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于凤至的股市搏杀
出院后的于凤至暂时住在女儿张闾瑛家里,在女儿、女婿的精心照料下,于凤至的身体康复得很快。张闾瑛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为她补习英文。在治病期间,她的日常口语对话早已不成问题,经过家庭教师专业辅导,她很快掌握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身体渐渐地康复,于凤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她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挣钱。虽然依靠伊雅格的资助,她暂时渡过了难关,但长此下去必将是坐吃山空。丈夫获释遥遥无期、在美国生活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治病需要钱,于凤至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钱对自己如此重要。
于凤至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讲述了她第一次走进华尔街股票交易大厅的感觉。刚来美国时,热心的莉娜曾经带她去过华尔街股票交易大厅。莉娜告诉她,这是一个疯狂的地方,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有的人可以一眨眼间成为穷光蛋。四处寻求生机时,于凤至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个股票大厅,别人能凭着炒股成为百万富翁,我为什么不能?至于能不能成为穷光蛋,她没有想,她记起的只是父亲当年说过的一句话:“我闺女要是做买卖,肯定是把好手”。
就这样,于凤至带着一种被逼无奈、同时也带着一种自信闯进了股海。凭着当年东北大学文法科的教育基础,凭着从富商父亲于文斗那里遗传下来的经商基因,以及当年东北第一夫人的胸怀和胆识,她很快在股市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大起大落的股市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顺利地掘到她事业的第一桶金。
有人说,华尔街股市里都是赌徒。但于凤至具有赌徒的胆量,却没有赌徒的疯狂。股市上每有盈余,她便购买房产用于出租,慢慢地有了一些稳定的收入,她再也不用为钱而发愁了。
㈡ 苦等张学良50年等不到的于凤至,墓碑上写了一行什么字
1912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随着隆裕太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上代清末帝盖下宝印而彻底宣告结束。但清朝的灭亡并不代表人们能够结束水深火热的生活,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各路军阀开启了混战之路。
在当时国内诸多军阀势力中,盘踞在东北的奉系军阀是最具实力的军阀之一,奉系军阀因首领东张作霖出生在奉天而得名。
可惜的是她特地墓穴旁专门留下了位置,希望能与张学良陪了赵一荻一生,至少去世后能选择与自己长相厮守,这也是旧社会里约定俗成的规矩,丈夫一定要跟原配妻子葬在一处。但最终张学良还是选择了跟赵一荻合葬在夏威夷,空留于凤至一人徒凄凉。
㈢ 于凤至的人物生平
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990年3月17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从1940年赴美就医算起,她在美国整整度过了50年。这50年里,她不仅一个人照料三个子女,而且还凭着坚强的意志战病魔、投资地产和股市,由罩在丈夫光环下的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夫人转变成一位杰出的事业家,为子女、也可以说是为张学良积累下一份让人难以置信的家业。“救汉卿,我要奋斗到最后一息”的信念牢牢地支撑着她,她90余年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生死相许、什么叫忠贞不渝。
㈣ 张学良原配妻子于凤至为何同意离婚,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
于凤至,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为张学良的原配妻子。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936年“西安事变”后陪伴张学良,其间乳房烂疮日益严重。1940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1945年赴美求医,病好后在华尔街股市拼杀,赚了许多钱。
1964年7月4日,经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同意离婚,64岁的张学良才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结束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13人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于凤至女士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㈤ 为什么于凤至明明深爱着张学良,最终又同意分手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在共同生活的二十多年里,于凤至向张学良奉献了所有的关怀和包容。后来,于凤至前往美国治病,再也没能和丈夫相见。但在相隔异地五十年的时间里,于凤至仍然为了营救张学良不断努力,这份情谊可谓感天动地。
