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券期货 > 资产证券化制度

资产证券化制度

发布时间:2021-03-14 03:41:23

『壹』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的内容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丰富证券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等法律及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适用本办法。
受托机构应当依照本办法和信托合同约定,分别委托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及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履行相应职责。
受托机构以信托财产为限向投资机构承担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义务。
第三条资产支持证券由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发行,代表特定目的信托的信托受益权份额。
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
第四条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本办法的规定和信托合同等合同(以下简称相关法律文件)的约定。
受托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本办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文件约定,履行受托职责。发起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及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本办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文件约定,履行相应职责。
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机构(也称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按照相关法律文件约定享有信托财产利益并承担风险,通过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对影响其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第五条从事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受托机构因承诺信托而取得的信贷资产是信托财产,独立于发起机构、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及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的固有财产。
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及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因特定目的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或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归入信托财产。
发起机构、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及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信托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第七条受托机构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发起机构、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及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机构的固有财产产生的债务相抵销;受托机构管理运用、处分不同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
第八条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及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应当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
第九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依法监督管理有关机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活动。有关监管规定由中国银监会另行制定。
第十条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监督管理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发行与交易活动。 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与特定目的信托
第十一条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是指通过设立特定目的信托转让信贷资产的金融机构。
第十二条发起机构应在全国性媒体上发布公告,将通过设立特定目的信托转让信贷资产的事项,告知相关权利人。
第十三条发起机构应与受托机构签订信托合同,载明下列事项:
(一)信托目的;
(二)发起机构、受托机构的名称、住所;
(三)受益人范围和确定办法;
(四)信托财产的范围、种类、标准和状况;
(五)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赎回或置换条款;
(六)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形式、方法;
(七)信托期限;
(八)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
(九)发起机构、受托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十)接受受托机构委托代理信托事务的机构的职责;
(十一)受托机构的报酬;
(十二)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的组织形式与权力;
(十三)新受托机构的选任方式;
(十四)信托终止事由。
第十四条在信托合同有效期内,受托机构若发现作为信托财产的信贷资产在入库起算日不符合信托合同约定的范围、种类、标准和状况,应当要求发起机构赎回或置换。 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
第十五条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以下简称受托机构)是因承诺信托而负责管理特定目的信托财产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机构。
第十六条受托机构由依法设立的信托投资公司或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机构担任。
第十七条受托机构依照信托合同约定履行下列职责:
(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二)管理信托财产;
(三)持续披露信托财产和资产支持证券信息;
(四)依照信托合同约定分配信托利益;
(五)信托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受托机构必须委托商业银行或其他专业机构担任信托财产资金保管机构,依照信托合同约定分别委托其他有业务资格的机构履行贷款服务、交易管理等其他受托职责。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托机构职责终止:
(一)被依法取消受托机构资格;
(二)被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解任;
(三)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
(四)受托机构辞任;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或信托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受托机构被依法取消受托机构资格、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在新受托机构产生前,由中国银监会指定临时受托机构。
受托机构职责终止的,应当妥善保管资料,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新受托机构或者临时受托机构应及时接收。 贷款服务机构
第二十一条贷款服务机构是接受受托机构委托,负责管理贷款的机构。
贷款服务机构可以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
第二十二条受托机构应与贷款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同,载明下列事项:
(一)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的名称、住所;
(二)贷款服务机构职责;
(三)贷款管理方法与标准;
(四)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五)贷款服务机构的报酬;
(六)违约责任;
(七)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贷款服务机构依照服务合同约定管理作为信托财产的信贷资产,履行下列职责:
(一)收取贷款本金和利息;
(二)管理贷款;
(三)保管信托财产法律文件,并使其独立于自身财产的法律文件;
(四)定期向受托机构提供服务报告,报告作为信托财产的信贷资产信息;
(五)服务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四条贷款服务机构应有专门的业务部门,对作为信托财产的信贷资产单独设账,单独管理。
第二十五条贷款服务机构应按照服务合同要求,将作为信托财产的信贷资产回收资金转入资金保管机构,并通知受托机构。
第二十六条受托机构若发现贷款服务机构不能按照服务合同约定的方式、标准履行职责,经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决定,可以更换贷款服务机构。
受托机构更换贷款服务机构应及时通知借款人。 资金保管机构
第二十七条资金保管机构是接受受托机构委托,负责保管信托财产账户资金的机构。
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和贷款服务机构不得担任同一交易的资金保管机构。
第二十八条受托机构应与资金保管机构签订资金保管合同,载明下列事项:
(一)受托机构、资金保管机构的名称、住所;
(二)资金保管机构职责;
(三)资金管理方法与标准;
(四)受托机构、资金保管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五)资金保管机构的报酬;
(六)违约责任;
(七)其他事项。
第二十九条资金保管机构依照资金保管合同管理资金,履行下列职责:
(一)安全保管信托财产资金;
(二)以信贷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信托名义开设信托财产的资金账户;
(三)依照资金保管合同约定方式,向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支付投资收益;
(四)依照资金保管合同约定方式和受托机构指令,管理特定目的信托账户资金;
