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缺钱的央企为什么关注资产证券化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逐渐被中国企业所接受。 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上半年央企利润全面下滑,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绩效考核等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在其资产结构中,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重资产占比最大,折旧折耗的刚性增长对业绩形成严重拖累,因此,国资委鼓励央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以提升企业业绩。 资产证券化通过将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和管理权分离,使企业既能实现资产轻量化运作、改善业绩和现金流,又能不丧失管理权。根据证监会《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规定,原始权益人(企业)与计划管理人(证券公司)签订转让协议,合法转让基础资产;受益凭证持有人(投资人)有权分享计划收益及剩余资产,通过持有人大会行使表决权,但不得主张回购受益凭证;原始权益人应在专项计划持续期间,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资产产生预期现金流提供必要保障。 从该指引的相关规定来看,资产证券化应该能实现资产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然而在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属起步阶段,证券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自身风险,要求企业兜底、回购、担保、保证、承诺等,从会计角度看,这些意味着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没有实质性转移,因而,基础资产不能终止确认,收到的资金也不能作为资产转让的价款,而只能作为借款,所以达不到资产轻量化的目的。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至今,中国开展的资产证券化,属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有16个项目,无一例外均作为借款处理,做不到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然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该业务一定会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成为中国企业高水平资本运作的一把利器。
『贰』 国资委力推央企资产证券化是利好还是利空
谈不上利好利空,相对中性吧。
也就是对资本市场影响不大,有一定的资金分流效应