但奇怪的是,明明深爱着张学良,于凤至却在1964年选择了同张学良离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张学良剧照)
在蒋中正看来,只要于凤至还在美国,张学良心里就会向着美国,甚至有可能从美国重返中国大陆,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张学良的好友张群很快认识到了这点,他亲自飞往洛杉矶,向于凤至详细阐述了同张学良离婚的必要性。
于凤至虽心中伤感,但她也慢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保护张学良的生命安全,于凤至不得不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不过,尽管两人已经断绝了夫妻关系,但于凤至仍然还是以张夫人自居。在同张学良的书信往来中,两人互相的称谓,都没有发生变化。就连宋美龄在向于凤至寄信时,也仍称她为张夫人。
很显然,一纸婚书并不能断绝张学良和于凤至多年的感情。更何况,离婚只不过是被逼无奈之下的政治手段罢了。
事实上,除了保护张学良之外,于凤至同张学良离婚,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在于凤至前往美国之后,张学良的起居,全都是由赵一荻在服侍。赵一荻对张学良的感情,于凤至始终看在眼里。为了感谢多年来对张学良的照顾,于凤至也希望能够给赵一荻一个名分。
因此在离婚之后,64岁的张学良和53岁的赵一荻终于正式结婚。远在美国的于凤至也是满心宽慰。
㈥ 1990年93高龄的于凤至把在美国的遗产留给张学良,然后留了8字遗言是什么
少帅张学良原配妻子是于凤至,在于凤至11岁时和张学良定的亲,张学良比于凤至小3岁。1990年3月17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个人介绍:
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生于1897年,少帅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1940年赴美就医算起,在美国整整度过了50年。这50年里,于凤至不仅一个人照料三个子女,而且还凭着坚强的意志战病魔、投资地产和股市,由罩在丈夫光环下的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夫人转变成一位杰出的事业家,为子女、也可以说是为张学良积累下一份让人难以置信的家业。“救汉卿,于凤至要奋斗到最后一息”的信念牢牢地支撑着于凤至,于凤至90余年的人生历程,让人们懂得了什么叫生死相许、什么叫忠贞不渝。
1990年3月17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㈦ 于凤至为何晚年不去找张学良
说起东北往事,除了有张作霖时代的东北王,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有着欧美新思想的张学良少帅。今天我们不谈他对抗战的点点滴滴,说一下此人的感情历史,人尽皆知的要说到原配妻子于凤至。
于凤至知书达理,端庄大方,把家务事料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张氏父子刮目相看,但是此时的张学良依旧在外面花天酒地,于凤至识大体,尽量去包容丈夫。好景不长,战争开始以后,敌人入侵东北地区,蒋介石要求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出东北后,由于蒋当时的做法激起了国内很多反对的声音,所以张学良连同杨虎城一起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后面蒋介石同意他们的要求后,张学良为了表述自己的忠心,于是跟着蒋介石一起飞往南京,没想到此行有去无回,被蒋送上了军事法庭,判了十年软禁。
张学良可以说是于凤至的死穴,为了张学良,她可以付出所有,对张学良的所有要求都进行妥协,但这换来的却是一身病痛。在张学良受拘押时,她坚决果断从英国飞到国内陪着张学良曲折逃亡,即便离婚后,她还是以张夫人的称呼自处,这充分说明她对张学良是用情至深。在陪着张学良经历了很值得回忆的逃亡日子之后,体弱多病的于凤至便扛不住了,病倒了。乳腺癌使她不得不飞去美国寻医诊疗。在康复之后,她投身华尔街股市,在拼杀当中赚了许多钱。
她还依然没有忘记替丈夫积攒经济实力,凭借自己经商的头脑,很快便收获了一笔可观的财富,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份离婚协议书,想必那一刻她真的是心如死灰。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蒋介石的政治手段,为了不让张学良能够有正当理由离开他的身边,只能想办法让于凤至和张学良离婚,这样他就没有借口离开,去和自己的夫人团聚,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最终,于凤至迫于无奈,便签下了字,于凤至至死也没再见过张学良一面,1990年在美国去世。记者问道:“您怎么不回到张学良身边呢?”这一句话算是戳到她的痛处了,沉吟了片刻,她只说了7个字:“哪里也去不得了!”多么让人怜惜的感情。而张学良晚年之际却说了这句话:“唯负此一人”!我想张学良在选择离婚之际在内心之中也是有所自责之情的。不知读者怎么看待这段婚姻了?
