行未收回贷款规模、优惠利率水平、分期付款占个人收 入的比重等)。
除了经济指标之外,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债务政策、税收政策、利率 与汇率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等。
公司分析是基本分析的重点,公司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2)公司产品与市场分析。
(3)公司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分析。
技术分析是仅从证券的市场行为来分析和预测证券价格未来变化趋势的方法。
所谓市场行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证券的市场价格;(2)成交量;(3)价和量的变化以及完成这些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多选)
三个假设是: (1)市场的行为包含一切信息;(2)价格沿趋势移动;(3)历史会重复。 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技术指标理论、波浪理论和循环周期理论。 组合管理分析方法
基本方法:投资者根据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选择最优的证券组合。
理论基础: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收益可以用期望收益率表示,风险可以用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证券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理性投资者的共同特征是:期望收益率既定,选择风险最小的证券,风险既定选择期望收益率最高的证券。
主要理论包括:马柯威茨的期望方差模型、夏普(以及特雷诺和詹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罗斯的套利定价模型、特征线模型、因素模型等
㈢ 证券投资分析的各种投资理论比较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发表了一篇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目前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三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且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奖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与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BF)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非只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
由于卡纳曼等人开创了“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分析范式,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行为金融学的早期开拓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尔·卡纳曼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
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在其专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创造性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该学说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以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统阐释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为解释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框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据。
作为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突破机械论的线性思维定式和各种理想化假设,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
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当前,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介于生物学和证券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已成为证券投资界的新兴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㈣ 证券市场调查报告
●在调研的18家券商营业部中,只有3家不亏损,但也只是略有盈余,这样看来,2002年营业部亏损面要在95%以上
●目前市场融资行为多采取三方协议方式,虽为保本、保息协议,不受法律保护,但因有抵押品可以变现,仍成为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
●调查中发现,经过两年大跌,目前风险释放相对充分。资金流较好、现金支付能力较强、收益率较低的“三类企业”纷纷进入证券市场,此类资金已成为证券市场中一支重要力量
2001年以来的市场走势,使很多在“牛”、“熊”之间转战多年的投资者困惑不已。新的政策、新的投资机会、新的机构投资者、新的价值评估体系……传统的投资思路、分析方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黯然失色。与此同时,中国证券市场也在此表象下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基金的密集发行、QFII的推出、保险公司、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无不预示着管理层加快实现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全面接轨的决心。这当中,券商营业部作为证券市场的基层单位,其营业部的经营情况怎样,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怎样,资金情况怎样,都会反映证券市场将来的走势。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深沪两地券商营业部做了抽样调研。
调查样本的选取为顾及调研的全面性,能够反映深沪两地券商营业部的真实情况,我们根据券商资产规模、是否深沪本地券商、营业部所处位置等几方面从上海500多家、深圳200多家证券营业部中选取样本,共计选取了海通、联合、华夏、巨田等9家券商共18家营业部,约占深沪两地全部营业部数量的2.5%,其中,有以开展“三类企业”客户业务为主,有以开展机构客户业务为主,各具有代表性,基本能反映深沪两地营业部的经营情况和证券市场资金的情况。
调查的基本情况
1.资金需求意向及规模
上海被调查的8家营业部,有两家基本上不盈不亏,1家营业部保持微利,其他几家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亏损率达到62%。据此样本推算,总体亏损率将到70%以上。在所调查的这8家营业部中,都有资金需求意向,但是,其需求的资金额度却有很大不同。有两家营业部表现出非常谨慎,需要1000万元—5000万元;另外几家营业部资金需求在5000万元—2亿元。
深圳被调查的10家营业部总共托管市值110个亿左右,有开户机构2000多家,机构资金总量大约在50亿左右。其中,1000万以上的有24家只占所调查的1.2%;5000万以上的有8家,占所调查的0.4%;一个亿以上的只有3家,占所调查的0.15%。其中6家营业部以机构为主,机构资金量占80%;2家营业部的机构和散户各半;2家营业部机构占的比重较小,大约20%多。意向需求资金在5个亿,占机构资金总量的10%左右,按此比例计算,深圳证券市场资金需求在100亿左右。
2.资金来源
所调查的20家投资机构中,只有5家有融资行为,其他15家都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占了所调查对象的75%。其中只有3家是利用企业的短期银行贷款资金投资。其余12家投资机构,也就是说占了所调查对象的2/3,则纯粹是企业自有资金,没有融资行为。而在这20家机构中,经营范围中可以做投资管理的只有3家,其他则无此项业务资格。
3.资金使用方式
使用方式目前有三类,一类是三方协议,或三方协议的变通方式(为规避营业部的违规风险而设计的二方协议),此类方式占了资金使用的绝大多数。营业部在此过程中扮演监管者角色,负责按照协议规定监督资金的到位及使用;第二类是借款方式,利用借款协议和监管协议达到资金安全的目的;第三类是国债,包括真正的国债和形式上的国债两种,此类方式主要被要求收益率不高的“三类企业”所使用,在深圳很少使用。
4.资金的收益率
在所调查的上海营业部中,资金收益率虽然不同,但是相差不大,基本上保持在9%左右。与北京证券市场10%的收益率相比,上海资金市场还是比较谨慎;而目前深圳市场融资成本在相对较好的抵押品种和一比一抵押的前提下可在10%左右,并随抵押品种和抵押比例的不同而调整。
5.资金使用中出现的纠纷及原因
在融资使用的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以下问题:
(1)用资方使用不当造成亏损,且执行平仓协议仍不能弥补亏损;
(2)在协议期满,双方就续签协议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3)监管失控造成一方违约,另一方利益受到侵害。
有纠纷产生,多是因为市场不好,亏损严重,用资方按期还本付息困难。但最后多是通过双方私下解决,很少通过营业部按协议平仓还付。
㈤ 如果考过了证券市场基础和证券投资分析2门考试,能做证券分析师吗进入正规单位是不是很难
不会这么好做分析师,基本上名校研究生学历或者极强的实战成果,再或者几十年的行业经验和人脉,然后可以进行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招聘面试,不然的话,洗洗睡吧,对这些人来说,这两门考试,只是过过形式的东西。
㈥ 学了证券投资学 怎么在中国市场进行证券投资
那玩意根本不靠谱,这种东西从来就没有准确的理论依据,别说你看过几本投资学了,哪怕是专门研究这个几十年的博士院士,他们都不敢说自己能赚钱。