(五)按照资金保管合同约定,定期向受托机构提供资金保管报告,报告资金管理情况和资产支持证券收益支付情况;
(六)资金保管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依照信托合同约定,受托机构也可委托其他服务机构履行上述(三)、(四)、(五)项职责。
第三十条在向投资机构支付信托财产收益的间隔期内,资金保管机构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受托机构指令,将信托财产收益投资于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及中国人民银行允许投资的其他金融产品。
第三十一条受托机构若发现资金保管机构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方式、标准保管资金,经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决定,可以更换资金保管机构。 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与交易
第三十二条受托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报告;
(二)发起机构章程或章程性文件规定的权力机构的书面同意文件;
(三)信托合同、贷款服务合同和资金保管合同及其他相关法律文件草案;
(四)发行说明书草案(格式要求见附);
(五)承销协议;
(六)中国银监会的有关批准文件;
(七)执业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八)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会计意见书;
(九)资信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报告草案及有关持续跟踪评级安排的说明;
(十)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三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自收到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全部文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不受理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不受理原因;决定受理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或不核准的书面决定。
第三十四条资产支持证券可通过内部或外部信用增级方式提升信用等级。
第三十五条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应聘请具有评级资质的资信评级机构,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持续信用评级。
资信评级机构应保证其信用评级客观公正。
第三十六条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时,发行人应组建承销团,承销人可在发行期内向其他投资者分销其所承销的资产支持证券。
第三十七条资产支持证券名称应与发起机构、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和资金保管机构名称有显著区别。
第三十八条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可采取一次性足额发行或限额内分期发行的方式。分期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在每期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前5个工作日,受托机构应将最终的发行说明书、评级报告及所有最终的相关法律文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并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披露有关信息。
第三十九条资产支持证券的承销可采用协议承销和招标承销等方式。承销机构应为金融机构,并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二)具有较强的债券分销能力;
(三)具有合格的从事债券市场业务的专业人员和债券分销渠道;
(四)最近两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五)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四十条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受托机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报告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情况。
第四十一条资产支持证券可以向投资者定向发行。定向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可免于信用评级。定向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只能在认购人之间转让。
第四十二条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结束之后2个月内,受托机构可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的规定申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资产支持证券。
第四十三条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登记、托管、交易、结算应按照《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信息披露
第四十四条受托机构应当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前和存续期间依法披露信托财产和资产支持证券信息。信息披露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指定媒体进行。
受托机构及相关知情人在信息披露前不得泄露其内容。
第四十五条受托机构应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接受受托机构委托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文件约定,向受托机构提供有关信息报告,并保证所提供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第四十六条受托机构应当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5个工作日前发布最终的发行说明书。
第四十七条受托机构应在发行说明书的显著位置提示投资机构:资产支持证券仅代表特定目的信托受益权的相应份额,不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或任何其他机构的负债,投资机构的追索权仅限于信托财产。
第四十八条在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内,受托机构应核对由贷款服务机构和资金保管机构定期提供的贷款服务报告和资金保管报告,定期披露受托机构报告,报告信托财产信息、贷款本息支付情况、证券收益情况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信息。
第四十九条受托机构应及时披露一切对资产支持证券投资价值有实质性影响的信息。
第五十条受托机构年度报告应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由受托机构披露审计报告。
第五十一条受托机构应于信息披露前将相关信息披露文件分别报送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应为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提供服务,及时将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的行为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并公告。 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权利及其行使
第五十二条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依照相关法律文件约定,享有下列权利:
(一)分享信托利益;
(二)参与分配清算后的剩余信托财产;
(三)依法转让其持有的资产支持证券;
(四)按照规定要求召开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
(五)对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权;
(六)查阅或者复制公开披露的信托财产和资产支持证券信息资料;
(七)信托合同和发行说明书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五十三条下列事项应当通过召开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审议决定,信托合同如已有明确约定,从其约定。
(一)更换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
(二)信托合同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五十四条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由受托机构召集。受托机构不召集的,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有权依照信托合同约定自行召集,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五十五条召开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召集人应当至少提前三十日公告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的召开时间、地点、会议形式、审议事项、议事程序和表决方式等事项。
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不得就未经公告的事项进行表决。
第五十六条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可以采取现场方式召开,也可以采取通讯等方式召开。
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依照信托合同约定享有表决权,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并行使表决权。
第五十七条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决定的事项,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并予以公告。 附则
第五十八条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的会计、税收处理规定和房地产抵押登记变更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第五十九条购买和持有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管理政策由有关监管机构另行规定。
第六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六十一条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说明书的编制要求(略)