㈧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于凤至,原来历史上的她是真正的凤命
原文在这里
1908年初,张作霖来到好友于文斗家做客,这位辽源商会的于会长,早在张作霖发迹前,两人彼此就私交甚好,时人都骂张作霖是“马匪”的时候,于文斗却认定此人注定不凡,在张作霖奉命剿灭蒙匪的时候,就将指挥部设在于文斗的店铺之中,张作霖也感慨于文斗的胸怀,两人结拜为兄弟。
在于文斗家里,张作霖翻看着于家孩子的卦贴,在看到于文斗女儿于凤至的卦贴时,张作霖眼前一亮,他看到于凤至出生于1897年,属凤命,再加之眼前端茶的于凤至,五官端正,双眼有神,张作霖立马大喜,他认为自己家的张学良乃“将门虎子”,和“千金凤命”乃是绝配,他拿起于凤至的卦贴,对于文斗说:我手下有一个人,十分精通阴阳八卦,我再去给孩子算一卦。还没等于文斗反应过来,张作霖就带着于凤至的卦贴离开了,仅仅三天以后,张家的提亲人就来到了于家大门口,当时11岁的于凤至就这样和8岁的张学良结成了娃娃亲。
之后岁月里张学良在张作霖的培养下,奠定了之后的少帅之路,而于凤至,则被于文斗送进了奉天女子学院,为将来嫁入张家做准备,而当时年轻的张学良,对于从未谋面的于凤至以及媒妁之言,是很反对,但张作霖却认定了于凤至必须是老张家的儿媳妇:“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可以让她先跟着你卢妈,你在外面找女人,我可以不管。”张学良才最终答应,1916年四月,张学良和于凤至,最终结为伉俪。
彼时的奉天大帅府,人际关系复杂,而年轻的于凤至,却能打理的仅仅有条,张作霖对着儿媳妇也是赞赏有加,他曾经规定:大帅府晚上九点之后,任何人不得开小灶,但是于凤至除外。而于凤至也堪称是民国最后的贤内助,在陪伴张学良的岁月里,对于张学良花花公子的行为,没有任何表面的怨言,依旧贤惠如初,1927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热恋,于凤至不但没有哭闹,反而待赵四如姐妹,西安事变后,又是重病缠身(乳腺癌)于凤至从中周旋,利用自己是宋美龄母亲干女儿的身份,解救张学良,张学良被囚禁后,于凤至在美国,从头开始,在华尔街股市拼杀,积累了不少家产,这一切的源动力是为了日后能再和张学良生活,然而她终究没能等到再和张学良相见的日子,1990年,在睡梦中,于凤至溘然长逝,享年93岁。
她是奉天女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她有着富商父亲的经商头脑,她还是东北第一夫人,那些嫁入豪门的女子中,于凤至可能是其中最有资格的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是她成就了张学良,稳重,自信,高贵,她从来没有放下这些特质。如果不是女性的身份,她的故事,可能比万千男子更加传奇。
㈨ 于凤至与张学良离婚五十年不见,为何却把遗产给了张学良
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后,50年不见,但是在临终的时候,于凤至却将自己的遗产全部留给了张学良,更是留下了最后8字遗言,张学良听后痛哭流涕。
在她临终的时候,她将自己的遗产全部给了张学良,只想想让晚年的张学良过得好一点,即使自己走了,也放不下这个男人。并且她最后还留下8个字的遗言——“虽不同生,死要同穴”。张学良得知后痛哭流涕,可以说于凤至是他最愧对的一个人。于凤至90余年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生死相许、什么叫忠贞不渝。
㈩ 张学良妻子于凤至为他买的别墅现在归谁所有