你要真正想从事证券投资,理论是基础,更需要的是经验和感觉,这个是需要很多工作或者实战经验的,不是几句话说得清楚。
㈦ 考过改革前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分析》
你好,考试成绩是长期有效的,若是重新申请执业证书的话,找到单位帮你重新申请就可以了吧。
㈧ 证券投资学的各种投资理论比较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发表了一篇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目前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三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且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奖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与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BF)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非只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
由于卡纳曼等人开创了“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分析范式,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行为金融学的早期开拓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尔·卡纳曼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
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在其专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创造性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该学说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以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统地阐释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为解释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框架,实现可持续的高胜算博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作为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突破机械论的线性思维定式和各种理想化假设,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
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当前,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已成为证券投资界的前沿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上关于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市场波动的内在逻辑”这个中心命题来展开的。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则从股票交易的具体操作层面进行了技术性探索,主要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
㈨ 证券分析的各种证券投资理论比较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发表了一篇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目前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三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且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奖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与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BF)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非只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
由于卡纳曼等人开创了“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分析范式,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行为金融学的早期开拓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尔·卡纳曼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
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在其专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创造性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该学说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以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统地阐释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为解释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框架,实现可持续的高胜算博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作为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突破机械论的线性思维定式和各种理想化假设,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
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当前,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已成为证券投资界的前沿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上关于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市场波动的内在逻辑”这个中心命题来展开的。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则从股票交易的具体操作层面进行了技术性探索,主要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
㈩ 证券投资分析有哪些方法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答题可分为六类:技术分析法、投资组合分析法、基础分析法、行为金融分析法、量化分析法、演化分析法。
一、技术分析法
技术分析法是对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运用图形表态、逻辑和数学的方法,探索证券市场已有的一些典型变化规律,以此来预测证券市场中各类证券价格变动趋势。
常见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图示分析法分为切线分析法、k线分析法,还有指标分析法、形态分析法等。
二、投资组合分析法
投资组合分析法是根据不同证券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通过构建多种证券的组合投资以达到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平衡的分析方法。
在处理上,通过求解在特定的风险条件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或在特定的收益条件下使得风险最低,来求得组合内各个证券的组合系数,进而进行组合投资的分析方法。
三、基础分析法
基础分析法又叫做基础面分析,是根据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及会计学等基本原理,对影响证券市场供应关系的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走势、行业发展状况、产品市场状况等进行分析,以此来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为证券投资提供依据。
四、行为金融分析法
行为金融分析法源于20世纪80年代证券市场上不断出现了一些与经典理论相悖而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异象“。该方法就是以这些“异象”为研究对象,从对标准金融理论的质疑开始,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研究投资者的心理行为,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五、量化分析法
量化分析法是对通过定性风险分析排出优先顺序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六、演化分析法
演化分析是由中国吴家俊在2010年“股市真面目”一书中创立的方法论体系,以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为基础,运用生物学范式深入解析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本质属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及分析视角。
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周期性等方面入手,归纳总结出高胜算博弈的精髓,对市场的中期或重大波动行情做出正确判断,为投资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