『贰』 资产证券化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据报道,,近5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发行额呈现逐年递增态势,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和发行总规模再上新台阶,资产证券化产品快速发展主要有证券化基础资产更加多元化、产品设计不断创新、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三方面原因,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资产证券化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

此外,在资产证券化项目操作方面,存在中介机构信息不透明和中介机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资产证券化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掌握法律、信用评级、会计和税收等方面知识的中介机构的参与,由于监管不到位或行业发展过快,存在部分中介机构所在行业尚未形成行业内统一标准,在对外信息披露上,部分中介机构也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完善或不规范的情况。

希望资产证券化行业的问题可以早日被规范和解决!

『叁』 资产资本化和资产证券化的关系

资产资本化是指有明确权属的资产进入市场交换,以资本的形式流动起来并实现其价值的过程。党的十六届三中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国企改制为公司制、股份制,其实质国有资产资本化,即国有资产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产权清晰、可流通或交易、能够在市场运营中创造新的市场价值的“资本”。经过资产资本化,国企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管理也从其原来的行政管理转至投资管理或资本管理。资本证券化是一个得到广泛关注的概念,1991年美国学者格顿认为资本证券化是一个过程或工具,是利用资本市场使资产与投资者实现部分或全部的契合。在这里市场不仅仅限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封闭市场,资本市场使得市场范围得到了扩大。美国耶鲁大学法博齐教授认为:资本证券化可以被看做为一个包装的过程,那些具有稳定性、可预见现金流的资产如消费者分期付款合同、租约、应收账款和其他不流动的资产,经过包装后流动性、市场化得到加强,从而带有一定的投资收益权益。美国证券交易所对资本证券化也有定义:由一组具有可预见现金流的资产构成的资产池,提供现金流,在一定条款的约束下,使得资产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转换成一种资本权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是内在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资源资产化重点在资源的生产环节,资产资本化重点在企业的管理环节,资本证券化重点在公司的融资环节,其落脚点与最终目标在于资本证券化。国企资本资产证券化对于缓解目前中国经济可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例如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改善国有企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及经营绩效等问题)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肆』 简述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一)防范、分散和转移银行风险。首先,资产证券化将期限较长的银行贷款证券化后,收回的资金可用于发放更多的贷款,从而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利用率,防范因“短存长贷”而造成资金流动性风险;其次,证券化后,银行将证券化资产服务以外的收益转让给投资人,在让社会公众有机会投资银行资产的同时,也将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提前还款风险,通过结构性安排,部分转移、分散给资本市场上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实现银行资产风险和收益的社会化。
(二)拓宽银行融资渠道,降低银行融资成本。发行资产支持债券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为银行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通过信用增级措施和交易结构设计,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可发行比自身债信等级更高的债券,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三)提供介入资本市场的平台,是商业银行盈利的新增长点。
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冲击而逐渐萎缩,利用银行的专业化优势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是银行今后新的盈利增长点。证券化业务通过为证券化资产继续提供管理和服务、开拓证券化操作的投资银行业务等方式实现银行与证券功能的融合,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介入资本市场的良好平台。
(四)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证券化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体现在:1、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使银行在调整资债结构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而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2、证券化需要对基础资产现金流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对资产及其相配套管理服务进行信息披露,使得银行的贷款管理,包括经营模式、操作流程、规章制度、产品服务、信息系统等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从而提高银行贷款管理水平;3、资产证券化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在定量财务分析模型和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产品,有利于科学决策和产品的高效管理。
(五)使得商业银行贷款操作流程更趋于专业化。通过资产证券化,现在全部由商业银行独家承担贷款的发放、服务、信用风险控制和贷款投资功能可分解由不同的机构完成,银行则可发挥专业优势,主营贷款发放和贷后服务,将集中于其一身的贷款投资风险和收益分散给社会上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伍』 简述国家开发银行的资产证券化过程