1973年一个明艳的下午,洛杉矶东北同乡会总干事肖朝志,驾车带着一位76岁的老人从迪斯尼乐园归来,午后的阳光闲适洒落茵茵草地,空气中弥漫着典型地中海气候的爽朗与温暖。老人专注地望着港城郊区尚未开垦的土地,忽然,她发现路旁荒地的萋萋蔓草间有一幢灰色的小屋,屋门上“农舍出售”的牌子在风中轻摆,她立刻要求停车,虽然小屋孤零零无人问津,她却发现了宝贝似的,不假思索地买下。
从此,老人搬到郊区悠然耕耘,将原本空旷寂寥的农舍变成了草木繁茂的伊甸园。肖朝志很久都无法理解义母的举动,直到1979年秋天,美国凯斯尔旅游集团公司看中了这片数千坪的绿地,准备在这里兴建旅行大厦,多次商洽购买,最终,女主人以每坪3万美元的价格出让全部绿地。
这不过是她若干次成功房产交易中的一次,她还买下了两处著名的居所,一处是英格丽·褒曼曾经钟爱的林泉别墅,另一处是伊丽莎白·泰勒的故居。与两位蜚声世界的女明星相比,她的传奇毫不逊色,这位当年的东北第一夫人对孙辈们说:“我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可以作为他和赵绮霞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给他最好的礼物。”
她是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半个多世纪,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她一直期盼着和少帅的重逢,只是,人生自是长恨水长东,直到 1990年3月20日,93岁的她孤独地长眠在洛杉矶比弗利山玫瑰公墓的黑色大理石下,这个愿望依旧没有实现。
曾经,我以为,一个女人婚姻幸福与否,是出身、教育程度以及外貌、性格的综合作用,可是现在,我觉得,或许婚姻幸福是件太凭运气的事,爱情从来就不平等,你的宽容知礼就是比不上她的巧笑倩兮,你的才华横溢就是敌不过她的娇嗔痴嗲,又或者,仅仅是阴差阳错的变故,你依旧与他失之交臂。不然,苦等了张学良50年的于凤至又何至凄凉得让人心疼?
她不是不够好看。照片上的她古典而美丽,即便与宋家三姐妹站在一起气质也是出挑的好,在高尔夫球场挥杆时纤瘦而优雅,穿着时髦的貂皮大衣和少帅十指紧扣行走街头更是一对璧人,连见过无数美人的皇弟爱新觉罗·溥杰也赞叹她美得犹如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纵然一定要把她与小她14岁的赵四相比也是各有千秋,一个胜在从容优雅,一个美在轻灵俊秀。
她并非出身低微的高攀。她是张作霖钦定的儿媳,东北王未发迹时深得她的父亲、富商于文斗的照顾,自负的张作霖许下心愿,得势后他的儿子一定要娶被算命先生批为“福禄深厚,乃是凤命”的于家女儿,甚至不惜许诺:张学良永不纳妾。她还认了宋美龄的母亲做干妈,被视为宋家的第四个女儿,如果说宋美龄是第一夫人,那么当年的她不过是在一人之下。
她一点都不缺少才情。与十四岁便流连舞场而后离家私奔的赵四不同,她五岁入私塾,十六岁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嫁入张家后,她主动到东北大学南校法科旁听。
张学良的笔墨也属上乘了,在她面前却自愧弗如,晚年,少帅依然记得第一次带兵打仗时她为他写的小词:“恶卧娇儿啼更漏,清秋冷月白如昼。泪双流,人穷瘦,北望天涯搵红袖。鸳枕上风波骤,漫天惊怕怎受。祈告苍天护佑,征人应如旧。”
那是他们最好的岁月,他和她共同赏玩徐渭的《葡萄图》、陈洪绶的《莲花鸳鸯图》以及石涛、任伯年的书画真迹,她留印“鸾翔鉴赏”、“古翔楼”,因为她字“翔舟”,是东北著名的才女。
她处事足够得体熨帖。张作霖去世后第一个大年初一,夫妇俩正装肃立,在遗像前拜年默哀,她一一给各位姨娘行礼,希望体谅少帅的难处,像往年一样,她组织全家聚会,给弟妹压岁钱,还打破沉闷放了鞭炮。可是,谁又知道,这得体的前一晚,夫妻俩执手痛哭,她对他说:“汉卿,千万克制,别倒下!”