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规模总计3000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1000亿元。作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国家开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勇于创新,圆满完成了千亿元发行任务,有力助推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
新一轮扩大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自2005年正式启动,历经几个阶段的试点。从2013年新一轮扩大试点以来,产品发行逐步规模化,发起机构、基础资产、投资人逐步多元化。截至2014年底,共有53家发起机构发行了95单证券化产品,总规模3871.6亿元。其中,本轮试点共发行了71单证券化产品,总规模2962.5亿元,发行量超过前期试点总和的3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在主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推动下,经过长达7年的不断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主要包括参与主体管理、产品审批、发行、登记托管、交易流通、信息披露、信用评级、风险控制、资本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本轮试点期间,监管部门借鉴了欧美国家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在信用评级、风险自留、信息披露、投资人要求等方面出台了新的规定,经过试点检验,效果良好。2014年11月,银监会发布通知,宣布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不再针对证券化产品发行进行逐笔审批,不再打开产品资产包对基础资产等具体发行方案进行审查,这一变革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缓解了试点期间因审批时间过长给产品发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各参与主体参与意愿强烈,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试点过程中,包括发起机构、发行人、评级、律师、会计师、资金保管机构、承销机构、登记托管机构在内的各类参与主体已逐步把资产证券化作为未来的战略性业务重点开展,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发起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2012年之前的15家扩大至53家,各类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均踊跃参与,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投资人方面,包括银行(含银行理财)、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人在经历了接触、认识、熟悉三个阶段后,已纷纷尝试将资产支持证券纳入投资组合。
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运行风险总体可控。除公司贷款、汽车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外,还包括铁路专项贷款、信用卡贷款、小额消费贷款、金融租赁资产等,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贷款从简单的信用、保证类逐步拓展到抵押、质押类,大大增加了公司贷款的可选范围。截至目前,发行的95单证券化产品已有17单兑付完毕,其余处于存续期的产品本息兑付正常,基础资产没有发生违约、拖欠等信用风险事件,参与机构各尽其职,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国家开发银行资产证券化总规模突破千亿元
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至今,已发行产品14单,总规模1251.5亿元,市场占有率32.3%。其中,本轮试点共发行了10单,多次刷新单笔发行规模最高纪录,总规模1013亿元,同期市场占有率34.2%。盘活存量资产所释放的信贷规模主要投向了棚户区改造、铁路等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建设项目,有效助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在新一轮扩大试点中,国家开发银行从战略的高度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业务发展初期面临的挑战,充分发挥银证协同优势,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合适资产有限、市场波动大等困难,在严把入池资产质量、加强投资人培育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在产品设计、发行方式、资产种类、包销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突破业务瓶颈。一是创新引入抵押、质押类贷款入池,拓展证券化基础资产范围。通过延迟变更、设置触发条件等法律条款的设计安排,解决了无法及时完成抵质押变更登记的难题,大大增加了可选资产范围。二是创新通过贷款合同真实拆分,探索了长期、大额信贷资产入池的有效路径。三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一次报批、多次发行”的发行方式,首次发行不采用内部增信、全部为优先档证券的铁路专项证券化产品,盘活铁路资产510亿元,为金融支持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作出了有益探索。四是创新产品定价方式,有效防范利率风险。率先以贷款利率作为浮动利率产品的定价基准,取代以存款利率作为定价基准的惯例方式,从而使资产池的现金流入与证券本息兑付的现金流出更加匹配,有效降低了不对称降息对产品的影响。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品发行已初具规模,但是与欧美国家的证券化产品以及中国债券市场上其他成熟的产品相比,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级市场产品发行利率偏高。作为债券市场的新生事物,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一级市场定价多参考同信用等级、同期限的信用债,尚未形成独立的收益率曲线。尽管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的地域和行业足够分散,违约损失更小,并运用内部增信进行信用提升,仍没有获得更低的发行利率。同时,与成熟的信用债产品相比,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尚未完全对应,从而使得产品收益率水平与基础资产利率水平难以匹配。
二级市场产品流动性不足。流动性不足的原因,一是发行规模特别是单只产品规模较小;二是未形成市场公认的估值标准;三是缺少做市安排,如果发起机构做市又与出表目标相矛盾。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使得投资人选择且只能持有到期,导致投资人要求一定的流动性溢价,影响了一级市场的产品发行。
市场化的次级档投资人长期缺位。鉴于出表要求,发起机构必须出售相当比例的次级档,因此,次级档的销售成为发行成败的关键。由于次级档需要百分百占用资本,投资人通常要求较高的收益率作为回报,而多数发起机构资产池的收益率水平难以满足投资人的要求,导致市场化的投资人长期缺位,所以,次级档的销售成为制约证券化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试点期间各类中介机构都把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来开展,出现了部分机构为争夺市场份额压低价格的做法,但又因为成本及专业水平有限等因素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给发起机构带来较大困扰。
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纵观美国、欧洲等地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有三点值得我们借鉴:第一,具有政府背景的专业化机构是推动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法律地位的确定和税收减免优惠是促进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三,市场竞争和产品创新是资产证券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监管来进行引导和规范。结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现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加强业务开展的顶层设计。一是应当尽快明确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化开展,取消总额度限制,由发起机构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及市场情况自主发行。同时,进一步简化发行前审批流程,提升发行后上市交易流通的审批效率。二是尽早启动资产证券化立法工作,美国、欧洲、日本均在本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多为部门规章,如有了法律层面的支持,业务开展的有效性将进一步增强。三是研究税收优惠的可行性,提升产品吸引力,促进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
拓展发行市场,培育多层次投资人。一是尽快明确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操作流程和业务规范,指导有意愿赴交易所市场发行的发起机构积极开展业务,进一步增强产品流动性,拓展投资人类型。二是培育市场化的次级档投资人。目前优先档的投资人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多元化,但市场化的次级档投资人需要具备更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下一步可以考虑通过对次级档投资人提供更多的披露信息,并邀请次级档投资人参与监督产品的管理及再投资,促进市场形成专门投资次级档产品的专业机构或基金。
强化风险控制和后续监管。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要防范信用的过度扩张,提高后续监管的有效性,强化风险控制,坚守底线,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一是加强中介机构管理,避免因过度竞争引发道德风险。二是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发挥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的职责。三是简化事前审批的同时,强化事后监管,并随着新产品、新结构的出现及时调整监管事项。四是避免再证券化和合成型证券化等风险较高的产品。

『陆』 资产证券化管理办法为什么是私募性质

因为没有自由流通化的平台 而去涉及金额都会很大 风险也很高 一般人是玩不起的 所以定了私募

『柒』 资产证券化应具备哪些交易条件

资产证券化应具备的交易条件是:
1、能够在未来产生可以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

2、持续一定时期的低违约率、低损失率的历史记录;
3、本息的偿付分摊于整个资产的存活期间;
4、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有着广泛的地域和人口统计分布;
5、金融资产的抵押物有较高的变现价值;
6、原资产持有人持有该资产已经有一定的时间,并且有着良好的信用记录;
7、金融资产具有标准化、高质量的合同条款。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衍生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到九十年代得到迅猛发展,至今仍以其精巧的构思和独特的功能在国际金融创新领域独领风骚。
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可通过对交易结构进行千变万化的设计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经济和社会环境,满足不同融资者的需求。作为合法规避已有监管制度的产物,资产证券化的出现打破了金融市场各组成子市场、部门和主体机构之间的原有界限,迫使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进行适应性变革,有利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改善金融市场结构。
因此,资产证券化除在发达国家广泛地应用外,也被许多发展中国家争相引进以促进本国的金融深化。
资产证券化可广义地理解为将资产收益权制作成证券或以资产收益权为担保发行证券并流通的过程。

不利于证券化的资产属性一般包括:
1、服务者缺乏经验或者财力单薄;
2、资产组合中资产的数量较少或者金额最大的资产所占比重过高;
3、本金到期一次偿还;
4、付款时间不确定或者付款间隔期限过长;
5、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有修改合同条款的权利。
资产证券化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由一定的资产支撑来发行证券,且其未来的收入流可预期。
2、即资产的所有者必须将资产出售给SPV,通过建立一种风险隔离机制,在该资产与发行人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即使其破产,也不影响支持债券的资产,即实现破产隔离。
3、必须建立一种风险隔离机制,将该资产与SPV的资产隔离开来,以避免该资产受到SPV破产的威胁。
后两个方面的问题正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之所在。其目的在于减少资产的风险,提高该资产支撑证券的信用等级,减低融资成本,同时有力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捌』 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原因,条件和程序各是什么

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原因
1 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扩大商业银行的收益来源专, 来增强其盈利能力
2 资产证券化属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大大增强
3 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管理资产负债, 改善资本充足率
4 资产证券化可以使商业银行加强管理约束, 增强业务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5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和程序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 完善资本市场建设, 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3 规范信用评级制度, 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4 根据我国银行实际, 选择适宜证券化的资产
5 培养相关高素质人才

希望可以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资产证券化制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