她的大度少有人妻能及。有一天,一个中学还没念完的十五岁女孩跑到她面前跪下,求她收留,女孩保证不要名分,只希望做少帅的女秘书。周围一片反对,说这样一个爱玩的女孩待在少帅身边不会有什么好事。但她还是心软了,觉得女孩这么小就和家里断了关系,往后怎么办呢?她答应女孩留下做女秘书,还告诉会计工资从优,甚至自己出钱给女孩买了房子。没有她的成全,赵四成不了传奇。
她懂他的悲喜。在他被软禁的头几年,她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那时的光阴有多痛苦,她从来没有说,但她却患上乳癌,如果不是心情郁结,何以得这样的病?她心疼他不能自由,看着一个在战场上拼杀的军人,日复一日落寞地被关在小屋里唱《四郎探母》,原本不该属于他的哀伤,却在他的唱词里流转,他击节: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
她焦灼、痛苦,又无能为力,最终大病。少帅说:你不如去美国看病,也为我的自由向世界呼吁。如此,她才答应暂时离开。想不到的是,这个“暂时”竟然成了“永远”。
她总是记得他对她的好。生第四个孩子时,她大出血生命垂危,家里人担心万一出了意外,三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提出让她的侄女嫁给少帅。当时,少帅说:“我现在娶别的女人过门不是催她早死吗?即使她真的不行了也要她同意我才能答应。”虽然他自诩风流到处留情,但对待结发妻子,依然有份特别的义气和眷顾。她奇迹般地痊愈后,从此用尽全力地对他好。
但是,这些又怎么样呢?即便她那么好,命运也没有对她特别优待。初到美国,她经历了化疗和两次大规模的胸外科手术,不仅头发掉光而且左乳摘除,我想她真的是个太坚强的女子,硬是闯了过来。在生活的挣扎中,学外语、学炒股,投资房地产,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规划着和少帅的未来。
不料,等来的却是一纸离婚协议书。
她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打电话过去,少帅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还是我们,我现在依然每天都在唱《四郎探母》。他为她写了一首诗:
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
看到诗,她立刻哭了。
怕别人像掐死一只笼中鸟一样掐死他,她签了字。
从此,他成了别人的丈夫。
但是,她一生的签名,始终是“张于凤至”。
生命中的劫难依旧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四个孩子中,小儿子最早因病夭折。二战时,二儿子在炮火中精神失常,在去找爸爸的路途中,死于台湾的精神病院。她视如珍宝的孩子一个个离去,她早已痛彻心扉,然而,在一次飙车中,她愈加珍爱的大儿子也撞成了植物人,不久离她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她是尝遍了。晚年,她身边只有大女儿张闾瑛夫妇陪伴。
唯一的补偿是,她的投资越来越成功,她的地产投资都是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赚钱,她也炒股,同样成绩斐然,她成了洛杉矶华人圈的骄傲,可是,对于一个孤寂的老妇人,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她把两处别墅都按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家里的居住式样装饰起来,自己住一处,另一处留给张学良和赵四。
她一直等他到93岁。
她墓碑上的名字是:凤至·张。在她心里,他永远是她的丈夫,她吩咐在她的墓旁留个空穴给少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相伴。可是,赵四也在夏威夷神殿谷墓园自己的墓旁留了个空穴,两个女人无声地给少帅出了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最终,就像生前的选择一样,少帅在夏威夷长眠。怎么办呢?他欠她的太多,再欠一次又何妨呢?
凤至·张,成为一个永远回不去的梦。
我佩服她,心疼她,感慨她,如果说写字的人也有偏心,我承认我格外地偏爱她。她各方面都如此出色,最挑剔的传记都对她没有半句微词,最苛刻的旁观者都说不出她的不是,为什么却归宿如斯?我常想,如果她在天堂看到自己墓边寂寥的空穴,是否会后悔?
后悔在某个隔着烟尘的午后收留了那个跪地哭求的女孩,自己的家庭从此再不完整;
后悔当年阴差阳错地离开西安,没有力阻少帅陪蒋介石去南京,挽救他于大半生的监禁;
后悔曾经要求赵四在她患病期间照顾少帅,成全了别人的旷世奇恋,自己却孤老终生;
后悔自己的矜持宽容大度,独自斟饮孤独与思念的苦酒,与其在历史中展览百年,实在不如伏在他肩头结结实实地痛哭一晚!
都说少帅是懂得感情的,所以会评价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但结果是,他,最终没有选择她。他到底是糊涂了,还是辜负了?
我想是辜负吧。我们总是辜负最爱我们的人,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忽略对我们最好的人,因为我们野马奔腾的心里明镜似的清楚,伤害她们的代价最小,她们的度量因爱而宽广,永远会不计前嫌地原谅,设身处地地体谅,所有的苦涩,她们情愿一个人扛。
所以她,执子之手,却未能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